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部温度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32211发布日期:2021-05-11 17:02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底部温度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温度传感器,具体涉及一种底部温度传感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热器具中,器皿底部精确测温,快速反应器皿内部实际温度变化一直是行业追求的目标。同时,考虑到行内成本的压力,需要一个简单结构,便于快速组装的产品。由于安规的要求,一般采用温度保险丝与ntc(negativetemperaturecoefficient)温度传感器双重控制方式来保证安全使用电器的目的。这个产品如果带上温度保险丝,又可以在ih(inductionheating:感应加热)测温的条件下和电发热盘发热测温的条件下自由运用,那运用前途不可估量。

目前市面上所使用的底部温度传感器多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品,远远满足不了时代进步的要求。无论是器皿底部精确测温,还是快速反应器皿内部实际温度变化都存在问题,严重阻碍了产品性能的提高。我们又会看见一个颠覆性产品推出,带动整个行业进步那一刻再度登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温度传感器。它结构紧凑、体积较小、反应速度极快,且无须用环氧树脂灌封。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底部温度传感器,包括感温端头、测试杆、绝缘热敏电阻,所述感温端头一端为感温面,另一端与所述测试杆的一端耦接,所述测试杆具有与所述感温端头毗邻、内有容纳绝缘热敏电阻的空间,所述绝缘热敏电阻头部紧贴感温端头感温端面的内侧面;所述绝缘热敏电阻的导线从测试杆中引出。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出了绝缘热敏电阻中的热敏电阻是单端玻封结构的,所述绝缘热敏电阻是至少上下各一层薄膜直接覆盖包裹住单端玻封热敏电阻的头部和引脚,或由热敏电阻头部和引脚被绝缘套管覆盖住单端玻封热敏电阻的头部和引脚,或由环氧树脂包裹住单端玻封热敏电阻的头部;所述绝缘热敏电阻头部横向放置在测试杆的内部空间中,使得所述绝缘热敏电阻头部紧贴感温端头感温端面的内侧面。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具有椭圆形玻璃的单端玻封热敏电阻头部与引线呈相对垂直形状,放置在测试杆的内部空间中。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环氧树脂胶、薄膜、套管的材料耐温都大于120℃。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绝缘热敏电阻的头部使用胶粘,使其紧贴感温端头感温面的内侧面。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绝缘热敏电阻放置在测试杆的内部空间中,而绝缘热敏电阻装配在测试杆中是不需要用环氧树脂固定的。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测试杆还可以与温度保险器件外壳端面的感温面与测试杆端面的感温面平齐,成为端面感温面的一部分,使得所述温度保险器件的外壳与所述测试杆相互融合成一体;或者

所述温度保险器件的外壳的一部分与测试杆端面的背侧面接触、使得所述温度保险器件的外壳与所述测试杆相互融合成一体;或者

所述测试杆的侧面或内侧面具有与所述温度保险器件的外壳形状适配的结构,使得所述温度保险器件的外壳与所述测试杆相互融合成一体;或者

所述温度保险器件的外壳具有包容所述测试杆的结构,使得所述测试杆就是温度保险器件外壳。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测试杆的外壁有一个或多个限位装置用来限制套在测试杆的外壁弹簧上下运动的行程或安装固定之用,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块、限位环、限位孔和卡簧,主要是用于弹簧上下位移的限位;或者有螺牙,便于测试杆的安装。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感温端头由含有金属的材料组成,或陶瓷的材料组成。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温度传感器的测试杆外还可以添加上下盖,并套上弹簧,作为在电发热盘电发热的环境中可移动测温的温度传感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温度传感器的测试杆套上弹簧,作为在ih电磁发热的环境中可移动测温的温度传感器。

上述说明仅是本公开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公开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将根据以下附图对本公开进行详细描述:

图1a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一种快速测温、底部温度传感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1b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如图1a所示温度传感器的俯视图;

图1c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从图1b的a-a’取得的温度传感器的剖面图;

图2a为带温度保险丝和弹簧的一个实施例的快速测温、底部温度传感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2b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如图2a所示温度传感器的俯视图;

图2c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从图2b的b-b’取得的温度传感器的剖面图;

图3a带温度保险丝、上盖、下盖和弹簧的一个实施例的快速测温、底部温度传感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3b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如图3a所示温度传感器的俯视图;

图3c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从图3b的c-c’取得的温度传感器的剖面图;

图4a带温度保险丝、上盖、下盖和弹簧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快速测温、底部温度传感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4b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图4a所示温度传感器的俯视图;

图4c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从图4b的d-d’取得的温度传感器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应当注意,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只用于举例说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公开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公开。在其他实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公开,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结构、材料或方法。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的提及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含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实施例中”、“一个示例”或“示例”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可以以任何适当的组合和/或子组合将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组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以下尽管通过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说明和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在阅读和理解本说明书和附图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想到或者已知等同的改变和修改。另外,本公开若干实施方式中的特定特征,可根据需求或效果,而与一个或多个其他公开的特征可组合,然此结合依然属于本公开所揭露的范围内。

针对现有技术中温度传感器存在的问题,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保险器件的外壳与承载热敏电阻的测试杆相互融合成一体,并且所述温度保险器件外壳的一部分与感温端头接触,或者与感温面平齐,或者成为感温面的一部分。根据上述方案的温度传感器结构紧凑、体积较小、反应速度极快。

图1a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一种快速测温、底部温度传感器的爆炸示意图。图1b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如图1a所示温度传感器的俯视图。图1c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图1a的a-a’取得的温度传感器的剖面图。

如图1a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快速测温、底部温度传感器包括感温端头11、测试杆13、绝缘热敏电阻15。

感温端头11具有用于感温端面111,端头11具有引脚113,弯折后将端头11固定在测试杆13的槽孔138上,从而无需灌胶固定。通过接头17,使导线161与金属感温端头11连接,并连接到接地线上。这里的感温端头11是金属拉伸出来的。

如图1b和图1c所示,端头11的感温端面111成为整个传感器的感温面,绝缘热敏电阻15整体置入测试杆13的内部空间137中,其感温面132与测试杆13的感温面134平齐,其引脚151从卡槽131中引出。而感温端头11具有引脚113,弯折后将端头11固定在测试杆13的槽孔138中,使得绝缘热敏电阻15可以紧贴感温端头11感温端面111内侧面,感受感温端头的温度变化。绝缘热敏电阻15的引脚151经卡槽131中引出,连接外部控制电路。

这里的绝缘热敏电阻15可以用至少上下各一层薄膜覆盖在单端玻封热敏电阻和引脚上,薄膜内侧含有胶水通过热压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由于薄膜的厚度是微米级的,这里的绝缘热敏电阻中的具有椭圆形玻璃的单端玻封头部与引线呈相对垂直形状,横向放置在测试杆13的内部空间137中,其头部表面略高于或平齐测试杆13的感温面134,使得绝缘热敏电阻最大面积地紧贴感温端头11感温端面111的内侧面,这样就能增大热敏电阻的热反应面积,达到快速反应的效果。

图1a、图1b和图1c中,为了使绝缘热敏电阻便于安装,可以粘胶使绝缘热敏电阻头部紧贴感温端头感温端面的内侧面,绝缘热敏电阻装配在测试杆中是不需要用环氧树脂固定的。而端头、测试杆、绝缘热敏电阻就组成了快速测温、底部温度传感器。

图2a为带温度保险丝和弹簧的一个实施例的快速测温、底部温度传感器的爆炸示意图。图2b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如图2a所示温度传感器的俯视图。图2c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从图2b的b-b’取得的温度传感器的剖面图。

如图2a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温度传感器包括感温端头21、温度保险器件22、测试杆23、绝缘热敏电阻25。

感温端头21靠卡簧结构固定在测试杆23的限位孔238上。这里的感温端头21是用陶瓷材料做成的。

温度保险器件22嵌入到测试杆侧面的凹槽232中,测试杆23的感温面234与温度保险器件22的外壳的端面223平齐,形成一个完整测试杆的感温面,使得温度保险器件22、测试杆23和感温端头21完全融合一体。

测试杆23由金属材料做成的上半截24和由非金属材料做成的下半截26组成,测试杆23具有中空的测试杆本体,可容纳绝缘热敏电阻25和温度保险器件22;温度保险器件22上宽下窄,其外壳嵌入的倒楔形槽孔232,其端面223与测试杆23端面234平齐,组成一个完整测试杆的感温面。绝缘热敏电阻25的引脚251穿过的测试杆内部空间237,从通孔231中引出,温度保险器件22的引脚221从测试杆中内部空间引出。测试杆23的端面234紧贴感温端头21感温端面211的内侧面,其本体上或者周围具有突起的限位环233。

绝缘热敏电阻25是用绝缘套管246套住单端玻封一条引脚,再用绝缘套管247套住单端玻封头部和引脚,绝缘热敏电阻25中的热敏电阻是单端玻封结构的,这里绝缘热敏电阻中的具有椭圆形玻璃的单端玻封头部与引线呈相对垂直形状,横向放置在测试杆23的内部空间237中,其头部表面略高于或平齐测试杆23的感温面234,使得绝缘热敏电阻最大面积地紧贴感温端头21感温端面211的内侧面。这样就能增大热敏电阻头部的热反应面积,达到快速反应的效果。

如图2b和图2c所示,把温度保险器件22沿倒楔形槽孔232插入测试杆后,使得端面223和测试杆23的端面234基本平齐,感温端头21首先使感温端头21上的限位孔239与测试杆限位孔238对齐,通过卡簧236将感温端头21固定在测试杆限位孔238上。弯折绝缘热敏电阻25的头部,横向放置在在测试杆23的内部空间237的表面,其单端玻封表面略高于或基本平齐于测试杆23的感温面234,绝缘热敏电阻25的头部的另一面紧贴端头21感温端面211的内侧面,其引脚251经测试杆23的通孔231引出,连接外部控制电路。温度保险丝的工作温度比热敏电阻的工作温度要高,从而保证安全使用电器。

图2a、图2b和图2c中为了使绝缘热敏电阻便于安装,可以粘胶使绝缘热敏电阻头部紧贴感温端头感温端面的内侧面,而绝缘热敏电阻装配在测试杆中是不需要用环氧树脂固定的。

所述温度保险器件的外壳具有与所述测试杆的外壳形状适配的结构,温度保险器件外壳的感温面一部分与测试杆的感温面处于同一平面,并且与所述端头感温面的背侧面接触,使得所述温度保险器件、测试杆和端头相互融合成一体。

图示实施例的温度保险器件22位于测试杆23的中央,其感温面与测试杆23的感温面平齐,使得所述温度保险器件22、测试杆23和感温端头21相互融合成一体。绝缘热敏电阻25、温度保险器件22与感温端头21感温端面211的内侧面接触,同步感受感温端头21的温度变化。

图3a带温度保险丝、上盖、下盖和弹簧的一个实施例的快速测温、底部温度传感器的爆炸示意图。图3b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如图3a所示温度传感器的俯视图。图3c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从图3b的c-c’取得的温度传感器的剖面图。

如图3a所示,一种快速测温、底部温度传感器包括感温端头31、温度保险器件32、测试杆33、绝缘热敏电阻35。可移动部分包括弹簧34、上盖38、下盖39、上盖容置腔3010、下盖容置腔3011,固定螺丝孔位381。

温度保险器件32的感温端面323与测试杆的感温端面334平齐,所述测试杆33的侧面具有与所述温度保险器件32的外壳形状适配的结构,即温度保险器件32的凸条和测试杆33的凹槽结构,把两者之间完全融合成一体。并且温度保险器件32的感温端面323成为整个测试杆33感温端面323的一部分。

测试杆33的感温端面334与温度保险器件32的感温端面323基本平齐,内有放置绝缘热敏电阻的内部空间337,其引脚通过测试杆33中的通孔331引出,测试杆33外壁上部有限位环333,弹簧在限位环333和下盖39之间上下运动。

如图3b和图3c所示,温度保险器件32的外壳嵌入到测试杆33的侧面的凹槽332中,端面323与测试杆33的感温端面334平齐。绝缘热敏电阻35整体置入测试杆33的内部空间337中。温度保险器件32的引脚321从测试杆33侧面中引出,绝缘热敏电阻的头部压在内部空间337中,其引脚通过测试杆33中的通孔331引出,将感温端头31的引脚313折弯后固定在测试杆33的槽孔338中。使得绝缘热敏电阻35、温度保险器件32都要紧贴感温端头31感温端面311的内侧面。感温端头31通过接头37,由连接线361对外引出,与接地线相连。

绝缘热敏电阻是用环氧树脂覆盖在单端玻封热敏电阻和引脚的胶皮上,这里的绝缘热敏电阻中的具有椭圆形玻璃的单端玻封头部与引线呈相对垂直形状,横向放置在测试杆33的内部空间337中,其头部表面略高于或平齐测试杆33的感温端面334,使得绝缘热敏电阻最大面积地紧贴感温端头31感温端面311的内侧面,这样就能增大热敏电阻的热反应面积,达到快速反应的效果。

上盖38、下盖39、弹簧34和快速测温、底部温度传感器共同组成可移动的快速测温、底部温度传感器。

测试杆33在弹簧34上下位移过程中,上盖容置腔3010、下盖容置腔3011内和测试杆33保持有间隙。其中,弹簧上部受限于测试杆33外壁上部有限位环333,下部受限于下盖39的下盖容置腔3011的位置,并在此期间上下运动。而限位环333受限于上盖38的上盖容置腔3010的位置,端头31的感温面311高于上盖容置腔3010平面。上盖38、下盖39用螺丝把测试杆33固定在螺丝孔位381上,形成可移动的快速测温、底部温度传感器。

在安装过程中,绝缘热敏电阻35可以紧贴测试杆33的感温端面334的背面。绝缘热敏电阻35的引脚351经测试杆33的通孔331引出,连接外部控制电路。

所述温度保险器件外壳端面的感温面与测试杆端面的感温面平齐,成为端面感温面的一部分,所述温度保险器件的外壳的一部分与测试杆端面的背侧面接触、使得所述温度保险器件的外壳与所述测试杆相互融合成一体。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温度保险器件的外壳具有包容所述测试杆的结构,使得所述测试杆就是温度保险器件外壳。

图4a带温度保险丝、上盖、下盖和弹簧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快速测温、底部温度传感器的爆炸示意图。图4b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图4a所示温度传感器的俯视图。图4c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从图4b的d-d’取得的温度传感器的剖面图。

图4a、图4b和图4c所示的实施例与图3a、图3b和图3c所示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图4a、图4b和图4c所示的实施例的上盖48和感温端头41一起随弹簧上下运动,图3a、图3b和图3c所示的实施例中只有感温端头31随弹簧34一起运动,上盖38、下盖39是固定的。图3a、图3b和图3c所示的实施例中,绝缘热敏电阻是用环氧树脂包裹住单端玻封的头部和引线根部。这里和图4a、图4b和图4c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用一层或多层的薄膜靠高温热压贴在一起,包裹住单端玻封的头部和引线是同样原理。其中,这里的绝缘热敏电阻中的具有椭圆形玻璃的单端玻封头部与引线呈相对垂直形状,横向放置在测试杆的内部空间中,其头部表面略高于或平齐测试杆的感温面,使得绝缘热敏电阻最大面积地紧贴感温端头感温端面的内侧面,这样就能增大热敏电阻的热反应面积,达到快速反应的效果。

图3a、图3b和图3c和图4a、图4b和图4c中,为了使绝缘热敏电阻便于安装,可以粘胶使绝缘热敏电阻头部紧贴感温端头感温端面的内侧面,而绝缘热敏电阻装配在测试杆中是不需要用环氧树脂固定的。

图4a、图4b和图4c所示的实施例中卡簧440把上盖48固定在测试杆43下面的卡槽435内,放入弹簧44和下盖49,下盖49上的延伸臂472穿入上盖48的固定孔471中并折弯,使得弹簧44在上下盖中的延伸臂472内上下运动,使图4的上盖48和感温端头41一起随弹簧上下运动,而下盖49不动。图3中只有感温端头31一起运动,上盖38、下盖39是固定的。

图4a、图4b和图4c中,绝缘热敏电阻45是呈90度左右弯曲的薄膜温度传感器,是用至少上下各一层薄膜覆盖在单端玻封热敏电阻和引脚上,薄膜内侧含有胶水通过热压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由于薄膜的厚度是微米级的,这里的绝缘热敏电阻中的单端玻封头部最长两点的椭圆形玻璃与引线呈相对垂直形状,横向放置在测试杆43的内部空间437中,其头部表面略高于或平齐测试杆43的感温面434,使得绝缘热敏电阻最大面积地紧贴感温端头41感温端面411的内侧面,这样就能增大热敏电阻的热反应面积,达到快速反应的效果。

图4a、图4b和图4c所示的实施例中有压片437压住绝缘热敏电阻固定在测试杆内部空间432中,保证绝缘热敏电阻不会移动,并使得单端玻封紧贴感温端头41感温端面411的内侧面。

在上述实施例中,薄膜、套管、环氧树脂胶的材料耐温都大于120℃。

在其他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的测试杆外可以添加上下盖,并套上弹簧,作为在电发热盘电发热的环境中可移动测温的温度传感器。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公开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公开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