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振保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86634发布日期:2020-09-11 21:54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隔振保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隔振保持装置,该隔振保持装置用于将来自外部的振动隔绝的同时保持机芯,所述机芯包括:具有轮和旋转轴的旋转体;可旋转地支承所述旋转体的轴承;收纳所述轴承的轴承壳体。



背景技术:

作为涡轮增压器的核心部件的机芯在组装后,进行构成机芯的旋转体的平衡作业(例如专利文献1)。该平衡作业包括在使旋转体旋转的状态下检测出旋转体的失衡的失衡检测作业,并在检测出旋转体的失衡时,将旋转体的一部分稍微削掉而使旋转体平衡的一系列作业。通过在制造时进行旋转体的平衡作业,能够防止发动机运转时高速旋转的旋转体的失衡引起的旋转时的振动、伴随振动的噪音、破损等。

在失衡检测作业中,具体地,通过利用失衡检测装置支承(固定)机芯并向旋转体供给空气等流体,使旋转体旋转驱动,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振动传感器)检测因旋转体的失衡而产生的旋转时的振动。基于由该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振动信号与同时检测出的旋转体的相位的关系,确定发生振动的旋转体的相位。之后,为了使之平衡而削减旋转体,但被削减的质量(单位重量)和伴随于此的振动的大小等变化的关系(效果矢量)使用同一型号(产品)的机芯预先通过实验取得。然后,基于上述的振动信号、相位以及效果矢量(实验结果),计算包含最适于旋转体的平衡的质量(重量)和位置的切削信息,基于切削信息切削旋转体。

但是,在失衡检测作业中,已知有如下夹紧方式,该夹紧方式是通过相对于机芯所包含的轴承壳体从两侧分别按压两个壳体部件来从两侧支承机芯。夹紧方式与用螺栓固定从两侧支承轴承壳体的两个壳体部件之间的螺栓固定方式相比,不需要螺栓的紧固拆卸作业,因此有利于减少作业时间和成本,容易取得良好的生产性,适合于大批量生产产品的机芯。

然而,夹紧方式不像螺栓固定方式那样用螺栓牢固地紧固两个壳体部件之间,相应地,支承机芯时的稳定性容易下降。另外,直接接触的轴承壳体与壳体部件的接触方法(抵接方式)的不同容易影响旋转体旋转时的振动特性,如改变上述机芯侧与装置之间的谐振点等。这不仅难以正确计算出切削信息,还可能导致不良品的处理等成品率的恶化。特别是,为了使轴承壳体与壳体部件的接触方式最佳化,在需要机芯向失衡检测装置的再夹紧作业的情况下,会导致机芯的生产性降低。

对于这样的夹紧方式的课题,也考虑使两个壳体部件对轴承壳体的按压力(夹持力)更大的方法,但是,在机芯的强度上,按压力的增大是有限度的。因此,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通过使用在从两侧支承机芯的两个壳体部件与轴承壳体之间包含可弹性变形的柔软支承部的隔振部件,由此实现两者的隔振(减少传递的振动),以有限的按压力抑制两者的接触方式不同所带来的影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232841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8-9180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通过使用隔振部件,在机芯与壳体部件之间进行隔振。该隔振部件包括在外环部和内环部之间可弹性变形的由波状板簧部构成的柔软支承部,但由于弹性特性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存在不少偏差。另外,为了进行良好的隔振,优选更富有弹性的隔振部件,但另一方面,在使旋转体旋转时,还需要用于确保充分稳定性的强度。在专利文献2那样的隔振部件中,为了充分确保从两侧对机芯的夹紧力,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坚固地形成柔软支承部,因此隔振性的提高是有限度的。

另外,在实施这种失衡检测作业的生产现场,作业空间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满足上述要求的规格。

本发明的至少一实施方式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进行良好的隔振的同时稳定地保持机芯且能够用于有限的作业空间内的隔振保持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1)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至少一实施方式的隔振保持装置用于在隔振的同时保持机芯,所述机芯包括:具有轮和旋转轴的旋转体、可旋转地支承所述旋转体的轴承、收纳所述轴承的轴承壳体,所述隔振保持装置具备:主体部;抵接部件,其在保持所述机芯时,配置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轴承壳体之间并具有与所述轴承壳体抵接的抵接面;施力部件,其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抵接部件之间;第一限制部,其以使所述主体部和所述抵接部件的间隔比所述施力部件的自然长度短的方式限制所述抵接部件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的位置。

根据上述(1)的结构,在保持机芯时,抵接面从轴承壳体受到的负荷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该抵接部件的位置限制为通过从施力部件受到的负荷(作用力)与第一限制部接触。另一方面,抵接面从轴承壳体受到的负荷超过规定值时,与第一限制部接触的抵接部件克服从施力部件受到的负荷(作用力)而背离第一限制部,向主体部移动。此时,机芯在抵接部件接触轴承壳体的状态下,经由施力部件由主体部弹性地保持。这样的弹性保持结构即使在使用了富有柔软性的施力部件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良好的隔振性,并对轴承壳体作用充分的夹紧力。另外,施力部件的长度由第一限制部始终限制在自然长度以下,因此能够将装置尺寸抑制地紧凑,向有限的作业空间的导入也变得容易。

(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1)的结构中,

所述施力部件的所述自然长度比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第一限制部的间隔长。

根据上述(2)的结构,设置在主体部和抵接部件之间的施力部件具有比主体部和第一限制部的间隔长的自然长度。一般来说,弹簧这样的施力部件为了使富有柔软性的施力部件发挥充分的夹紧力,需要增大自然长度。在本结构中,即使在使用了这样的自然长度大的施力部件的情况下,施力部件的长度也被第一限制部件限制,因此,能够在适用于有限的作业空间的同时,在良好的隔振性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夹紧力。

(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1)或(2)的结构中,

所述第一限制部固定于所述主体部,并且构成为从所述抵接部件观察时能够从与所述主体部相反的一侧与所述接触面接触。

根据上述(3)的结构,在自轴承壳体对抵接面的负荷在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第一限制部从抵接面侧接触抵接部件。由此,可靠地限制了施力部件的长度不超过自然长度。

(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3)的结构中,

所述主体部是在保持所述机芯时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交叉的圆板状部件,

所述第一限制部构成为从侧壁向径向内侧突出,所述侧壁从所述圆板状部件的周缘部沿着所述轴向延伸。

根据上述(4)的结构,通过沿着作为圆板状部件的主体部的周缘部设置第一限制部,能够稳定地限制根据来自轴承壳体的按压力和施力部件的作用力的平衡而移动的抵接部件的姿势和动作范围。通过采用这种稳定的结构,例如即使在谋求自动化的生产线中导入本装置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良好的可靠性。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1)至(4)的任一方面的结构中,

具备第二限制部,其用于限制所述抵接部件在所述施力部件的径向上的位移。

根据上述(5)的结构,通过限制抵接部件在施力部件的径向上的位移,在抵接部件克服来自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移动时,防止该抵接部件的姿势紊乱,由此能够更稳定地保持机芯。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1)至(5)的任一方面的结构中,

具备第三限制部,其构成为在从所述轴承壳体对所述抵接面的负荷超过预先设定的上限基准值的情况下,从与所述接触面相反的一侧接触所述抵接部件。

根据上述(6)的结构,在从轴承壳体对抵接面的负荷超过预先设定的上限基准值的情况下,抵接部件从与抵接面相反的一侧接触第三限制部,而动作范围受到限制。由此,即使在从机芯侧对抵接部件施加过大的负荷时,也能够防止施力部件被过度压缩。其结果是,例如能够防止施力部件的塑性变形,实现可靠性高的保持装置。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1)至(6)的任一方面的结构中,

所述施力部件以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为中心沿周向设置有多个。

根据上述(7)的结构,抵接部件经由以旋转轴的轴向为中心沿周向设有多个的施力部件与主体部连接。由此,由于抵接部件经由多个施力部件支承于主体部,所以在克服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移动时姿势稳定,能够更可靠地保持机芯。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7)的结构中,

所述施力部件在所述抵接部件的动作范围内具有比其他范围小的弹性系数。

根据上述(8)的结构,设置在主体部与抵接部件之间的施力部件在该抵接部件的动作范围内具有比其他范围小的弹性系数。由此,例如能够在该抵接部件的动作范围中以柔软的弹性力保持机芯的同时,实现紧凑的结构。另一方面,在动作范围外弹性系数变小,由此防止了施力部件的过度变形,得到了良好的可靠性。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1)至(8)中任一方面的结构中,

所述轮为涡轮,

所述主体部与构成为包围所述涡轮的涡轮壳体连接。

根据上述(9)的结构,通过将隔振保持装置应用于机芯所包含的涡轮的一侧,在失衡检测作业时能够进行良好的隔振。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1)至(8)中任一方面的结构中,

所述轮是压缩机轮,

所述主体部与构成为包围所述压缩机轮的压缩机壳体连接。

根据上述(10)的结构,通过将隔振保持装置应用于机芯所包含的压缩机轮的一侧,能够在失衡检测作业时进行良好的隔振。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能够提供能够在进行良好的隔振的同时稳定地保持机芯且能够用于有限的作业空间的隔振保持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至少一实施方式的隔振保持装置的失衡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隔振保持装置附近的放大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隔振保持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3的隔振保持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3的a-a线剖视图。

图6是图4的b-b线剖视图。

图7是表示隔振保持装置对机芯2的夹紧作业的各个阶段的情况的示意图。

图8是施力部件的弹性特性的一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作为实施方式记载的或者在附图中表示的构成部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其相对配置等,并不是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定于此的意思,只是说明例。

图1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隔振保持装置100的失衡检测装置1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隔振保持装置100附近的放大图。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失衡检测装置1的检测对象物对机芯2进行处理,在图1和图2中表示机芯2由失均衡检测装置1保持的状态。

作为检测对象物的机芯2是涡轮增压器的核心部件,构成为包含利用旋转轴6将涡轮3和压缩机轮4一体地结合而成的旋转体8、收纳可旋转地支承旋转体8的轴承10的轴承壳体12。机芯2例如适用于汽车的发动机。在该情况下,机芯2构成为:设置在发动机的排气通路上的涡轮3通过从发动机排出的排气而旋转,利用旋转轴6同轴结合的压缩机轮4在发动机的进气通路中旋转,将向发动机的进气压缩。

失衡检测装置1在失衡检测作业时,保持作为检测对象物的机芯2。失衡检测装置1通过涡轮侧壳体部件14以及压缩机侧壳体部件16这两个壳体部件,从两侧夹住成为作业对象物的机芯2并进行支承。更详细地,失衡检测装置1在上述的涡轮侧壳体部件14以及压缩机侧壳体部件16的内部分别收纳机芯2的涡轮3以及压缩机轮4的状态下,将两个壳体部件的一方向另一方按压,由此支承机芯2。此时,在涡轮侧壳体部件14与机芯2之间设置后述的隔振保持装置100。

另外,隔振保持装置100也可以设置在压缩机侧壳体部件16与机芯2之间。在以下的说明中,主要说明隔振保持装置100设置在涡轮侧壳体部件14与机芯2之间的情况,在没有特别记载的情况下,设置在压缩机侧壳体部件16与机芯2之间的情况也是同样的。

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检测对象物对涡轮增压器用的机芯2进行说明,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利用来自曲轴(未图示)的动力或电动机驱动压缩机轮4的机械增压发动机用的机芯。在这种情况下,失衡检测装置1也从两侧夹住机芯2来进行支承,该机芯2由具有压缩机轮4和旋转轴6的旋转体8以及收纳可旋转地支承旋转体8的轴承10的轴承壳体12构成。

如图1所示,失衡检测装置1具有在保持机芯2时不动作而分别固定在工厂等的地板上的涡轮侧基部件18以及压缩机侧基部件20。涡轮侧基部件18与涡轮侧壳体部件14连接,压缩机侧壳体部件20与压缩机侧壳体部件16连接。

另外,在图1中,通过在涡轮侧壳体部件14与机芯2之间配置隔振保持装置100,由此进行从机芯2观察时涡轮侧壳体部件14侧的隔振。另一方面,从机芯2观察时压缩机侧壳体部件16侧的隔振通过包含橡胶等弹性材料的隔振部件24进行。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机芯2的一侧配置隔振保持装置100,但也可以在机芯2与压缩机侧壳体16之间配置隔振保持部件100(即,可以在机芯2的两侧配置隔振保持部件100)。在该情况下,从机芯2观察时压缩机侧壳体16侧的隔振也可以通过隔振保持部件100进行,因此也可以省略图1的隔振部件24。在该情况下,可以将压缩机侧壳体部件16以及连结部件40一体化。

另外,在图1中,涡轮侧基部件18和涡轮侧壳体部件14作为不同的部件进行了表示,但这些部件也可以一体化。

在压缩机侧基部件20中设置有按压装置26。按压装置26构成为将压缩机侧壳体部件16朝向机芯2按压。按压装置26具备与压缩机侧壳体部件16连接的按压杆28、和朝向压缩机侧壳体部件16压出按压杆28的活塞装置30。活塞装置30构成为通过将按压杆28朝向压缩机侧壳体部件16压出而将压缩机侧壳体部件16朝向机芯2按压。

此时,按压装置26、压缩机侧壳体部件16、机芯2、涡轮侧壳体部件14、涡轮侧基部件18依次沿着按压方向(图1的箭头方向)排列,因此按压装置26的按压力通过这些排列传递到涡轮侧基部件18。而且,通过来自按压装置26的按压力和来自固定在地板上的涡轮侧基部件18的反力来支承机芯2。也就是说,失衡检测装置1通过将压缩机侧壳体部件16以及涡轮侧壳体部件14分别向轴承壳体12压入来支承机芯2。

另外,在压缩机侧壳体部件16连接有用于在检测作业时对机芯2引导空气的空气供给装置36。空气供给装置36具备用于压送空气的送风机38和将送风机38连结到压缩机侧壳体部件16的连结部件40。连结部件40构成为可伸缩,与在由按压装置26支承的机芯2上部设置的进气口42连结,并经由中空状的送风路导入空气。

另外,失衡检测装置1具备用于向收纳于轴承壳体12的轴承10供给润滑油的供油装置44。供油装置44具有:第一支承臂46,其从涡轮侧基部件18的上部延伸到由失衡检测装置1支承的机芯2的上方;第二支承臂48,其从第一支承臂46的前端向下方延伸到机芯2的供油部50。第一支承臂46和第二支承臂48构成为以与机芯2的位置对应的方式分别沿着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能够伸缩。

另外,第二支承臂48的前端经由隔振件52而与机芯2的供油部50连接。

在失衡检测作业中,首先通过在失衡检测装置1中操作按压装置26,支承作为检测对象物的机芯2。此时,在涡轮侧壳体部件14与机芯2之间配置有隔振保持装置100,通过按压装置26夹着隔振保持装置100,同时将机芯2夹在涡轮侧壳体部件14与压缩机侧壳体部件16之间进行保持。并且,对保持的机芯2,一边从供给油装置44供给润滑油,一边通过空气供给装置36供给空气。从空气供给装置36供给的空气使涡轮3和压缩机轮4旋转。另外,如后所述,在隔振保持装置100内置有用于检测振动的振动传感器,通过检测由旋转驱动的机芯2产生的振动,进行失衡的评价。此时,如后所述,隔振保持装置100能够从周围良好地隔振机芯2,因此能够进行高质量的失衡评价。

接着,对隔振保持装置100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隔振保持装置100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图3的隔振保持装置100的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图3的a-a线剖视图。图6是图4的b-b线剖视图。另外,图4及图6表示通过从图3及图5的隔振保持装置100卸下抵接部件112及第一限制部118而局部分解的情况。另外,图5和图6所示的中心轴c是在保持机芯2时沿着机芯2的旋转轴6的基准轴。

隔振保持装置100具有主体部102。主体部102是在保持机芯2时以中心轴沿着轴向的方式配置的圆板状部件。主体部102具有面向涡轮侧壳体部件14的第一面102a和面向机芯2的轴承壳体12的第二面102b。第一面102a和第二面102b分别配置为与旋转轴6的轴向交叉。

在主体部102的中心部设有在径向内侧呈大致圆形开口的孔部104。在孔部104中能够插入机芯2的涡轮3以及旋转轴6。在孔部104的边缘部,沿着周向配置有例如由橡胶等弹性材料构成的密封部件106。密封部件106构成为在机芯2由隔振保持装置100保持时与轴承壳体12接触,能够紧密地卡合在轴承壳体12与隔振保持装置100之间。

在主体部102的第二面102b上设置有在与抵接部件112之间设置的至少一个施力部件108。施力部件108在与抵接部件112之间沿轴向延伸,例如可使用螺旋弹簧那样的弹性结构物。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施力部件108以旋转轴6的轴向为中心沿周向设置多个。多个施力部件108在沿着主体部102的周缘在轴向上延伸的侧壁110与孔部104之间沿周向排列成一列。施力部件108的数量或间隔可以任意设定。

另外,隔振保持装置100具有抵接部件112,抵接部件112具有在保持机芯2时与轴承壳体12直接抵接的抵接面114。抵接部件112通过设置在与主体部102之间的施力部件108来发挥作用力。抵接部件112构成为,与轴承壳体12抵接时,能够根据从轴承壳体12受到的负荷沿轴向移动。

另外,抵接部件112的抵接面114具有与作为接触对象的轴承壳体12的表面形状对应的面积。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能够沿周向均匀保持轴承壳体12的方式,抵接面114从轴向观察时具有环形状。

在主体部102的第二面102b,在这些施力部件108的径向外侧设有沿边缘部在轴向上延伸的侧壁110。并且,在侧壁110的前端(机芯2侧的端部)设有朝径向内侧突出的第一限制部118。第一限制部118从抵接部件112观察时从与主体部102相反的一侧接触抵接面114,由此限制抵接部件112在轴向上的移动范围。

如图4和图6所示,设置在主体部102和抵接部件112之间的施力部件108具有比主体部102和第一限制制部118的间隔长的自然长度l0。本实施方式的施力部件108具有比侧壁110的轴向长度大的自然长度l0(在图4和图6中,由于卸下了抵接部件112,所以表示自由的施力部件108比侧壁110更高地突出的情况)。另一方面,在组装了抵接部件112的完整状态的隔振保持装置100中,如图3及图5所示,施力部件108由于抵接部件112的轴向位置被第一限制部118限制,所以比自然长度l0短。即,在隔振保持装置100中,施力部件108以被压缩成比自然长度l0短的状态组装到主体部102及抵接部件112之间。因此,在主体部102和抵接部件112之间,施力部件108的负荷相互作用。

另外,如图3及图4所示,在隔振保持装置100中设有在失衡检测作业时用于检测机芯2的振动的振动检测传感器121。振动检测传感器121构成为能够将机芯2的振动作为电信号进行检测,并将该电信号发送到由配置在外部的计算机等运算处理装置构成的解析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振动检测传感器121从沿着主体部102的周缘设置的侧壁110朝向径向内侧,在图4中表示了以其前端面向施力部件108的方式配置的情况。并且,当通过相对于图4的状态安装抵接部件112而压缩施力部件108时,振动检测传感器121接触抵接部件112的表面。在振动检测作业中,振动检测传感器121与抵接部件112一体动作,由此能够检测在与抵接部件112接触的机芯2上产生的振动。

图7是表示隔振保持装置100对机芯2的夹持作业的各阶段的情况的示意图。另外,在图7中,为了清楚地说明隔振保持装置100的结构,与图3~图6相比简略地表示(特别是简略地仅表示了中心轴c的一侧,但另一侧只要没有特别的记载就是相同)。

图7(a)表示抵接部件112未与作为保持对象的机芯2接触的阶段。此时,由于负载不从机芯2作用于抵接部件112,所以抵接部件112通过施力部件108的作用力而被压向第一限制部118。

图7(b)表示了通过按压装置26使压缩机侧壳体部件16向机芯移动而使机芯2与抵接部件112接触的状态。此时,抵接部件112从机芯2受到的负荷小于下限基准值,比抵接部件112从施力部件108受到的作用力小。因此,抵接部件112通过施力部件108的施力而被压向第一限制部118,维持与图7(a)相同的状态。

如图7的各图所示,在从机芯2观察时与隔振保持装置100相反的一侧,在与压缩机侧壳体部件16之间设有施力部件117。施力部件117构成为,通过夹在机芯2的轴承壳体12与压缩机侧壳体部件16之间而能够弹性地保持机芯2。另外,通过代替施力部件117,配置隔振保持装置100,也可以通过两个隔振保持装置100从两侧支承机芯2。

图7(c)表示与图7(b)相比,抵接部件112从机芯2受到的负荷增加,超过下限基准值的情况。此时,抵接部件112从机芯2受到的负荷比从施力部件108受到的作用力大。因此,抵接部件112与第一限制部118背离,向主体部102移动。与第一限制部118背离的抵接部件112在克服从施力部件108受到的作用力的同时进行移动,稳定在与从机芯2接收的负荷和从施力部件108接收的作用力的平衡对应的位置(即,以浮在主体部102和第一限制制部118之间的方式被支承)。

另外,如图4~图6、图7所示,在侧壁110设有第二限制部119,该第二限制部119通过从径向外侧与抵接部件112抵接,来限制抵接部件112在径向上的位移。第二限制部119沿着主体部102的周向在周向的不同位置配置有多个。由此,如图7(c)所示,在第一限制部118和主体部102之间,以从机芯2受到的负荷和从施力部件108受到的作用力的平衡来保持抵接部件112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第二限制部119抑制抵接部件112的径向位移,能够维持稳定的姿势。

图7(d)表示与图7(c)相比抵接部件112从机芯2受到的负荷进一步增加而超过了上限基准值的情况。此时,抵接部件112通过与设置在主体部102的第三限制部120接触,而轴向位置受到限制。即,在抵接部件112从机芯受到过大的负荷的情况下,通过抵接部件112与第三限制部120接触,而能够避免超过容许范围的移动。由此,例如即使在输入了施力部件108发生塑性变形那样的过大负荷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护施力部件108。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限制部120构成为当来自机芯2的负荷过大时,从与抵接面114相反的一侧接触抵接部件112。第三限制部120设置在主体部102的第二面102b侧,沿着轴向具有规定高度。第三限制部120的高度例如设定为与受到与上限基准值相等的负荷时的抵接部件112的位置对应。

在图7的例子中,在压缩机侧壳体部件16设置有止挡件130,并且构成为在抵接部件112从机芯2接收到的负载超过上限基准值的情况下与第二支承臂48接触。由此,与上述第三限制部120一起能够在负荷过大的情况下保护施力部件108。

另外,施力部件108也可以具有与抵接部件112的动作范围对应的弹性特性。图8是施力部件108的弹性特性的一例。施力部件108具有与来自机芯2的负荷是下限基准值时对应的上限长度lmax和与来自机芯2的负荷是上限基准值时对应的下限长度lmin规定的动作范围lr。如图8所示,施力部件108的弹性特性具有如下弹性特性,在施力部件108的长度l在由下限长度lmin至上限长度lmax规定的动作范围lr中表示弹性模量较小的值k1(变软),在其他范围中表示弹性模量较大的值k0(变硬)。通过将具有这样的弹性特性的螺旋弹簧用作施力部件108,在动作范围lr中通过保持柔软的机芯2而获得良好的隔振性,同时在动作范围lr外抑制施力部件108的过度变形,能够确保良好的可靠性。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在保持机芯2时,在抵接面114从轴承壳体12受到的负载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抵接部件112的位置被限制为通过从施力部件108接收的负载(作用力)而与第一限制部118接触。另一方面,当抵接面114从轴承壳体12受到的负荷超过规定值时,与第一限制部118接触的抵接部件112克服从施力部件108受到的负荷(作用力)而背离第一限制部118,向主体部102移动。此时,机芯2在抵接部件112与轴承壳体12接触的状态下,经由施力部件108由主体部102弹性保持。这样的弹性保持结构,即使在使用了富有柔软性的施力部件108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良好的隔振性,同时对轴承壳体12作用充分的夹持力。另外,由于施力部件108的长度始终通过第一限制部118限制在自然长度l0以下,所以能够将装置尺寸抑制得紧凑,容易导入到有限的作业空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至少一实施方式可用于隔振保持装置,该隔振保持装置用于在将来自外部的振动隔绝的同时保持机芯,所述机芯包括:具有轮和旋转轴的旋转体、可旋转地支承所述旋转体的轴承、收纳所述轴承的轴承壳体。

附图标记说明

1:失衡检测装置

2:机芯

3:涡轮

4:压缩机轮

6:旋转轴

8:旋转体

10:轴承

12:轴承壳体

14:涡轮侧壳体部件

16:压缩机侧壳体部件

18:涡轮侧基部件

20:压缩机侧基部件

26:按压装置

36:空气供给装置

44:供油装置

50:供油部

52:隔振部件

100:隔振保持装置

102:主体部

104:孔部

106:密封部件

108、117:施力部件

110:侧壁

112:抵接部件

118:第一限制部

119:第二限制部

120:第三限制部

130:止挡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