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2336发布日期:2019-02-19 18:43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继电器,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机启动使用的Y-△起动继电器,属于继电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动机Y-△起动方式是工程实践应用中最为广泛的启动方式,目前的Y-△起动都是由主接触器、三角形连接接触器、星点短接接触器的辅助触点与时间继电器延时组成降压起动电路。在一些现场粉尘较多的地方,经常会出现辅助触点接触不好,形成故障。由于电路较复杂,增加了处理故障的难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Y-△起动继电器,使Y-△起动接线更为简单,省了时间继电器,故障处理也更加容易。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继电器,包括电源模块、控制模块、信号指示模块,其特征是:还包括执行模块,电源模块为信号指示模块、控制模块和执行模块提供电源,控制模块可控制信号指示模块和执行模块,

其中:

执行模块由保险丝、第一内部控制继电器、第二内部控制继电器、第三内部继电器、开关SA、开关FR、主接触器、三角形连接接触器、星点短接接触器、接线端子组成,所述接线端子包括1-12脚,其中第1脚、第2脚为AC220V电源输入端,第3脚、第4脚工作信输入端,第5脚、第6脚为过载信号输入端,第7脚、第8脚为备用端,第9脚为输出控制触点公共端,第10脚为星点短接接触器控制端子,第11脚为三角形连接接触器控制端子,第12脚为主接触器控制端子;所述接线端子的第1脚、第2脚、第9脚接电源,所述接线端子的第3脚与第4脚通过开关SA连接,所述接线端子的第5脚与第6脚通过开关FR连接;第一内部控制继电器、第二内部控制继电器、第三内部继电器的公共端与接线端子的第9脚连接,第一内部控制继电器的另一端连接线端子的第10脚,第二内部控制继电器的另一端连接接线端子的第11脚,第三内部继电器的另一端连接接线端子的第12脚;主接触器KM1、三角形连接接触器KM2、星点短接接触器KM3的公共端分别连接中性线,主接触器KM1、三角形连接接触器KM2、星点短接接触器KM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源线。

进一步优选,所述控制模块由单片机、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电阻、第一晶振、复位按钮组成,第一晶振的两端分别接在单片机的时钟端18、19脚,第二电容串联在单片机的时钟端18脚和地之间,第三电容串联在单片机的时钟端19脚和地之间,第一电容一端和第一电阻一端的公共端与单片机的复位端9脚相连,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电源Vcc相连,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复位按钮与第一电容并联,单片机的电源端40脚接电源Vcc,第四电容并联在电源Vcc和地之间,单片机的接地端20脚接地;单片机的第一内部继电器控制端27脚接第一内部控制继电器,单片机的第二内部继电器控制端25脚接第二内部控制继电器,单片机的第三内部继电器控制端23脚接第三内部控制继电器。

进一步优选,所述信号指示模块由电源指示绿色发光二极管LED1、运行指示绿色发光二极管LED2、故障指示红色发光二极管LED3、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组成;电源指示绿色发光二极管LED1的阳极接电源Vcc,电源指示绿色发光二极管LED1的阴极与第三电阻R3串联后接单片机的电源指示绿色发光二极管控制端6脚;运行指示绿色发光二极管LED2的阳极接电源Vcc,绿色发光二极管LED2的阴极与第四电阻R4串联后接单片机的绿色发光二极管控制端38脚;故障指示红色发光二极管LED3的阳极接电源Vcc,故障指示红色发光二极管LED3的阴极与第五电阻R5串联后接单片机的故障指示红色发光二极管控制端32脚。

进一步优选,所述电源模块采用5V供电。

进一步优选,所述单片机型号为STC12LE5A60AD。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电源模块为信号指示模块、控制模块和执行模块提供电源,控制模块可控制信号指示模块和执行模块工作,使Y-△起动接线更为简单,省了时间继电器,故障处理也更加容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模块原理图。

其中:在图2中,第一晶振JZ1的取值为22.1184M,电阻和电容取值如下:

R1:10kΩ,R2:10kΩ,R3:1kΩ,R4:1kΩ,R5:1kΩ。

C1:10μF,C2:30μF,C3:30μF,C4:0.1μF。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执行模块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继电器,如图1所示,包括电源模块、控制模块、信号指示模块、执行模块。其中:

如图2所述,控制模块由单片机U1(STC12LE5A60AD)、第一-第四电容C1-C4、第一电阻R1、第一晶振JZ1、复位按钮RST组成,第一晶振JZ1的两端分别接在单片机U1的时钟端18、19脚,第二电容C2串联在单片机U1的时钟端18脚和地之间,第三电容C3串联在单片机U1的时钟端19脚和地之间,第一电容C1一端和第一电阻R1一端的公共端与单片机U1的复位端9脚相连,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与电源Vcc相连,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复位按钮RST与第一电容C1并联,单片机U1的电源端40脚接电源Vcc,第四电容C4并联在电源Vcc和地之间,单片机U1的接地端20脚接地;单片机U1的第一内部继电器控制端27脚接第一内部控制继电器J1,单片机U1的第二内部继电器控制端25脚接第二内部控制继电器J2,单片机U1的第三内部继电器控制端23脚接第三内部控制继电器J3。

信号指示模块由电源指示绿色发光二极管LED1、运行指示绿色发光二极管LED2、故障指示红色发光二极管LED3、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组成;电源指示绿色发光二极管LED1的阳极接电源Vcc,电源指示绿色发光二极管LED1的阴极与第三电阻R3串联后接单片机U1的电源指示绿色发光二极管控制端6脚。运行指示绿色发光二极管LED2的阳极接电源Vcc,绿色发光二极管LED2的阴极与第四电阻R4串联后接单片机U1的绿色发光二极管控制端38脚。故障指示红色发光二极管LED3的阳极接电源Vcc,故障指示红色发光二极管LED3的阴极与第五电阻R5串联后接单片机U1的故障指示红色发光二极管控制端32脚。

执行模块由保险丝FU、第一内部控制继电器J1,第二内部控制继电器J2,第三内部继电器J3,开关SA,开关FR,主接触器KM1,三角形连接接触器KM2,星点短接接触器KM3,接线端子组成,接线端子包括1-12脚,其中第1脚、第2脚为AC220V电源输入端,第3脚、第4脚工作信输入端,第5脚、第6脚为过载信号输入端,第7脚、第8脚为备用端,第9脚为输出控制触点公共端,第10脚为星点短接接触器控制端子,第11脚为三角形连接接触器控制端子,第12脚主接触器控制端子。接线端子的第1脚、第2脚、第9脚接电源,接线端子的第3脚与第4脚通过开关SA连接,接线端子的第5脚与第6脚通过开关FR连接。第一内部控制继电器J1,第二内部控制继电器J2,第三内部继电器J3的公共端与接线端子的9脚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线端子的12脚、11脚、10脚。主接触器KM1,三角形连接接触器KM2,星点短接接触器KM3的公共端分别连接中性线,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源线。

电源模块采用5V供电。其中:第一晶振JZ1的取值为22.1184M,电阻和电容取值如下:

R1:10kΩ,R2:10kΩ,R3:1kΩ,R4:1kΩ,R5:1kΩ。

C1:10μF,C2:30μF,C3:30μF,C4:0.1μF。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电源模块为信号指示模块、控制模块和执行模块提供电源,控制模块可控制信号指示模块和执行模块工作。

当开关SA接通时,控制模块开始工作,使得第一内部继电器J1吸合,接线端子的第9脚与第10脚接通,使星点短接接触器KM3吸合。星点短接接触器KM3吸合后,接线端子的第9脚与第12脚接通,使主接触器KM1吸合。电动机按星形接法降压起动。当到达设定的延时时间后,控制模块使得接线端子的第9脚与第11脚接通,使三角形连接接触器KM2吸合,电动机按三角形接法全压运行。当电机过载时,开关FR常闭辅助触点断开,即第5脚、第6脚不再连通,此时,执行模块保护动作,第二内部控制继电器J2、第三内部控制继电器J3释放,主接触器KM1、三角形连接接触器KM2释放,电动机停止运行。

只有当开关SA断开和开关FR接通,执行模块才能复位,进入准备下一次起动准备。当开关SA断开时,执行模块均停止工作,电动机停止运行。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