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溶出度仪装置及自动取样收集的溶出度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52019发布日期:2020-09-18 12:57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溶出度仪装置及自动取样收集的溶出度仪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药品检测和分析的设备或仪器的领域,尤指一种溶出度仪装置及自动取样收集的溶出度仪。



背景技术:

溶出度仪是药品进行溶出度检测的专用仪器,中国药典明确规定了溶出度检测的技术参数,其中一条就是关于仪器的搅拌转轴和溶出杯同轴的规定,转轴与溶出杯的同轴度偏差≤2㎜。目前的溶出度仪存在仪器体积较大,溶出杯数量有限,并且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机头的刚度的原因,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溶出度仪的机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出现轻微的变形,从而导致搅拌机构的轴心与溶出杯的轴心存在偏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溶出度仪装置及自动取样收集的溶出度仪,体积较小,升降立柱位于壳体和搅拌机构组合件的的重心,消除了组合件作用升降立柱的偏心载荷,保障溶出度仪装置结构的稳定性。

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溶出度仪装置,包括:

壳体;

搅拌机构,包括动力源和若干搅拌杆,所述搅拌杆具有连接端和搅拌端,所述动力源装设于所述壳体,所述连接端与所述动力源连接;

升降立柱,具有伸缩端和固定端,所述伸缩端与所述壳体连接,且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搅拌机构两个组合件的重心位置;

底座,与所述固定端连接;

若干溶出杯,所述溶出杯装设于所述底座,且与所述搅拌杆对应;

自动取样装置,所述自动取样装置包括取样针、补液针、温度传感器,所述取样针、所述补液针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溶出杯对应;

工作状态,所述升降立柱处于低位试验位置,所述搅拌端在所述溶出杯内,所述动力源为所述搅拌端提供旋转动力;

初始状态,所述伸缩端位于最高点,所述搅拌端在所述溶出杯外。

本技术方案,升降立柱的伸缩端连接壳体,且位于壳体和搅拌机构组合件的重心位置,消除了组合件作用升降立柱的偏心载荷,避免了溶出度仪装置的结构变形,使搅拌机构和溶出杯的相对位置不会改变,避免了搅拌机构的轴心与溶出杯的轴心产生偏差带来检测结果的偏差,且便于溶出度仪装置在非工作状态下将溶出杯从底座内取出清洗。

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底板、支撑杆和第一盖板;

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设有第一开口和若干所述安装孔,所述固定端穿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安装孔用于装设所述溶出杯。

本技术方案,底座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便于溶出度仪装置的装配和零部件的替换。

优选地,所述安装孔为12个,且对称布置在所述升降立柱两侧,每侧所述安装孔交错排成两列。

本技术方案,安装孔交错布置减少了仪器的空间,同时满足了溶出度仪装置可同时检测12组数据,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检测效率。

优选地,还包括两个箱体,两个所述箱体装设在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底板之间;

所述箱体一表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承装液体和容纳所述溶出杯。

本技术方案,通过在箱体上的凹槽内承装液体用于保证若干溶出杯内的温度均相同,从而提高了药品检测的精度。

优选地,所述动力源进一步包括若干组同步带和电机;

所述电机为所述同步带提供动力,每组所述同步带连接三个所述搅拌杆,若干组所述同步带分别对称分布在所述升降立柱两侧,所述同步带同时带动所述搅拌杆运动或停止。

本技术方案,每组同步带之间相对位置紧凑,大大缩小了安装空间,且实现了每个搅拌杆在不同溶出杯内的同时搅拌运动或停止,从而避免了每个搅拌杆搅拌时间不同带来的药品检测结果的误差。

优选地,还包括压脚组件;

所述压脚组件和所述第一盖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压脚组件用于压紧所述杯口。

本技术方案,通过压脚组件使溶出杯在使用时更加稳定牢固。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盖板和若干连接杆;

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盖板和所述壳体;

所述第二盖板对应所述升降立柱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升降立柱适配,且所述第二盖板对应所述搅拌杆设有第二通孔;

所述搅拌端包括浆杆和桨叶,所述浆杆和所述桨叶可拆卸连接,所述浆杆和所述第二通孔适配;

工作状态,所述第二盖板盖合所述溶出杯的杯口。

本技术方案,溶出度仪装置在进行试验时,第二盖板将溶出杯的杯口盖合,避免了外界环境对溶出杯内的溶液的污染,极大的提高了检测精度。

优选地,所述升降立柱位于所述壳体的几何中心,且所述搅拌机构对称分布在所述升降立柱两侧,所述溶出杯对应所述搅拌机构交错排布。

本技术方案,搅拌杆对称分布在升降立柱两侧,从而保障了壳体和升降连接处的稳定性,保障了溶出度仪装置结构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自动取样装置包括驱动装置、支架和若干连接管;

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支架升降;

若干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取样针、所述补液针和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连接管固定于所述支架。

本技术方案,实现了自动取样装置的自动取样升降功能,实现了设备的自动化取样。

优选地,所述支架和所述驱动装置装设于壳体内。

本技术方案,将支架和驱动装置装设在壳体内减少了设备的占用空间,同时,壳体对支架和驱动装置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一种自动取样收集的溶出度仪,包括取样收集仪和上述任一所述的溶出度仪装置;其中,

所述取样收集仪包括:注射泵、若干试管和管路;

所述管路通过所述取样针导通至所述溶出杯,所述注射泵将所述溶出杯内的溶液从所述管路内吸入所述试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溶出度仪装置及自动取样收集的溶出度仪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升降立柱的伸缩端连接壳体,且位于壳体和搅拌机构组合件的重心位置,消除了组合件作用升降立柱的偏心载荷,避免了溶出度仪装置的结构变形,使搅拌机构和溶出杯的相对位置不会改变,避免了搅拌机构的轴心与溶出杯的轴心产生偏差带来检测结果的偏差。

2、溶出杯共设有12个,分别位于升降立柱的两侧,且6个溶出杯相互错开排成两列,通过该排布方式,大大减少了溶出度仪装置的安装尺寸,同时满足了溶出度仪装置可同时检测12组数据,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溶出度仪装置及自动取样收集的溶出度仪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溶出度仪装置及自动取样收集的溶出度仪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溶出度仪装置及自动取样收集的溶出度仪的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溶出度仪装置及自动取样收集的溶出度仪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溶出度仪装置及自动取样收集的溶出度仪的底座装设溶出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溶出度仪装置及自动取样收集的溶出度仪的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溶出度仪装置及自动取样收集的溶出度仪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种溶出度仪装置及自动取样收集的溶出度仪的搅拌装置装设于壳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自动取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自动取样装置与搅拌装置装设在壳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壳体100、第一通孔101、升降立柱200、底座300、底板301、支撑杆302、第一盖板303、第一开口313、安装孔323、溶出杯400、搅拌机构500、电机501、连接端502、桨叶503、浆杆504、同步带505、箱体600、压脚组件700、第二盖板800、第二开口801、第二通孔802、连接杆803、缓冲区域804、自动取样装置900、取样针901、补液针902、温度传感器903、驱动装置904、支架90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实施例,参考图1-9所示,一种溶出度仪装置,包括壳体100、搅拌机构500、升降立柱200、底座300、自动取样装置900和溶出杯400。

具体的,搅拌机构500包括动力源和若干搅拌杆,搅拌杆具有连接端502和搅拌端,动力源装设于壳体100,且动力源与搅拌杆的连接端502连接。

升降立柱200具有伸缩端和固定端,其中,升降立柱200的伸缩端和壳体100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伸缩端位于壳体100和搅拌机构500两个组合件的重心位置,从而使该组合件和伸缩端的连接处趋于平衡,大大保障了结构的稳定性。值得说明的是,升降立柱200包括动力机构和位置传感器,从而实现升降立柱200的自动升降功能。

底座300和升降立柱200的固定端连接,且溶出杯400对应搅拌杆装设于底座300上。自动取样装置900包括取样针901、补液针902、温度传感器903,且均和溶出杯400对应。工作状态下,升降立柱200位于低位试验位置,搅拌端在溶出杯400内,动力源为搅拌端提供动力使搅拌端在溶出杯400内搅拌。

更优的,自动取样装置900包括驱动装置904、支架905和若干连接管;驱动装置904为支架905提供动力使支架905实现升降功能,实现了取样时将取样针901、补液针902、温度传感器903导入到溶出杯400内。支架905和驱动装置904均装设在壳体内,减少了设备的占用空间,同时,壳体100对支架905和驱动装置904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具体的,参考图6所示,壳体100的一表面上设有若干第一通孔101,动力源装设在壳体100内和搅拌杆的连接端502连接,搅拌端穿过第一通孔101插入溶出杯400内,且搅拌端的旋转轴和溶出杯400同轴。

在发明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底座300包括底板301、支撑杆302和第一盖板303,支撑杆302的两端分别连接底板301和第一盖板303,第一盖板303上开设第一开口313和若干安装孔323,若干安装孔323对称分布在第一开口313的两侧,升降立柱200的固定端穿过第一开口313和底板301连接;溶出杯400装设于安装孔323。将底座300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便于溶出度仪装置的装配,且增加了零部件的互换性。

在本发明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5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两个箱体600,两个箱体600均装设在第一盖板303和底板301之间,箱体600的一表面上开设有凹槽,凹槽的深度大于溶出杯400的杯体的深度,箱体600的凹槽用于承装液体和容纳溶出杯400,两个箱体600的凹槽可容纳溶出度仪装置上所有的溶出杯400,值得说明的是,通过在箱体600上的凹槽内承装液体用于保证若干溶出杯400内的温度均相同,从而杜绝了由于温度不同带来的检测误差,提高了药品检测的准确度。

更优的,动力源包括若干组同步带505和电机501,电机501为同步带505提供动力,且每组同步带505同时连接3个搅拌杆,同步带505可同时带动搅拌杆的旋转运动或停止,若干组同步带505分别对称分布在升降立柱200两侧.通过设置同步带505,实现了每个搅拌杆在不同溶出杯400内的同时搅拌运动或停止,进一步提高了提高了药品检测的准确度。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压脚组件700,压脚组件700和第一盖板303螺纹连接,压紧组件用于固定溶出杯400,防止溶出杯400的移动,压紧组件内设有弹簧,从而实现了既能实现对溶出杯400的固定,也能避免可能出现的由于压紧组件压的太紧损坏溶出杯400。

在本发明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和6所示,还包括第二盖板800和若干的连接杆803,第二盖板800对应第一开口313设有第二开口801,且对应安装孔323设有第二通孔802,升降立柱200可穿过第二开口801,第二盖板800可将溶出杯400的杯口全部盖合,连接杆80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盖板800和壳体100,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搅拌杆的搅拌端包括浆杆504和桨叶503,浆杆504和桨叶503螺纹配合连接,浆杆504和第二通孔802适配,浆杆504穿过第二通孔802和桨叶503连接。溶出度仪装置在进行工作时,第二盖板800将溶出杯400的杯口盖合,避免了外界环境对溶出杯400内的溶液的污染,极大的提高了检测精度。

优选地,连接杆803的第四端和壳体100连接处设有缓冲区域804,缓冲区域804内置伸缩弹簧,该缓冲区域804的缓冲方向为连接杆803的长度方向,溶出度仪装置准备工作时,升降立柱200带着第二盖板800回缩下降,直到第二盖板800和溶出杯400的杯口接触,缓冲区域804可为第二盖板800增加一个缓冲阶段,避免了第二盖板800将溶出杯400的杯口压坏,极大的提高了溶出度仪装置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4所示,升降立柱200上升时搅拌机构500和第二盖体随着壳体100一起上升,直至搅拌端从溶出杯400的杯体内缩回,通过该方法,便于溶出度仪装置在非工作状态下将溶出杯400从底座300内取出清洗,同时,也便于箱体600内液体的更换。优选地,支撑杆302的两端均设有螺纹孔,底板301和第一盖板303通过螺钉分别与支撑杆302的两端螺纹连接,便于底座300的拆卸,同时,也便于箱体600装设在底板301和第一盖板303之间,大大提高了溶出度仪装置的可装配性。

具体的,参考图1和7所示,升降立柱200位于壳体100的几何中心,搅拌机构500对称分布在升降立柱500的两侧,安装孔323共有12个,对应搅拌机构500交错布置在升降立柱500,两侧溶出杯400对应搅拌机构500装设在底座300上,同步带共设有4组,共有12个搅拌杆分别对应12个溶出杯400,需要说明的是搅拌杆和溶出杯400同轴。12个溶出杯400同时进行药品的溶出度试验,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度。值得说明的是,溶出杯400通过错位排布方式,极大的缩小了溶出度仪装置的安装空间。

在本发明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9所示,一种自动取样收集的溶出度仪,包括取样收集仪和上述任一所述的溶出度仪装置;其中,取样收集仪包括:注射泵、若干试管和管路;管路通过取样针901导通至溶出杯400,注射泵将溶出杯400内的溶液从管路内吸入试管。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