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龙骨结构强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92160发布日期:2019-08-21 01:28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龙骨结构强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龙骨结构强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轻钢龙骨是以优质的连续热镀锌板带为原材料,经冷弯工艺轧制而成的建筑用金属骨架,用于以纸面石膏板、装饰石膏板等轻质板材做饰面的非承重墙体和建筑物屋顶的造型装饰。根据龙骨断面形式的不同,通常有C型、T型、L型、U型龙骨等。

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739603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轻钢龙骨力学性能测量试用支架,包括承接轻钢龙骨的承接支架,承接支架两侧设有竖直设置的竖杆,两侧竖杆之间设有沿竖直方向滑移设置的固定杆,固定杆下端挂设有重力块,竖杆内设有固定固定杆位置的定位装置,两端竖杆沿承接支架的长度方向滑移设置,重力块与所述固定杆之间通过可拆卸的挂钩相互连接,挂钩沿固定杆长度方向滑移设置;通过竖杆及滑移设置的固定杆,在进行测量过程中,通过在固定杆上放置重力块,并通过挂钩及竖杆的滑移使得重力块的位置可以调节,并通过滑移到合适位置上的重力块对试验板施加载荷完成对试验数据的测量。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试用支架结构复杂,体积较大,占地空间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龙骨结构强度检测装置,占地空间较小,结构简单,便于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龙骨强度结构强度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架、设于支撑架上的检测孔,所述支撑架位于检测孔的四角上均设有承载组件,所述承载组件包括与支撑架内壁相连的承载板、穿设在承载板上的承载柱、将承载板与承载柱固定的固定组件,所述承载柱远离承载板的一端连接有夹持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承载柱上的夹持组件将龙骨进行夹紧,再通过承载板上的承载柱对龙骨承托起来,最后从检测孔内对龙骨进行强度检测,该检测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并能实现对龙骨的强度检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承载板中部的第一通孔、设置在承载柱圆周侧壁上的螺纹,所述承载板的上下两端设有将承载板与承载柱固定的第一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承载柱通过第一通孔插入承载板上,再将承载柱的高度调整至合适位置,在再拧紧螺母,可将承载柱固定在承载板上,实现了对承载柱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龙骨结构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承载板上的第一夹持块、两相对设置在第一夹持块侧壁上的螺杆、沿螺杆长度方向滑移的第二夹持块,所述螺杆穿设出第二夹持块的侧壁,所述螺杆远离第一夹持块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的相对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半圆凹槽和第二半圆凹槽,所述第一半圆凹槽和第二半圆凹槽围合形成用于供承载柱穿过的夹持空间,所述承载板上设有与夹持空间相连通的第二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承载柱通过第二通孔穿设在承载板上,再将第二夹持块向第一夹持块方向移动对承载柱进行夹紧,再拧紧第二螺母,使得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对承载柱进行夹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设置在承载柱底端的第一支板、与第一支板底端垂直连接的第二支板、与第二支板远离第一支板的一端垂直连接的第三支板、相对设置在第一支板和第三支板上的若干定位孔、穿设在定位孔内将第一支板和第三支板固定连接的第一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龙骨放置第二支板上,再拧紧第一螺栓,可将龙骨固定,第一支板和第三支板上的定位孔起到限位的作用,可匹配不同宽度的龙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的外侧壁上设有水平方向贯穿的第三通孔,所述承载板的侧壁设有与第三通孔相应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将支撑架与承载板固定的第二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拧紧第二螺栓,将承载板固定在支撑架侧壁上,可拆卸更换承载板,便于匹配不同尺寸的承载柱,得以承载不同重量的龙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半圆凹槽和第二半圆凹槽的相对侧壁上设有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半圆凹槽和第二半圆凹槽的相对侧壁上设有橡胶垫,加强了承载柱与第一半圆凹槽和第二半圆凹槽之间的贴合度,使得夹持更紧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设有万向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架的底部设有万向轮,可随时移动支撑架,不需要人工搬运,减小了人工劳动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固定组件将承载柱固定在承载板上,再通过夹持组件对龙骨进行夹持,最后可从检测孔内对龙骨进行强度检测。

2.相对设置在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上的若干定位孔,可实现对不同高度的龙骨进行夹持。

3.第一半圆凹槽和第二半圆凹槽的相对侧壁上设有橡胶垫,加强了承载柱与第一半圆凹槽和第二半圆凹槽的贴合度,使得夹持紧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架;2、检测孔;3、承载组件;31、承载板;32、承载柱;33、固定组件;331、第一通孔;332、螺纹;333、第一螺母;4、夹持组件;41、第一支板;42、第二支板;43、第三支板;44、定位孔;45、第一螺栓;5、第三通孔;6、螺纹孔;7、第二螺栓;8、橡胶垫;9、万向轮;10、第一夹持块;11、第二夹持块;12、螺杆;13、第二通孔;14、第二螺母;15、第一半圆凹槽;16、第二半圆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龙骨结构强度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架1、设于支撑架1上的检测孔2,支撑架1位于检测孔2的四角上均设有承载组件3,承载组件3包括与支撑架1内壁相连的承载板31、穿设在承载板31上的承载柱32、将承载板31与承载柱32固定的固定组件33,承载柱32远离承载板31的一端连接有夹持组件4;当准备对龙骨进行检测时,将承载柱32调整至合适位置,通过固定组件33将承载柱32固定在承载板31上,再通过夹持组件4对龙骨进行夹持,最后从检测孔2内对龙骨进行强度检测。

参照图1,固定组件33包括设置在承载板31中部的第一通孔331、设置在承载柱32圆周侧壁上的螺纹332,承载板31的上下两端设有将承载板31与承载柱32固定的第一螺母333;将通过第一通孔331将承载柱32穿设在承载板31上,将承载柱32的高度调整至合适位置,再拧紧第一螺母333,使得承载柱32固定在承载板31上。

参照图2,夹持组件4包括设置在承载柱32(图1)底端的第一支板41、与第一支板41底端垂直连接的第二支板42、与第二支板42远离第一支板41的一端垂直连接的第三支板43、相对设置在第一支板41和第三支板43上的若干定位孔44、穿设在定位孔44内将第一支板41和第三支板43固定连接的第一螺栓45;拧紧第一螺栓45,可将龙骨固定住,设置在第一支杆和第三支杆上的若干定位孔44,可对不同宽度的龙骨进行夹持。

参照图1,支撑架1的外侧壁上设有水平方向贯穿的第三通孔5,承载板31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三通孔5相应的螺纹孔6,螺纹孔6内螺纹连接有将支撑架1与承载板31固定的第二螺栓7;拧紧第二螺栓7,可将承载板31固定在支撑架1上,可拆卸下承载板31,便于更换不同大小的承载板31,以便对不同尺寸、重量的龙骨进行承载。

参照图1,支撑架1的底部设有万向轮9,可随时移动支撑架1,不需要人工搬运,减小了人工劳动力,移动方便。

实施例一的工作原理为:当准备对龙骨进行强度检测时,通过支撑架1底部的万向轮9将支撑架1移动至合适位置,再在将承载柱32的高度调整至合适位置,再拧紧第一螺母333,将承载柱32固定在承载板31上,将龙骨放置在第二支板42上,拧紧第一螺栓45,使得龙骨固定在承载柱32上,实现对龙骨的承载,第一支板41和第三支板43上的定位孔44起到限位的作用,可对不同宽度的龙骨进行夹持,拧开第二螺栓7,可将承载板31从支撑架1上拆卸下来,便于对不同尺寸、重量的承载柱32进行夹持,使得对不同重量的龙骨承载起来。

实施例二:

参照图3,固定组件33(图1)包括设置在承载板31上的第一夹持块10、相对设置在第一夹持板侧壁上的螺杆12、沿螺杆12长度方向滑移的第二夹持块11,螺杆12穿设出第二夹持块11的侧壁,螺杆12远离第一夹持块10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14,第一夹持块10和第二夹持块11的相对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半圆凹槽15和第二半圆凹槽,第一半圆凹槽15和第二半圆凹槽围合形成用于供承载柱32穿过的夹持空间,承载板31上设有与夹持空间相连通的第二通孔13;通过第二通孔13将承载柱32穿设在承载板31上,将承载柱32的高度调整至合适位置,再将第二夹持块11向第一夹持块10方向移动,再拧紧第二螺母14,使得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对承载柱32进行夹紧,最终实现将承载柱32固定在承载板31上。

参照图3,第一半圆凹槽15和第二半圆凹槽的相对侧壁上设有橡胶垫8,橡胶垫8加强了第一夹持块10、第二夹持块11对承载柱32的贴合度,使得夹持紧密。

实施例二的工作原理为:当准备对龙骨进行强度检测时,通过支撑架1底部的万向轮9将支撑架1移动至合适位置,将承载柱32通过第二通孔13穿设在承载板31上,再将第二夹持块11向第一夹持块10方向移动,拧紧第二螺母14,使得第一夹紧块、第二夹紧块对承载柱32进行夹紧,再将龙骨放置在第二支板42上,拧紧第一螺栓45,实现对龙骨的夹紧,设置在第一半圆凹槽15和第二半圆凹槽的相对侧壁上橡胶垫8,加强了与承载柱32的贴合度,使得夹持紧密,拧开第二螺栓7,可将承载板31从支撑架1上拆卸下来,便于跟换不同尺寸的承载板31,可对不同尺寸、重量的承载柱32进行夹持。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