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敏肌钙蛋白I磁微粒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42754发布日期:2020-10-17 02:06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敏肌钙蛋白i磁微粒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troponini,ctni)是与心肌损伤(myocardialinjury,mi)高度相关的标志物。目前在诊断mi上,ctni由于具有高敏感度、特异性好、持续时间长的优势,成为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进行判断其mi风险的最佳标志物,已替代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kinaseisoenzymemb,ck-mb),成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的金标准。随着对心肌梗死及肌钙蛋白i的深入研究,临床上对肌钙蛋白i检测的灵敏度和实时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人体中,存在三种不同的tni亚型,分别是心肌、快速骨骼肌和慢骨骼肌亚型,其中ctni与心肌高度相关并且具有约29kda的分子量。ctni与快速骨骼肌和慢骨骼肌亚型的序列同源性分别高达52%和46%。由于超敏ctni对于抗体的交叉反应有着更高的要求,若患者外周stni升高,则可能会由于试剂的高灵敏度造成假阳性结果。因此确保与快速骨骼肌和慢骨骼肌亚型无交叉反应,是设计开发ctni检测系统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当ctni分子释放到血液后,很快就被蛋白水解酶分解成ctni-ctnc复合物形式和ctnt两种分子,因此即使血清中存在ctni,也很少是以游离的形式存在,而是主要作为ctni-ctnc复合物留在血液中。ctni的中心部分可以与ctnc强烈相互作用,不易被内源性蛋白酶降解,并且具有显着改善的稳定性。因此,ctni中心的表位比末端的表位稳定得多。但正因为如此,并非所有特异性结合ctni分子中心部分的抗体都能识别ctni,因为ctnc会竞争性的干扰抗体与ctni分子的结合。

由于ctni分子结构的特殊性,当对患者进行血液ctni定量检测时,多种干扰因素,如:磷酸化、蛋白水解、自身抗体等均可能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且根据检测试剂所使用的抗体的抗原表位不同,影响也不一样。目前市场上ctni的检测系统均选择一对或两对可捕获ctni分子的抗体,该检测体系除了在检测血清样本中的ctni-ctnc复合物时易受ctnc的竞争性影响,同时还易受到磷酸化、蛋白水解等的干扰,因此寻求一种灵敏度更高,检测结果更为准确的ctni检测系统极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结果准确、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检测时间短、使用方便的超敏肌钙蛋白i磁微粒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及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超敏肌钙蛋白i磁微粒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包括校准品、质控品、第一抗试剂、第二抗试剂、磁微粒试剂和发光底物,其中,

所述第一抗试剂为由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第一肌钙蛋白i抗体和由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第二肌钙蛋白i抗体按照体积比1:1混合而成的溶液;

所述第二抗试剂为由碱性磷酸酶标记的第三肌钙蛋白i抗体和由碱性磷酸酶标记的第四肌钙蛋白i抗体按照体积比1:1混合而成的溶液;

所述磁微粒试剂为由抗异硫氰酸荧光素抗体包被的磁性微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是将双抗体夹心法免疫测定原理与超顺磁性纳米微球标记技术和酶催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相结合的定量检测产品,同时将异硫氰酸荧光素体系与磁微粒体系相结合,既为反应提供了一种近乎于均相的反应,又避免了在磁性微球上直接偶联一种或多种抗体时空间位阻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反应更具有特异性,也进一步为试剂盒的优良性能奠定了良好基础;

2、本发明中选择了分别特异性结合肌钙蛋白i抗原的不同表位的三个抗体,同时还在此基础上引入了能够特异性结合ctni-ctnc复合物中的ctnc抗原表位的抗体,这样充分利用了ctni-ctnc复合物在血清中可以稳定存在的优势,又避免了ctnc对ctni抗体的竞争性结合,可以显著提高检测灵敏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所用各试剂材料均可商购获得,所用各仪器设备也是所属领域的现有仪器设备,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为所属领域熟知的常规方法和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商所建议的条件。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超敏肌钙蛋白i磁微粒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包括磁微粒试剂、第一抗试剂、第二抗试剂、校准品、质控品和发光底物。

1、磁微粒试剂的配制如下:

步骤1:使用ph=5.0、浓度为5mm的mest(含0.1%的tween20)缓冲溶液对直径为0.5um的磁珠洗涤三次,并用mes缓冲溶液重悬,获得10mg/ml的第一溶液;

步骤2:向第一溶液中加入25mg的edc与nhs,室温偶联5小时,获得第二溶液;

步骤3:使用ph=7.0、浓度为10mm的pbst(含0.1%的tween20)缓冲溶液对第二溶液洗涤三次,并用pbs缓冲溶液重悬,加入50ug羊抗异硫氰酸荧光素抗体,20-25℃偶联过夜后在磁场中静置3min,吸出上清液,之后加入含有质量体积分数为2.0%bsa的ph=7.4、浓度为0.01mol/l的磷酸缓冲液并在37℃下搅拌封闭2小时,获得第三溶液;

步骤4:使用缓冲液对所述第三溶液进行清洗3次,并用缓冲液配制成10mg/ml的磁性微球初溶液;

本步骤中的缓冲液为ph值为7.4、含体积分数为0.01%的吐温-20、质量体积分数为1.0%酪蛋白和0.01%叠氮钠的磷酸盐缓冲液。

步骤5:使用缓冲液对所述磁性微球初溶液进行稀释,制成磁微粒试剂,所述磁微粒试剂的浓度为1.0mg/ml。

本步骤中的缓冲液为ph值为7.4、含体积分数为0.01%的吐温-20、质量体积分数2.0%的牛血清白蛋白、1.0%酪蛋白和0.01%叠氮钠的磷酸盐缓冲液。

2、抗试剂的制备

1)第一抗试剂的制备方法为:

使用ph=9.6的碳酸盐缓冲溶液对需偶联的第一肌钙蛋白i抗体和第二肌钙蛋白i抗体分别进行透析,制成第一肌钙蛋白i抗体溶液和第二肌钙蛋白i抗体溶液;

其中,第一肌钙蛋白i抗体特异性结合肌钙蛋白i抗原的20-30表位,第二肌钙蛋白i抗体特异性结合肌钙蛋白i抗原的40-50表位。

使用含有dmso的缓冲溶液将异硫氰酸荧光素溶解为5mg/ml的溶液,现用现配,避光,制成异硫氰酸荧光素溶液;

分别将第一肌钙蛋白i抗体溶液和第二肌钙蛋白i抗体溶液与异硫氰酸荧光素溶液按照100ug:1mg的比例混合均匀,并避光反应过夜,加nh4cl终止反应,分别制成异硫氰酸荧光素-第一肌钙蛋白i抗体混合溶液和异硫氰酸荧光素-第二肌钙蛋白i抗体混合溶液;

使用凝胶层析分离柱分别对异硫氰酸荧光素-第一肌钙蛋白i抗体混合溶液和异硫氰酸荧光素-第二肌钙蛋白i抗体混合溶液进行分离,得到异硫氰酸荧光素-第一肌钙蛋白i抗体偶联物和异硫氰酸荧光素-第而肌钙蛋白i抗体偶联物;

使用抗试剂缓冲液对异硫氰酸荧光素-第一肌钙蛋白i抗体偶联物和异硫氰酸荧光素-第而肌钙蛋白i抗体偶联物进行稀释,并将稀释后的异硫氰酸荧光素-第一肌钙蛋白i抗体偶联物和异硫氰酸荧光素-第而肌钙蛋白i抗体偶联物按照1:1的比例进行混合,即可得到浓度为1.5μg/ml的第一抗试剂。

2)第二抗试剂的制备方法为:

使用ph=9.6的碳酸盐缓冲溶液对需偶联的对需偶联的第三肌钙蛋白i抗体和第四肌钙蛋白i抗体分别进行透析,制成第三肌钙蛋白i抗体溶液和第四肌钙蛋白i抗体溶液;

其中,第三肌钙蛋白i抗体特异性结合肌钙蛋白i抗原的83-93表位,第四肌钙蛋白i抗体特异性结合ctni-ctnc复合物中的ctnc抗原表位。

使用含有戊二醛的pbs缓冲溶液将碱性磷酸酶溶解为2mg/ml,现用现配,避光;

分别将第三肌钙蛋白i抗体溶液和第四肌钙蛋白i抗体溶液与碱性磷酸酶溶液按照摩尔比1:1的比例混合均匀并加入赖氨酸溶液,反应过夜,制成碱性磷酸酶-第三肌钙蛋白i抗体混合溶液和碱性磷酸酶-第四肌钙蛋白i抗体混合溶液;

采用凝胶层析分离柱分别对碱性磷酸酶-第三肌钙蛋白i抗体混合溶液和碱性磷酸酶-第四肌钙蛋白i抗体混合溶液进行分离,得到碱性磷酸酶-第三肌钙蛋白i抗体偶联物和碱性磷酸酶-第四肌钙蛋白i抗体偶联物;

使用抗试剂缓冲液分别对碱性磷酸酶-第三肌钙蛋白i抗体偶联物和碱性磷酸酶-第四肌钙蛋白i抗体偶联物进行稀释,并将稀释后的碱性磷酸酶-第三肌钙蛋白i抗体偶联物和碱性磷酸酶-第四肌钙蛋白i抗体偶联物按照1:1的比例进行混合,即可得到浓度为1.0μg/ml的第二抗试剂。

3)所述抗试剂缓冲液的成分及浓度为:

最终ph=8.0。

3、校准品和质控品的制备

使用校准品/质控品缓冲液溶解肌钙蛋白i,配制成如下表所示的目标浓度的校准品和质控品。

其中,校准品缓冲液的成分及浓度如下:

最终ph=7.0。

4、清洗液的组分及含量如下:

5、发光底物为含有(金刚烷)-1,2-二氧乙烷及其衍生物的缓冲液。

6、将上述磁微粒试剂、第一抗试剂、第二抗试剂、校准品、质控品、发光底物和清洗液分装并密封保存,即得到肌钙蛋白i磁微粒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超敏肌钙蛋白i磁微粒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包括磁微粒试剂、第一抗试剂、第二抗试剂、校准品、质控品和发光底物。

1、磁微粒试剂的配制如下:

步骤1:使用ph=5.5、浓度为10mm的pbst(含0.5%的tween20)缓冲溶液对对直径为0.2um的磁珠洗涤三次,并用pbs缓冲溶液重悬,获得5mg/ml的第一溶液;

步骤2:向第一溶液中加入10mg的edc与nhs,室温偶联5小时,获得第二溶液;

步骤3:使用ph=7.5的15mm的pbst(含0.5%的tween20)缓冲溶液对第二溶液洗涤三次,并用pbs缓冲溶液重悬,加入20ug羊抗异硫氰酸荧光素抗体,20-25℃偶联过夜后在磁场中静置2min,吸出上清液,之后加入含有质量体积分数为1.0%bsa的ph=7.0、浓度为0.01mol/l的磷酸缓冲液并在37℃下搅拌封闭2小时,获得第三溶液;

步骤4:使用缓冲液对所述第三溶液进行清洗3次,并用缓冲液配制成5mg/ml的磁性微球初溶液;

本步骤中的缓冲液为ph=7.0、含体积分数为0.05%的吐温-20、质量体积分数为0.5%酪蛋白和0.05%叠氮钠的磷酸盐缓冲液。

步骤5:使用缓冲液对所述磁性微球初溶液进行稀释,制成磁微粒试剂,所述磁微粒试剂的浓度为0.5mg/ml。

本步骤中的缓冲液为ph=7.0、含体积分数为0.05%的吐温-20、质量体积分数1.0%的牛血清白蛋白、1.5%酪蛋白和0.05%叠氮钠的磷酸盐缓冲液。

2、抗试剂的制备

1)第一抗试剂的制备方法为:

使用ph=9.0的碳酸盐缓冲溶液对需偶联的第一肌钙蛋白i抗体和第二肌钙蛋白i抗体分别进行透析,制成第一肌钙蛋白i抗体溶液和第二肌钙蛋白i抗体溶液;

其中,第一肌钙蛋白i抗体特异性结合肌钙蛋白i抗原的20-30表位,第二肌钙蛋白i抗体特异性结合肌钙蛋白i抗原的40-50表位。

使用含有dmso的缓冲溶液将异硫氰酸荧光素溶解为10mg/ml的溶液,现用现配,避光,制成异硫氰酸荧光素溶液;

分别将第一肌钙蛋白i抗体溶液和第二肌钙蛋白i抗体溶液与异硫氰酸荧光素溶液按照150ug:1mg的比例混合均匀,并避光反应过夜,加nh4cl终止反应,分别制成异硫氰酸荧光素-第一肌钙蛋白i抗体混合溶液和异硫氰酸荧光素-第二肌钙蛋白i抗体混合溶液;

使用凝胶层析分离柱分别对异硫氰酸荧光素-第一肌钙蛋白i抗体混合溶液和异硫氰酸荧光素-第二肌钙蛋白i抗体混合溶液进行分离,得到异硫氰酸荧光素-第一肌钙蛋白i抗体偶联物和异硫氰酸荧光素-第而肌钙蛋白i抗体偶联物;

使用抗试剂缓冲液对异硫氰酸荧光素-第一肌钙蛋白i抗体偶联物和异硫氰酸荧光素-第而肌钙蛋白i抗体偶联物进行稀释,并将稀释后的异硫氰酸荧光素-第一肌钙蛋白i抗体偶联物和异硫氰酸荧光素-第而肌钙蛋白i抗体偶联物按照1:1的比例进行混合,即可得到浓度为1.0μg/ml的第一抗试剂。

2)第二抗试剂的制备方法为:

使用ph=9.0的碳酸盐缓冲溶液对需偶联的对需偶联的第三肌钙蛋白i抗体和第四肌钙蛋白i抗体分别进行透析,制成第三肌钙蛋白i抗体溶液和第四肌钙蛋白i抗体溶液;

其中,第三肌钙蛋白i抗体特异性结合肌钙蛋白i抗原的83-93表位,第四肌钙蛋白i抗体特异性结合ctni-ctnc复合物中的ctnc抗原表位。

使用含有戊二醛的pbs缓冲溶液将碱性磷酸酶溶解为6mg/ml,现用现配,避光;

分别将第三肌钙蛋白i抗体溶液和第四肌钙蛋白i抗体溶液与碱性磷酸酶溶液按照摩尔比1:1的比例混合均匀并加入赖氨酸溶液,反应过夜,制成碱性磷酸酶-第三肌钙蛋白i抗体混合溶液和碱性磷酸酶-第四肌钙蛋白i抗体混合溶液;

采用凝胶层析分离柱分别对碱性磷酸酶-第三肌钙蛋白i抗体混合溶液和碱性磷酸酶-第四肌钙蛋白i抗体混合溶液进行分离,得到碱性磷酸酶-第三肌钙蛋白i抗体偶联物和碱性磷酸酶-第四肌钙蛋白i抗体偶联物;

使用抗试剂缓冲液分别对碱性磷酸酶-第三肌钙蛋白i抗体偶联物和碱性磷酸酶-第四肌钙蛋白i抗体偶联物进行稀释,并将稀释后的碱性磷酸酶-第三肌钙蛋白i抗体偶联物和碱性磷酸酶-第四肌钙蛋白i抗体偶联物按照1:1的比例进行混合,即可得到浓度为0.5μg/ml的第二抗试剂。

4)所述抗试剂缓冲液的成分及浓度为:

最终ph=8.5。

3、校准品和质控品的制备

使用校准品/质控品缓冲液溶解肌钙蛋白i,配制成如下表所示的目标浓度的校准品和质控品。

其中,校准品缓冲液的成分及浓度如下:

最终ph=7.4。

4、清洗液的组分及含量如下:

5、发光底物同实施例1。

6、将上述磁微粒试剂、第一抗试剂、第二抗试剂、校准品、质控品、发光底物和清洗液分装并密封保存,即得到肌钙蛋白i磁微粒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超敏肌钙蛋白i磁微粒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包括磁微粒试剂、第一抗试剂、第二抗试剂、校准品、质控品和发光底物。

1、磁微粒试剂的配制如下:

步骤1:使用ph=6.0、浓度为20mm的trist(含1.0%的tween20)缓冲溶液对对直径为1um的磁珠洗涤三次,并用tris缓冲溶液重悬,获得15mg/ml的第一溶液;

步骤2:向第一溶液中加入50mg的甲苯与nhs,室温偶联5小时,获得第二溶液;

步骤3:使用ph=8.0的10mm的trist(含1.0%的tween20)缓冲溶液对第二溶液洗涤三次,并用tris缓冲溶液重悬,加入100ug羊抗异硫氰酸荧光素抗体,20-25℃偶联过夜后在磁场中静置10min,吸出上清液,之后加入含有质量体积分数为1.5%bsa的ph=8.0、浓度为0.3mol/l的磷酸缓冲液并在37℃下搅拌封闭5小时,获得第三溶液;

步骤4:使用缓冲液对所述第三溶液进行清洗3次,并用缓冲液配制成20mg/ml的磁性微球初溶液;

本步骤中的缓冲液为ph=8.0、含体积分数为0.1%的吐温-20、质量体积分数为1.5%酪蛋白和0.1%叠氮钠的磷酸盐缓冲液。

步骤5:使用缓冲液对所述磁性微球初溶液进行稀释,制成磁微粒试剂,所述磁微粒试剂的浓度为2.0mg/ml。

本步骤中的缓冲液为ph=8.0、含体积分数为0.1%的吐温-20、质量体积分数2.0%的牛血清白蛋白、1.0%酪蛋白和0.1%叠氮钠的磷酸盐缓冲液。

2、抗试剂的制备

1)第一抗试剂的制备方法为:

使用ph=8.0的碳酸盐缓冲溶液对需偶联的第一肌钙蛋白i抗体和第二肌钙蛋白i抗体分别进行透析,制成第一肌钙蛋白i抗体溶液和第二肌钙蛋白i抗体溶液;

其中,第一肌钙蛋白i抗体特异性结合肌钙蛋白i抗原的20-30表位,第二肌钙蛋白i抗体特异性结合肌钙蛋白i抗原的40-50表位。

使用含有dmso的缓冲溶液将异硫氰酸荧光素溶解为1mg/ml的溶液,现用现配,避光,制成异硫氰酸荧光素溶液;

分别将第一肌钙蛋白i抗体溶液和第二肌钙蛋白i抗体溶液与异硫氰酸荧光素溶液按照200ug:1mg的比例混合均匀,并避光反应过夜,加nh4cl终止反应,分别制成异硫氰酸荧光素-第一肌钙蛋白i抗体混合溶液和异硫氰酸荧光素-第二肌钙蛋白i抗体混合溶液;

使用凝胶层析分离柱分别对异硫氰酸荧光素-第一肌钙蛋白i抗体混合溶液和异硫氰酸荧光素-第二肌钙蛋白i抗体混合溶液进行分离,得到异硫氰酸荧光素-第一肌钙蛋白i抗体偶联物和异硫氰酸荧光素-第而肌钙蛋白i抗体偶联物;

使用抗试剂缓冲液对异硫氰酸荧光素-第一肌钙蛋白i抗体偶联物和异硫氰酸荧光素-第而肌钙蛋白i抗体偶联物进行稀释,并将稀释后的异硫氰酸荧光素-第一肌钙蛋白i抗体偶联物和异硫氰酸荧光素-第而肌钙蛋白i抗体偶联物按照1:1的比例进行混合,即可得到浓度为2.0μg/ml的第一抗试剂。

2)第二抗试剂的制备方法为:

使用ph=8.0的碳酸盐缓冲溶液对需偶联的对需偶联的第三肌钙蛋白i抗体和第四肌钙蛋白i抗体分别进行透析,制成第三肌钙蛋白i抗体溶液和第四肌钙蛋白i抗体溶液;

其中,第三肌钙蛋白i抗体特异性结合肌钙蛋白i抗原的83-93表位,第四肌钙蛋白i抗体特异性结合ctni-ctnc复合物中的ctnc抗原表位。

使用含有戊二醛的pbs缓冲溶液将碱性磷酸酶溶解为8mg/ml,现用现配,避光;

分别将第三肌钙蛋白i抗体溶液和第四肌钙蛋白i抗体溶液与碱性磷酸酶溶液按照摩尔比1:1的比例混合均匀并加入赖氨酸溶液,反应过夜,制成碱性磷酸酶-第三肌钙蛋白i抗体混合溶液和碱性磷酸酶-第四肌钙蛋白i抗体混合溶液;

采用凝胶层析分离柱分别对碱性磷酸酶-第三肌钙蛋白i抗体混合溶液和碱性磷酸酶-第四肌钙蛋白i抗体混合溶液进行分离,得到碱性磷酸酶-第三肌钙蛋白i抗体偶联物和碱性磷酸酶-第四肌钙蛋白i抗体偶联物;

使用抗试剂缓冲液分别对碱性磷酸酶-第三肌钙蛋白i抗体偶联物和碱性磷酸酶-第四肌钙蛋白i抗体偶联物进行稀释,并将稀释后的碱性磷酸酶-第三肌钙蛋白i抗体偶联物和碱性磷酸酶-第四肌钙蛋白i抗体偶联物按照1:1的比例进行混合,即可得到浓度为2.0μg/ml的第二抗试剂。

5)所述抗试剂缓冲液的成分及浓度为:

最终ph=9.0。

3、校准品和质控品的制备

使用校准品/质控品缓冲液溶解肌钙蛋白i,配制成如下表所示的目标浓度的校准品和质控品。

其中,校准品缓冲液的成分及浓度如下:

最终ph=8.0。

4、清洗液的组分及含量如下:

5、发光底物同实施例1。

6、将上述磁微粒试剂、第一抗试剂、第二抗试剂、校准品、质控品、发光底物和清洗液分装并密封保存,即得到肌钙蛋白i磁微粒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

上述实施例1-3的检测试剂盒的使用方法如下:

(1)使用方法

a、将在冷藏环境中贮存的试剂盒室温平衡(15分钟以上);

b、将清洗液按1:15的比例稀释,摇匀备用,作为应用洗涤液;

c、将肌钙蛋白i校准品、质控品及待测样本置于相应反应孔内,并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完成相关测定参数的设定;

(2)数据处理

根据各标准溶液发光值,借助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分析软件进行四参数logistic拟合,坐标选择x-y,得标准曲线;也可采用双对数log(x)-log(y)线性分析方法,得标准曲线。最后根据标准曲线即可计算出样本中ctni的浓度。

(3)结果分析

正常人ctni含量:<0.04ng/ml

临床数据:

1、最低检测限(灵敏度)试验

对实施例1的试剂盒分别使用20孔平行测定样本稀释液,计算测定结果的平均数(m)与标准差(sd),得出m+2sd对应的发光值,代入剂量-反应曲线,计算出相应的浓度值,该浓度值即为试剂盒的最低检测限。实施例1-3的试剂盒的最低检测限指标检测结果见表1-3:

表1实施例1的试剂盒最低检测限的测定结果

表2实施例2的试剂盒最低检测限的测定结果

表3实施例3的试剂盒最低检测限的测定结果

由表1-3可以看出,实施例1-3的试剂盒的灵敏度均<0.01ng/ml,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线性相关性试验

复孔测定实施例1的试剂盒的校准品(a~g,浓度依次为0ng/ml、0.02ng/ml、0.05ng/ml、0.5ng/ml、2.0ng/ml、10ng/ml和50ng/ml),用四参数进行拟合,检测结果见表4-6:

表4实施例1的试剂盒剂量-反应曲线的线性相关性试验结果

表5实施例2的试剂盒剂量-反应曲线的线性相关性试验结果

表6实施例3的试剂盒剂量-反应曲线的线性相关性试验结果

由表4-6可以看出,实施例1-3的试剂盒测定的肌钙蛋白i剂量-反应曲线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00,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3、准确度试验

使用实施例1-3的试剂盒分别检测浓度为0.02ng/ml和0.05ng/ml的校准品,每个浓度的校准品检测3次,计算测定结果的均值m,测定值与靶值的相对偏差(bias%)应不超过15.0%。本试剂盒的准确度检测结果见表7:

表7试剂盒的准确度试验结果

由表7可以看出,实施例1-3的试剂盒测定的浓度为0.02ng/ml和0.05ng/ml的校准品的实际浓度相对偏差均远远小于15%,符合国家标准。

4、试剂盒精密度试验

a、分析内精密度:使用实施例1-3的试剂盒分别对浓度为0.02ng/ml和0.05ng/ml的质控品进行重复检测,检测结果见表8:

表8试剂盒分析内精密度的测定

由表8可以看出,实施例1-3的试剂盒测定的0.02ng/ml和0.05ng/ml精密度校准品的分析内变异系数(cv)分均小于8.0%,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b、批间精密度:对实施例1-3的试剂盒分别用3个批号的试剂盒检测浓度0.02ng/ml和0.05ng/ml的质控品,各重复10次,检测结果见表9-11:

表9实施例1试剂盒批间精密度检测结果

表10实施例2试剂盒批间精密度检测结果

表11实施例3试剂盒批间精密度检测结果

由表9-11可以看出,实施例1-3的试剂盒测定的浓度为0.02ng/ml和0.05ng/ml质控品的批间变异系数(cv)均小于15.0%,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5、临床样本测试

对比试剂为已经由药品监管部门批准上市的成熟的肌钙蛋白i检测试剂盒,采用从医院收集的共计72例血清样本进行平行测试,检测结果见表12:

表12实施例1试剂盒临床样本检测结果

本发明试剂盒与已上市对比试剂盒相关系数y=0.9315x-0.0371,r=0.9995,相关性良好,但在检测过程中发现,已上市对比试剂盒的测值较本发明偏低,且结合临床诊断分析,对比试剂盒测值出现假阴性结果,存在漏检情况。

综上所述,本发明设计的一种超敏肌钙蛋白i检测试剂盒在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等各项质量参数均处于领先地位。

此外,本发明在校准品/质控品稀释液中添加s16惰性蛋白、蛋白酶抑制剂、甘油等组分,有效保持了ctni校准品的稳定性,为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