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电管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7962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电管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电管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用电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智能用电管理装置不具备本地/远程遥控分、合闸控制功能及不同能效下的运行时间统计以及设备亚健康工作时间的监测、故障报警、维保提醒等功能,所以无法对用电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电管理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中的电路板;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底座;所述上盖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电源输入端、电源输出端;所述上盖左上角设有状态指示灯;所述底座四周分别设有四个固定孔;

所述电路板包括电能测量电路和控制电路;

电能测量电路包括电压采样电路和电流采样电路;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CPU、电源电路、载波电路、红外电路、蓝牙电路、LED指示电路、脉冲输出电路、数据保护电路、分合闸控制电路;所述CPU分别连接电源电路、载波电路、红外电路、蓝牙电路、LED指示电路、脉冲输出电路、数据保护电路、分合闸控制电路;

所述分合闸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49、R50、R51、R52、R53、R54,三极管T3、T4、T5、T6,稳压管D12;

所述三极管T3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49、+12V电源、电阻R50、三极管T4发射极;所述三极管T3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49、电阻R51;所述三极管T3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52、稳压管D12;所述三极管T4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50、电阻R52;所述三极管T4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51、三极管T5集电极、稳压管D12;所述三极管T5基极连接电阻R53,发射极连接地;三极管T6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52、三极管T3集电极、稳压管D12,基极连接电阻R54,发射极连接地;继电器控制端JDQ1A连接电阻R54,继电器控制端JDQ1B连接电阻R53;

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热敏电阻器2PTC11,压敏电阻器2PTC13,电容C19、C18、C22、C25、C28、C11、C29,电阻R19、R34、R35、R7、R8、R9,稳压管D2、D23,二极管D5、D6、D7,开关变压器T1,整流桥D1、共模电感2L2、光耦2U3;

所述压敏电阻器2PTC13跨接于零线和火线之间;所述热敏电阻器2PTC11连接火线;所述电容C19跨接于零线和火线之间;所述共模电感2L2连接整流桥D1输入端;所述电容C18跨接于整流桥D1输出端的两端;所述整流桥D1输出端正极分别连接稳压管D2正极、开关变压器T1第一管脚;开关变压器T1第一管脚通过稳压管D2和二极管D5连接PWM控制器U2;所述开关变压器T1第四管脚通过电阻R19、二极管D6连接PWM控制器U2;所述电容C22、C25两端均分别连接PWM控制器U2和整流桥D1输出端负极;所述电容C28分别连接PWM控制器U2和整流桥D1输出端负极;所述光耦2U3输入端分别连接电阻R34和PWM控制器U2,输出端正极连接电阻R35,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7、电容C29、稳压管D23负极;开关变压器T1第七管脚通过二极管D7输出+12V;所述电阻R8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7、R35,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9、稳压管D23、电容C29;所述稳压管D23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9和地。

进一步地,所述分合闸控制电路为继电器控制电路。

更进一步地,所述整流桥D1为1A/1000V规格的整流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具有单相电力参数采集、计算功能,本地/远程遥控分、合闸控制功能,不同能效下的运行时间统计以及设备亚健康工作时间的监测、故障报警、维保提醒等,以便对用电设备的实时监测、监控管理。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电管理装置外壳上盖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电管理装置外壳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电管理装置电路板原理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电管理装置分合闸控制电路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电管理装置电源电路原理图。

附图标记:

1为上盖、2为底座、11为电源输入端、12为电源输出端、13为状态指示灯、21为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至图5,如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用电管理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中的电路板;所述壳体包括上盖1和底座2;所述上盖1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电源输入端11、电源输出端12;所述上盖1左上角设有状态指示灯13;所述底座2四周分别设有四个固定孔21;

所述电路板包括电能测量电路和控制电路;

电能测量电路包括电压采样电路和电流采样电路;

参考图3,如图3所示,所述控制电路包括CPU、电源电路、载波电路、红外电路、蓝牙电路、LED指示电路、脉冲输出电路、数据保护电路、分合闸控制电路;所述CPU分别连接电源电路、载波电路、红外电路、蓝牙电路、LED指示电路、脉冲输出电路、数据保护电路、分合闸控制电路;

参考图4,如图4所示,所述分合闸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49、R50、R51、R52、R53、R54,三极管T3、T4、T5、T6,稳压管D12;

所述三极管T3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49、+12V电源、电阻R50、三极管T4发射极;所述三极管T3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49、电阻R51;所述三极管T3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52、稳压管D12;所述三极管T4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50、电阻R52;所述三极管T4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51、三极管T5集电极、稳压管D12;所述三极管T5基极连接电阻R53,发射极连接地;三极管T6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52、三极管T3集电极、稳压管D12,基极连接电阻R54,发射极连接地;继电器控制端JDQ1A连接电阻R54,继电器控制端JDQ1B连接电阻R53;

参考图5,如图5所示,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热敏电阻器2PTC11,压敏电阻器2PTC13,电容C19、C18、C22、C25、C28、C11、C29,电阻R19、R34、R35、R7、R8、R9,稳压管D2、D23,二极管D5、D6、D7,开关变压器T1,整流桥D1、共模电感2L2、光耦2U3;

所述压敏电阻器2PTC13跨接于零线和火线之间;所述热敏电阻器2PTC11连接火线;所述电容C19跨接于零线和火线之间;所述共模电感2L2连接整流桥D1输入端;所述电容C18跨接于整流桥D1输出端的两端;所述整流桥D1输出端正极分别连接稳压管D2正极、开关变压器T1第一管脚;开关变压器T1第一管脚通过稳压管D2和二极管D5连接PWM控制器U2;所述开关变压器T1第四管脚通过电阻R19、二极管D6连接PWM控制器U2;所述电容C22、C25两端均分别连接PWM控制器U2和整流桥D1输出端负极;所述电容C28分别连接PWM控制器U2和整流桥D1输出端负极;所述光耦2U3输入端分别连接电阻R34和PWM控制器U2,输出端正极连接电阻R35,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7、电容C29、稳压管D23负极;开关变压器T1第七管脚通过二极管D7输出+12V;所述电阻R8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7、R35,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9、稳压管D23、电容C29;所述稳压管D23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9和地。

所述分合闸控制电路为继电器控制电路。

所述整流桥D1为1A/1000V规格的整流桥。

U2为开关电源用PWM控制器,用于稳定输出12VDC给本产品供电。

U2第一管脚为SOURCE端, 第二管脚为SOURCE端, 第三管脚为FB端,第四管脚为VDD端,第五管脚至第八管脚均为DRAIN端。

分合闸控制电路:磁保持继电器接通\分断由单片机P52(JDQ1A)脚和P53(JDQ1B)脚控制:当JDQ1A输出高电平、JDQ1B输出低电平时继电器接通;当JDQ1A输出低电平、JDQ1B输出高电平时继电器分断。

本实用新型解决用电设备的实时监测、监控管理,实现用电设备的自动能效统计、故障报警、维保提醒等功能,并具有计费等功能;

通过设备管理云终端的二维码,实现人→机的数据双向交互功能,如本地对管理终端的遥控分、合闸控制功能;设备对操作人员的识别功能;同时还具有红外、蓝牙及载波通讯功能,可实现本地/远程数据交互、实时监测、控制功能;

用电设备的实时监测、监控管理,实现用电设备的自动计时、计费、故障报警、维保提醒等功能,达到了对用电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单相电力参数采集、计算功能,本地/远程遥控分、合闸控制功能,不同能效下的运行时间统计以及设备亚健康工作时间的监测、故障报警、维保提醒等,以便对用电设备的实时监测、监控管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