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通用输入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67116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智能通用输入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DDC控制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通用输入控制器。
技术背景 当前DDC控制器的模拟量输入口一般支持0-10V信号输入、0_20mA信号输入、NTClOK电阻信号输入等,同时支持多种不同的信号输入,其内部调理电路是不一样的,一般都是经过硬件跳线和软件设置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这样就需要用户现场按照使用说明打开DDC控制器模块的外壳首先进行硬件跳线设置,然后软件上进行相应设置方可使用。这种方法需硬件上复杂地跳线,成本较高,应用复杂不方便,使用的灵活性较低,降低了现场调试效率,工期长,影响用户使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通用输入控制器,它不需硬件上复杂地跳线设置,仅需软件上简单地设置一次即可,以较小的代价解决了上面所述的应用复杂不方便的问题,同时增加了使用的灵活性,使用户使用起来更简单方便,可大大提高现场调试效率,缩短工期,节省调试费用。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第一电阻-第六电阻R1-R6、第一电容-第三电容C1-C3、三极管VT和双向瞬变抑制二极管VP,第一电阻Rl的一端与CON端连接,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l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三极管VT的基极连接,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相互连接后分别与三极管VT的发射极、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三极管VT的集电极与电源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UI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双向瞬变抑制二极管VP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电容C3的一端、ADC端连接,双向瞬变抑制二极管VP的另一端、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均接地。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为UI是模拟量0-10V电压信号、0-20mA电流信号、NTClOK电阻信号或开关量干触点输入信号;ADC是模拟/数字转换器,一般输入范围是0-5V ;C0N是来自单片机的数字控制信号,控制模拟量开关或开关三极管是否导通;+10V是基准电压。UI输入信号进入DDC后首先要采取一定的电磁兼容保护措施,这是由双向瞬变抑制二极管VP来实现的,保护后级电路不被高能量输入脉冲损坏。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组成分压电路,因为n的输入电压范围是0-10V,而A/D转换器的电压输入范围是0-5V,所以需要二分压,为了减少输入信号精度损失,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要选择高精度电阻。第二电容C2、第六电阻R6、第三电容C3组成信号滤波电路,可有效地将输入线耦合进来的干扰尖脉冲滤掉,使输入电压更平滑更真实地反映现场传感器的实际信号。第三电阻R3为UI输入信号与+IOV基准电压之间的上拉电阻,同样为了减少输入信号精度损失,第三电阻R3要选择高精度电阻。三极管VT、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l组成上拉电阻(第三电阻R3)的是否导通的开关控制电路,当CON为高电平+5V时,经过限流电阻(第一电阻Rl)及滤波电容(第一电容Cl)后加在三极管VT的控制极,使三极管VT完全导通,+IOV基准电压加在上拉电阻(第三电阻R3)上;当CON为低电平OV时,三极管VT完全截止,上拉电阻(第三电阻R3 )不起作用。当0-10V电压信号输入时,CON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上拉电阻(第三电阻R3)不起作用;当0-201^电流信号输入时,CON信号为低电平,上拉电阻(第三电阻R3)不起作用,但需要外接一个高精度500欧姆的电阻;当NTClOK电阻或开关量干触点信号输入时,CON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上拉电阻起作用,从而将无源信号变为A/D转换器需要的电压信号。本实用新型不需硬件上复杂地跳线设置,仅需软件上简单地设置一次即可,以较小的代价解决了上面所述的应用复杂不方便的问题,同时增加了使用的灵活性,使用户使用起来更简单方便,可大大提高现场调试效率,缩短工期,节省调试费用。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第一电阻-第六电阻R1-R6、第一电容-第三电容C1-C3、三极管VT和双向瞬变抑制二极管VP,第一电阻Rl的一端与CON端连接,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l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三极管VT的基极连接,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相互连接后分别与三极管VT的发射极、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三极管VT的集电极与电源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UI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双向瞬变抑制二极管VP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电容C3的一端、ADC端连接,双向瞬变抑制二极管VP的另一端、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均接地。本具体实施方式
的原理为UI是模拟量0-10V电压信号、0-20mA电流信号、NTClOK电阻信号或开关量干触点输入信号;ADC是模拟/数字转换器,一般输入范围是0-5V ;C0N是来自单片机的数字控制信号,控制模拟量开关或开关三极管是否导通;+IOV是基准电压。UI输入信号进入DDC后首先要采取一定的电磁兼容保护措施,这是由双向瞬变抑制二极管VP来实现的,保护后级电路不被高能量输入脉冲损坏。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组成分压电路,因为n的输入电压范围是0-10V,而A/D转换器的电压输入范围是0-5V,所以需要二分压,为了减少输入信号精度损失,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要选择高精度电阻。第二电容C2、第六电阻R6、第三电容C3组成信号滤波电路,可有效地将输入线耦合进来的干扰尖脉冲滤掉,使输入电压更平滑更真实地反映现场传感器的实际信号。第三电阻R3为UI输入信号与+IOV基准电压之间的上拉电阻,同样为了减少输入信号精度损失,第三电阻R3要选择高精度电阻。三极管VT、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l组成上拉电阻(第三电阻R3)的是否导通的开关控制电路,当CON为高电平+5V时,经过限流电阻(第一电阻Rl)及滤波电容(第一电容Cl)后加在三极管VT的控制极,使三极管VT完全导通,+IOV基准电压加在上拉电阻(第三电阻R3)上;当CON为低电平OV时,三极管VT完全截止,上拉电阻(第三电阻R3 )不起作用。当0-10V电压信号输入时,CON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上拉电阻(第三电阻R3)不起作用;当0-201^电流信号输入时,CON信号为低电平,上拉电阻(第三电阻R3)不起作用,但需要外接一个高精度500欧姆的电阻;当NTClOK电阻或开关量干触点信号输入时,CON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上拉电阻起作用,从而将无源信号变为A/D转换器需要的电压信号。本具体实施方式
不需硬件上复杂地跳线设置,仅需软件上简单地设置一次即可,以较小的代价解决了上面所述的应用复杂不方便的问题,同时增加了使用的灵活性,使用
户使用起来更简单方便,可大大提高现场调试效率,缩短工期,节省调试费用。
权利要求1.智能通用输入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第一电阻-第六电阻(R1-R6)、第一电容-第三电容(C1-C3)、三极管(VT)和双向瞬变抑制二极管(VP),第一电阻(Rl)的一端与CON端连接,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l)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三极管(VT)的基极连接,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相互连接后分别与三极管(VT)的发射极、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三极管(VT)的集电极与电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智能通用输入控制器,其特征在于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n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双向瞬变抑制二极管(VP)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电容(C3)的一端、ADC端连接,双向瞬变抑制二极管(VP)的另一端、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均接地。
专利摘要智能通用输入控制器,它涉及DDC控制器技术领域。它的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CON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三极管(VT)的基极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相互连接后分别与三极管(VT)的发射极、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三极管(VT)的集电极与电源连接,它不需硬件上复杂地跳线设置,仅需软件上简单地设置一次即可,以较小的代价解决了上面所述的应用复杂不方便的问题,同时增加了使用的灵活性,使用户使用起来更简单方便,可大大提高现场调试效率,缩短工期,节省调试费用。
文档编号G05B19/042GK202486554SQ20122012734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30日
发明者王 忠 申请人:上海源控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