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85054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源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集成电路的内部供给电源电压的电源电路,特别涉及可以与环境的温度变化无关地供给固定的电压电平的电源电路。
背景技术
一般地,集成电路内部的晶体管和电阻等因环境的温度变化而使其特性变化,难以产生固定的电压。因此,使用齐纳二极管这样的不易受到温度变化影响的元件来获得固定电压。
此外,在向集成电路的电源线路供给电流的电源晶体管中流过例如100mA至200mA的大电流。由于难以将流过这样的大电流的电源晶体管内置在集成电路中,所以将用于电源供给的电源晶体管设置在集成电路外部。
图2表示现有例的电源电路。在集成电路1的外部有施加例如11V电源电压的端子2,从该端子2通过电阻3和集成电路1的端子4将电源电压施加在集成电路1的内部。端子4的电压施加在齐纳二极管5上,在齐纳二极管5的两端间产生不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固定电压。将该齐纳二极管5两端间产生的固定电压施加在电阻6和电阻7构成的分压电阻8上。分压电阻8对所述固定电压按照电阻6和电阻7的电阻比进行分压。分压的电压通过缓冲电路9、集成电路1的端子10被再次导出到集成电路1的外部。
集成电路1外部的电源晶体管11为分立元件结构,按照基极上施加的电压,从发射极产生固定电压。电源晶体管11的发射极电压作为集成电路1的电源电压通过端子12再次返回到集成电路1的内部。
端子12为集成电路的所谓电源端子,从该端子向集成电路内部的各种电路块13、14、15供给电源电压。因此,根据图2的电源电路,可以将固定电压供给集成电路内部的电路块。
根据图2的结构,可以获得不受端子10上温度变化影响的电压。但是,电源晶体管11具有分立元件固有的温度特性,基极-发射极间电压总有微小变动。于是,供给电路块13、14、15的电源电压变动。
就消除该影响来说,有在端子10上有意地产生受到温度变化影响的电压,使该变化量成为抵消电源晶体管11的温度特性的变化量的设想,但实际上难以实现。
于是,难以消除温度变化造成的电源电压变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产生的发明,本发明的电源电路包括恒压元件,即使温度变化也产生固定的电压;电源晶体管,将该恒压元件的输出电压施加在基极上;负载,连接到该电源晶体管的发射极;以及差动放大器,在一个输入端子上施加所述电源晶体管的发射极电压,在另一个输入端子上施加与所述恒压元件的输出电压对应的电压,将它的输出信号施加在所述电源晶体管的基极上;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电源晶体管的发射极产生与所述恒压元件的输出电压对应的电压。
此外,本发明的电源电路包括恒压元件,即使温度变化也产生固定的电压;电源晶体管,将该恒压元件的输出电压施加在基极上,从发射极供给电源电压;负载,连接到该电源晶体管的发射极上;以及差动放大器,在一个输入端子上施加所述电源晶体管的发射极电压,在另一个输入端子上施加与所述恒压元件的输出电压对应的电压,将它的输出信号施加在所述电源晶体管的基极上;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恒压元件、所述负载和所述差动放大器配置在集成电路内部,将所述电源晶体管配置在集成电路外部。
而且,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源电路,包括恒压元件,即使温度变化也产生固定的电压;电源晶体管,将该恒压元件的输出电压施加在基极上;负载,连接到该电源晶体管的发射极上;差动放大器,在一个输入端子上施加所述电源晶体管的发射极电压,在另一个输入端子上施加与所述恒压元件的输出电压对应的电压,将它的输出信号施加在所述电源晶体管的基极上;以及开关,使所述恒压元件和所述电源晶体管的基极之间导通或截止;其特征在于,通过该开关的导通或截止,在所述电源晶体管的发射极上产生电源电压。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源电路的方框图。
图2是现有例的电源电路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图1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源电路。
16是电阻17和电阻18构成的分压电阻。19是通过来自端子20的控制信号进行开闭的开关。21是差动放大器,在一个输入端子22上施加电源晶体管11的发射极电压,在另一个输入端子23上施加分压电阻16的电压,将它的输出信号施加在缓冲电路9上。再有,在图1中,对与图2相同的结构部分附以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下面说明图1的电路的工作。在集成电路1的外部有施加例如11V的电源电压的端子2,从该端子2将电源电压通过电阻3和集成电路1的端子4施加到集成电路1的内部。端子4的电压施加在齐纳二极管5上,在齐纳二极管5的两端间产生不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固定电压。将该齐纳二极管5的两端间产生的固定电压施加在电阻6和电阻7构成的分压电阻8及分压电阻16上。
被分压电阻8分压的电压通过缓冲电路9、集成电路1的端子10再次导出到集成电路1的外部。集成电路1外部的电源晶体管11为分立元件结构,按照基极上施加的电压,从发射极产生例如5V的固定电压。电源晶体管11的发射极电压作为集成电路1的电源电压通过端子12再次返回到集成电路1的内部。端子12为集成电路的所谓电源端子,从该端子向集成电路内部的各种电路块13、14、15供给电源电压。
电源晶体管11的发射极电压同时施加在集成电路1内部的差动放大器21上。再有,电路块13、14、15从电源晶体管11来看为负载。
在差动放大器21的输入端子22上施加电源晶体管11的发射极电压,在另一个输入端子23上施加电阻17和电阻18的连接中点的电压。差动放大器21产生使这两个电压相等的输出电压。将该输出电压施加在缓冲电路9上,通过电源晶体管11反馈到输入端子22。
因此,输入端子22的电压与输入端子23的电压始终相等。输入端子23的电压是将齐纳二极管5的两端间产生的不受温度变化影响的电压用电阻17和电阻18进行分压后的电压。电阻17和电阻18的电阻比即使温度变化也不改变。
因此,输入端子23的电压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因此,电源晶体管11的发射极电压也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将固定电压供给电路块13、14、15。
通过来自端子20的控制信号进行开闭的开关19使电源电路工作或禁止工作。如果开关19接通,则缓冲电路9的输入被接地,电源晶体管11截止,所以可以禁止电源电路工作。相反,如果开关19断开,则进行差动放大器21的反馈工作,使电源电路工作。
开关19也可以连接在齐纳二极管5和电源晶体管11的基极之间。这种情况下,如果开关19接通,则齐纳二极管5和电源晶体管11之间被连接,使电源电路工作。另一方面,如果开关19断开,则齐纳二极管5和电源晶体管11之间不连接,可以禁止电源电路的工作。
于是,根据本发明的电源电路,可以将不受温度变化影响的电压供给集成电路内部的电路块。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与环境温度变化无关的供给固定的电压电平的集成电路使用的电源电路。
此外,根据本发明,即使在该集成电路外部的分立元件晶体管的温度特性和集成电路内部的温度特性不同而存在温度偏差情况下,也具有可以供给不因温度而产生变动的电源电压。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源电路,包括恒压元件,即使温度变化也产生固定的电压;电源晶体管,将该恒压元件的输出电压施加在基极上;负载,连接到该电源晶体管的发射极;以及差动放大器,在一个输入端子上施加所述电源晶体管的发射极电压,在另一个输入端子上施加与所述恒压元件的输出电压对应的电压,将它的输出信号施加在所述电源晶体管的基极上;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电源晶体管的发射极产生与所述恒压元件的输出电压对应的电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恒压元件、所述负载和所述差动放大器配置在集成电路内部,将所述电源晶体管配置在所述集成电路外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配有使所述电源晶体管的基极和电位比所述电源晶体管的发射极低的节点之间导通或截止的开关,通过该开关的导通或截止,在所述电源晶体管的发射极上产生电源电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使所述恒压元件和所述电源晶体管的基极之间导通或截止的开关,通过该开关的导通或截止,在所述电源晶体管的发射极上产生电源电压。
5.一种电源电路,包括恒压元件,即使温度变化也产生固定的电压;第1分压电阻,对该恒压元件的输出电压进行分压;以及第2分压电阻,对所述恒压元件的输出电压进行分压;电源晶体管,将所述第1分压电阻的输出电压施加在基极上,从发射极供给电源电压;负载,连接到该电源晶体管的发射极;以及差动放大器,在一个输入端子上施加所述电源晶体管的发射极电压,在另一个输入端子上施加所述第2分压电阻的输出电压,将它的输出信号施加在所述电源晶体管的基极上;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电源晶体管的发射极产生与所述恒压元件的输出电压对应的电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恒压元件、所述第1分压电阻、所述第2分压电阻、所述负载和所述差动放大器配置在集成电路内部,将所述电源晶体管配置在集成电路外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使所述电源晶体管的基极和电位比所述电源晶体管的发射极低的节点之间导通或截止的开关,通过该开关的导通或截止,在所述电源晶体管的发射极上产生电源电压。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使所述恒压元件和所述电源晶体管的基极之间导通或截止的开关,通过该开关的导通或截止,在所述电源晶体管的发射极上产生电源电压。
全文摘要
电源晶体管(11)具有分立元件固有的温度特性,基极-发射极间电压是变动的,不能供给固定电平的电源电压。因此,提供一种电源电路,包括恒压元件,即使温度变化也产生固定的电压;电源晶体管,将该恒压元件的输出电压施加在基极上,从发射极供给电源电压;负载,连接到该电源晶体管的发射极;以及差动放大器,在一个输入端子上施加所述电源晶体管的发射极电压,在另一个输入端子上施加与所述恒压元件的输出电压对应的电压,将它的输出信号施加在所述电源晶体管的基极上。
文档编号G05F1/10GK1445633SQ0311999
公开日2003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20日
发明者中岛宪一, 大泽郁郎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