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开窗用织物覆膜顶破与撕裂性能的同步测试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22047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原位开窗用织物覆膜顶破与撕裂性能的同步测试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原位开窗用织物覆膜的顶破与撕裂性能的同步测试装置,包括顶破与撕裂性能测试的变直径探针组件、变直径探针的装夹组件及试样的装夹组件。所述的三种组件均可配置于多功能织物强伸度仪,替换该仪器的夹头后可进行原位开窗用织物覆膜的顶破与撕裂性能的同步测试。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原位开窗用织物覆膜顶破与撕裂性能的同步测试方法。本发明的测试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测试结果真实有效。本发明弥补了目前体外仿真模拟原位开窗用织物覆膜的顶破与撕裂性能定量表征的空白,在体外模拟织物覆膜进行原位开窗的同时可以对其力学性能进行在线测试,为原位开窗用织物覆膜结构与性能的优化、完善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专利说明】
原位开窗用织物覆膜顶破与撕裂性能的同步测试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测试原位开窗用织物覆膜顶破与撕裂性能的同步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腔内修复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已发展成为主动脉瘤类疾病的主流疗法。该疗法所使用的关键器械一一覆膜支架因此也得到了迅猛发展。覆膜支架是由织物覆膜和金属支架,经医用缝合线缝合连接为一体的医疗器械。然而对于突发性主动脉瘤创伤、瘤体解剖形态复杂、主动脉瘤毗邻重要分支动脉的复杂动脉瘤患者而言,上述传统的覆膜支架不再适用。但随着血管腔内技术的发展,覆膜支架的“原位开窗技术”解决了上述问题。所谓覆膜支架的原位开窗,即在复杂动脉瘤处释放覆膜支架后,对覆膜支架正对分支动脉管腔口的位置,采用开窗器械对织物覆膜进行刺针穿刺与球囊膨胀,使得主动脉中的血流可以经开窗孔流入分支动脉,以确保重要分支动脉的血流灌注。该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用于紧急救助,目前在欧美国家已然成为覆膜支架开窗方面的研究热点。
[0003]临床研究表明,虽然原位开窗术的中短期的效果良好,但是其远期结果尚不明朗,外科医生对开窗后覆膜支架的耐久性表示担忧,且有临床报道:原位开窗的不稳定可能导致覆膜支架的失效。鉴于临床方面提出的对于原位开窗后覆膜支架的忧虑,专家学者展开了一系列研究,指出原位开窗后覆膜支架主要存在三个问题:织物覆膜的过大撕裂、开窗孔洞边缘的纱线散边,以及开窗不稳定导致的金属支架断裂。因此有必要在对原位开窗用织物覆膜进行体外仿真开窗的同时,测试原位开窗过程中织物覆膜的受力情况,以评价原位开窗用织物覆膜的耐久性能,进而为优化原位开窗用织物覆膜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0004]覆膜支架在原位开窗时先是经由刺针穿刺,以在织物覆膜上形成细小的针刺孔洞,然后是将球囊置于针刺孔洞中,借助球囊的膨胀作用使得织物撕裂到目标孔径大小。整个过程中,织物覆膜先是受到刺针的顶破作用,然后是受到球囊的周向膨胀作用而引发织物覆膜的撕裂。而现有的力学测试装置还无法做到在动态原位开窗过程中在线测试织物覆膜的顶破与撕裂强力。而仅对原位开窗后的覆膜支架织物覆膜进行单一的顶破或是撕裂测试均不能真实反映及评价原位开窗用织物覆膜的顶破与撕裂性能,更无法在体外准确评价织物覆膜的耐久性能。通过文献检索,国内外尚未有关于模拟原位开窗的力学测试装置的研究,且国内在顶破方面,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4568579A和CN204630819U的研究仅针对传统纺织品的试样加持装置的设计,无法适用及真实反映原位开窗用织物覆膜的复杂受力过程。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原位开窗用织物覆膜顶破与撕裂性能的同步测试装置,集刺针穿刺和球囊膨胀作用于一体,在模拟织物覆膜动态原位开窗的同时在线同步测试其顶破与撕裂性能,为原位开窗用织物覆膜的耐久性能提供更精准仿真的体外力学评价与表征方法。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原位开窗用织物覆膜顶破与撕裂性能的同步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7]变直径探针组件,变直径探针组件包括位于两端的夹持部及刺针部,夹持部与刺针部之间通过直径渐变部过渡,从刺针部所在方向至夹持部所在方向,直径渐变部的直径逐渐增大,夹持部用于与多功能强伸度仪连接固定,刺针部用于将待测试的织物覆膜刺穿;
[0008]用于固定待测试的织物覆膜的夹装组件一,夹装组件一包括中部具有镂空区域的上试样夹、下试样夹、上装夹装置及下装夹装置,上试样夹与下试样夹上下固定后将待测试的织物覆膜夹紧在两者之间,从而形成试样夹,再由上装夹装置及下装夹装置上下固定后将试样夹夹紧,上试样夹、下试样夹、上装夹装置及下装夹装置均固定后,上试样夹、下试样夹、上装夹装置及下装夹装置上的镂空区域位于同一轴线上,从而形成行程通道,由多功能强伸度仪带动变直径探针组件在行程通道内沿行程通道自上而下的直线移动,从而由刺针部将待测试的织物覆膜刺穿,再通过直径渐变部在刺穿后的织物覆膜内的移动来模拟球囊膨胀过程。
[0009]优选地,所述上试样夹与所述下试样夹通过凸台与凹槽上下咬合,所述上试样夹与所述下试样夹上下咬合后固定在所述下装夹装置上,所述下装夹装置再通过螺纹连接与所述上装夹装置上下固定。
[0010]优选地,所述变直径探针组件经由夹装组件二与所述多功能强伸度仪连接固定。
[0011]优选地,所述变直径探针组件的直径渐变部呈圆锥状。
[0012]优选地,所述变直径探针组件的刺针部的端部为针尖,针尖的刃口角度α为15°?30。。
[0013]优选地,所述夹持部的直径Φ I的范围为6-12mm,所述刺针部的直径Φ 2的范围为
0.7-1.2_,所述直径渐变部的长度的范围为10-20_。
[0014]优选地,在所述变直径探针组件的直径渐变部的外圆周面上沿周向均布有至少3片刀片,每片刀片沿轴向伸展直至占满所述直径渐变部的整个长度。
[0015]优选地,在所述上试样夹的外圆周面上沿周向均布有至少3个突出端,在所述下试样夹的外圆周面上沿周向均布有数量与突出端相同的标记线一,当所述上试样夹与所述下试样夹上下固定后,每个突出端对准一个标记线一。
[0016]优选地,在所述下试样夹面向所述上试样夹的一面上设有用于确定所述刀片与所述待测试的织物覆膜的经纱之间的相对切割角度的刻度线一;
[0017]和/或在所述上装夹装置朝外的一面上设有用于确定所述刀片与所述待测试的织物覆膜的经纱之间的相对切割角度的刻度线二。
[0018]优选地,在所述上装夹装置与所述下装夹装置的外圆周面上分别设有数量的标记线二及标记线三,当所述上装夹装置与所述下装夹装置上下固定后,标记线二与标记线三上下对齐。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20]1、本发明中的变直径探针组件可以仿真模拟原位开窗对覆膜支架织物覆膜的顶破与撕裂的协同作用;
[0021]2、本发明中的变直径探针组件能够应用于多功能强伸度仪,可以在线精准评价与表征原位开窗过程中覆膜支架织物覆膜的复杂受力情况;
[0022]3、本发明中试样的装夹组件能够精准控制刀片与织物覆膜经纱间的切割角度,可更为细致剖析原位开窗用织物覆膜结构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影响机制。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原位开窗用织物覆膜顶破与撕裂性能的同步测试装置的示意图;
[0024]图2a是一种变直径探针的不意图;
[0025]图2b是一种变直径探针的主视图;
[0026]图2c是一种变直径探针的俯视图;
[0027]图3a是另一种变直径探针的示意图;
[0028]图3b是另一种变直径探针的主视图;
[0029]图3c是另一种变直径探针的俯视图;
[0030]在图2a至图2c、图3a至图3c中,201 /202分别为两种变直径探针,其形状为圆锥状。201a/202a、201b/202b和201c/202c分别是两种变直径探针的夹持区域、直径渐变区域以及刺针区域,202d是变直径探针202在轴向上均匀分布的4个刀片202d,分别标记为202d-N,202d-S,202d-W和202d-E; Φ I是直径渐变区域的上端直径(即夹持区域的直径),Φ 2是直径渐变区域的下端直径(即刺针区域的直径);L1、L2及L3依次是夹持区域、直径渐变区域以及刺针区域的高度;α是刺针的针尖刃口角度。
[0031 ]图4a是变直径探针的装夹装置示意图;
[0032]图4b是变直径探针的装夹装置的剖视图;
[0033]图4c是变直径探针的装夹装置的俯视图;
[0034]图4a至图4c中,301是变直径探针的装夹装置,Φ I是变直径探针夹持区域的直径。
[0035]图5a_l是上装夹装置的正面示意图;
[0036]图5a_2是上装夹装置的反面示意图;
[0037]图5b_l是上试样夹的正面示意图;
[0038I图5b-2是上试样夹的反面示意图;
[0039]图5c_l是下试样夹的正面示意图;
[0040]图5c_2是下试样夹的反面示意图;
[0041 ]图5d-l是下装夹装置的正面示意图;
[0042]图5d-2是下装夹装置的反面示意图;
[0043]图5a-l至图5d-2中,401是上试样夹、402是下试样夹、501是上装夹装置、502是下装夹装置;40 Ia和40 Ib分别是上试样夹的内外表面、402a和402b分别是下试样夹的内外表面;501a/501b分别是试样夹的上装夹装置的内外表面、502a/502b分别是试样夹的下装夹装置的内外表面;401(:/402(3分别是上下试样夹的内表面的凸台和凹槽,401e/402e和501e/502e分别是上试样夹、下试样夹、上装夹装置和下装夹装置的镂空区域,用于限定刀片在竖直方向上的切割路径;401 d是上试样夹401侧边沿周向均匀分布的4个突出端,502d是试样夹的下装夹装置502螺纹端口均匀分布的4个凹槽,且401d可以和502d相互咬合;501c和502c分别是上、下试样夹的装夹装置501和502侧边的4条竖直标记线;402f和501f分别是上试样夹和试样夹的上装夹装置的表面角度刻度,402g是下试样夹402侧边的4条竖直标记线。
[0044]图6a及图6b是试样的经纱与试样夹的相对装夹位置示意图,在图6a及图6b中,试样601和试样602的经纱与下试样夹402分别呈0°角和45°角的的装夹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为使本发明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0046]结合图纸,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原位开窗用织物覆膜顶破与撕裂性能的同步测试装置包括顶破与撕裂性能测试的变直径探针组件、变直径探针的装夹组件301及试样的装夹组件401/402和501/502。其中,试样的装夹组件401/402和501/502包括上试样夹401、下试样夹402、试样夹的上装夹装置501、试样夹的下装夹装置502。且变直径探针组件及变直径探针的装夹组件301均可配置于多功能织物强伸度仪,替换该仪器的夹头后可进行体外仿真模拟织物覆膜的原位开窗以及顶破与撕裂性能测试。
[0047]变直径探针组件或采用如图2a至图2c所示的变直径探针组件201,或采用如图3a至图3c所示的变直径探针组件202。两种不同类型的变直径探针组件均包括三个区域,依次是夹持区域201a/202a、直径渐变区域201b/202b、及刺针区域201c/202c。变直径探针组件201/202的直径渐变区域201b/202b可以是圆锥状。变直径探针201/202组件的直径渐变区域201b/202b长度的范围为10-20mm,上端直径Φ1(即夹持区域的直径)的范围为6-12mm,下端直径Φ2(即刺针区域的直径)的范围为0.7-1.2臟。刺针区域201(:/202(3的针尖刃口角度€[为15°-30°。在变直径探针组件202中,圆锥状的直径渐变区域202b轴向均匀带有4个刀片202d,分别为202d-N,202d-S,202d_W和202d_E。刀片202d为显微外科刀片,宽度为0.25mm,刀片厚度为0.4mm,长度为直径渐变区域的长度,相当于切割球囊的4块切割刀片。
[0048]在本实施例中,上试样夹401和下试样夹402可以相互咬合(S卩401c与402c咬合),并且402a表面的刻度尺402f可用于确定刀片202d-N与所装夹织物覆膜经纱之间的相对切割角度;试样夹的下装夹装置502可以与上试样夹401相互咬合(S卩502d与401d咬合),且通过402g和401d的对齐可以确保变直径探针组件202轴向均匀分布的4个刀片202d顺利穿过试样的装夹组件的镂空区域501e/401e/402e/502e。
[0049]上装夹装置501和下装夹装置502,其在咬合的位置侧边各有4条黑色竖直标记线501c和502c,可以作为确定试样夹401/402的上下装夹装置501和502固位时的对齐指示线;且上装夹装置501表面的刻度尺501f可以用于确定刀片202d-N与夹织物覆膜经纱之间的相对切割角度0°-90°。
[0050]上试样夹401和下试样夹402的直径为40mm,其中心孔的直径范围为10-20mm;上装夹装置501、下装夹装置502与上试样夹401、下试样夹402配套使用,其中心孔的直径范围为10-20mm;上装夹装置501、上试样夹401、下试样夹402、下装夹装置502的镂空区域501e/40 le/402e/502e 的长度为 2.5mm,宽度是 0.6mm。
[0051 ] 所测试的织物覆膜规格范围是20mmX 20mm-30mmX 30mm。
[0052]所得的测试结果:开窗孔洞面积的为6.0-15.0mm2、开窗孔经向最大撕裂位移为5.0-12.0mm、开窗孔玮向最大撕裂位移为3.0-12.0_、顶破强力为28-40N,最大撕裂强力为20-35N,平均撕裂强力为15-28N。
[0053]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一种原位开窗用织物覆膜顶破与撕裂性能的同步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测试步骤为:
[0054]第一步,安装变直径探针组件。通过销钉,先将变直径探针组件201/202—端连接并固定到变直径探针组件的装夹组件301的下端;然后将连接有变直径探针组件201/202的装夹组件301的上端固定于多功能强伸度仪上。
[0055]第二步,安装试样。如使用变直经探针组件201,则将织物覆膜放置于下试样夹402上;然后将上试样夹401盖于其上并放入试样夹的下装夹装置502,且确保上试样夹的突出端401d嵌入试样夹的下装夹装置502的凹槽502d中;再旋紧试样夹的上装夹装置501;最后,将试样夹的上下装夹装置501/502固定于多功能强伸度仪的底部。
[0056]如使用带刀片的变直径探针组件202,可以调整刀片202d_N与织物覆膜经纱之间的切割角度,即将织物覆膜放置于下试样夹402的内表面402a上,调整经纱使其与下试样夹402内表面的刻度尺402f上相应的角度重合(即切割角度);然后盖上上试样夹401,且确保上试样夹401的突出端401d与下试样夹402的竖直标记线402g对齐(即试样夹的镂空区域401e/402e对齐);再将上下试样夹401/402放入试样夹的下试样夹装置502,且确保上试样夹401的突出端401d嵌入试样夹的下装夹装置502的凹槽502d中(即试样夹的镂空区域401e/402e与试样夹的装夹装置的镂空区域502e对齐);再旋紧试样夹的上装夹装置501,且确保试样夹的上下装夹装置501/502侧边的竖直标记线501c/502c对齐(即试样夹的镂空区域401e/402e和试样夹的装夹装置的镂空区域501e/502e对齐);同时,通过上装夹装置501表面的刻度尺501 f,再次确定变直径探针组件202的刀片202d-N与织物覆膜经纱之间的切割角度;最后,将试样夹的上下装夹装置501/502固定于多功能强伸度仪的底部。
[0057]第三步,开始测试。在织物多功能强伸度仪上对织物覆膜进行动态原位开窗的同时,在线同步测试原位开窗过程中织物覆膜的顶破与撕裂性能。
[0058]以下以具体数据及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0059]实施实例I
[0060]本实施实例使用图2a至图2c所示的变直径探针组件201,如图4a至图4c所示的变直径探针组件的装夹装置301,以及如图5a-l至图5d-2所示的试样的上下试样夹401/402和试样夹的上下装夹装置501/502。
[0061 ]本实施实例使用的变直径探针组件201的夹持区域的直径为12mm,长度为30mm;直径渐变区域的上端直径为12mm,下端直径为0.7mm,长度为15mm,即锥度为20.6° ;以及刺针区域的直径为0.7mm,长度为1mm;刺针的针尖刃口角度为15°。试样的上下试样夹401/402和上下装夹装置501/502中心孔的直径是20mm,试样为商用A品牌覆膜支架的平面织物覆膜,规格为30mm X 30mm。
[0062]第一步,安装变直径探针组件。通过销钉,先将变直径探针组件201—端连接并固定到变直径探针组件的装夹组件301的下端;然后将连接有变直径探针组件201的装夹组件301的上端固定于多功能强伸度仪上。
[0063]第二步,安装试样。使用变直经探针组件201,将织物覆膜放置于下试样夹402上;然后将上试样夹401盖于其上并放入试样夹的下装夹装置502,且确保上试样夹的突出端401d嵌入试样夹的下装夹装置502的凹槽502d中;再旋紧试样夹的上装夹装置501;最后,将试样夹的上下装夹装置501/502固定于多功能强伸度仪的底部。
[0064]第三步,开始测试。在织物多功能强伸度仪上对织物覆膜进行动态原位开窗的同时,在线同步测试原位开窗过程中织物覆膜的顶破与撕裂性能。
[0065]商用A品牌覆膜支架的平面织物覆膜的撕裂孔洞的面积为13.8mm2,经向最大撕裂位移为10.2mm,玮向最大撕裂位移为11.6mm,顶破强力为30.29N,最大撕裂强力为32.12N,平均撕裂强力为25.38N。
[0066]实施实例2
[0067]本实施实例使用如图3a至图3b所示的变直径探针组件202,如图4a至图4c所示的变直径探针组件的装夹装置301,如图5a-l至图5d-2所示的试样的上下试样夹401/402和试样夹的上下装夹装置501/502,以及如图6a所示的试样601的装夹角度。
[0068]本实施实例使用的变直径探针组件202的夹持区域的直径为8mm,长度为30mm;直径渐变区域的上端直径为8mm,下端直径为0.9mm,长度为20mm,即锥度为10.1°;以及刺针区域的直径为0.9mm,长度为1mm;刺针的针尖刃口角度为17°。试样的装夹组件401/402和501/502中心孔的直径是15mm,试样为商用E品牌覆膜支架的矩形平面织物覆膜,规格为25mmX 25mm0
[0069]第一步,安装变直径探针组件。通过销钉,先将变直径探针组件202—端连接并固定到变直径探针组件的装夹组件301的下端;然后将连接有变直径探针组件202的装夹组件301的上端固定于多功能强伸度仪上。
[0070]第二步,安装试样。使用带刀片的变直径探针组件202,调整刀片202d_N与织物覆膜经纱之间的切割角度至0°,即将织物覆膜放置于下试样夹402的内表面402a上,调整经纱使其与下试样夹402内表面的刻度尺402f上的0°重合;然后盖上上试样夹401,且确保上试样夹401的突出端401d与下试样夹402的竖直标记线402g对齐;再将上下试样夹401/402放入试样夹的下试样夹装置502,且确保上试样夹401的突出端401d嵌入试样夹的下装夹装置502的凹槽502d中;再旋紧试样夹的上装夹装置501,且确保试样夹的上下装夹装置501/502侧边的竖直标记线501c/502c对齐;同时,通过上装夹装置501表面的刻度尺501f,再次确定变直径探针组件202的刀片202d-N与织物覆膜经纱之间的切割角度0° ;最后,将试样夹的上下装夹装置501/502固定于多功能强伸度仪的底部。
[0071]第三步,开始测试。在织物多功能强伸度仪上对织物覆膜进行动态原位开窗的同时,在线同步测试原位开窗过程中织物覆膜的顶破与撕裂性能。
[0072]商用E品牌覆膜支架的平面织物覆膜的撕裂孔洞的面积为8.7mm2,经向最大撕裂位移为6.4mm,玮向最大撕裂位移为4.5mm,顶破强力为32.05N,最大撕裂强力为26.82N,平均撕裂强力为22.08N。
[0073]实施实例3
[0074]本实施实例使用如图3a至图3b所示的变直径探针组件202,如图4a至图4c所示的变直径探针组件的装夹装置301,如图5a-l至图5d-2所示的试样的上下试样夹401/402和试样夹的上下装夹装置501/502,以及如图6b所示的试样602的装夹角度。
[0075]本实施实例使用的变直径探针组件202的夹持区域的直径为6mm,长度为30mm;直径渐变区域的上端直径为6mm,下端直径为1.2mm,长度为10mm,即锥度为13.5°;以及刺针区域的直径为1.2mm,长度为1mm;刺针的针尖刃口角度为30°。试样的装夹组件401/402和501/502中心孔的直径是10mm,试样为商用E品牌覆膜支架的矩形平面织物覆膜,规格为20mm X 20mm ο
[0076]第一步,安装变直径探针组件。通过销钉,先将变直径探针组件202—端连接并固定到变直径探针组件的装夹组件301的下端;然后将连接有变直径探针组件202的装夹组件301的上端固定于多功能强伸度仪上。
[0077]第二步,安装试样。使用带刀片的变直径探针组件202,调整刀片202d_N与织物覆膜经纱之间的切割角度至45°,将织物覆膜放置于下试样夹402的内表面402a上,调整经纱使其与下试样夹402内表面的刻度尺402f上的45°重合;然后盖上上试样夹401,且确保上试样夹401的突出端401d与下试样夹402的竖直标记线402g对齐;再将上下试样夹401/402放入试样夹的下试样夹装置502,且确保上试样夹401的突出端401d嵌入试样夹的下装夹装置502的凹槽502d中;再旋紧试样夹的上装夹装置501,且确保试样夹的上下装夹装置501/502侧边的竖直标记线501c/502c对齐;同时,通过上装夹装置501表面的刻度尺501f,再次确定变直径探针组件202的刀片202d-N与织物覆膜经纱之间的切割角度45° ;最后,将试样夹的上下装夹装置501/502固定于多功能强伸度仪的底部。
[0078]第三步,开始测试。在织物多功能强伸度仪上对织物覆膜进行动态原位开窗的同时,在线同步测试原位开窗过程中织物覆膜的顶破与撕裂性能。
[0079]商用E品牌覆膜支架的平面织物覆膜的撕裂孔洞的面积为9.2mm2,经向最大撕裂位移为7.3mm,玮向最大撕裂位移为5.2mm,顶破强力为36.52N,最大撕裂强力为23.38N,平均撕裂强力为18.37N。
【主权项】
1.一种原位开窗用织物覆膜顶破与撕裂性能的同步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变直径探针组件,变直径探针组件包括位于两端的夹持部及刺针部,夹持部与刺针部之间通过直径渐变部过渡,从刺针部所在方向至夹持部所在方向,直径渐变部的直径逐渐增大,夹持部用于与多功能强伸度仪连接固定,刺针部用于将待测试的织物覆膜刺穿; 用于固定待测试的织物覆膜的夹装组件一,夹装组件一包括中部具有镂空区域的上试样夹、下试样夹、上装夹装置及下装夹装置,上试样夹与下试样夹上下固定后将待测试的织物覆膜夹紧在两者之间,从而形成试样夹,再由上装夹装置及下装夹装置上下固定后将试样夹夹紧,上试样夹、下试样夹、上装夹装置及下装夹装置均固定后,上试样夹、下试样夹、上装夹装置及下装夹装置上的镂空区域位于同一轴线上,从而形成行程通道,由多功能强伸度仪带动变直径探针组件在行程通道内沿行程通道自上而下直线移动,从而由刺针部将待测试的织物覆膜刺穿,再通过直径渐变部在刺穿后的织物覆膜内的移动来模拟球囊膨胀过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位开窗用织物覆膜顶破与撕裂性能的同步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试样夹与所述下试样夹通过凸台与凹槽上下咬合,所述上试样夹与所述下试样夹上下咬合后固定在所述下装夹装置上,所述下装夹装置再通过螺纹连接与所述上装夹装置上下固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位开窗用织物覆膜顶破与撕裂性能的同步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直径探针组件经由夹装组件二与所述多功能强伸度仪连接固定。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位开窗用织物覆膜顶破与撕裂性能的同步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直径探针组件的直径渐变部呈圆锥状。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位开窗用织物覆膜顶破与撕裂性能的同步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直径探针组件的刺针部的端部为针尖,针尖的刃口角度α为15°?30°。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位开窗用织物覆膜顶破与撕裂性能的同步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的直径Φ I的范围为6-12mm,所述刺针部的直径Φ 2的范围为0.7-1.2_,所述直径渐变部的长度的范围为10-20_。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位开窗用织物覆膜顶破与撕裂性能的同步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变直径探针组件的直径渐变部的外圆周面上沿周向均布有至少3片刀片,每片刀片沿轴向伸展直至占满所述直径渐变部的整个长度。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原位开窗用织物覆膜顶破与撕裂性能的同步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试样夹的外圆周面上沿周向均布有至少3个突出端,在所述下试样夹的外圆周面上沿周向均布有数量与突出端相同的标记线一,当所述上试样夹与所述下试样夹上下固定后,每个突出端对准一个标记线一。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原位开窗用织物覆膜顶破与撕裂性能的同步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试样夹面向所述上试样夹的一面上设有用于确定所述刀片与所述待测试的织物覆膜的经纱之间的相对切割角度的刻度线一; 和/或在所述上装夹装置朝外的一面上设有用于确定所述刀片与所述待测试的织物覆膜的经纱之间的相对切割角度的刻度线二。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位开窗用织物覆膜顶破与撕裂性能的同步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装夹装置与所述下装夹装置的外圆周面上分别设有数量的标记线二及标记线三,当所述上装夹装置与所述下装夹装置上下固定后,标记线二与标记线三上下对齐。
【文档编号】G01N3/00GK106092721SQ201610363952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5月27日
【发明人】林婧, 王璐, 杜佳, 王富军, 关国平, 朱丹婕
【申请人】东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