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启停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6178阅读:1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启停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恒流源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启停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恒流源,是一种能向负载提供恒定电流的电源装置,它在外界电网电源产生波动和阻抗特性发生变化时仍能使输出电流保持恒定。恒流源电路具有输出电流恒定、温度稳定性好、直流电阻很小的特点。恒流的输出大约在1μA~20A之间。它既可以为各种放大电路提供偏流以稳定其静态工作点,又可以作为其有源负载, 以提高放大倍数。并且在差动放大电路、脉冲产生电路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对于恒流源,通常都设置有相应的启停控制电路,对恒流源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常见的恒流源启停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通常都设有隔离电路和启停信号输出电路,隔离电路采用光电耦合器对启停信号进行电器隔离。启停信号输出电路包括晶闸管Q1和型号为G6K-2F-Y-DC5的继电器,继电器的1引脚连接电源, 3引脚接地,4引脚用于向被控的恒流源输出转换后的启停信号,8引脚连接晶闸管的阳极;当启停信号为地点平时,继电器8引脚悬空,4引脚与3引脚之间常开,4引脚没有输出信号;当启停信号为高电平时,晶闸管Q1导通,继电器的8引脚接地,此时继电器得电,3引脚和4引脚吸合,4引脚接地,输出低电平,使被控的恒流源接地地,被控恒流源开始工作。

在启停信号控制电路电源上电的过程中,继电器的线圈等部位很可能产生误动信号,使继电器的引脚部分输出错误的启停信号,造成受控对象产生误动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启停控制电路,用于解决启停控制电路中电源上电过程中产生误动信号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启停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继电器的触点部分用于输出启停信号;所述继电器的线圈控制回路中设有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第一开关管的阳极连接继电器的线圈,控制极用于接收启停信号,第一开关管的阴极连接第二开关管的阳极,第二开关管的阴极用于接地;还包括分压电路和电容器,分压电路的输入端用于连接电源,分压点连接第二开关管的控制器,电容器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分压电路的输入端或分压点。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上电的过程中电容器充电,通过设置分压电路的分压比,如果电容器两端的电压没有大于设定值时,第二开关管不导通,即使第一开关管导通,继电器的线圈部分也不会得电,所以不会造成受控对象的误动作。

进一步的,还包括光电耦合器;光电耦合器输入侧的阳极用于接收启停信号,阴极用于接地;光电耦合器输出侧的阳极用于连接电源,阴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极。

采用光电耦合器,能够在启停信号的传输过程中进行电气隔离。

进一步的,还包括比较器,比较器的其中一个输入端用于接收参考信号,另一个输出端用于接收启停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输入侧的阳极。

设置比较器的其中一个输入端连接参考信号,另一个输入端接收启停信号,则可保证当启停信号大于或小于参考信号的电压值时,启停信号才能有效。

进一步的,所述继电器的型号为G6K-2F-Y-DC5。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均为晶闸管。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启停控制电路的结构图;

图2为实施例中启停控制电路的原理图;

图3为实施例中启停控制电路的结构图;

图4为实施例中启停控制电路的另一种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启停控制电路,主要用于对恒流源的启停控制,也可以用于控制其他设备的启停,如控制电力电子器件的启停等,主要解决启停控制电路中电源上电过程中产生误动信号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启停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继电器的触点部分用于输出启停信号;所述继电器的线圈控制回路中设有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第一开关管的阳极连接继电器的线圈,控制极用于接收启停信号,第一开关管的阴极连接第二开关管的阳极,第二开关管的阴极用于接地;还包括分压电路和电容器,分压电路的输入端用于连接电源,分压点连接第二开关管的控制器,电容器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分压电路的输入端或分压点。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启停控制电路,其原理如图2所示,包括启停信号输入电路、启停信号隔离电路和启停信号输出电路。

启停信号输入电路、启停信号隔离电路和启停信号输出电路的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启停信号输入电路包括比较器,比较器的正输入端用于输入启停信号 ON/OFF,负输入端用于输入参考电压Vret,当启停信号ON/OFF的电压值大于参考电压Vret时,比较器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否则输出低电平信号,从而将启停信号由模拟量转化为电平信号。

隔离电路中设有光电耦合器O1,光电耦合器O1输入侧的阳极连接启停信号输入电路中比较器的输出端,阴极接地;光电耦合器输出侧的阳极连接电源VCC,阴极通过电阻R8接地;当光电耦合器O1输入侧的阳极从启停信号输入电路中比较器输出端接收到低电平信号时,光电耦合器O1输出侧阳极与阴极之间不导通;当光电耦合器O1输入侧的阳极从启停信号输入电路中比较器输出端接收到高电平信号时,光电耦合器输出侧的阴极为高电平。隔离电路用于实现启停信号传输过程中的电气隔离。

启停信号输出短路中设有第一晶闸管Q1,第二晶闸管Q2和型号为 G6K-2F-Y-DC5的继电器U2。第二晶闸管Q2的阳极连接继电器U2的8引脚,控制极连接隔离电路中光电耦合器O1输出侧的阴极,阴极连接第一晶闸管Q1 的阳极;第一晶闸管Q1的阴极接地;电阻R10和电阻R12串联成分压电路,电阻R10和电阻R12的串联点为该分压电路的分压点,分压点连接第一晶闸管Q1 的控制极。分压电路与电容E1并联,电容E1的正极通过电阻R13连接电源VCC,负极接地。通过设置电容器E1的规格和选择电阻R10、R12的阻值,使电容器 E1两端的电压达到设置值时,晶闸管Q1导通。继电器U2的1引脚连接电源 VCC,3引脚接地,4引脚用于连接恒流源,向恒流源输出启停信号GATE_IN,控制恒流源的启停。

在启停控制电路上电完成后,启停信号输出电路中的Q1导通;当第二晶闸管Q2的控制极从隔离电路中光电耦合器O1输出侧的阴极接收到低电平信号时,第二晶闸管不导通,继电器U2的8引脚处于悬空状态。由于型号为 G6K-2F-Y-DC5的继电器,其1引脚为电源信号,8引脚为接地引脚,3引脚和4 引脚之间为常开触点,如果8引脚处于悬空状态,则继电器U2不得电,3引脚和4引脚之间依然处于常开状态,4引脚输出的启停信号GATE_IN为悬空信号;当第二晶闸管Q2的控制极从隔离电路中光电耦合器O1输出侧的阴极接收到高电平信号时,第二晶闸管导通,继电器U2的8引脚通过第二晶闸管Q2和第一晶闸管Q1接地,此时继电器U1的线圈部分得电,各触点开始动作,3引脚和4 引脚之间吸合,此时4引脚输出的启停信号GATE_IN为低电平信号,被控的恒流源开始工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启停控制电路,在电路上电过程中电容器E1两端的电压逐渐升高,当电容器E1两端的电压小于设定值时,经电阻R10和电阻R12组成的分压电路分压后,第一晶闸管Q1控制极的电压低于导通所需的电压值,即第一晶闸管Q1此时不导通,即使第二晶闸管Q2由于其控制极从隔离电路中光电耦合器输出侧的阴极接收到高电平信号而导通,继电器U2的8引脚依然没有接地,处于悬空状态,继电器U2的引脚4输出的启停信号GATE_IN为悬空信号,不会导致电力电子器件的误动作。

本实施例中设有启停信号输入电路,用于将启停信号ON/OFF由模拟量转化为电平信号;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如果启停信号为电平信号,可以不设置启停信号输入电路。

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可以在启停信号输入电路中比较器的正输入端输入参考电压Vret,负输入端输入启停信号ON/OFF,此时当启停信号ON/OFF小于参考电压Vret时,比较器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

本实施例的隔离电路中采用光电耦合器实现启停信号传输过程中的电气隔离;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其他装置,如变压器等实现电器隔离。

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可以将电容器E1的正极连接分压电路的分压点,负极接地,如图4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均采用晶闸管;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全控型开关器件。

本实施例的启停信号输出电路中设有型号为G6K-2F-Y-DC5的继电器U1;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可以不设置继电器U1,或者采用其他能够识别启停信号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转换即可。

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可以不采用继电器U1的3引脚和4引脚,而采用其5 引脚和6引脚,其中5引脚接地,6引脚输出启停信号GATE_IN。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