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电阻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6553发布日期:2019-11-08 23:28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边电阻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芯电阻检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边电阻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软包电芯在完成封装和注入电解液后,在化成之前需要检测边电阻,防止化成过程中电芯边电阻不合格导致安全事故,造成成本浪费。

目前检测边电阻的方法有在线自动检测和线下手动检测。在线自动检测工装,成本太高,只适用于大型自动生产线。现有线下手动检测边电阻方法包括使用电阻仪检测线直接检测以及手动操作电阻仪检测。使用电阻仪检测线直接检测,检测线较尖锐容易划伤软包电芯外形,且检测结果不稳定。手动操作电阻仪检测,如大批量检测,频繁使用电阻仪按钮,容易造成电阻仪按钮损坏,增加维护成本,且边电阻检测仪检测结果判定警示不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边电阻检测装置,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边电阻检测装置,包括:电阻仪、本体以及,安装在本体上的弹簧探头升降机构、压块升降机构和切刀驱动机构;

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待测电芯的凹槽;弹簧探头通过所述弹簧探头升降机构驱动升降,所述弹簧探头与待测电芯的导柄可分离式连接;压块通过所述压块升降机构驱动升降,所述压块与待测电芯的铝塑膜可分离式连接,切刀通过所述切刀驱动机构驱动水平移动,所述弹簧探头和所述切刀均与所述电阻仪连接。

其中,所述本体包括通过侧板连接的矩形底板以及L型顶板,沿所述矩形底板的宽度方向设置有所述凹槽。

其中,所述弹簧探头升降机构包括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固定端安装于所述L型顶板的横向板,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动作端与所述弹簧探头连接。

其中,所述弹簧探头升降机构还包括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导向杆的一端均与所述横向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导向杆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弹簧探头连接,且所述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以及所述第二导向杆依次沿所述横向板的长度方向布置。

其中,所述弹簧探头升降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均与所述弹簧探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矩形底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沿所述矩形底板的长度方向布置。

其中,所述压块升降机构包括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固定端安装于所述L型顶板的纵向板,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动作端与所述压块连接。

其中,所述压块升降机构还包括第三导向杆和第四导向杆;所述第三导向杆的一端和所述第四导向杆的一端均与所述纵向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三导向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导向杆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压块连接,且所述第三导向杆、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以及所述第四导向杆依次沿所述纵向板的长度方向布置。

其中,所述切刀驱动机构包括第三驱动单元;所述第三驱动单元的固定端安装于所述矩形底板,所述第三驱动单元的动作端与所述切刀连接。

其中,所述切刀驱动机构还包括连接块;所述第三驱动单元的动作端通过所述连接块与所述切刀连接;所述第三驱动单元、所述连接块以及所述切刀依次沿所述矩形底板的长度方向布置。

其中,所述边电阻检测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所述L型顶板的三色警示灯;所述三色警示灯与所述电阻仪连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边电阻检测装置,电芯放置在本体上的凹槽内,弹簧探头通过弹簧探头升降机构驱动下降,弹簧探头与待测电芯的导柄接触,压块通过压块升降机构驱动下降,压块与待测电芯的铝塑膜接触,通过压块固定电芯的位置,放置电芯错位,切刀通过切刀驱动机构驱动水平移动,此时切刀切开待测电芯的铝塑膜,弹簧探头和切刀将检测的数据传输至电阻仪。该边电阻检测装置可以避免电芯定位不准,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电芯铝塑膜切口位置不稳定,导致电芯报废,降低电芯良率,增加生产成本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边电阻检测装置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边电阻检测装置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边电阻检测装置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边电阻检测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边电阻检测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01-本体;02-三色警示灯;03-第一驱动单元;04-第一导套;05-第一导向杆;06-第一连接杆;07-弹簧探头;08-按钮;09-第三导套;10-第三导向杆;11-压块;12-第二驱动单元;13-第三驱动单元;14-连接块;15-切刀;16-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2、图3以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边电阻检测装置,包括:电阻仪、本体01以及,安装在本体01上的弹簧探头升降机构、压块升降机构和切刀驱动机构;

本体01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待测电芯的凹槽,凹槽的形状及大小与软包电芯的大小和形状相适配;弹簧探头通过弹簧探头升降机构驱动升降,弹簧探头与待测电芯的导柄可分离式连接;压块通过压块升降机构驱动升降,压块与待测电芯的铝塑膜可分离式连接;切刀通过切刀驱动机构驱动水平移动,切刀用于切开待测电芯的铝塑膜;弹簧探头和切刀均与电阻仪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芯放置在本体上的凹槽内,弹簧探头通过弹簧探头升降机构驱动下降,弹簧探头与待测电芯的导柄接触,压块通过压块升降机构驱动下降,压块与待测电芯的铝塑膜接触,通过压块固定电芯的位置,放置电芯错位,切刀通过切刀驱动机构驱动水平移动,此时切刀切开待测电芯的铝塑膜,弹簧探头和切刀将检测的数据传输至电阻仪。该边电阻检测装置可以避免电芯定位不准,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电芯铝塑膜切口位置不稳定,导致电芯报废,降低电芯良率,增加生产成本等问题。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本体包括通过侧板连接的矩形底板以及L型顶板,沿矩形底板的宽度方向设置有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矩形底板和L型顶板之间通过侧板连接,矩形底板和L型顶板之间可以构建容置切刀驱动机构、切刀、压块11、弹簧探头07以及待测电芯的空间。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弹簧探头升降机构包括第一驱动单元03;第一驱动单元的固定端安装于L型顶板的横向板,第一驱动单元03的动作端与弹簧探头07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单元可以为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固定端安装于L型顶板的横向板,第一气缸的动作端与弹簧探头07连接,通过气缸驱动弹簧探头07的升降。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弹簧探头升降机构还包括第一导向杆05和第二导向杆(图中未示出);第一导向杆05的一端通过第一导套04与横向板活动连接,第二导向杆的一端通过第二导套(图中未示出)与横向板活动连接;第一导向杆05的另一端与弹簧探头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导向杆的另一端与弹簧探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导向杆05、第一气缸以及第二导向杆依次沿横向板的长度方向布置。第一导向杆05和第二导向杆关于第一气缸对称布置。

其中,弹簧探头07用于接触软包电芯导柄,且保证软包电芯导柄无明显划痕,采用双工位双探头型式,可选择检测正极与铝塑膜、负极与铝塑膜之间的边电阻值并保证接触的稳定性,弹簧探头与电阻仪检测线直接连接。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弹簧探头升降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杆06和第二连接杆(图中未示出);第一连接杆06的一端与弹簧探头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均与弹簧探头的另一端活动连接,第一连接杆06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均与矩形底板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06和第二连接杆沿矩形底板的长度方向布置。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压块升降机构包括第二驱动单元12;第二驱动单元的固定端安装于L型顶板的纵向板,第二驱动单元的动作端与压块11连接。

其中,压块11与待测电芯的铝塑膜接触,用于防止切刀15切铝塑膜切口时铝塑膜偏移,导致切口不均匀达不到检测的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驱动单元可以为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固定端安装于L型顶板的纵向板,第二气缸的动作端与压块11连接,通过第二气缸驱动压块11的升降。压块升降机构与探头升降机构呈90°布置。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压块升降机构还包括第三导向杆10和第四导向杆(图中未示出);第三导向杆10的一端通过第三导套09与纵向板活动连接,第四导向杆的一端通过第四导套(图中未示出)与纵向板活动连接,第三导向杆的另一端与压块的一端连接,第四导向杆的另一端与压块的另一端连接,且第三导向杆、第二气缸以及第四导向杆依次沿纵向板的长度方向布置。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切刀驱动机构包括第三驱动单元13;第三驱动单元13的固定端安装于矩形底板,第三驱动单元13的动作端与切刀15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三驱动单元13可以为第三气缸,切刀15采用手术刀的结构形式,能保证与铝塑膜的顺利切口并与铝塑膜的铝层不虚接。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切刀驱动机构还包括连接块14;第三驱动单元的动作端通过连接块14与切刀15连接;第三驱动单元、连接块14以及切刀15依次沿矩形底板的长度方向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块14的内部设置有连接线,通过该连接线连接切刀15以及电阻仪的检测线。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边电阻检测装置还包括安装于L型顶板的三色警示灯02;三色警示灯02与电阻仪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果电芯边电阻值合格,三色警示灯亮绿色,无蜂鸣;如果电芯边电阻值不合格,三色警示灯亮红色,且蜂鸣。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侧板上安装有电磁阀16,电磁阀16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以及第三电磁阀,第一电磁阀用于控制第一气缸的升降,第二电磁阀用于控制第二气缸的升降,第三电磁阀用于控制第三气缸的前进后退。

以下对该边电阻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步骤一:准备工作,将该电阻检测装置放置在操作台,接电、接气、接电阻仪;

步骤二:人工将电芯放置在凹槽内;

步骤三:电芯放置好后,人工按按钮08启动检测;

步骤四: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自动启动,此时弹簧探头与电芯导柄接触,压块压紧铝塑膜;

步骤五:第三电磁阀自动启动,第三气缸前进至指定位置后,此时切刀已将电芯铝塑膜切开;

步骤六:电阻仪自动开始检测,检测完成后,如果电芯边电阻值合格,三色警示灯亮绿色,无蜂鸣;如果电芯边电阻值不合格,三色警示灯亮红色,且蜂鸣;

步骤七: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以及第三电磁阀自动关闭,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上升至初始位置,第三气缸后退至初始位置,到达设定时间后,三色警示灯自动恢复常态;

步骤八:人工取走已检测的电芯,等待下一电芯。至此完成一个循环。

1.该边电阻检测装置可以避免检测过程以外的操作中尖锐物品划伤电芯铝塑膜,提高电芯铝塑膜表面质量;

2.该边电阻检测装置通过配备按钮进行启动电阻仪检测,可以避免直接频繁操作边电阻仪按钮,延长电阻仪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3.该边电阻检测装置加工有电芯定位用的凹槽,能保证电芯检测位置的一致性,切口的一致性,提高边电阻检测的准确性,避免因电芯铝塑膜切口导致的报废,提升电芯的良率;

4.该边电阻检测装置切刀采用手术刀横向裁切,非传统的针扎方式,增加电芯铝塑膜切口与刀的接触面积,可以避免避抗仪工装电芯切口被铝塑膜的PP层包裹,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5.该边电阻检测装置操作简单,提高生产效率,避免工作人员误操作电阻仪,具有蜂鸣报警器,检测结果更加容易判定;

6.该边电阻检测装置可选择性检测正极与铝塑膜之间边电阻值、负极与铝塑膜之间边电阻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