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包聚合物电池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30413发布日期:2020-10-17 01:21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包聚合物电池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软包聚合物电池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聚合物电池也称锂聚合物电池(li-polymer),又称高分子锂电池。它也是锂离子电池的一种,但是与液锂电池(li-ion)相比具有能量密度高、更小型化、超薄化、轻量化,以及高安全性等多种明显优势,是一种新型电池。在形状上,锂聚合物电池具有超薄化特征,可以配合各种产品的需要,制作成任何形状与容量的电池。

国内的聚合物电池多数是软包电池,在软包聚合物电池出厂前需要对其电性能进行相应的检测,目前的检测设备大多是人工将软包聚合物电池的极耳与检测设备连接,然后进行检测。这种检测方式效率低、人工劳动强度大,无法适用于大批量软包聚合物电池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软包聚合物电池检测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软包聚合物电池检测设备,包括框架、承载组件、夹具装置和电池托盘,两组承载组件对称设置在框架的底板上方,所述电池托盘固定在两组承载组件上方,两组所述夹具装置对称设置于电池托盘的两侧,所述电池托盘内并排固定有多个软包聚合物电池,所述软包聚合物电池的两个极耳分别从电池托盘的两侧伸出,并能够与夹具装置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组件包括底滑板、导向板、锁紧气缸和锁紧块,所述底滑板固定在框架的底板上方,所述底滑板的后端设置有限制电池托盘移动的限位块,所述导向板固定在底滑板的顶面外侧,且所述导向板的内侧设有导向斜面,所述电池托盘的底面抵接于底滑板的顶面上,且电池托盘的侧面抵接于导向板的内侧面上,所述锁紧气缸固定在底滑板的内侧壁中部,所述锁紧块的中部铰接安装在底滑板的内侧壁上,所述锁紧气缸的输出端与锁紧块的一端铰接,所述锁紧块的另一端在锁紧气缸伸出时能够抵接在电池托盘的前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夹具装置包括支撑框、滑动组件、测试夹、移动气缸和限位头,两个所述滑动组件相互平行地固定在框架的底板上,且所述滑动组件的滑动方向垂直于电池托盘的侧壁,所述支撑框安装在滑动组件上,多组测试夹安装于支撑框内,且所述测试夹能够与对应的软包聚合物电池的极耳夹紧连接,两个滑动组件之间的框架的底板上还安装有移动气缸,所述移动气缸的输出端与支撑框固定连接,所述框架上还固定有用于防止支撑框过移动的限位头,所述限位头位于滑动组件与电池托盘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杆和滑块,所述滑杆的两端固定在框架的底板上,所述滑块与滑杆滑动配合连接,所述支撑框的底面与滑块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夹包括安装板、测试头、夹紧气缸、联动板和插接板,多个所述测试头并排安装在安装板内侧,所述夹紧气缸固定安装在安装板上,所述夹紧气缸的输出端与联动板连接,所述联动板上固定有多个用于插入测试头尾端并使得测试头夹紧软包聚合物电池极耳的插接板。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头包括夹板、扭簧和转动柱,两块所述夹板的中部通过转轴铰接相连,在所述转轴上套装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对应侧的夹板上,无外力情况下,所述夹板的前端保持张开状态,每块所述夹板的尾端分别转动安装有一个转动柱,所述插接板的前端具有尖部,且所述插接板的尖部能够插入两个转动柱之间的缝隙内。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的顶板下方对称固定有两个支架,所述支架上安装有多个风扇。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内壁上还固定有烟雾报警器。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的顶板下方还安装有消防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将软包聚合物电池并排装入电池托盘内,再将其极耳与对应侧的夹具装置进行对接,实现了软包聚合物电池的批量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可适用于大批量软包聚合物电池的生产。

2、电池托盘顺沿导向板在底滑板上滑入检测设备内,并最终与底滑板后端的限位块相抵接,再由锁紧气缸带动锁紧块转动,锁紧块最终压紧在电池托盘的前侧壁上,实现电池托盘固定,有利于检测的正常进行。

3、夹具装置可在滑动组件和移动气缸的共同作用下远离或靠近电池托盘,并可通过夹紧气缸推动插接板插入测试头的尾端,将测试头的尾端撑开,同时测试头的前端将软包聚合物电池的极耳夹紧,实现了测试头夹紧极耳自动化。

4、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风扇,可在检测时降低框架内的温度,此外设置了烟雾报警器,当温度过高发生火灾产生浓烟时,烟雾报警器报警,可通过消防管对火苗进行浇灭,提高设备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夹具装置与电池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夹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测试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测试夹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测试头与插接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框架,2-承载组件,2a-底滑板,2b-导向板,2c-锁紧气缸,2d-锁紧块,3-夹具装置,3a-支撑框,3b-滑动组件,3b1-滑杆,3b2-滑块,3c-测试夹,3c1-安装板,3c2-测试头,3c21-夹板,3c22-扭簧,3c23-转动柱,3c3-夹紧气缸,3c4-联动板,3c5-插接板,3d-移动气缸,3e-限位头,4-电池托盘,5-消防管,6-支架,7-风扇,8-烟雾报警器,9-软包聚合物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一种软包聚合物电池检测设备,包括框架1、承载组件2、夹具装置3和电池托盘4,两组承载组件2对称设置在框架1的底板上方,所述电池托盘4固定在两组承载组件2上方,两组所述夹具装置3对称设置于电池托盘4的两侧,所述电池托盘4内并排固定有多个软包聚合物电池9,所述软包聚合物电池9的两个极耳分别从电池托盘4的两侧伸出,并能够与夹具装置3对接。将软包聚合物电池9并排装入电池托盘4内,将软包聚合物电池9的极耳与对应侧的夹具装置3进行对接,实现了软包聚合物电池9的批量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可适用于大批量软包聚合物电池的生产。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组件2包括底滑板2a、导向板2b、锁紧气缸2c和锁紧块2d,所述底滑板2a固定在框架1的底板上方,所述底滑板2a的后端设置有限制电池托盘4移动的限位块,所述导向板2b固定在底滑板2a的顶面外侧,且所述导向板2b的内侧设有导向斜面,所述电池托盘4的底面抵接于底滑板2a的顶面上,且电池托盘4的侧面抵接于导向板2b的内侧面上,所述锁紧气缸2c固定在底滑板2a的内侧壁中部,所述锁紧块2d的中部铰接安装在底滑板2a的内侧壁上,所述锁紧气缸2c的输出端与锁紧块2d的一端铰接,所述锁紧块2d的另一端在锁紧气缸2c伸出时能够抵接在电池托盘4的前侧壁上。电池托盘4顺沿导向板2b在底滑板2a上滑入检测设备内,并最终与底滑板2a后端的限位块相抵接,再由锁紧气缸2c带动锁紧块2d转动,锁紧块2d最终压紧在电池托盘4的前侧壁上,实现电池托盘4的固定,有利于检测的正常进行。

进一步地,所述夹具装置3包括支撑框3a、滑动组件3b、测试夹3c、移动气缸3d和限位头3e,两个所述滑动组件3b相互平行地固定在框架1的底板上,且所述滑动组件3b的滑动方向垂直于电池托盘4的侧壁,所述支撑框3a安装在滑动组件3b上,多组测试夹3c安装于支撑框3a内,且所述测试夹3c能够与对应的软包聚合物电池9的极耳夹紧连接,两个滑动组件3b之间的框架1的底板上还安装有移动气缸3d,所述移动气缸3d的输出端与支撑框3a固定连接,所述框架1上还固定有用于防止支撑框3a过移动的限位头3e,所述限位头3e位于滑动组件3b与电池托盘4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组件3b包括滑杆3b1和滑块3b2,所述滑杆3b1的两端固定在框架1的底板上,所述滑块3b2与滑杆3b1滑动配合连接,所述支撑框3a的底面与滑块3b2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夹3c包括安装板3c1、测试头3c2、夹紧气缸3c3、联动板3c4和插接板3c5,多个所述测试头3c2并排安装在安装板3c1内侧,所述夹紧气缸3c3固定安装在安装板3c1上,所述夹紧气缸3c3的输出端与联动板3c4连接,所述联动板3c4上固定有多个用于插入测试头3c2尾端并使得测试头3c2夹紧软包聚合物电池9极耳的插接板3c5。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头3c2包括夹板3c21、扭簧3c22和转动柱3c23,两块所述夹板3c21的中部通过转轴铰接相连,在所述转轴上套装有扭簧3c22,所述扭簧3c22的两端分别抵接在对应侧的夹板3c21上,无外力情况下,所述夹板3c21的前端保持张开状态,每块所述夹板3c21的尾端分别转动安装有一个转动柱3c23,所述插接板3c5的前端具有尖部,且所述插接板3c5的尖部能够插入两个转动柱3c23之间的缝隙内。

夹具装置3可在滑动组件3b和移动气缸3d的共同作用下远离或靠近电池托盘4,并可通过夹紧气缸3c3推动插接板3c5插入测试头3c2的尾端,将测试头3c2的尾端撑开,同时测试头3c2的前端将软包聚合物电池9的极耳夹紧,实现了测试头3c2夹紧极耳自动化。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1的顶板下方对称固定有两个支架6,所述支架6上安装有多个风扇7,所述支架6的内壁上还固定有烟雾报警器8,所述框架1的顶板下方还安装有消防管5。风扇7可在检测时降低框架1内的温度,此外设置了烟雾报警器8,当温度过高发生火灾产生浓烟时,烟雾报警器8报警,可通过消防管5对火苗进行浇灭,提高设备的安全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