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转动惯量测量试验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1580发布日期:2020-05-29 11:59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转动惯量测量试验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转动惯量测量试验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准确测取物体的转动惯量参数对其系统动力学分析以及样品后续的开发验证均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如动力总成、驾驶室舱体等中大型不规则刚体测量其转动惯量时,多采用基于绕定轴转动的落体测试法、基于cad模型的数值计算法、基于绕定轴振动的振摆测试法或者基于实验模态分析的参数识别法等。由于上述方法适用范围以及测试原理的差异,均会引起被测物体转动惯量数值具有一致性差、不确定性强以及准确性差等特征,且测量误差均超过10%。若需获取更高精度的测量数值,则需对目前数值做进一步的修正,且最终测量精度改善不超过30%。

与此同时,标称误差小于1.5%的整车惯性测量系统仅适用于可夹持的待测物体,无法有效测量无翻边夹持的动力总成或驾驶室窗体等不规则物体。

为有效解决上述难题,现需一种能够用于夹持不规则物体(动力总成、驾驶室舱体等)准确测量其自身转动惯性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新型转动惯量测量试验夹持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可以对动力总成、驾驶室舱室等不规则物体进行加持,方便这些不规则物体后续转动惯量参数的测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转动惯量测量试验夹持装置,包括底座、移动单元和支撑单元;

所述底座上安装有移动单元,底座安装在支架上;

所述移动单元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子移动单元和第二子移动单元,且它们在底座上的安装位置可调节;第一子移动单元和第二子移动单元上安装有支撑单元;

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安装在第一子移动单元和第二子移动单元上的若干子支撑单元,且若干子支撑单元在第一子移动单元和第二子移动单元上的安装位置均可调节;若干子支撑单元上安装有安装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子移动单元和第二子移动单元均可拆卸的安装在底座的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子移动单元和第二子移动单元均通过若干固定单元和螺栓可拆卸的安装在底座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为“口”字形结构,其顶部、底部和侧壁均设有沿周向一圈且相互平行的两个第一滑槽;固定单元为一中空、且斜边部位敞开的直角三角形壳体,且直角表所对应的侧壁上均设有若干安装孔。

进一步的,第一子移动单元和第二子移动单元两端与底座相对应的位置两侧均设有一固定单元,且两个固定单元均一侧螺栓连接第一子移动单元或第二子移动单元,另一侧通过可以插入两个第一滑槽的若干螺栓与底座顶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子移动单元和第二子移动单元结构相同,均为四周均开有第二滑槽的导轨。

进一步的,若干子支撑单元均匀分布在第一子移动单元和第二子移动单元的顶部;若干子支撑单元均通过可插入第二滑槽的若干螺栓固定在其所在的第一子移动单元或第二子移动单元上。

进一步的,若干子支撑单元均包括一平板和一竖直部;竖直部固定连接在平板上,平板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子移动单元或第二子移动单元上。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单元为若干竖板,且若干竖板上均设有安装孔;若干竖板的数量与子支撑单元的数量相当,且分别焊接在一个子支撑单元的上端。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转动惯量测量试验夹持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转动惯量测量试验夹持装置,采用相对位置可移动的第一子移动单元、第二子移动单元,也即相对位置可在第一子移动单元和第二子移动单元上移动的若干子支撑单元,可用于动力总成、驾驶室舱室等不规则物体的加持,方便这些不规则物体后续转动惯量参数的测量。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转动惯量测量试验夹持装置,设计结构简单,容易做到坚固耐用及寿命长,进行简单改造可适用其他不同车型以及其它场合。

(3)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转动惯量测量试验夹持装置对动力总成、驾驶室舱室等不规则物体进行加持后,可整体测量这些物体的转动惯量参数,具有测取精度更高,适用范围更广的优点。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新型转动惯量测量试验夹持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新型转动惯量测量试验夹持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新型转动惯量测量试验夹持装置中支撑单元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新型转动惯量测量试验夹持装置中支撑单元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新型转动惯量测量试验夹持装置中第一子移动单元或第二子移动单元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新型转动惯量测量试验夹持装置中第一子移动单元或第二子移动单元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新型转动惯量测量试验夹持装置中固定单元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新型转动惯量测量试验夹持装置中固定单元的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新型转动惯量测量试验夹持装置中固定单元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新型转动惯量测量试验夹持装置中安装单元的主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新型转动惯量测量试验夹持装置中安装单元的俯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新型转动惯量测量试验夹持装置中支架的侧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新型转动惯量测量试验夹持装置中支架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2-第一子移动单元;3-第二子移动单元;4-子支撑单元;401-平板;402-竖直部;5-安装单元;6-固定单元;7-第一滑槽;8-第二滑槽;9-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转动惯量测量试验夹持装置,包括底座1、移动单元和支撑单元;所述底座1上安装有移动单元,底座1安装在支架9上,支架一方面可以对底座1进行固定,另一方面在使用时可以传递测试过程中被测件的作用力;所述移动单元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子移动单元2和第二子移动单元3,且它们在底座1上的安装位置可调节;第一子移动单元2和第二子移动单元3上安装有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安装在第一子移动单元2和第二子移动单元3上的若干子支撑单元4,且若干子支撑单元4在第一子移动单元2和第二子移动单元3上的安装位置均可调节;若干子支撑单元4上安装有安装单元5。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为了调节移动单元在底座上的安装位置,及两个第一子移动单元和第二子移动单元之间的间距,将第一子移动单元2和第二子移动单元3均可拆卸的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具体来说,是将第一子移动单元2和第二子移动单元3均通过若干固定单元6和螺栓可拆卸的安装在底座1顶部,这样可以通过拆卸固定单元6和螺栓,移动第一子移动单元2和第二子移动单元3在底座上的相对位置,并可以对他们两者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调节完毕,即可重新用固定单元6和螺栓将第一子移动单元2和第二子移动单元3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可以对底座1、固定单元6的结构进行以下设计:将底座1设计成“口”字形结构(其俯视图为“口”字形),其顶部、底部和侧壁均设有沿周向一圈且相互平行的两个第一滑槽7,这样的结构,可以方便将第一移动单元2和第二移动单元3通过固定单元6和插入第一滑槽7对第一移动单元2和第二移动单元3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不同位置,并方便支架9的安装固定,同时,平行设置两个第一滑槽7,可以保证紧固的更为牢固。如图7-9所示,固定单元6为一中空、且斜边部位敞开的直角三角形壳体,且直角表所对应的侧壁上均设有若干安装孔。

如图5和图6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子移动单元2和第二子移动单元3结构相同,均为四周均开有第二滑槽8的导轨,具体来说是前侧表面、后侧表面、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开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滑槽8的长方体状导轨,这样可以方面第一移动单元2和第二移动单元3与子支撑单元4、底座1之间的紧固。

如图1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通过固定单元6和插入第一滑槽7对第一移动单元2和第二移动单元3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具体方式为:第一子移动单元2和第二子移动单元3两端与底座1相对应的位置两侧均设有一固定单元6,且两个固定单元6均竖直侧螺栓连接(4个螺栓依次插入安装孔和第二滑槽8)第一子移动单元2或第二子移动单元3,另一侧通过可以插入两个第一滑槽7的4个螺栓与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这样可以方便第一子移动单元2和第二子移动单元3在底座1上安装位置的调整,第一子移动单元2和第二子移动单元3的位置可依据被测件的大小在底座上的第一滑槽7内滑动。

若干子支撑单元4均匀分布在第一子移动单元2和第二子移动单元3的顶部,根据支撑的需要,子支撑单元4的数量可多可少,这里是指从数量上来说,比如如图1所示,一共4个子支撑单元4,第一子移动单元2和第二子移动单元3上分别安装2个子支撑单元4,而并非指位于同一个子移动单元上多个子支撑单元之间的间距。子移动单元上多个子支撑单元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实际支撑的需要进行调节,可以如图1所示,4个子支撑单元成方形设置,也可以灵活调整。至于子支撑单元4与第一子移动单元2和第二子移动单元3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将若干子支撑单元4均通过可插入第二滑槽8的若干螺栓固定在其所在的第一子移动单元2或第二子移动单元3上的形式,这样可以方便拆卸,进而方便对子支撑单元4在第一子移动单元2和第二子移动单元3上安装位置的调整。子支撑单元4可依据被测件大小沿第一子移动单元2和第二子移动单元3上的第二滑槽8内移动。

如图3和图4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对子支撑单元的结构进行以下设计,若干子支撑单元4均包括一平板401和一竖直部402;竖直部402固定连接在平板401上,具体来说是焊接在平板401上;平板401通过插入第二滑槽8的螺栓固定在第一子移动单元2或第二子移动单元3上。竖直部402可以优选竖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安装单元采用如下结构: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安装单元5为若干竖板,且若干竖板上均设有安装孔;若干竖板的数量与子支撑单元4的数量相当,且分别焊接在一个子支撑单元4的上端(也即竖直部402的上端)。需要说明的是,根据被测件在实车安装时的角度焊接不同高度的安装单元5。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支架9的结构如图12和图13所示。将底座1安装在支架9上,具体来说是通过螺栓将支架和底座可拆卸连接,螺栓穿过支架9上的安装孔,末端插入底座侧面的第一滑槽7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到的安装孔优选圆形孔。

使用时,首先,测量被测件安装孔之间的位置关系,同时了解被测件在整车中的安装角度,依据测量结果,依据被测件安装孔对安装单元5打孔(也即结构上的安装孔),依据被测件安装角度,焊接安装装置5,调节各子支撑单元4所在的位置,利用螺栓将各子支撑单元4安装到第一子移动单元2和第二子移动单元3上,然后,调节第一子移动单元2和第二子移动单元3所在的位置,通过固定单元6将第一子移动单元2和第二子移动单元3与底座1固定。将被测件安装到本夹持装置上,再将被测件与夹持装置一起安装到整车转动惯量测试设备中,通过整车转动惯量测试设备获得夹持装置与被测件组合后的转动惯量参数,然后单独对夹持装置进行转动惯量测试获得夹持装置的转动惯量参数,最后依据转动惯量平行轴移动定理获得被测件的转动惯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转动惯量测量试验夹持装置,可以通过以上结构和使用方法,实现夹持不规则的动力总成部件、驾驶室舱室等不规则物体,进而完成转动惯量的测量。其设计结构简单,容易做到坚固耐用及寿命长,进行简单改造可适用其他不同车型以及其它场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