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扶梯负载制动距离测试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47950发布日期:2019-05-24 20:46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扶梯负载制动距离测试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扶梯领域,特指一种自动扶梯负载制动距离测试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扶梯与人行道属于特种设备,其使用关系到乘客的人身安全,一台自动扶梯在正式投入使用之前必须经过特检院的负载测试,验收合格后才允许投入使用,而负载测试过程中的自动距离记录主要是采用人工标记,制动开关触发的同时在梯级上手动放1个参照物,制动停止后再测量距离,该方法在实际使用过程比较麻烦,需要人工标记,放参照物和人为触发制动开关需要同步才可以得出比较准确的数据,两者达到同步的时机可能需要多次测试,测量方法不易于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扶梯负载制动距离测试辅助装置,该装置结构简便,操作简单,测量结果准确,可应用于自动扶梯负载测试的辅助,方便测试人员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触发板、行程开关、触发杆, T头螺栓、防滑螺母、开关螺丝、螺母板,所述行程开关通过开关螺丝及螺母板与触发板连接固定,所述行程开关的触发机构是带弹性的金属螺纹长条,行程开关设置有1个手动复位按钮,所述触发板通过T头螺栓及防滑螺母连接固定在自动扶梯的扶手带导轨内的C型轨,所述的触发板上设置有至少3个均布的安装孔,触发板上设置有行程开关安装孔,触发板厚度≥3mm,触发板上设置有一个Z型的结构。

所述的行程开关信号线串接入自动扶梯的驱动链断链开关线路,控制自动扶梯的安全回路通断及辅助刹车开关的电源通断,行程开关上带弹性的金属螺纹长条被触发后设置有手动复位的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的T头螺栓的头部是一个长条的平行四边形结构,触发杆可以为金属棒、木材棒、硬塑料棒。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自动扶梯负载制动距离测试辅助装置结构简单,操作容易,触发杆跟随负载砝码随梯级移动,触发行程开关的金属螺纹长条,开关断开,控制主驱动链的安全回路及辅刹制动电源同步断开,扶梯开始制动,制动停止后测量触发杆与行程开关的金属螺纹长条距离即是制动距离,避免人为手动放置参照物不能与制动同步带来的误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扶梯负载制动距离测试辅助装置示意图。

图1中触发板1、行程开关2、开关螺丝3、螺母板4、T头螺栓5、防滑螺母6、触发杆7,触发板安装孔11,触发板的行程开关安装孔12,行程开关的金属螺纹长条21,行程开关的安装螺丝孔22,行程开关上的手动复位按钮8。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自动扶梯现场测力的安装示意图,触发杆安插在负载砝码的框上固定,触发杆的行程轨迹能触发行程开关的金属螺纹长条。

图3为行程开关数据线串入主驱动链的安全回路电气原理图一部分,行程开关信号线接入AB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清楚的、完整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一种自动扶梯负载制动距离测试辅助装置,包括触发板1、行程开关2、触发杆7, T头螺栓5、防滑螺母6、开关螺丝3、螺母板4,所述行程开关通过开关螺丝3及螺母板4与触发板1连接固定,所述行程开关的触发机构是带弹性的金属螺纹长条21,行程开关设置有1个手动复位按钮8,所述的触发板上设置有至少3个均布的安装孔11,可以用于现场调整安装的位置以及行程开关的距离,触发板上设置有行程开关安装孔12用于行程开关。

如图2所示,所述的T头螺栓把触发板固定安装自动扶梯上弯段靠下方的扶手带导轨内的C型轨上,行程开关安装在触发板的开关安装孔,触发杆安插在装有砝码的砝码框中保持垂直状态,触发杆的运行轨迹必须能触发行程开关的金属螺纹长条21。

把行程开关的信号线串接入路图3的主驱动链断链开关回路上,该断链开关回路能控制整个自动扶梯安全链的通断以及辅助刹车的电源通断,该回路断开的同时,自动扶梯主机上的刹车钳失电后马上制动,同时辅助刹车电源断开,辅刹上的杠杆块将即时翘起卡进刹车棘轮与主机同步制动扶梯。

当触发杆在砝码框上随梯级正常运行,触发杆触发行程开关的金属螺纹长条触发开关,即主驱动链回路断开,自动扶梯的主机及辅刹马上同步刹车制动,自动扶梯停梯后,直接测量触发杆离行程开关金属螺纹长条的距离,即是负载制动距离。

优选地,触发杆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就现场可选为金属杆,塑料管均可。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自动扶梯负载制动距离测试辅助装置结构简单,操作容易,能避免人为手动放置参照物不能与制动同步带来的误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