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B线路板深度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0103发布日期:2019-11-12 21:54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一种PCB线路板深度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检测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PCB线路板深度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线路板技术的不断发展,线路板工艺也得到快速提升,并广泛应用于通信、计算机等技术领域。同时为了实现线路板之间的部分连通,满足特殊的需要,需要制作盲孔,以满足其需求。而线路板制作盲孔,通过采用钻孔机进行制成盲孔,盲孔制作后,对盲孔深度的检测,检测其是否满足客户的需求。

而现今的线路板在检测盲孔深度的时候,通常都是使用简单的游标卡尺来进行测量,而这种测量的方式会因为孔的直径的大小而限制到游标卡尺的测量,同时,因为人为的度数会影响到测量的精准,所以,不适于现今的需要高精度的线路板盲孔深度检测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PCB线路板深度测试装置,其能够对线路板的盲孔深度进行精准测量,不会因为孔的直径的大小而限制到其测量,测量的数据较为精准,适用于现今的需要高精度的线路板盲孔深度检测中。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PCB线路板深度测试装置,包括滑柱、导轨、移动机构、连接机构以及深度测试机构,所述滑柱的侧部设有导轨,导轨上设有两组移动机构,每组移动机构上分别设有两组深度检测机构,其中一组深度检测机构上设有红外距离发射器,另外一组深度检测机构设有红外距离接收器,所述深度检测机构包括轴套、导向杆、按压块以及定位块,所述轴套安装在连接机构上,轴套上穿过有导向杆,导向杆的一端连接有按压块,导向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定位块。

所述定位块的侧部安装有红外距离发射器。

所述定位块的侧部安装有红外距离接收器。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滑块以及滑轮,所述滑块套接在滑柱上,滑块的内与滑柱的连接处设有滑轮,滑轮接触连接于导轨上。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柱以及连接杆,所述连接柱安装在滑块的外侧部,连接柱上连接有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于轴套的侧部。

所述导向杆上套接有弹簧,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按压块,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轴套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PCB线路板深度测试装置,其能够对线路板的盲孔深度进行精准测量,不会因为孔的直径的大小而限制到其测量,测量的数据较为精准,适用于现今的需要高精度的线路板盲孔深度检测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PCB线路板深度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PCB线路板深度测试装置,包括滑柱1、导轨2、移动机构、连接机构以及深度测试机构,所述滑柱1的侧部设有导轨2,导轨2上设有两组移动机构,每组移动机构上分别设有两组深度检测机构,其中一组深度检测机构上设有红外距离发射器11,另外一组深度检测机构设有红外距离接收器12,所述深度检测机构包括轴套7、导向杆8、按压块9以及定位块10,所述轴套7安装在连接机构上,轴套7上穿过有导向杆8,导向杆8的一端连接有按压块9,导向杆8的另一端连接有定位块10。

所述定位块10的侧部安装有红外距离发射器11。

所述定位块10的侧部安装有红外距离接收器12。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滑块3以及滑轮4,所述滑块3套接在滑柱1上,滑块3的内与滑柱1的连接处设有滑轮4,滑轮4接触连接于导轨2上。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柱5以及连接杆6,所述连接柱5安装在滑块3的外侧部,连接柱5上连接有连接杆6的一端,连接杆6的另一端连接于轴套7的侧部。

所述导向杆8上套接有弹簧13,弹簧13的一端连接于按压块9,弹簧13的另一端连接于轴套7上。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工作人员首先将该设备放置到需要检测深度的盲孔内,这时,工作人员滑动滑块3,通过滑块3内部的滑轮4在滑柱1上的导轨2上滑动,直至定位块10位于盲孔的PCB线路板边缘,当定位块10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工作人员随即按压按压块9,通过按压块9的移动带动与其连接的导向杆8沿轴套7的长度方向移动,通过导向杆8的移动带动与其连接的定位块10的移动,直至安装有红外距离发射器11的定位块10以及安装有红外距离接收器12的定位块10紧贴在PCB线路板边缘上,这时工作人员随即可以根据红外距离发射器11与红外距离接收器12发射的距离测得该盲孔的深度,其能够对线路板的盲孔深度进行精准测量,不会因为孔的直径的大小而限制到其测量,测量的数据较为精准,适用于现今的需要高精度的线路板盲孔深度检测中。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