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检测谷物中农药残留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348015发布日期:2019-12-06 21:04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检测谷物中农药残留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检测谷物中农药残留的方法,具体涉及快速检测谷物中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方法,属于谷物检测领域。



背景技术:

谷物提供了世界人口对膳食能量,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的极大比例的需求,未加工的谷物脂肪含量低,是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的良好来源。如今随着人们对饮食健康的关注,谷物及其加工品的安全性也备受关注。谷物中存在主要问题是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等农药施用后不会完全发挥作用,其中一部分会残存在谷物中,如果食用了残留有农药的谷物会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甲氧基丙烯酸酯杀菌剂是一类新的合成杀菌剂,具有一种新的作用方式,干扰位于真菌线粒体内膜中的酶的功能,导致能量循环的破坏。它们具有高除草活性,高选择性,极低剂量率的突出优点,其作用方式与天然甲氧基丙烯酸酯a相似,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以控制小麦、燕麦、大米等谷物中的白粉病和锈病。但是,它们可能会残留在谷物中,所以根据食品安全的要求有必要进行甲氧基丙烯酸酯杀菌剂残留物的检测。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快速、高效的检测方法检测杂粮中农药残留,以保证人体生命健康不受危害。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开发用于环境及食品监测的高效、快速、绿色和自动化的分析技术。食品和环境样品分析通常需要初步样品制备,因为污染物可能被稀释,或者基质可能很复杂。因此,在许多情况下,需要在分析之前进行分析物分离、富集的初步步骤。为此样品制备仍然是整体分析中的关键一步。

样品制备的主要目的是纯化样品,增加分析物的浓度,并使样品以使其适应测试设备的要求。对于甲氧基丙烯酸酯杀菌剂的提取效率受几个因素的影响,主要有萃取剂和分散剂的类型和体积、ph值、盐添加和其他辅助萃取因素。目前因分散溶剂和萃取剂不当,出现了检测结果偏小,产生较大误差,因此导致检测不准确,所以,如何选择甲氧基丙烯酸酯杀菌剂的提取试剂也成为能够准确检测其含量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检测谷物中农药残留的方法,其农药残留具体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该方法检测快速,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快速检测谷物中农药残留的方法,所述农药残留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其包括如下步骤:

s1、将谷物样品打碎成粉,称取样品加入分散剂和氯化钠,混匀后,取出上清液,过滤后备用;

s2、取样品制备时取出上清液与萃取剂混合,将其打入水的液面以下,完成分散;离心后进行冰浴,萃取剂转化为固相后,转移入进样瓶中,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样检测;

s3、制备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标准品,进行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检测,以标准品的质量浓度c为横坐标、相应的色谱峰面积a1为纵坐标绘制标准工作曲线,得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线性方程;

s4、将步骤s2检测获得的色谱峰面积a1代入步骤s3获得的线性方程中,获得检测样品中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浓度。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在步骤s1中,所述样品的用量为1g,所述分散剂为乙腈或甲醇,所述分散剂的用量为2ml,所述氯化钠的用量为100~300mg。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在步骤s1中,所述氯化钠的最优选的用量为200mg。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在步骤s1中,所述混匀采用2000r/min的转速涡旋5min。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在步骤s2中,所述上清液的用量为600μl所述萃取剂为壬酸或辛酸;所述萃取剂的用量为60~100μl。

进一步地,所述萃取剂最优选为壬酸,最优选地壬酸用量为80μl。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在步骤s2中,所述水的用量为5ml,所述离心为4000r/min离心5min。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包括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谷物可为大米、小麦、黑麦、燕麦、小米、大豆等等。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检测条件:流动相为乙腈+水按体积比为80+20进行;进样量:20μl;流速:0.5ml/min;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所述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为嘧菌酯时,检测波长是210nm,为吡唑醚菌酯时,检测波长是270nm,为肟菌酯时,检测波长是210nm;对应的保留时间分别为6.9min,10.7min,11.7min。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标准样品的制备:准确称取质量浓度为97.0%的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标准品,用色谱甲醇溶解并配制成质量浓度为2000mg/l的混合标准母液,并采用梯度稀释法用色谱甲醇稀释配制成20、40、200、400及2000mg/l的标准工作溶液,谷物中浓度可达到1,2,10,20,100mg/kg在选定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条件下进行测定。

以三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混合标准母液的质量浓度c为横坐标、相应的色谱峰面积a1为纵坐标绘制标准工作曲线。得出三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线性方程分别为为:嘧菌酯y=816.37x+25.505,吡唑醚菌酯y=475.69x-26.063,肟菌酯y=475.69x-26.063,线性方程的相关系数r≥0.9999,由此确定,选定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条件能进行谷物样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的快速检测谷物中农药残留的方法,采用可转换亲水性溶剂包括壬酸、辛酸、癸酸,作为萃取剂提取目标分析物,最后优化出壬酸为最优萃取剂,选择的壬酸溶剂具有绿色、无毒、对环境影响小的优点,符合绿色化学实验的要求;

(2)利用的萃取剂具有低密度、低熔点的性质,离心后壬酸在离心管上端固化,降低收集难度,提高萃取效率;

(3)本发明的方法中使用的萃取剂体积很小,就可实现高效提取;

(4)本发明的方法不需要过多的大型仪器参与检测,是一种快速、高效及绿色的方法,应用于谷物中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检测中,回收率为95.31%-1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15%-3.35%之间。

附图说明

图1为萃取剂种类对提取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回收率的影响结果;

图2为萃取剂体积对提取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回收率的影响结果;

图3为分散剂种类对提取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回收率的影响结果;

图4为萃取剂的用量对提取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回收率的影响结果;

图5为盐的用量对提取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回收率的影响结果;

图6为ph值的大小对提取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回收率的影响结果;

图7为嘧菌酯标准曲线图;

图8为吡唑醚菌酯标准曲线图;

图9为肟菌酯标准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将可转换亲水溶剂与悬浮固化技术结合,应用于谷物中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提取。采用的壬酸、辛酸、癸酸属于可转换亲水溶剂,具有低密度,低凝固点的优点,分散液液微萃取完成后离心冰浴使萃取剂固化,降低收集难度。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快速检测谷物中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方法,采用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分析,具体如下操作:

本发明中所指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包括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

本发明对谷物的前处理影响因素较多,其种类及用量的大小对效果影响也较大,均需要优化解决,因此,对萃取剂种类及用量、分散剂种类及用量、加盐量、ph值等因素进行了筛选试验,并在申请人所在地的超市购买样品,用现有技术与本发明方法检测同样的样品,以验证本发明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试验如下:

1萃取剂种类的优化

实验方法:萃取剂种类分别为辛酸、壬酸、癸酸,供试分析物为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按如下操作,对实际大米样品进行检测,大米样品中三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均未检出。因此在大米中添加最低浓度标准溶液,即添加浓度均为20mg/l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的混合标准溶液50μl,使其各自在谷物中的浓度可达到1mg/kg,以此考察萃取剂种类对分析物的回收率的影响。具体操作如下:

(1)标准溶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质量浓度为97.0%的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标准品,用色谱甲醇溶解并配制成质量浓度为2000mg/l的混合标准母液,并采用梯度稀释法用色谱甲醇稀释配制成20、40、200、400及2000mg/l的标准工作溶液,谷物中浓度可达到1,2,10,20,100mg/kg,然后将标准系列溶液放入4℃的避光环境中保存。

(2)样品前处理

将市售谷物样品使用磨粉机打碎备用;称取1g样品于离心管,添加浓度分别为20mg/l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的混合溶液50μl,加入2ml乙腈,加氯化钠200mg,以2000r/min的转速涡旋5min,取出上清液乙腈,过0.22μm滤膜备用。

(3)样品萃取

取样品制备时取出上清液600μl的与80μl的萃取剂混合,将其打入5mlph=7的超纯水液面以下,完成分散;以4000r/min离心5min后,冰浴离心管,萃取剂转化为固相后,转移入进样瓶中。

(4)仪器检测。

将步骤(1)中配制的标准系列溶液和步骤(3)中制得的待测样品分别放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检测条件为: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为:安捷伦高效液相色谱仪流动相为按体积比为乙腈+水(80+20),v/v;进样量:20μl;流速:0.5ml/min;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分别为嘧菌酯210nm,吡唑醚菌酯270nm,肟菌酯210nm;保留时间分别为6.9min,10.7min,11.7min。

计算回收率采用如下公式(1):

式中:p-样中目标杀菌剂的回收率,%;

a1-标准溶液中的色谱峰面积;

a2-样品待测溶液中的色谱峰面积;

v1-作为分散液液微萃取分散剂的上清液乙腈体积,μl;

v2-萃取剂体积,μl;

2050-样品处理乙腈添加体积,μl;

300-标样体积,μl。

根据实验测得回收率及实验相对标准偏差,以三种酸为横坐标,提取回收率为纵坐标,使用originpro8.0软件做的图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癸酸作为提取剂的回收率最差。从辛酸与壬酸性质对比来看,壬酸的熔点低于辛酸,密度也略低于辛酸,且壬酸更不易溶于水。从回收率方面来看,壬酸比辛酸的回收率更稳定,标准偏差也小于辛酸。因此,选择壬酸作为实验提取剂。

2萃取剂体积的优化

实验方法:设壬酸用量7个处理,分别是40μl、50μl、60μl、70μl、80μl、90μl、100μl,供试分析物为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按如下操作,对实际大米样品进行检测,大米样品中三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均未检出。因此在大米中添加最低浓度标准溶液,即添加浓度均为20mg/l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的混合标准溶液50μl,使其各自在谷物中的浓度可达到1mg/kg,考察萃取剂体积对分析物的回收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试验结果如图2所示,图2显示了回收率与萃取剂体积的变化。随着壬酸的体积增加至70μl,提取回收率随体积增大显著增加;当壬酸体积使用量大于70μl,回收率保持相对稳定,无显著变化。壬酸体积为80μl时回收率稳定,因此选择80μl作为萃取溶剂的最佳体积,以此进行后续试验。

3分散剂种类的优化

实验方法:分散剂种类分别为甲醇、乙腈、丙酮,供试分析物为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按如下操作,对实际大米样品进行检测,大米样品中三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均未检出。因此在大米中添加最低浓度标准溶液,即添加浓度均为20mg/l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的混合标准溶液50μl,使其各自在谷物中的浓度可达到1mg/kg,考察萃取剂种类对分析物的回收率的影响。

试验时选择600μl分散剂与80μl壬酸混合进行各种实验,所得结果如图3所示。结果表明,乙腈的分散效果高于丙酮和甲醇,具有更高的分散能力,可以获得最高的回收率。因此,在这些溶剂中选择乙腈作为分散剂溶剂。

4分散液液微萃取分散剂体积的优化

实验方法:设乙腈用量7个处理,分别是200μl、400μl、600μl、800μl、1000μl、1250μl、1500μl,供试分析物为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按如下操作,对实际大米样品进行检测,大米样品中三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均未检出。因此在大米中添加最低浓度标准溶液,即添加浓度均为20mg/l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的混合标准溶液50μl,使其各自在谷物中的浓度可达到1mg/kg,考察分散剂体积对分析物的回收率的影响。

试验结果如图4所示,提取回收率随着乙腈体积的增加而增大,当分散剂体积增大到600μl时,目标物的回收率最高;随后随着乙腈体积的继续增大,目标物的回收率持续下降。分散剂体积低于600μl时,未形成混浊的液滴悬浮液,导致萃取回收率降低;高于600μl时,目标物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增加并且导致提取回收率降低。因此,选择体积为600μl乙腈进行后续试验。

5盐效应

实验方法:设氯化钠用量8个处理,分别是0mg、100mg、200mg、300mg、400mg、600mg、800mg、1000mg,供试分析物为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按如下操作,对实际大米样品进行检测,大米样品中三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均未检出。因此在大米中添加最低浓度标准溶液,即添加浓度均为20mg/l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的混合标准溶液50μl,使其各自在谷物中的浓度可达到1mg/kg,考察加盐量对分析物的回收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如图5所示,当盐的量由0mg增至200mg,回收率有显著的增加;当加入较大量(>200mg)的氯化钠时,随着加盐量的增加,回收率下降。结果表明,随着样品溶液中加盐量的增加,分析物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会降低,从而提高了提取效率;然而,在氯化钠较高浓度时,导致分析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使回收率降低,萃取效率下降。考虑到这些结果,在随后的提取过程中使最优用200mg氯化钠。

6ph值的选择

实验方法:设5个ph值处理,分别是3、5、7、9、11,供试分析物为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按如下操作,对实际大米样品进行检测,大米样品中三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均未检出。因此在大米中添加最低浓度标准溶液,即添加浓度均为20mg/l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的混合标准溶液50μl,使其各自在谷物中的浓度可达到1mg/kg,考察ph值对分析物的回收率的影响。

实验使用hcl或naoh溶液研究样品ph在3.0-11.0的范围内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6所示,随着ph增大,分析物的回收率无显著变化,但是分析物中的肟菌酯在ph>9时,其回收率显著下降。这可能是由于随着碱性的增加,分析物的水解率增大,在强的碱性条件下分解了,从而导致回收率降低,所以实验中选择ph为7进行试验。

实施例2大米中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检测

(1)标准溶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质量浓度为97.0%的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标准品,用色谱甲醇溶解并配制成质量浓度为2000mg/l的混合标准母液,并采用梯度稀释法用色谱甲醇稀释配制成20,40,200,400及2000mg/l的标准工作溶液,谷物中浓度可达到1,2,10,20,100mg/kg,然后将标准系列溶液放入4℃的避光环境中保存。

(2)样品前处理

将市售大米样品使用磨粉机打碎备用;称取1g样品于离心管,添加系列梯度的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的混合标准溶液50μl,加入2ml乙腈,加氯化钠200mg,以2000r/min的转速涡旋5min,取出上清液乙腈,过0.22μm滤膜备用。

(3)样品萃取

取样品制备时取出上清液600μl的与80μl的萃取剂混合,将其打入5mlph=7的超纯水液面以下,完成分散;以4000r/min离心5min后,冰浴离心管,萃取剂转化为固相后,转移入进样瓶中。

(4)仪器检测

将步骤(1)中配制的标准系列溶液和步骤(3)中制得的待测样品分别放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为:安捷伦高效液相色谱仪流动相为乙腈+水(80+20),v/v;进样量:20μl;流速:0.5ml/min;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分别为嘧菌酯210nm,吡唑醚菌酯270nm,肟菌酯210nm;保留时间分别为6.9min,10.7min,11.7min。

以三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混合标准母液的质量浓度c为横坐标、相应的色谱峰面积a1为纵坐标绘制标准工作曲线,得出三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线性方程分别为:嘧菌酯y=859.8x–63.979,r≥0.9999;吡唑醚菌酯y=456.42x-27.56,r≥0.9999;肟菌酯y=530.81x-78.853,r≥0.9998。

根据回收率下公式(1),进行计算,结果见表1。

表1不同添加水平时目标杀菌剂在大米中的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

检测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包括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其在实际样品大米中加标回收率分别为嘧菌酯97.56%-100%,吡唑醚菌酯98.41%-100%,肟菌酯95.98%-99.9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嘧菌酯1.85%-3.35%,吡唑醚菌酯1.82%-2.44%肟菌酯1.76%-2.88%,说明本发明精密度好,检出限在2.57μg/kg,说明发明在大米中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检测中灵敏度好。

实施例3:小麦中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检测

(1)标准溶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质量浓度为97.0%的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标准品,用色谱甲醇溶解并配制成质量浓度为2000mg/l的混合标准母液,并采用梯度稀释法用色谱甲醇稀释配制成20,40,200,400,2000mg/l的标准工作溶液,谷物中浓度可达到1,2,10,20,100mg/kg,然后将标准系列溶液放入4℃的避光环境中保存。

(2)样品前处理

将市售小麦样品使用磨粉机打碎备用;称取1g样品于离心管,添加系列梯度的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的混合标准溶液50μl,加入2ml乙腈,加氯化钠200mg,以2000r/min的转速涡旋5min,取出上清液乙腈,过0.22μm滤膜备用。

(3)样品萃取

取样品制备时取出上清液600μl的与80μl的萃取剂混合,将其打入5mlph=7的超纯水液面以下,完成分散;以4000r/min离心5min后,冰浴离心管,萃取剂转化为固相后,转移入进样瓶中

(4)仪器检测。

将步骤(1)中配制的标准系列溶液和步骤(3)中制得的待测样品分别放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为:安捷伦高效液相色谱仪流动相为乙腈+水(80+20),v/v;进样量:20μl;流速:0.5ml/min;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分别为嘧菌酯210nm,吡唑醚菌酯270nm,肟菌酯210nm;保留时间分别为6.9min,10.7min,11.7min。

以三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混合标准母液的质量浓度c为横坐标、相应的色谱峰面积a1为纵坐标绘制标准工作曲线,得出三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线性方程分别为:嘧菌酯y=801.47x–42.355,r≥0.9999;吡唑醚菌酯y=417.34x–4.014,r≥0.9999;肟菌酯y=464.38x–49.423,r≥0.9999。

根据回收率公式(1)进行计算,结果见表2。

表2不同添加水平时目标杀菌剂在小麦中的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

检测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包括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其在实际样品小麦中加标回收率分别为嘧菌酯96.01%-100%,吡唑醚菌酯95.14%-100%,肟菌酯95.98%-99.8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嘧菌酯2.06%-2.25%,吡唑醚菌酯1.73%-2.40%肟菌酯1.85%-3.35%,说明本发明精密度好,在小麦中的检出限为2.63μg/kg,说明灵敏度好。

实施例4黑麦中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检测

(1)标准溶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质量浓度为97.0%的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标准品,用色谱甲醇溶解并配制成质量浓度为2000mg/l的混合标准母液,并采用梯度稀释法用色谱甲醇稀释配制成20,40,200,400,2000mg/l的标准工作溶液,谷物中浓度可达到1,2,10,20,100mg/kg,然后将标准系列溶液放入4℃的避光环境中保存。

(2)样品前处理

将市售黑麦样品使用磨粉机打碎备用;称取1g样品于离心管,添加系列梯度的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的混合标准溶液50μl,加入2ml乙腈,加氯化钠200mg,以2000r/min的转速涡旋5min,取出上清液乙腈,过0.22μm滤膜备用。

(3)样品萃取

取样品制备时取出上清液600μl的与80μl的萃取剂混合,将其打入5mlph=7的超纯水液面以下,完成分散;以4000r/min离心5min后,冰浴离心管,萃取剂转化为固相后,转移入进样瓶中。

(4)仪器检测。

将步骤(1)中配制的标准系列溶液和步骤(3)中制得的待测样品分别放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为:安捷伦高效液相色谱仪流动相为乙腈+水(80+20),v/v;进样量:20μl;流速:0.5ml/min;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分别为嘧菌酯210nm,吡唑醚菌酯270nm,肟菌酯210nm;保留时间分别为6.9min,10.7min,11.7min。

以三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混合标准母液的质量浓度c为横坐标、相应的色谱峰面积a1为纵坐标绘制标准工作曲线,得出三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线性方程分别为:嘧菌酯y=783.95x–16.339,r≥0.9999;吡唑醚菌酯y=376.53x+11.343,r≥0.9999;肟菌酯y=442.75x+18.758,r≥0.9998。

根据回收率公式(1)进行计算,结果见表3。

表3不同添加水平时目标杀菌剂在黑麦中的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

检测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包括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其在实际样品黑麦中加标回收率分别为嘧菌酯95.31%-100%,吡唑醚菌酯96.41%-100%,肟菌酯96.28%-100%,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嘧菌酯2.05%-2.25%,吡唑醚菌酯2.05%-2.22%肟菌酯1.68%-2.13%,说明本发明精密度好,在黑麦中的检出限2.67μg/kg,说明灵敏度好。

实施例5燕麦中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检测

(1)标准溶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质量浓度为97.0%的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标准品,用色谱甲醇溶解并配制成质量浓度为2000mg/l的混合标准母液,并采用梯度稀释法用色谱甲醇稀释配制成20,40,200,400,2000mg/l的标准工作溶液,谷物中浓度可达到1,2,10,20,100mg/kg,然后将标准系列溶液放入4℃的避光环境中保存。

(2)样品前处理

将市售燕麦样品使用磨粉机打碎备用;称取1g样品于离心管,添加系列梯度的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的混合标准溶液50μl,加入2ml乙腈,加氯化钠200mg,以2000r/min的转速涡旋5min,取出上清液乙腈,过0.22μm滤膜备用。

(3)样品萃取

取样品制备时取出上清液600μl的与80μl的萃取剂混合,将其打入5mlph=7的超纯水液面以下,完成分散;以4000r/min离心5min后,冰浴离心管,萃取剂转化为固相后,转移入进样瓶中。

(4)仪器检测。

将步骤(1)中配制的标准系列溶液和步骤(3)中制得的待测样品分别放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为:安捷伦高效液相色谱仪流动相为乙腈+水(80+20),v/v;进样量:20μl;流速:0.5ml/min;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分别为嘧菌酯210nm,吡唑醚菌酯270nm,肟菌酯210nm;保留时间分别为6.9min,10.7min,11.7min。

以三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混合标准母液的质量浓度c为横坐标、相应的色谱峰面积a1为纵坐标绘制标准工作曲线,得出三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线性方程分别为:嘧菌酯y=841.07x–51.859,r≥0.9998;吡唑醚菌酯y=471.69x–34.078,r≥0.9998;肟菌酯y=502.79x–58.094,r≥0.9999。

根据回收率计算(1)公式,结果如表4所示。

表4不同添加水平时目标杀菌剂在燕麦中的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

检测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包括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其在实际样品燕麦中加标回收率分别为嘧菌酯95.14%-100%,吡唑醚菌酯95.87%-100%,肟菌酯95.68%-100%,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嘧菌酯1.96%-2.37%,吡唑醚菌酯1.19%-2.72%肟菌酯1.15%-2.60%,说明本发明精密度好,燕麦中检出限2.60μg/kg,说明本发明灵敏度好。

对比例

(1)标准溶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质量浓度为97.0%的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标准品,用色谱甲醇溶解并配制成质量浓度为2000mg/l的混合标准母液,并采用梯度稀释法用色谱甲醇稀释配制成20,40,200,400,2000mg/l的标准工作溶液,谷物中浓度可达到1,2,10,20,100mg/kg,然后将标准系列溶液放入4℃的避光环境中保存。

(2)待测样品前处理

分别按照gb23200.34—2016及gb23200.9—2016对大米样品进行处理。

(3)仪器检测

按照gb23200.34—2016对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进行检测;按照gb23200.9—2016对肟菌酯进行检测。

实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不同添加水平时目标杀菌剂在大米中的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

将国标法与本发明进行对较,本发明采用中链脂肪酸(壬酸、辛酸、癸酸)作为提取剂,这是一种绿色溶剂,符合绿色化学的目标;其次,本发明采用的悬浮固化技术可以有效减低目标物的收集难度;最后,本发明与国标相比具有快速,高效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做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利用上述公开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