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码相机部件变形检测用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68090发布日期:2021-03-23 11:01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码相机部件变形检测用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数码相机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数码相机部件变形检测用治具。



背景技术:

数码相机是集光学、机械、电子一体化的产品。它集成了影像信息的转换、存储和传输等部件,具有数字化存取模式,与电脑交互处理和实时拍摄等特点。光线通过镜头或者镜头组进入相机,通过数码相机成像元件转化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通过影像运算芯片储存在存储设备中。

数码相机的零部件有很多,大多属于较为精密的零部件,且数码相机的组成结构较为复杂,某一精密的零部件一但受损,就导致整个相机难以使用。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生产高端数码相机时,数码相机的产品质量与其组装的零部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但有零部件出现形变的情况,很难快速识别,导致整个相机成为次品,极大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能够准确高效的检测数码相机零部件是否发生形变,从而保证产品质量,本申请提供一种数码相机部件变形检测用治具。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码相机部件变形检测用治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数码相机部件变形检测用治具,包括包括治具本体,所述治具本体包括上板体和下板体,所述上板体和下板体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转动连接,所述下板体靠近上板体的一侧壁上依据零部件尺寸设置有盛放槽,所述盛放槽内设置有固定柱以及与零部件侧壁凹凸部相适配的第一滑道,所述上板体靠近零部件的一侧壁上设置有与零部件侧壁凹凸部相适配的第二滑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治具时,需要对零部件检测是否发生变形,将上板体和下板体围绕转动件转动滑开,再将待检测的零部件放入下板体上的盛放槽中,零部件端部可以穿设在固定柱上进行固定,将上板体和下板体转动合并,零部件位于上板体和下板体之间,零部件上下两侧壁上的凹凸部分别与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相适配;转动治具整体,零部件围绕固定柱周向旋转,若零部件能够在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内自由滑动,则待检测的零部件为合格产品,未发生形变,反之,则说明零部件已发生形变;如此设置能够快速简便的对零部件进行检测,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优选的,所述上板体靠近连接件的一端设置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固定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治具时,上板体的通孔内套设有固定杆,使固定杆与上板体之间相互固定,能够便于拿取治具。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摩擦拧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治具时,用固定杆穿设在上板体内,与上板体进行固定,固定杆上设有摩擦拧纹,可以在拿取时增大固定杆与手指之间的摩擦力,便于拿取。

优选的,所述上板体远离下板体的一侧壁上设置有垫片,所述固定杆穿设在垫片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治具时,固定杆上穿设有垫片,能够便于使固定杆与上板体之间连接更加稳固,不易发生松动,使用效果更佳。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上套设有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治具时,连接件连接上板体和下板体,弹性件的设置能够使上板体和下板体在固定时,利用弹性件的形变力使上板体对下板体进行挤压,能够使上板体和下板体之间固定的更加紧固。

优选的,所述下板体远离连接件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柱,所述上板体上设置有对开口,且开口靠近定位柱的一侧呈敞口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治具时,下板体上的定位柱能够使上板体和下板体在合并的过程中,对上板体的转动起到一定的阻挡效果,定位柱能够刚好挡在上板体的开口内,避免上板体过度转动,有利于上板体和下板体之间的合并。

优选的,所述开口上靠近定位柱的一侧设置有导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上板体和下板体之间进行合并时,开口上的导斜口有利于使定位柱进入开口,导斜口对定位柱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优选的,所述上板体远离下板体的一侧壁上设置有摩擦条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治具时,上板体表侧壁的摩擦条纹有利于对上板体进行转动,摩擦条纹增大了上板体表侧壁与手指之间接触面的摩擦力,更容易推动上板体,使治具的使用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在使用治具时,将上板体和下板体通过转动件转动滑开,再将待检测的零部件放入下板体上的盛放槽中,零部件端部固定在固定柱上,将上板体和下板体转动合并,使零部件在上板体和下板体之间沿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转动,若零部件能够自由滑动,则未发生形变,反之,则发生形变,操作方式简便,能够提高产品质量;

2.在使用治具时,上板体和下板体合并后,将固定杆穿设在上板体上的通孔中,能够在拆卸时便于拿取上板体,固定杆上套设的垫片能够对上板体起到一定紧固效果。同时固定杆上的摩擦拧纹,能够便于扭转且便于拿取。连接件上的弹性件同时能够使上板体和下板体之间固定的更加紧固。定位柱能够上板体的转动起到一定的阻挡效果,定位柱能够刚好挡在上板体的开口内,上板体表侧壁的摩擦条纹有利于对上板体进行推动,使治具的使用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数码相机部件变形检测用治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数码相机部件变形检测用治具为突出显示第二滑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数码相机部件变形检测用治具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治具本体;11、上板体;12、下板体;2、连接件;3、盛放槽;4、固定柱;5、第一滑道;6、第二滑道;7、弹性件;8、通孔;9、固定杆;10、摩擦拧纹;13、垫片;14、定位柱;15、开口;16、导斜面;17、摩擦条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数码相机部件变形检测用治具。参照图1和图2,一种数码相机部件变形检测用治具,包括呈长方体状的治具本体1,治具本体1包括长方体状的上板体11和下板体12,上板体11和下板体12之间通过截面呈圆形的连接件2进行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可以选用螺纹杆,且连接件2与上板体11和下板体12之间的转动连接方式为,在上板体11和下板体12上均设置有连接孔,但下板体12的连接孔内设置有内螺纹,连接件2对上板体11和下板体12进行连接时,才能使得上板体11围绕连接件2转动。下板体12靠近上板体11的一侧壁上依据零部件尺寸设置有呈长方体状的盛放槽3,盛放槽3内设置有呈圆柱体状的固定柱4以及与零部件侧壁凹凸部相适配的第一滑道5,上板体11靠近零部件的一侧壁上设置有与零部件侧壁凹凸部相适配的第二滑道6,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滑道5和第二滑道6均呈弧形。在使用治具时,需要对零部件检测是否发生变形,将待检测的零部件放入下板体12上的盛放槽3中,零部件通过固定柱4进行固定,再将上板体11和下板体12转动合并;转动治具时,零部件位于上板体11和下板体12之间围绕固定柱4在第一滑道5和第二滑道6内滑动,若能自由滑动,则待检测的零部件为合格产品,未发生形变,反之,则已发生形变;测量方式简单,便于操作,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参照图1和图3,连接件2上套设有弹性件7,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件7可以选用弹簧。上板体11靠近连接件2的一端设置有多个通孔8,多个通孔8内设置有固定杆9,本实施例中的固定杆9可以选用螺栓,通孔8可以为两个。在使用治具时,连接件2连接上板体11和下板体12,弹性件7能够使连接件2在对下板体12进行旋拧时,利用弹性件7的形变力使上板体11对下板体12进行挤压,能够使连接更加稳固。固定杆9穿过通孔8中,与上板体11间固定连接,便于拿取治具。

固定杆9上设置有摩擦拧纹10。在使用治具时,固定杆9上的摩擦拧纹10能够增大在拿取的过程中固定杆9与手指之间的摩擦力,便于进行拿取,同时也便于旋拧。

上板体11远离下板体12的一侧壁上设置有截面呈环状的垫片13,固定杆9穿设在垫片13内。在使用治具时,固定杆9上穿设的垫片13,能够使固定杆9更加紧固的固定在上板体11之上,整体使用效果好。

所述下板体12远离连接件2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柱14,所述上板体11上设置有对开口15,且开口15靠近定位柱14的一侧呈敞口设置。开口15上靠近定位柱14的一侧设置有截面呈矩形的导斜面16。在使用治具时,上板体11和下板体12在合并的过程中,定位柱14对上板体11的转动起到一定的阻挡效果,定位柱14能够沿开口15上的导斜面16滑动至开口15内,避免上板体11过度转动,使治具的整体使用效果更佳。

上板体11远离下板体12的一侧壁上设置有摩擦条纹17,本实施例中的摩擦条纹17可以选用刻痕来增大摩擦。在使用治具时,上板体11表侧壁的摩擦条纹17有利于手指转动上板体11,提高了治具的整体使用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数码相机部件变形检测用治具的实施原理为:在使用治具时,将待检测的零部件放入下板体12上的盛放槽3中,将上板体11和下板体12转动合并,使零部件在上板体11和下板体12之间围绕固定柱4沿第一滑道5和第二滑道6转动,若零部件能够自由滑动,则未发生形变,反之,则发生形变。同时固定杆9上的摩擦拧纹10,能够便于拿取,固定杆9上套设的垫片13能够更好的对上板体11起到一定紧固效果。定位柱14能够在上板体11进行转动的同时卡挡在开口15处,避免过度转动,上板体11表侧壁的摩擦条纹17有利于转动上板体11。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