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接触网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75090发布日期:2018-06-12 21:22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轨道接触网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轨道接触网检测仪。



背景技术:

在电气化铁路的日常维护中,需要定期的去测量各种参数如:拉出值、导高、轨距、钢轨超高等众多的参数。除了安装在作业车上的自动化测量装置外,还需要便携式的自动化检测工具。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常规的轨道检测技术已不能使用移动场景下的工作需求。

例如,公开号为CN206202327U的中国专利涉及模具设备轨道检测领域,尤其是轨道几何动态检测及定位系统,包括动力学参数测量装置、几何参数测量装置、支柱测量装置、电源模块、检测主机、速度传感器、振动补偿装置、射频定位校正设备和录像装置,检测主机包括前置信号处理设备、工业计算机、显示器和速度处理设备。该专利设置有多组测量装置,通过这些测量装置进行联合检测,可以对轨道的相关参数进行准确的分析,另外设置有射频定位校正设备,可以准确的对一些故障点进行准确的定位,同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但是,该专利在检测数据的交互和便携性上不能满足当下实际检测工况中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轨道接触网检测仪,结合了安装在作业车上的自动化测量装置,可以实现远程遥控在轨道上行走,寻找定位,并将数据传送到操作员的手机,操作人员通过手持手机操控检测过程,提高了轨道检测的便携性和移动性,适应移动化检测需求,满足不同检测工况的实际需求,提高了检测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轨道接触网检测仪,包括:

机头和机身,机头与机身连接;

在所述的机头上设置有测量头、通信装置和第一控制器,测量头与第一控制器的控制接口连接,第一控制器的通信控制接口与通信装置连接;所述的测量头,用于测量轨道上的定位点的参数;

在所述的机身上设置有第二控制器、驱动电机、定位器、位移传感器、倾角传感器和测距仪,第二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端连接;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的电机控制接口连接,定位器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的定位信号控制接口连接,位移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的第一传感器控制接口连接,倾角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的第二传感器控制接口连接,测距仪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的数据通信接口连接;

所述的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轨距,并将轨距信号数据通过所述的第一传感器控制接口传输至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通过所述的通信装置将接收到的轨距信号数据传输至远程接收装置;

所述的倾角传感器,用于测量轨道超高,并将轨道超高信号数据通过所述的第二传感器控制接口传输至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通过所述的通信装置将接收到的轨道超高信号数据传输至远程接收装置;

所述的测距仪,用于测量支柱侧面限界,并将支柱侧面限界信号数据通过所述第二控制器的数据通信接口传输至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通过所述的通信装置将接收到的支柱侧面限界信号数据传输至远程接收装置。

优选地,所述的远程接收装置包括手机。

优选地,所述的通信装置包括有线通信装置和/或无线通信装置。

优选地,在测量头中设置有激光测量仪和步进电机,激光测量仪与步进电机连接,所述的步进电机与第一控制器的控制接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包括WIFI装置。

优选地,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包括蓝牙。

优选地,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包括射频通信装置。

优选地,所述的定位器包括GPS定位装置。

优选地,所述的定位器包括北斗定位装置。

优选地,包括电源装置,所述的电源装置包括第一电源接口和第二电源接口,所述第一电源接口与第一控制器的电源接口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接口与第二控制器的电源接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远程遥控在轨道上行走,寻找定位,并将数据传送到操作员的手机,操作人员通过手持手机操控本实用新型,提高了轨道检测的便携性和移动性。

(2)本实用新型在电气化铁路的日常维护中,可以定期测量各种轨道参数,例如轨距、钢轨、超高等参数,结合了安装在作业车上的自动化测量装置,并且提高了测量过程的便携性,适应移动化检测需求,满足不同检测工况的实际需求,提高了检测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不限于如上所述。以上技术效果仅仅是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及其作用等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申请的说明书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知悉其余的技术效果等,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与手机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应当注意,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只用于举例说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实用新型。在其他实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电路等。

如图1,2所示,一种轨道接触网检测仪,包括:

机头和机身,机头与机身连接;

在所述的机头上设置有测量头、通信装置和第一控制器,测量头与第一控制器的控制接口连接,第一控制器的通信控制接口与通信装置连接;所述的测量头,用于测量轨道上的定位点的参数;

在所述的机身上设置有第二控制器、驱动电机、定位器、位移传感器、倾角传感器和测距仪,第二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端连接;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的电机控制接口连接,定位器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的定位信号控制接口连接,位移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的第一传感器控制接口连接,倾角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的第二传感器控制接口连接,测距仪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的数据通信接口连接;

所述的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轨距,并将轨距信号数据通过所述的第一传感器控制接口传输至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通过所述的通信装置将接收到的轨距信号数据传输至远程接收装置;

所述的倾角传感器,用于测量轨道超高,并将轨道超高信号数据通过所述的第二传感器控制接口传输至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通过所述的通信装置将接收到的轨道超高信号数据传输至远程接收装置;

所述的测距仪,用于测量支柱侧面限界,并将支柱侧面限界信号数据通过所述第二控制器的数据通信接口传输至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通过所述的通信装置将接收到的支柱侧面限界信号数据传输至远程接收装置。

可选地,所述的远程接收装置包括手机。

可选地,所述的通信装置包括有线通信装置和/或无线通信装置。

可选地,在测量头中设置有激光测量仪和步进电机,激光测量仪与步进电机连接,所述的步进电机与第一控制器的控制接口连接。

可选地,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包括WIFI装置。

可选地,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包括蓝牙。

可选地,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包括射频通信装置。

可选地,所述的定位器包括GPS定位装置。

可选地,所述的定位器包括北斗定位装置。

可选地,包括电源装置,所述的电源装置包括第一电源接口和第二电源接口,所述第一电源接口与第一控制器的电源接口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接口与第二控制器的电源接口连接。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在有轨道的地方不需要人为的手持,可以安装有马达电机,能在轨道上按照设定的速度行走,并同时自动寻找定位点,在找到定位点后自动寻找到导线最低点最后测量出该处的接触网参数并记录。

本实用新型包括机身和机头两部分,其中每部分不超过5KG。在机身上安装有马达电机,能按照设定的速度行走。机身上面还安装有扫描定位点的定位器,能在行走的过程中自动找到定位点同时停车准备测量。在机头上面安装有测量定位点参数的测量头,测量头主要由步进电机和激光测量仪组成,测量头负责寻找导线和测量参数。整个机身的行走控制靠无线遥控来完成。在机身上还安装有其他功能的传感器如:测轨距的位移传感器,测支柱侧面限界的测距仪,测量轨道超高的倾角传感器等。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一种轨道接触网检测仪,包括:机头和机身,机头与机身连接。在机头上设置有测量头、通信装置和第一控制器,测量头与第一控制器的控制接口连接,第一控制器的通信控制接口与通信装置连接;测量头,用于测量轨道上的定位点的参数。

在机身上设置有第二控制器、驱动电机、定位器、位移传感器、倾角传感器和测距仪,第二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端与第一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端连接;驱动电机与第二控制器的电机控制接口连接,定位器与第二控制器的定位信号控制接口连接,位移传感器与第二控制器的第一传感器控制接口连接,倾角传感器与第二控制器的第二传感器控制接口连接,测距仪与第二控制器的数据通信接口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设置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轨距,并将轨距信号数据通过第一传感器控制接口传输至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通过通信装置将接收到的轨距信号数据传输至远程接收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设置倾角传感器,用于测量轨道超高,并将轨道超高信号数据通过第二传感器控制接口传输至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通过通信装置将接收到的轨道超高信号数据传输至远程接收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设置测距仪,用于测量支柱侧面限界,并将支柱侧面限界信号数据通过第二控制器的数据通信接口传输至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通过通信装置将接收到的支柱侧面限界信号数据传输至远程接收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的其余技术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选用和以满足不同的具体实际需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实用新型。在其他实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组成,结构或部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限定技术保护范围之内,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二】

如图1,2所示,一种轨道接触网检测仪,包括机头和机身,机头与机身连接。

在机头上设置有测量头、通信装置和第一控制器,测量头与第一控制器的控制接口连接,第一控制器的通信控制接口与通信装置连接;测量头,用于测量轨道上的定位点的参数。

在机身上设置有第二控制器、驱动电机、定位器、位移传感器、倾角传感器和测距仪,第二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端与第一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端连接;驱动电机与第二控制器的电机控制接口连接,定位器与第二控制器的定位信号控制接口连接,位移传感器与第二控制器的第一传感器控制接口连接,倾角传感器与第二控制器的第二传感器控制接口连接,测距仪与第二控制器的数据通信接口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设置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轨距,并将轨距信号数据通过第一传感器控制接口传输至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通过通信装置将接收到的轨距信号数据传输至远程接收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设置倾角传感器,用于测量轨道超高,并将轨道超高信号数据通过第二传感器控制接口传输至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通过通信装置将接收到的轨道超高信号数据传输至远程接收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设置测距仪,用于测量支柱侧面限界,并将支柱侧面限界信号数据通过第二控制器的数据通信接口传输至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通过通信装置将接收到的支柱侧面限界信号数据传输至远程接收装置。

在该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设置远程接收装置,例如手机,接收本实用新型的检测数据,并基于本实用新型,操作人员远程通过手机操控检测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的其余技术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选用和以满足不同的具体实际需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实用新型。在其他实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组成,结构或部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限定技术保护范围之内,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如图1,2所示,一种轨道接触网检测仪,包括机头和机身,机头与机身连接。在机头上设置有测量头、通信装置和第一控制器,测量头与第一控制器的控制接口连接,第一控制器的通信控制接口与通信装置连接;测量头,用于测量轨道上的定位点的参数。

在机身上设置有第二控制器、驱动电机、定位器、位移传感器、倾角传感器和测距仪,第二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端与第一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端连接;驱动电机与第二控制器的电机控制接口连接,定位器与第二控制器的定位信号控制接口连接,位移传感器与第二控制器的第一传感器控制接口连接,倾角传感器与第二控制器的第二传感器控制接口连接,测距仪与第二控制器的数据通信接口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设置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轨距,并将轨距信号数据通过第一传感器控制接口传输至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通过通信装置将接收到的轨距信号数据传输至远程接收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设置倾角传感器,用于测量轨道超高,并将轨道超高信号数据通过第二传感器控制接口传输至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通过通信装置将接收到的轨道超高信号数据传输至远程接收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设置测距仪,用于测量支柱侧面限界,并将支柱侧面限界信号数据通过第二控制器的数据通信接口传输至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通过通信装置将接收到的支柱侧面限界信号数据传输至远程接收装置。

在该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使用手机进行远程操控,可以通过蓝牙通信或WIFI进行无线信号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的其余技术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选用和以满足不同的具体实际需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实用新型。在其他实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组成,结构或部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限定技术保护范围之内,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的其余技术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选用和以满足不同的具体实际需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发明。在其他实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组成,结构或部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限定技术保护范围之内,此处不再赘述。

特别声明,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的题目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不构成任何限制性解释,其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或几种实施例的表述而已。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涉及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即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隐含披露的任一新的组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在以上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实用新型。在其他实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未具体描述公知的技术,例如具体的施工细节,作业条件和其他的技术条件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