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密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1561发布日期:2019-08-31 02:35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密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机加工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密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轮毂在自动化机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工装夹具对轮毂进行定位夹紧,而气密检测装置能够检测到轮毂是否放置稳定准确,以确保加工过程的安全可靠。

目前,实际使用中的气密检测装置都是采用单独一根浮动柱,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浮动柱与导向套之间的磨损,导致间隙增大,使得浮动柱的移动方向不再准确,气密检测的目的也就达不到了;另外,气密检测装置中浮动柱下面是平面,直接放置一个密封圈,浮动柱受压时,密封圈也受压变形,将密闭空间的封闭住,实现气密检测,但是密封圈通常要小于浮动柱外径,在不断的反复受压过程中,密封圈的位置不断的在圆柱形封闭空间中不规则窜动,使得磨损严重,有时甚至挤压进入浮动柱与导向套的中间间隙,密封圈的使用寿命受到限制;第三,由于车间现场使用情况复杂,有时出现机械手故障,导致轮毂受自身重力撞击到浮动柱,浮动柱瞬间将密封圈挤压成扁平状,同时浮动柱与底座平面之间也有冲击,这样就降低了整套气密检测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密检测装置,解决目前气密检测装置存在的上述三个问题,提高气密检测精度及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圈Ⅰ、底座、限位螺钉、浮动柱、弹簧、密封圈Ⅱ、排气孔、导向柱;底座固定在夹具体上,底座底面上设置有一圈环形的沟槽,密封圈Ⅰ安装在底座底面上的沟槽内;底座顶面上开设深度不超过底座高度的圆孔,圆孔根据直径大小分圆孔上部和圆孔下部,圆孔上部的直径大,圆孔下部的直径小,圆孔的切面呈T字形;底座的内部圆孔下部处开有横向排气孔;浮动柱安装在底座顶面开设的圆孔内,浮动柱的切面整体呈T字形,浮动柱包括上部圆柱和下部圆柱,上部圆柱的直径大于下部圆柱直径, 浮动柱与底座圆孔相适应;沿浮动柱的上部圆柱靠近边缘均匀设置多个通孔,多个导向柱通过过盈配合装配在浮动柱上面均匀设置的多个通孔内;底座上与多个导向柱相应的位置开设有一定深度的可以容纳导向柱的导向孔,导向孔与排气孔相通;浮动柱的上部圆柱侧边开设有侧边沉孔,底座的一侧开设凹槽,限位螺钉固定在凹槽底部并进入浮动柱的侧边沉孔内;浮动柱的下部圆柱的底面开设有一定深度的盲孔,弹簧安装在盲孔内;浮动柱的下部圆柱的底面环绕盲孔开设有圆形凹槽,且圆形凹槽、盲孔、浮动柱的中心轴线相重合;密封圈Ⅱ安装在浮动柱下面的圆形凹槽内部。

优选的,所述导向柱的个数为4个,沿浮动柱的上部圆柱靠近边缘均匀设置4个通孔,4个导向柱通过过盈配合装配在浮动柱上面均匀设置的4个通孔内;底座上与4个导向柱相应的位置开设有一定深度的可以容纳导向柱的4个导向孔。

优选的,浮动柱侧壁与底座内部的圆孔内壁的间隙为0.3mm至0.6mm。

优选的,底座通过四个装配螺钉固定在夹具体上。

优选的,浮动柱的下部开设的圆形凹槽边缘采用燕尾槽形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气密检测装置,解决目前气密检测装置存在的问题,提高气密检测精度及寿命;

(1)通过四个导向柱将浮动柱限制在单一轴向方向,保证了定位的精确;

(2)浮动柱侧壁与底座内部圆孔内壁的间隙选择为0.3mm至0.6mm,此间隙保证移动顺滑,同时气流也从此间隙排除;在底座内部开有横向排气孔,保证了导向柱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气压的稳定,将多余空气从浮动柱侧壁与底座内部圆孔内壁的间隙排出,保证移动顺畅无阻碍;

(3)弹簧可极大程度的降低冲击的剧烈程度,保护浮动柱、底座以及密封圈Ⅱ不会因冲击而失效;

(4)燕尾槽可以保证在浮动柱在反复移动过程中,都能将密封圈Ⅱ可靠的限制在燕尾槽的位置,而不会出现像传统结构那样密封圈不规则窜动甚至挤压进入间隙使得气检结构失效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种气密检测装置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气密检测装置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气密检测装置浮动柱。

图4是本发明浮动柱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密封圈Ⅰ,2-底座,3-限位螺钉,4-浮动柱,5-弹簧,6-密封圈Ⅱ,7-排气孔,8-导向柱,9-装配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一种气密检测装置,其包括:密封圈Ⅰ1,底座2,限位螺钉3,浮动柱4,弹簧5,密封圈Ⅱ6,排气孔7,导向柱8,装配螺钉9;底座2通过四个装配螺钉9固定在夹具体上,密封圈Ⅰ1安装在底座2底面上的沟槽内,四个导向柱8通过过盈配合装配在浮动柱4上面均匀分布的四个孔上,浮动柱4安装在底座2内部圆孔内,限位螺钉3固定在底座2的一侧,并且进入浮动柱4的侧边沉孔内,在浮动柱4下面的盲孔内安装有弹簧5,在浮动柱4下面的燕尾槽内部安装有密封圈Ⅱ6。

优选地,本发明通过四个导向柱8将浮动柱4限制在单一轴向方向,保证了定位的精确;浮动柱4侧壁与底座2内部圆孔内壁的间隙选择为0.3mm至0.6mm,此间隙保证移动顺滑,同时气流也从此间隙排除;在底座2内部开有横向排气孔7,保证了导向柱8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气压的稳定,将多余空气从浮动柱4侧壁与底座2内部圆孔内壁的间隙排出,保证移动顺畅无阻碍;当出现电气或机械故障导致夹持不稳时,浮动柱4瞬间受冲击,弹簧5可极大程度的降低冲击的剧烈程度,保护浮动柱4、底座2以及密封圈Ⅱ6不会因冲击而失效;如图3和图4所示,浮动柱4下端沟槽采用燕尾槽形状,燕尾槽可以保证在浮动柱4在反复移动过程中,都能将密封圈Ⅱ6可靠的限制在燕尾槽的位置,而不会出现像传统结构那样密封圈不规则窜动甚至挤压进入间隙使得气检结构失效的情况;限位螺钉3将浮动柱4的轴向移动范围进行限制,同时保证在加气压时,浮动柱4不会被吹出底座2平面;浮动柱4的上表面积设计的比传统浮动柱大很多,以适应多种尺寸的轮毂外径。

实际使用中,加压空气通过底座2下面的气路进入浮动柱4与底座2之间的空间,将浮动柱4从底座2内圆柱孔中顶起至限位螺钉3的位置,四个导向柱8起导向作用的同时,随着浮动柱4一起升起,源源不断的压缩空气将浮动柱4保持在升起的位置,多余的空气从浮动柱4侧壁与底座2内部圆孔内壁的间隙排出,当机械手将被夹持的轮毂放置在夹具体上,轮毂接触并压缩浮动柱4,浮动柱4沿轴向移动的同时,将弹簧5压缩,随着压缩的继续,密封圈Ⅱ6与底座2内圆柱孔底面接触并被一定程度的压缩,此时,浮动柱4与底座2之间的空间被封闭住,处于其内的空气气压将上升,达到某一设定气压值后,系统能够确定轮毂已经被放置在正确的位置,若没有放置准确,系统将根据检测到的气压进行报警。

可见本申请中提供了一种气密检测装置,通过四个导向柱将浮动柱限制在单一轴向方向,保证了定位的精确;浮动柱侧壁与底座内部圆孔内壁的间隙选择为0.3mm至0.6mm,此间隙保证移动顺滑,同时气流也从此间隙排除;在底座内部开有横向排气孔,保证了导向柱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气压的稳定,将多余空气从浮动柱侧壁与底座内部圆孔内壁的间隙排出,保证移动顺畅无阻碍;弹簧可极大程度的降低冲击的剧烈程度,保护浮动柱、底座以及密封圈Ⅱ不会因冲击而失效;燕尾槽可以保证在浮动柱在反复移动过程中,都能将密封圈Ⅱ可靠的限制在燕尾槽的位置,而不会出现像传统结构那样密封圈不规则窜动甚至挤压进入间隙使得气检结构失效的情况;可见该气密装置可以解决目前气密检测装置存在的问题,提高气密检测精度及寿命。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