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零件内外齿相位差的检具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1660发布日期:2019-10-19 03:39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检查零件内外齿相位差的检具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检查零件内外齿相位差的检具组件。



背景技术:

汽车零部件中有一种带内外齿形的涡轮类零件。生产过程中,需要将检验零件内外齿形相位差是否在合格数值范围内,并将不合格零件分拣出来。一般地,根据客户图纸的要求,此零件内齿形和外齿形之间存在着相位差要求。此要求为+-1度。由于内外齿形均不是标准形状,是由多个曲线构成的,较为复杂,并且+-1度是一个很小的角度偏差,因此该相位差值难以通过目视或者是其他的简易方法进行检验。当然,采用专用的高端光学测量仪器例如投影仪、激光测量机等,是可以测量出来的,但操作复杂,非专业人士难以掌握。此外也可以使用三坐标测量机等来测量,同样存在着测量效率低,人员劳动强度大,使用成本高等缺点,无法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

目前,此类零件的测量实际运用众多的方式是采用投影仪手工测量,其缺点是工人劳动强度大,对于上万件的产品,需要逐个检验,工人长时间重复性机械劳动,眼、手及肩膀等部位十分疲劳;其次人工方式分拣效率低,每人每天大约可完成800件左右产品的检验;再者由于人为因素比较多,检验有一定的误判率,因此分拣的结果达不到十分可信,许多时候需要两次检验或者更多,才能保证检验的结果;另外测量用的投影仪属于较为精密的光学仪器,价格昂贵,使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查零件内外齿相位差的检具组件,可以方便快捷的检验零件内外齿相位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检查零件内外齿相位差的检具组件,包括:外齿规,其包括第一圆形底盘,所述第一圆形底盘的侧壁具有第一刻度,所述第一圆形底盘的中心位置设有孔,所述孔的侧壁具有第一检测齿,检测时,零件的外齿套入所述第一检测齿内;内齿规,其包括第二圆形底盘,所述第二圆形底盘的侧壁具有第二刻度,所述第二圆形底盘的外径和所述第一圆形底盘的外径一致,所述第二圆形底盘的中心位置延伸出有立柱,所述立柱的端部设有第二检测齿,所述第二检测齿用来伸入零件的内齿且所述第一圆形底盘和所述第二圆形底盘贴合在一起,所述第一刻度和所述第二刻度的刻线偏差即为零件内外齿相位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计外齿规和内齿规,外齿规包括第一圆形底盘、第一刻度、第一检测齿,内齿规包括第二圆形底盘、第二刻度、第二检测齿,检测时,第一圆形底盘和第二圆形底盘贴合在一起,通过第一刻度和第二刻度的刻线偏差判断零件内外齿相位差,可以快速准确正确零件会错误的零件检验出来,相对其它测量方式,大大简化了测量工作,把测量分拣人员从单调重复的简单劳动中解放出来,降低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人员的劳动效率。相比采用投影仪测量分拣的方式,生产效率提高了5倍以上,每8小时可完成2500件的分拣工作。另外采用本检具作业,可大大降低人为因素对测量的影响,可靠性有很大提高,测量结果高度可信,误判的概率小到忽略不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检查零件内外齿相位差的检具组件中内齿规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检查零件内外齿相位差的检具组件中内齿规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检查零件内外齿相位差的检具组件中外齿规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检查零件内外齿相位差的检具组件中外齿规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限制。

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查零件内外齿相位差的检具组件,主要有两部分组成,即外齿规和内齿规,外齿规和内齿规配合使用可以达到快速检测零件内外齿相位差。具体地,外齿规包括第一圆形底盘21,第一圆形底盘21的侧壁具有第一刻度,第一圆形底盘21的中心位置设有孔,孔的侧壁具有第一检测齿22,检测时,零件的外齿套入第一检测齿22内。内齿规包括第二圆形底盘11,第二圆形底盘11的侧壁具有第二刻度,第二圆形底盘11的外径和第一圆形底盘的外径一致,第二圆形底盘11的中心位置延伸出有立柱12,立柱12的端部设有第二检测齿,第二检测齿用来伸入零件的内齿且第一圆形底盘22和第二圆形底盘11贴合在一起,第一刻度和第二刻度的刻线偏差即为零件内外齿相位差。本方案中,内齿配合检具和外齿配合检具分别与零件的内齿形状和外齿形状精确地配合,配合间隙保持在0.02mm以下。上下两部分外径相同。内齿配合检具和外齿配合检具侧面均有角度的刻线。

使用时,先将被检验的零件装入下部的外齿配合检具,如果外齿形状正确的零件,零件的外齿部分会滑入本检具之中,保持配合间隙均匀。再将内齿配合检具安装进入被测的零件,使得零件内齿套在本检具的内齿配合立柱上,可以自由滑动,滑到一定深度后,内外齿形配合检具接触,不能再继续滑动了。此时,观察两者侧面的角度刻线,若刻线偏差小于+-1度,即零件为合格零件,否则为不合格零件。

综上,本实施例的检查零件内外齿相位差的检具组件,可以快速准确正确零件会错误的零件检验出来,相对其它测量方式,大大简化了测量工作,把测量分拣人员从单调重复的简单劳动中解放出来,降低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人员的劳动效率。相比采用投影仪测量分拣的方式,生产效率提高了5倍以上,每8小时可完成2500件的分拣工作。另外采用本检具作业,可大大降低人为因素对测量的影响,可靠性有很大提高,测量结果高度可信,误判的概率小到忽略不计。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实用新型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