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载振动模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52131发布日期:2020-04-17 23:09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载振动模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震动测试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载振动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在飞机飞行时,会在机翼搭载电子设备进行震动、冲击等环境试验。但电子设备安装的受载方向不是在一个坐标系中定义的。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能够模拟机载环境,满足生产研发过程中测试需求的机载震动模拟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机载振动模拟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机载振动模拟装置,包括底板、固定板、第一角度调节支架和第二角度调节支架;所述固定板的一侧面与底板连接,且此侧面的一端与底板之间形成第一预设夹角,此侧面的另一端与底板之间形成第二预设夹角,所述第一角度调节支架安装于固定板的安装面,所述第一角度调节支架与底板之间形成第三预设夹角,所述第二角度调节支架安装于第一角度调节支架,待测设备安装于第二角度调节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角度调节支架包括主体部和支撑柱;所述主体部安装于固定板的安装面,所述主体部与底板之间形成第三预设夹角,所述支撑柱的底端与主体部垂直连接,所述支撑柱的上端面为承载面,所述承载面的第一边与主体部的垂线之间具有第四预设夹角,所述承载面的第二边与主体部的垂线之间具有第五预设夹角,所述承载面的第一边与其第二边相交,所述第二角度调节支架的一端与支撑柱的承载面连接,所述第二角度调节支架的另一端与主体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承接部和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承接部安装于固定板的安装面,所述第一承接部与底板之间形成第三预设夹角,所述支撑柱的底端垂直连接于第一承接部的一侧,所述第一定位部位于第一承接部的另一侧;所述承载面的第一边与第一承接部的垂线之间具有第四预设夹角,所述承载面的第二边与第一承接部的垂线之间具有第五预设夹角,所述第二角度调节支架的一端与支撑柱的支撑面连接,所述第二角度调节支架的另一端与第一定位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支撑柱沿主体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主体部的一侧,所述支撑柱的高度沿固定板与底板连接的一侧至固定板远离底板的一侧依次递增。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角度调节支架包括第二承接部、第二定位部和支脚;所述支脚的顶端与第二承接部的一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定位部与第二承接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支脚的底端面为对接面,所述对接面的第一边与第二承接部的垂线之间具有第六预设夹角,所述对接面的第二边与第二承接部的垂线之间具有第七预设夹角,所述对接面的第一边与其第二边相交,所述支脚的对接面与第一角度调节支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定位部与第一角度调节支架的另一端连接,待测设备安装于第二承接部。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承接部的一端通过第一折弯部与支脚连接,所述第二承接部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折弯部与第二定位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脚、第一折弯部的和第二折弯部数量的均为多个,且相互之间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折弯部的高度沿固定板与底板连接的一侧至固定板远离底板的一侧依次递减。

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固定板。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多块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间隔设置于固定板的背面用于支撑固定板。

进一步地,还包括水平设置的震动底座,所述底板水平安装于震动底座的上端面。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本装置中的固定板与底板之间具有117°的预设夹角,第一角度调节支架与底板之间具有41.7°的预设夹角,使第一角度调节支架水平倾斜117°,法向倾斜41.7°,待第一角度调节支架、第二角度调节支架和待测设备5安装完成后满足航向偏27°,侧向45°模拟待测设备在飞机右侧尾翼内部安装环境装置。利用本装置可进行航向、侧向耐久随机振动载荷24.56g2/hz和垂向耐久随机振动载荷35.26g2/hz试验,有效解决了研发生产阶段的测试需求。

2、本装置中的支撑柱的承载面和支脚的对接面一一对应,且均具有91.7°和84.6°的倾斜角度,第一角度调节支架、第二角度调节支架和固定板相配合满足航向偏27度,侧向45度,从而模拟机载环境。

3、该装置整体采用7050铝合金材料加工而成,该装置强度、刚度能符合50g2/hz振动条件的设备安装,满足gjb150.16a-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振动试验的频率范围为15hz~2000hz的条件,每轴向振动10小时。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机载振动模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爆炸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固定板安装于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后视图;

图5示出了图3的左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角度调节支架安装于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的右视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角度调节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8的左视图;

图10示出了图8的右视图;

图11示出了图8的正视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角度调节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12的正视图;

图14示出了如12的左视图;

图中,1为底板;2为固定板;3为第一角度调节支架;4为第二角度调节支架;5为待测设备;6为支撑柱;7为承载面;8为第一承接部;9为第一定位部;10为第二承接部;11为第二定位部;12为支脚;13为对接面;14为第一折弯部;15为第二折弯部;16为支撑板;17为震动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7所示的机载振动模拟装置,包括底板1、固定板2、第一角度调节支架3和第二角度调节支架4;所述固定板2倾斜安装于底板1,所述固定板2的一侧面与底板1连接,且此侧面的一端与底板1之间形成第一预设夹角a,此侧面的另一端与底板1之间形成第二预设夹角b,所述第一角度调节支架3安装于固定板的安装面,所述第一角度调节支架3的长度方向与底板1之间形成第三预设夹角c,所述第二角度调节支架安装于第一角度调节支架,待测设备安装于第二角度调节支架。其中,第一预设夹角a为114°,第二预设夹角b为117°,第三预设夹角c为41.7°,如图7所示第三预设夹角c为第一角度调节支架3的长度方向与固定板2和底板1的连接面之间的夹角。通过设置第一角度调节支架和第二角度调节之间可提高待测设备的安装稳定性。由于第一角度调节支架3水平倾斜117°,法向倾斜41.7°,待第一角度调节支架3、第二角度调节支架4和待测设备5安装完成后满足航向偏27°、侧向45°,从而模拟真实机载环境。

如图8-图11所示,所述第一角度调节支架3包括主体部和支撑柱6;所述主体部安装于固定板2的安装面,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与底板1之间形成第三预设夹角c,所述支撑柱6沿主体部的长度方向设置在主体部的一侧,所述支撑柱6的底端与主体部垂直连接,所述支撑柱6的上端面为承载面7,所述承载面7的第一边与主体部的垂线之间具有第四预设夹角d,所述承载面7的第二边与主体部的垂线之间具有第五预设夹角e,所述承载面7的第一边与其第二边相交,所述第二角度调节支架4的一端与支撑柱6承载面7连接,所述第二角度调节支架4的另一端与主体部连接。其中,第三预设夹角c为41.7°,第四预设夹角d是指承载面7第一边与主体部垂向线之间较大的夹角,具体为91.7°,第五预设夹角e是指承载面7的第二边与主体部垂线之间的较小夹角,具体为84.6°。如图9-图11所示,承载面7的第一边为其长度边,承载面7的第二边为其宽度边。在本实施例中,承载面7的两长度边形成的平面与主体部的垂线之间较大的夹角为91.7°;承载面7的两宽度边形成的平面与主体部的垂线之间较小的夹角为84.6°。通过此设置,能够支撑柱6满足水平倾斜91.7°和84.6°,待第二角度调节支架4和待测设备5安装完成后满足航向偏27°,侧向45°,从而模拟真实机载环境。

如图8-图11所示,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承接部8和第一定位部9,所述第一承接部8安装于固定板2的安装面,所述第一承接部8的长度方向与底板1之间形成第三预设夹角c,所述支撑柱6间隔设置于第一承接部8的一侧,所述支撑柱6的底端与第一承接部8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定位部9位于第一承接部8的另一侧;所述承载面7的第一边与第一承接部8的垂线之间具有第四预设夹角d,所述承载面7的第二边与第一承接部8的垂线之间具有第五预设夹角e,所述承载面7的第一边与其第二边相交。在本实施例中,承载面7的第一边为其长度边,承载面7的第二边为其宽度边,承载面7的长度边所组成的平面与主体部的垂线之间较大的夹角,具体为91.7°;承载面7的宽度边所组成的平面与主体部的垂线之间较小的夹角,具体为84.6°。其中,第一承接部8作为第一角度调节支架3的底座安装在固定板2的安装面,第一承接部8可以为如图8所示的带有空隙的工字状,也可以为封闭的平板状或其他形状,工字状能够节省材料,平板状能够提高第一承接度的强度,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各有优点。

如图12-图14所示,所述第二角度调节支架4包括第二承接部10、第二定位部11和支脚12;所述支脚12的顶端与第二承接部10的一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定位部11与第二承接部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支脚12的底端面为对接面13,所述对接面13的第一边与第二承接部10的垂线之间具有第六预设夹角f,所述对接面13的第二边与第二承接部10的垂线之间具有第七预设夹角n,所述对接面的第一边与其第二边相交。支脚的顶端与第二承接部10所在平面垂直。在本实施例中,对接面13的第一边为其长度边,对接面13的第二边为其宽度边,对接面13的两长度边形成的平面与第二承接部10的垂线之间具有第六预设夹角,对接面的两宽度边形成的平面与第二承接部10的垂线之间具有第七预设夹角。其中,第六预设夹角f是指对接面13的长度边与第二承接部10的垂线之间较大的夹角,具体为91.7°,第七预设夹角n是指对接面13的宽度边与其第二承接部之间较小的夹角,具体为84.6°。对接面13的第一边与承载面7的第一边相对应,对接面13的第二边与承载面7的第二边相对应。具体安装时,支脚12的对接面13与支撑柱6的承载面7贴紧,并通过螺栓固定,第二定位部11与第一定位部9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对接面13的斜度与承载面7相对应,使待测设备5满足航向偏27°、侧向45°,模拟真实机载环境。第二承接部10、第一承接部8和固定板2之间相互平行,从而提高待测设备5的安装稳定性,确保振动测试精度。

还包括第一折弯部14和第二折弯部15,所述第二承接部10的一端通过第一折弯部14与的支脚12顶端连接,所述第二承接部1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折弯部15与第二定位部11连接。为节省材料,将第二承接部设置成条状,第二承接部10的数量支脚12一一对应。第一折弯部14和第二折弯部15均为圆滑过渡,而保证第二承接部10与第一承接部8平行,以提高待测设备5的稳定性。第二承接部10还设置有与待测设备5外表面相匹配的折弯槽,以为更好地提高待测设备5的安装稳定性。

所述支撑柱6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支撑柱6沿第一角度调节支架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承接部8的一侧,所述支撑柱6的高度沿固定板2与底板1连接的一侧至固定板2远离底板1的一侧依次递增。所述支脚12、第一折弯部14的和第二折弯部15的数量均为多个,且相互之间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折弯部14的高度沿固定板2与底板1连接的一侧至固定板2远离底板1的一侧依次递减。通过此设置,使支撑柱6与支脚12一一对应,提高待测设备5的安装稳定性。

如图1和图2所示,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固定板。通过此设置可提高固定板的稳定性,提高本装置的实用寿命。

如图1-图5所示,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多块支撑板16,所述支撑板16间隔设置于固定板2的背面用于支撑固定板2。其中各个支撑板的高度与固定板2相配合,较高的支撑板还开有镂空图案。通过此设置不但提高了固定板2的稳定性还可节省材料。

如图2所示,还包括水平设置的震动底座17,所述底板1水平安装于震动底座17的上端面。通过此设置可提高本装置的稳定性,降低试验时的晃动程度。

具体使用时:固定板2倾斜安装于底板1,支撑板16分别与固定板2和底板1焊接,固定板2与底板1相连接的侧面其一端与底板1之间的夹角为117°,其另一端与底板1之间的夹角为114°,第一角度调节支架3通过螺栓安装在固定板2的安装面,且第一角度调节支架3的长度方向与固定板2和底板1相连接的侧面之间具有41.7°的夹角,通过此设置满足第一角度调节支架3水平倾斜117°,法向41.7°。第二角度调节支架4的支脚12通过螺栓与支撑柱6的承载面7连接,第二角度调节支架4的第二定位部11通过螺栓与第一定位部9连接,其中支撑柱6的承载面7和支脚12的对接面13均满足水平倾斜91.7°和84.6°,承载面7和支脚12对接后,第二承接部10与固定板2平行,将待测设备5安装于第二承接部10,满足航向偏27度,侧向45度,从而模拟真实飞行环境,满足研发、生产过程中的测试需求。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能对本发明进行限定,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所做的改变或其它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