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副仪表板后部面板用的检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0695发布日期:2020-05-29 11:53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副仪表板后部面板用的检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设备检测,特别地涉及一种副仪表板后部面板用的检具。



背景技术:

专利号为2015104335579的授权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整车检具仪表板与副仪表板界面仿真模拟块及检测方法,包括整车匹配性检具、仪表板仿真模拟块和副仪表板仿真模拟块,所述整车匹配性检具顶部设有可与待检测的仪表板配合固定或与标准的仪表板仿真模拟块配合固定的第一连接结构,所述整车匹配性检具两侧设有可与待检测的副仪表板配合固定或与标准的副仪表板仿真模拟块配合固定的第二连接结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整车检具仪表板与副仪表板界面仿真模拟块的检测方法。本发明可以快速、准确、有效的分析仪表板与副仪表板的匹配缺陷,确定缺陷形成原因,为产品改进提供有力支持。

但是整车检具仪表板与副仪表板界面仿真模拟块及检测方法具有如下缺点:

能够检测的副仪表板的结构一定,并且安装相对困难;其次,检具的位置一般固定,无法实现调节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便捷的副仪表板后部面板用的检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副仪表板后部面板用的检具,包括:

前板部,所述前板部包括前贴板,位于所述前贴板底部的若干滑块,若干平行设置的滑轨,每个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轨上;

后座部,所述后座部的前端具有敞口,若干所述滑轨的尽头处为所述敞口,在所述敞口处镜像设置有两个架设副仪表板后部面板用的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的外贴合平面与所述前贴板互相平行,所述后座部的内边缘具有若干插接柱,所述插接柱上开设有与副仪表板后部面板的插柱适配的插接孔;

测量笔,所述测量笔呈圆柱状且其两个横截面直径分别与测量要求适配;

其中,副仪表板后部面板固定在所述前板部和所述后座部上并且形成轮廓间隙;所述轮廓间隙在两个所述横截面直径范围之内,则为良品。

作为优选,所述的副仪表板后部面板用的检具还包括一支撑座;

所述后座部架设在所述支撑座上;

所述支撑杆包括一竖支座和固定在所述竖支座上的倾斜方杆,两个所述倾斜方杆的外贴合面与所述前贴板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的副仪表板后部面板用的检具还包括一定位基台;

所述定位基台倾斜固定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定位基台上开设有与副仪表板后部面板的表面贯通孔适配的插槽;

定位杆穿过所述贯通孔并插接在所述插槽内。

作为优选,若干所述滑轨固定在定位平台上;

若干所述滑块上具有放置平台;

所述放置平台上固定一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能够锁紧定位所述滑块。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部包括插杆和定位弹簧;

所述插杆穿过所述放置平台并且所述插杆垂直于所述放置平台;

所述定位弹簧套设在所述插杆上并且其上端抵住所述放置平台的背面,下端抵住所述插杆的端部的插头;

所述定位平台上开设有与所述插头适配的插口;其中

当所述滑块到位时,所述插头在所述定位弹簧的挤压下伸入所述插口。

作为优选,所述的副仪表板后部面板用的检具还包括夹紧部和驱动部

每个所述插接柱固定在所述夹紧部上;

所述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夹紧部以使所述插接柱向副仪表板后部面板的内壁贴近。

作为优选,所述夹紧部包括固定座和连接部;

所述插接柱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翼板和连接两个所述翼板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所述插接孔,每个所述翼板上开设有对孔;

所述固定座上具有一凸环,所述凸环位于两个所述翼板之间;

所述连接部包括线头和连接线,所述线头固定在一侧的所述翼板上,所述线头与所述连接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线依次穿过一个所述对孔、所述凸环的凹部、另一个所述对孔、所述后座部并且与所述驱动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部包括套筒,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套筒内的滑杆,套定在所述滑杆上的滑柄;

所述的副仪表板后部面板用的检具还包括一把手,所述把手的端部具有l形接头,

所述滑杆的外端头上镜像设置有一铰接片,所述l形接头的腰部铰接在两个所述铰接片的端部上;所述滑杆的外端头上延伸有一连接头,所述l形接头的端部与所述连接头铰接;

所述连接线穿过所述套筒的端面与所述滑柄固定连接;其中

当使所述把手与水平面垂直时,所述插接柱夹紧所述插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此种副仪表板后部面板用的检具,通过前板部的设置配合滑块与滑轨,便于实现前板部贴近副仪表板后部面板;

通过后座部的设置实现副仪表板后部面板下面的轮廓度的检测,以及支撑杆的存在,实现固定架设定位副仪表板后部面板,通过插接柱以及插接柱上的插接孔实现副仪表板后部面板的固定;

通过测量笔的设置,便于进行检测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副仪表板后部面板的一种副仪表板后部面板用的检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副仪表板后部面板用的检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副仪表板后部面板用的检具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夹紧部和插接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副仪表板后部面板1,贯通孔101,前板部2,前贴板201,滑块202,滑轨203,插杆204,定位弹簧205,放置平台206,定位平台207,后座部3,支撑杆301,竖支座上3011,倾斜方杆3012,插接柱302,翼板3021,连接板3022,对孔3023,插接孔303,测量笔4,夹紧部5,固定座501,凸环5011,连接部502,线头5021,驱动部6,套筒601,滑杆602,滑柄603,把手604,l形接头605,铰接片606,连接头607,支撑座7,定位基台8,插槽801.定位杆802。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6所示,一种副仪表板后部面板1用的检具包括:前板部2,所述前板部2包括前贴板201,位于所述前贴板201底部的若干滑块202,若干平行设置的滑轨203,每个所述滑块202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轨203上;其中,每个滑轨203的滑动方向与副仪表板后部面板1的长度方向相一致,并且,前贴板201固定在滑块202上,当将副仪表板后部面板1放置到该工位上之前,首先推动前贴板201,使其远离工作位,然后将副仪表板后部面板1放置在工位上,同时推动前贴板201,使其到位。

后座部3,所述后座部3的前端具有敞口,若干所述滑轨203的尽头处为所述敞口,此处滑轨203的尽头的含义是指前贴板201的检测工位,而非滑轨203本身的滑动尽头,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便于定位滑轨203的尽头的位置,优选的将滑轨203本身的尽头处设置为此处所指的滑轨203的尽头即检测工位,在所述敞口处镜像设置有两个架设副仪表板后部面板1用的支撑杆301,两个所述支撑杆301的外贴合平面与所述前贴板201互相平行,所述后座部3的内边缘具有若干插接柱302,所述插接柱302上开设有与副仪表板后部面板1的插柱适配的插接孔303;其中,两个支撑杆301的存在,便于形成对于副仪表板后部面板1的顶撑定位效果。

测量笔4,所述测量笔4呈圆柱状且其两个横截面直径分别与测量要求适配;

其中,副仪表板后部面板1固定在所述前板部2和所述后座部3上并且形成轮廓间隙;所述轮廓间隙在两个所述横截面直径范围之内,则为良品。

该测量笔47具有两头,其中一头为误差允许范围的前端数据,另一头则为误差允许范围的后端数据,比如误差允许范围为3mm~4mm,那么,前端数据则为3mm,后端数据则为4mm,比如误差允许范围为6mm~8mm,那么前端数据则为6mm,后端数据则为8mm,此处的误差允许范围为测量要求。

比如一个横截面直径为3mm,另一个横截面直径为4mm,测量间隙为3.5mm,因为测量间隙在3mm~4mm之间,那么该副仪表板后部面板1则为良品;若一个横截面直径为3mm,另一个横截面直径为4mm,测量间隙为2.5mm或4.5mm,那么该副仪表板后部面板1则为次品。

此种副仪表板后部面板1用的检具,通过前板部2的设置配合滑块202与滑轨203,便于实现前板部2贴近副仪表板后部面板1;通过后座部3的设置实现副仪表板后部面板1下面的轮廓度的检测,以及支撑杆301的存在,实现固定架设定位副仪表板后部面板1,通过插接柱302以及插接柱302上的插接孔303实现副仪表板后部面板1的固定;通过测量笔4的设置,便于进行检测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的副仪表板后部面板1用的检具还包括一支撑座7;所述后座部3架设在所述支撑座7上;所述支撑杆301包括一竖支座和固定在所述竖支座上3011的倾斜方杆3012,两个所述倾斜方杆3012的外贴合面与所述前贴板201平行。

其中,两个倾斜方杆3012各自的一个表面与外贴合面处于共面状态。而前贴板201的表面与外贴合面互相平行,以及,前贴板201与外贴合面之间的距离为需要检测的轮廓度。

进一步地,为了加强副仪表板后部面板1的定位固定效果,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的副仪表板后部面板1用的检具还包括一定位基台8;

所述定位基台8倾斜固定在所述支撑座7上,所述定位基台8上开设有与副仪表板后部面板1的表面贯通孔101适配的插槽801;定位杆802穿过所述贯通孔101并插接在所述插槽801内。

通过该插槽801的设置,当定位杆802穿过贯通孔101插入插槽801内以后,副仪表板后部面板1便无法出现位置的改变,保证了检测精度的效果。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滑轨203固定在定位平台207上;若干所述滑块202上具有放置平台206;所述放置平台206上固定一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能够锁紧定位所述滑块202。

而前贴板201则是固定在放置平台206上,因为滑块202在滑轨203上滑动是不锁紧的,也即前贴板201能够在滑轨203上自由滑动,而为了保证检测的时候前贴板201能够固定不动,因此采用了定位部使其固定。

其中,该定位部的具体结构如下:

所述定位部包括插杆204和定位弹簧205;所述插杆204穿过所述放置平台206并且所述插杆204垂直于所述放置平台206;所述定位弹簧205套设在所述插杆204上并且其上端抵住所述放置平台206的背面,下端抵住所述插杆204的端部的插头;所述定位平台207上开设有与所述插头适配的插口。

其中,当所述滑块202到位时,所述插头在所述定位弹簧205的挤压下伸入所述插口。

当滑块202随着滑轨203滑动的时候,定位弹簧205处于被挤压状态,而插头则是与定位平台207的表面紧压,直至插头运动至插口处时,因为定位弹簧205需要复位,因此插头会伸入插口内,从而实现锁止,也即插头卡设在插口内。

当需要再次滑动滑块202的时候,将插杆204往上拉,上拉的同时,定位弹簧205会被挤压,而插头脱离插口,同步推动滑块202,使插头抵住定位平台207的上表面,从而便于实现滑动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的副仪表板后部面板1用的检具还包括夹紧部5和驱动部6;每个所述插接柱302固定在所述夹紧部5上;所述驱动部6能够驱动所述夹紧部5以使所述插接柱302向副仪表板后部面板1的内壁贴近。

其中,夹紧部5的具体结构为:

所述夹紧部5包括固定座501和连接部502;所述插接柱302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翼板3021和连接两个所述翼板3021的连接板3022,所述连接板3022上开设所述插接孔303,每个所述翼板3021上开设有对孔3023;所述固定座501上具有一凸环5011,所述凸环5011位于两个所述翼板3021之间;

所述连接部502包括线头5021和连接线,所述线头5021固定在一侧的所述翼板3021上,所述线头5021与所述连接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线依次穿过一个所述对孔3023、所述凸环5011的凹部、另一个所述对孔3023、所述后座部3并且与所述驱动部6连接。

当副仪表板后部面板1的的插柱插入插接孔303以后,驱动部6工作,拉动连接线,使两个翼板3021互相靠近,从而实现夹紧插柱的效果,保证良好的夹紧定位作用。

其中,驱动部6的具体结构为:

所述驱动部6包括套筒601,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套筒601内的滑杆602,套定在所述滑杆602上的滑柄603;

所述的副仪表板后部面板1用的检具还包括一把手604,所述把手604的端部具有l形接头605,

所述滑杆602的外端头上镜像设置有一铰接片606,所述l形接头605的腰部铰接在两个所述铰接片606的端部上;所述滑杆602的外端头上延伸有一连接头607,所述l形接头605的端部与所述连接头607铰接;

所述连接线穿过所述套筒601的端面与所述滑柄603固定连接;其中

当使所述把手604与水平面垂直时,所述插接柱302夹紧所述插柱。

当将滑杆602绕着连接头607转动至滑杆602与水平面垂直时,滑杆602能够沿着套筒601的长度方向出现滑动,使滑杆602向外拉,拉动的同时,能够使滑柄603同步向把手604方向移动,从而拉动连接线,连接线在被拉动的同时,所述插接柱302夹紧所述插柱。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