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自动化整合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20085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事件自动化整合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事件自动化整合系统,详而言之,为一种整合建筑物环境的触发 事件的事件自动化整合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一般的建筑物(例如大楼、厂房等)除了必须具备有稳固的结构 与方便的使用设备之外,同时也必须提供建筑物的安全管理措施与便利的服务措施。举例 而言,像是以门禁系统来管制人员的进出状况、利用影音感测系统来监测建筑物中是否发 生异常事件,以空调系统来调节建筑物内的温度及湿度,或是同时使用消防系统来侦测建 筑物中是否发生火灾事件。再者,一般的建筑物也可搭配网络系统的使用,进一步提供更加方便与安全的管 理与服务措施。例如建筑物的中央管理单位(例如保全中心、管理中心)可通过网络系统来 使用影像感测系统中的影像感测器来实时监测建筑物中的状况。也可通过网络系统与空调 管理系统,实时地得知建筑物的温度及湿度是否舒适,或者是调整建筑物中的温度或湿度。 当然若建筑物中发生火灾,也可通过网络系统与消防系统实时地、快速地进行相应的处理。而因建筑物所提供的管理与服务措施项目与种类繁多,且设置了多重的系统管理 人员(例如保全、社区管理员、厂务人员等)来提供稳定的管理措施与服务措施。因此,若 发生系统管理人员流动时,往往容易造成管理与服务措施的反应延误或稳定度不足。此外, 当系统管理人员要同时进行多种管理措施与服务措施时,仅能分别利用相关的系统来分头 执行,使用步骤不但繁琐而且非常不便,也容易浪费时间造成效率的不足。此外,若建筑物 中发生了若干异常事件,系统管理人员往往只能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的地位,且容易忽略许 多异常事件之间的连动性,因此无法快速、有效地解决若干异常事件。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事件自动化整合系统,可应用于建筑物环境中,不但可有效率 取得事件信息,而且具有可整合事件的特性,即为现今所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前述现有技术的种种缺失,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具有网络系统的建筑物 环境中的事件自动化整合系统,该事件自动化整合系统不但可有效地取得事件信息,且具 有可对复杂、繁多的事件信息进行分类、分析与整合的特性,以利于系统使用者操作。本发明所提供的事件自动化整合系统,应用于具有网络系统的建筑物环境中,其 包括多个监控系统、处理中心,以及使用者设备。该多个监控系统用以监控该建筑物环境中 所发生的触发事件,并进一步通过该网络系统输出相应的事件信息;该处理中心通过该网 络系统连接该多个监控系统,用以依照预定的接收方式从该多个监控系统接收其所输出的 事件信息,且该处理中心并进一步对该事件信息进行分类及分析;该使用者设备通过该网 络系统连接该处理中心,用以供使用者输入情境条件,使该处理中心依据该情境条件,将已 分类的事件信息整合成复合式的情境信息,并显示于该使用者设备,以利使用者进行相关的管理措施及服务措施。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该处理中心为至少一个网络服务器,且该处理中心具有用 以储存事件分类规则以及事件聚合分析规则的规则数据库。因此,该处理中心即可依据该 事件分类规则,并利用集群分类法与平衡树分类法以对该事件信息进行分类。当然,该处理 中心也可依据该事件聚合分析规则对该事件信息进行分析。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该预定的接收方式为主动式、被动式或半主动式。该主 动式的接收方是指该处理中心先向该监控系统挖掘其所监测到的触发事件,再令该监控系 统输出该事件信息给该处理中心。该被动式的接收方式是指该监控系统主动地输出该事件 信息至该处理中心。而该半主动式的方式,是指该处理中心在接收到该多个监控系统中的 至少一个所输出的事件信息后,主动地向该多个监控系统中的其他者挖掘其所监测到的触 发事件,进而令该多个监控系统的其他者输出该事件信息至该处理中心。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该监控系统为电力系统、安全系统、空调系统、消防系 统、门禁系统和/或感应系统等泛指可对建筑物环境进行监控工作的监控设备。该使用者 设备为电脑或例如手机或个人数字移动助理等的行动终端装置。该网络系统为以太网络、 无线网络、局域网络和/或英特网。该建筑物环境为大楼、社区、卖场、厂房和/或无人商 店。而该各类型的触发事件为空调事件、消防事件、人事管理事件和/或异常事件等泛指与 建筑物环境有关的事件。据此,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事件自动化整合系统通过多个监控系统、处理中 心,以及使用者设备而取得复合式的情境信息,即具有有效地取得事件信息,以及可整合事 件的特性,更利于系统使用者进行操作及提供相关的管理措施与服务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利用平衡树分类法时,可将每一个事件分类规则视为树状图的一 个子节点,而分派至每一个子节点的事件数量则为健值(key value) 0因此,利用平均分配 树状图每一个子节点的健值合,可避免该树状图的高度过高。在具体实施时,此作法不但可 降低处理中心11 (服务器/主机)的运算负载量,也可提升本发明的事件自动化整合系统 的可靠性、稳定性,更可由此作法来建置平衡路径(Load Balance)的执行背景或界面。当 然,该处理中心11也可同时依据该事件聚合分析规则,以对该事件信息进行分析。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该处理中心11可以主动式、被动式或半主动式的 接收方式通过该网络系统13来接收该事件信息。该主动式接收的方式是指该处理中心11 先向多个该监控系统10挖掘(询问)其所监测到的触发事件,再令该监控系统10输出相 应的事件信息至该处理中心11。该被动式的接收方式是指该监控系统10自行主动地输出 该事件信息至该处理中心11。而该半主动式的接收方式,是指该处理中心11在接收到多个 该监控系统10中的其中至少一个所输出的事件信息后,再向多个该监控系统10中的其他 相应者挖掘(询问)其所监测到的触发事件,进而令其输出该事件信息至该处理中心11。值得一提的是,以主动式的接收方式来接收该事件信息,可视为以主动询问的方 式来检验建筑物目前的环境状况,其优点在于自主性高,可减少过多无利用价值的信息的 传送进而提高效率。以被动式地接收方式来接收该事件信息,可视为令该处理中心11全面 接收大量的事件信息,优点在于无须花费过多的资源来控制其接收流程。而以半主动式地 接收方式来接收该事件信息,可视为在发生特定的触发事件时(某一特定的监控系统10监 测到触发事件而发出事件信息时),该处理中心11才进一步向其他相应的监控系统10挖掘 (询问)其所监测到的触发事件,再令其将事件信息传至该处理中心11。举例而言,若该监 控系统10(门禁系统)监测到有人员刷卡进入时,随即发出相应的事件信息至该处理中心 11,此时,该处理中心11即可进一步通过该网络系统13向该监控系统10挖掘事件信息,以 利提供后续的管理及服务措施(例如开启空调系统与感应系统等)。该使用者设备12可为电脑或例如手机或个人数字移动助理等的移动终端设备, 且可通过该网络系统13连接该处理中心11,用以供使用者输入情境条件(例如使用者可设 定过滤出与安全方面有关的事件信息)。因此,该处理中心11可依据该情境条件将已经过 分类与分析的该事件信息进一步整合成复合式的情境信息,并显示于该使用者设备。举例 而言,而非限制,若使用者为一大楼管理员,即可将情境条件设定为仅针对与空调、消防与 门禁相关的事件,据此,该处理中心11即可依据大楼管理员所设定的情境条件,将已分群、 分析的事件信息,进一步整合成仅与空调、消防与门禁有关的复合式的情境信息。此时,该 大楼管理员即可利用该复合式的情境信息进行后续的管理措施与服务措施。请参阅图2,绘示本发明的事件自动化整合系统的另一系统架构方框示意图。如图 所示,该事件自动化整合系统2包括多个监控系统20、处理中心21,以及使用者设备22。本实施例的事件自动化整合系统2与前述事件自动化整合系统1的差异在于,该 处理中心21包括多个服务器211、212、213、214以及事件规则数据库215,其余元件、架构皆 与上述事件自动化整合系统1相同,故不再予以赘述。具体实施时,该服务器211可先依据该事件规则数据库215内所储存的事件分类 规则与事件聚合分析规则,对多个该监控系统20所传来的事件信息进行初步地分类与分 析,以便分派给该服务器212与该服务器213。随后,该服务器212与服务器213即可再依据该事件规则数据库215内所储存的事件分类规则与事件聚合分析规则,对该服务器211 所分派的该事件信息进行进一步地分类与分析,并将已完成分类与分析的该事件信息会同 输出至该服务器214,此时,该服务器214中所具有的该事件信息即可视为共享的存储器数 据。因此,该服务器214即可依据使用者通过该使用者设备22所输入的情境条件,对该服 务器214内储存的事件信息进行整合,以整合成为符合该情境条件的复合式的情境信息, 接着,再将该复合式的情境信息显示于该使用者设备22。值得一提的是,此种事件信息的 分析与分类方法,不但可以降低该处理中心21整体的负载,进而提高了处理效率与处理速 度,更可确保该事件自动化整合系统2的稳定性及可靠性。请参阅图3,绘示本发明的事件自动化整合系统的实际应用示意图。如图所示,本 实施例的事件自动化整合系统3可同时接收空调事件5、消防事件6、门禁事件7,以及异常 事件8,以提供使用者4(总管理者、大楼管理者及一般使用者)相关的信息以进行相对的管 理措施与服务措施。由于该事件自动化整合系统3的架构,与前述事件自动化整合系统1、 2相同,故不再赘述。具体实施时,因该事件自动化整合系统3具有事件决策支援、事件订阅分析(情境 信息)、事件分类,以及事件聚合分析等特性与功效,因此,该使用者4可通过单一窗口(使 用者设备)来进行相对的管理,不但使用简单、方便,更利于该使用者4以整合的观点来执 行相关的管理措施以及服务措施,提升管理与服务的效率。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事件自动化整合系统应用于具有网络系统的建筑物环境中, 其包括有监控系统、处理中心,以及使用者设备。该监控系统用以监控该建筑物环境中所发 生的各类形的触发事件,并通过该网络系统输出相应的事件信息。该处理中心通过该网络 系统连接该监控系统,且依预定的接收方式接收各类型的事件信息,并对该事件信息进行 分类与分析。该使用者设备通过该网络系统连接该处理中心,供使用者输入相关的情境条 件。因此,该处理中心即可依据该情境条件将已完成分类及分析的事件信息进一步再整合 成情境信息,并将其显示于该使用者设备。据此,本发明的事件自动化整合系统不但可有效 率取得事件信息,更可串联、发觉不同事件的连动性,且使得系统使用者不再仅处于被动的 地位,更令系统使用者得以具有从整合的观点,进而提高管理措施与服务措施的效率。但是,上述实施例仅为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 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与变 化。
权利要求
1.一种事件自动化整合系统,应用于具有网络系统的建筑物环境中,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监控系统,用以监控该建筑物环境中的触发事件,并通过该网络系统输出相应的事件信息;处理中心,通过该网络系统连接该多个监控系统,用以依预定的接收方式接收该事件信息,并对该事件信息进行分类与分析;以及使用者设备,通过该网络系统连接该处理中心,用以供使用者输入情境条件,使该处理 中心依据该情境条件将已分类与分析的该事件信息整合成复合式的情境信息并显示于该 使用者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事件自动化整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处理中心包括至少一 个网络服务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事件自动化整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处理中心具有规则数据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事件自动化整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规则数据库用以储存 事件分类规则以及事件聚合分析规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事件自动化整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处理中心依据该事件 分类规则,并以集群分类法与平衡树分类法对该事件信息进行分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事件自动化整合系统,其特征在于,依据该事件分类规则并 以集群分类法与平衡树分类法,是指该处理中心先依据该事件分类规则将该事件信息予以 分群,使得分类为同一群的该事件信息具有相近的特征,且依据该事件分类规则将已分类 为同一群的该事件信息以树状图的形式进一步分类。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事件自动化整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处理中心依据该事件 聚合分析规则对该事件信息进行事件聚合分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事件自动化整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预定的接收方式为主 动式、被动式或半主动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事件自动化整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主动式接收的方式为该处理中心先向该监控系统挖掘其所监测到的触发事件,再令该监控系统输出该事件信息 至该处理中心。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事件自动化整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被动式的接收方式为该监控系统主动地输出该事件信息至该处理中心。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事件自动化整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半主动式的接收方式,为该处理中心在接收到该多个监控系统的其中至少一个所输出的事件信息后,向该多 个监控系统的其他者挖掘其所监测到的触发事件,进而令该多个监控系统的其他者输出该 事件信息至该处理中心。
全文摘要
一种事件自动化整合系统,应用于具有网络系统的建筑物环境中,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监控系统、处理中心,以及使用者设备,该多个监控系统用以监控该建筑物环境中所发生的各类型的触发事件,并通过该网络系统输出相应的事件信息,该处理中心通过该网络系统连接该监控系统,且依预定的接收方式接收该事件信息并对该事件信息进行分类与分析,该使用者设备通过该网络系统连接该处理中心,供使用者输入情境条件,以使该处理中心依据该情境条件将已分类及分析的事件信息整合成复合式的情境信息并显示于该使用者设备。据此,本发明的事件自动化整合系统具有有效率取得事件信息,以及可整合事件的特性。
文档编号G05B19/418GK101995856SQ200910165209
公开日2011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3日
发明者徐振坤, 林素芬, 王余焕, 陈品全 申请人: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