一种液体中水分含量测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3892发布日期:2019-03-15 20:16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体中水分含量测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原油中水含量测定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税,涉及一种液体中水分含量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水分测定仪广泛用于制药、日用化工、食品、农业、实验室等诸多领域,在石油的应用中需要对石油中的水分进行测定,来确定石油的品质是否合格,水分测定仪属于紧密仪器,在实际工作中,有时需要将仪器搬到现场进行操作,在实际工作中,有时需要将仪器搬到现场进行操作,因为仪器中有活动部件,在搬运的过程中非常的小心,也难免会造成部件 之间的位移,造成测量的数据不准确。

并且,常规的水分测定装置是采用加热帽直接对盛有样品和溶剂的圆底烧杯加热,加热条件不易控制,易爆沸,需要有人值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体中水分含量测定装置,采用电雾化装置对液体进行雾化后,再用电汽化装置再对雾化液滴进行汽化收集,从而彻底解决爆沸难题,提高实验室安全,同时实现无人值守,提高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所述的液体中水分含量测定装置包括雾化单元1、气化单元2、冷凝管3、接收器4,所述的雾化单元1的与气化单元2连接,气化单元2与冷凝管3连接,接收器4分别与雾化单元1、冷凝管3连接,雾化单元1与气化单元2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雾化单元1包括雾化室5、空心金属管6、超声雾化器7、雾化室上盖8、回流管9,所述的雾化室5顶部设置有雾化室上盖8,超声雾化器7设置在雾化室5内,用于放置超声雾化器7电源线的空心金属管6的下端与超声雾化器7连接,空心金属管6的上端从雾化室上盖8的上端穿出并固定于雾化室上盖8上,雾化室上盖8上设置有与接收器4连接的回流管9。

进一步,所述的气化单元2包括气化室10、加热线圈11、加热器12,气化室10与雾化室5连通,气化室10的外壁设置呈螺旋缠绕在其上的加热线圈11,加热线圈11与加热器12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冷凝管3包括外管13以及贯穿在外管13内的内管14,外管13与内管14之间预留有用于盛装循环冷却水的容纳腔,外管13下端设置有冷却水进液口15,上端设置有冷却水出液口16,内管14的底端与气化室10连接,内管14的下端设置有与接收器4连接的歧管17。

进一步,所述的接收器4包括上进液管18、下进液管19、缓冲腔20、储液管21,所述的缓冲腔20的顶部设置有与冷凝管3连接的上进液管18,缓冲腔20的侧部设置有与雾化单元1连接的下进液管19,缓冲腔20设置有储液管21。

进一步,所述的储液管21上设置有便于读取储液量的刻度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电雾化装置对液体进行雾化后,再用电汽化装置再对雾化液滴进行汽化收集,提高工作效率、大大缩减工作时间;有机试剂用量小、节约90%有机试剂;彻底解决爆沸问题,提高了实验室安全;同时实现无人值守,减少人力劳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化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冷凝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接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雾化单元、2-气化单元、3-冷凝管、4-接收器、5-雾化室、6-空心金属管、7-超声雾化器、8-雾化室上盖、9-回流管、10-气化室、11-加热线圈、12-加热器、13-外管、14-内管、15-冷却水进液口、16-冷却水出液口、17-歧管、18-上进液管、19-下出液管、20-缓冲腔、21-储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所述的液体中水分含量测定装置包括雾化单元1、气化单元2、冷凝管3、接收器4,所述的雾化单元1的与气化单元2连接,气化单元2与冷凝管3连接,接收器4分别与雾化单元1、冷凝管3连接,雾化单元1与气化单元2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的雾化单元1包括雾化室5、空心金属管6、超声雾化器7、雾化室上盖8、回流管9,所述的雾化室5顶部设置有雾化室上盖8,雾化室5与雾化室上盖8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便于拆卸。超声雾化器7设置在雾化室5内,用于放置超声雾化器7电源线的空心金属管6的下端与超声雾化器7连接,空心金属管6的上端从雾化室上盖8的上端穿出并固定于雾化室上盖8上,雾化室上盖8上设置有与接收器4连接的回流管9。采用超声雾化器7将雾化室5内的样品液体雾化,样品液体雾化后形成的雾气通过雾化室上盖8回流管9排出通过接收器4收集,也可通过顶部通口导入到气化单元2再进行汽化处理。样品液体及样品液体中的水分在室温(即样品的温度)下进行雾化处理,样品及样品中的水分温度不变,这样既可消除直接加热样品易爆沸的现象。

如图3所示,所述的气化单元2包括气化室10、加热线圈11、加热器12,气化室10与雾化室5连通,气化室10的外壁设置呈螺旋缠绕在其上的加热线圈11,加热线圈11与加热器12连接。液体在雾化单元1内进行雾化后进入到气化单元2内,在加热线圈11的加热作用下,气化室10的雾气在高温作用下被汽化,经过汽化后气体进入到冷凝管3内进行冷凝。通过雾化单元1雾化后上升的雾化小液滴进入到气化单元2内,在加热器12作用下,通过环形加热线圈11迅速将雾化小液滴气化。

如图4所示,述的冷凝管3包括外管13以及贯穿在外管13内的内管14,外管13与内管14之间预留有用于盛装循环冷却水的容纳腔,外管13下端设置有冷却水进液口15,上端设置有冷却水出液口16,内管14的底端与气化室10连接,内管14的下端设置有与接收器4连接的歧管17。通过气化单元2气化后的气体进入到冷凝管3的内管14内,从外管13的冷却水进液口15不断的将冷却液导入到冷却液容纳腔内,待冷却液装满冷却液容纳腔后,则通过歧管17将冷却液排出,采用不断通入冷却液的方式对内管14内的气体进行冷却,内管14内的气体受冷液化后沿内管14管壁下落,然后通过歧管17导入到接收器4中进行收集。

如图5所示,所述的接收器4包括上进液管18、下进液管19、缓冲腔20、储液管21,所述的缓冲腔20的顶部设置有与冷凝管3连接的上进液管18,缓冲腔20的侧部设置有与雾化单元1连接的下进液管19,缓冲腔20设置有储液管21,所述的储液管21上设置有便于读取储液量的刻度线。雾化小液滴气化后进入冷凝管3冷凝回流后,在接收器4的缓冲腔20水分与有机试剂分离,水分下沉到储液管21里,多余的有机试剂通过下进液管19回流到雾化室5,从而实现液体中水分的连续分离,水分下沉到带刻度的储液管21中,达到测量液体中水分含量的目的。

本装置采用雾化单元,使盛有样品和溶剂的雾化室5在室温(即样品温度)条件下进行,彻底解决爆沸难题,提高了实验室安全,同时实现了无人值守,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机试剂用量小、节约有机试剂。

本实用新型采用电雾化装置对液体进行雾化后,再用电汽化装置再对雾化液滴进行汽化收集,提高工作效率、大大缩减工作时间;有机试剂用量小、节约90%有机试剂;彻底解决爆沸问题,提高了实验室安全;同时实现无人值守,减少人力劳动成本。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