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78267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控制环境空气条件的装置和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通风装置(vents),通过该通风装置由空气处理系统将空气送到空气条件希望被控制的环境里。
背景技术
通风装置,也称之为通风调节装置,在本领域内是公知的,用于将空气从空气传送系统的导管或输送管传送或引导到例如建筑物的房间的环境中。这种通风装置通常包括一个主体,该主体具有贯穿的通道,用于接受来自输送管或导管的空气,并形成多个将空气流引入到环境中的通风口。这种通风装置通常还包括一个闭合机构(enclosuremechanism),例如百叶窗机构,其能使通过通风口传送到环境中的空气量被有选择地控制。人们希望提供这样一种通风装置,它适于支承条件改变媒质(condition-altering mediums),例如过滤器,空气能够通过条件改变媒质,以便在空气进入该环境之前能够按照所希望的方式调节空气。

发明内容
因此,人们希望提供一种新的改进的通风装置,通过该装置空气由空气传送系统排放到某一环境中,其中该装置适于支承条件改变媒质,当空气进入该环境时空气能够通过该条件改变媒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通风装置,其中,条件改变媒质能很容易安放在该装置内并很容易从其中取出。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enbodiment)是提供这样一种通风装置,其中,位于其中的条件改变媒质可以用来改变离开该通风装置的空气流量。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enbodiment)是提供这样一种通风装置,该通风装置非常适合安装一过滤器,以便当空气进入该环境时从空气中过滤掉不想要的物质,例如飞尘、花粉。
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提供一种结构不复杂、运行有效的通风装置。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空气从空气供给系统传送到一环境中的通风装置。
该通风装置包括一主体,该主体具有贯穿该主体的通道,通过该通道空气能够从空气供给系统流动到一环境中,并且该通道包括一开口。此外,该装置包括一个具有内腔的外壳,条件改变媒质可以设置在该内腔中并且该外壳具有多个通风口,该通风口允许空气流通过该内腔以使设置在该内腔中的条件改变媒质改变流过该内腔的空气的条件。该外壳连接于主体并且相对于主体在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运动,在关闭状态,该外壳位于在主体通道的开口内,以便从空气供给系统流过该通道的空气通过该外壳装置的内腔被引导,在打开状态,形成一个到外壳内腔的入口,以便将保存在内腔中的条件改变媒质取出或将条件改变媒质放进内腔中。


图1是通风装置的透视图,本发明的特征结合在其内。
图2是图1的通风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通风装置的仰视图。
图4是图1的通风装置的正视图。
图5是图1的通风装置的后视图。
图6是图1的通风装置的左侧视图。
图7是图1的通风装置的右侧视图。
图8是图1的通风装置的左侧视图,其中其过滤器的外壳已经向外转动。
图9是图1的通风装置的右侧视图,其中其过滤器的外壳已经向外转动。
图10是图1的通风装置的透视图,其中,其过滤器的外壳已经向外转动并且过滤器已经从过滤器外壳中去掉。
图11是图10所示过滤器的透视图。
图12是沿图1的12-12线截取的截面图,并示出了通风装置设置在房间的地板上,并且其中过滤器设置在沿过滤器外壳长度的一个位置。
图13是类似于图12的视图,其中,过滤器设置在沿过滤器外壳长度的另一个位置。
图14是类似于图12的视图,其中,过滤器设置在沿过滤器外壳长度的又一个位置。
图15是通风装置的第一个可选实施例的透视图,本发明的特征结合在其内。
图16是图15的通风装置的正视图,其中其所示过滤器外壳处于打开位置,或向外的位置,在该位置可以接近过滤器外壳。
图17是沿图15的17-17线截取的图15的通风装置的截面图,图18是图15的通风装置的右侧视图。
图19是图15的通风装置的俯视图。
图20是通风装置的第二个可选实施例的透视图,本发明的特征包含在其内。
图21是类似于图20的视图,其中所示过滤器外壳处于打开位置,在该位置可以接近过滤器外壳。
图22是沿图20的22-22线截取的图20的通风装置的截面图。
图23是沿图21的23-23线截取的图20的通风装置的截面图。
图24是沿图20的24-24线截取的图20的通风装置的截面图。
图25是沿图21的25-25线截取的图20的通风装置的截面图。
图26是通风装置的第三个可选实施例的透视图,本发明的特征包含在其内。
图27是图26的通风装置的左侧视图,其中过滤器外壳处于打开位置并且其中过滤器部分地位于过滤器外壳外面。
图28是沿图26的28-28线截取的图26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29是本发明又一(第四个可选)实施例的类似于图28的视图。
图30是本发明再一(第五个可选)实施例的类似于图28的视图。
图31是通风装置第六个可选实施例的透视图,本发明的特征包含在其内,示作分解图。
图32是沿图31的32-32线截取的图31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33是通风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横截面图,本发明的特征包含在其内。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来详细地参考附图,并看图1-图14,图1-图14示出了通风装置的一实施例,其标号为10,本发明的特征结合在其中。通风装置10被构造成与空气供给系统,或空气传送系统,例如,中央供热的空气处理系统,和建筑物的空气调节装置,一起使用,以调节被传送到建筑物的房间内的空气。更具体地说,通风装置10适合于被安装在建筑物的房间的地板上、墙壁上或天花板上以便调节从空气导管中被传送,或引导到房间的空气。被引导到房间的空气的调节是由安装在通风装置10中的过滤器(下面将描述)来完成的,使得被引进房间内的空气所含的飞尘、花粉和其他希望从空气中用过滤器去掉的微粒比较少。
虽然这里描述的通风装置10用来过滤被送到房间内的空气,从而使被过滤的空气进入房间,应当明白,其他空气改变媒质,例如,房间除臭剂(机)(或其他香气媒介)或可呼吸的药物根据本发明广义的方面可以支撑在像通风装置10的装置中。而且,虽然这里所描述的通风装置10打算用来调节进入房间的空气,根据本发明的广义方面,可比较的通风装置可以构造成并用在用于将空气送到其他环境的空气传送系统的出口,例如小汽车或卡车车厢内。因此,本发明的原理可以具有各种不同的用途。
参考图1-图14,通风装置10包括主体12,其中装有板状的过滤器外壳14。主体12和过滤器外壳14都可以用坚固耐用的塑料制造,但应当明白,也可以用其他各种制造材料,包括各种金属材料。
在图1-图14在实施例中,主体12包括在四个角落结合的长方形壁16,以形成使空气能垂直地通过主体12的通道18。壁16也形成最下面的开口20,开口20形成通道18与相关导管22(图12)之间的流体流通,并形成最上面的开口24,过滤器外壳14接纳在开口24中,使过滤器外壳14至少部分地设置在通道18内。
主体12还包括朝外指向的安装凸缘26,凸缘26基本包围最上面开口24,当通风装置10可操作地安装在壁、地板或天花板的导管22内时以接合支撑表面28(图12),例如壁、地板或天花板的表面。因此并且如图12所示,在典型的安装中,主体12的至少一部分由壁、地板或天花板的导管22中的开口30接纳,并且壁16的至少一部分与导管22接合,以使开口20与导管22的空气通道流体地连通。此外,安装凸缘26设置成与壁、地板或天花板的支撑表面28相接合,以便当主体12安装在其内时使主体稳定。优选地主体12的壁16的尺寸做成以适应压配合插入导管22中。为了便于这种压配合接合,可以在壁16上设置或沿壁16的外面形成突出的棘爪件3。
在示出的通风装置10的实施例中,过滤器外壳14被封闭地接纳并可转动地固定在通道18中,以便用作通道18的封闭体(closure)。在这种连接中,过滤器外壳14以可转动方式固定在主体12紧贴向后的边缘部分34。在所示的通风装置10中,过滤器外壳14的这种转动安装是利用一对相对地设置的枢轴销36实现的,该枢轴销36从过滤器外壳14伸出并接纳在形成于主体12的开口38中。应当注意,如果希望的话,可以设置用于接纳销36的另一个开口38′(图6-9),使得过滤器外壳14枢转打开的方向可以相反。
因此,接下来,过滤器外壳14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主体12,以适应过滤器外壳14从闭合条件下的转动运动,如图1-图7所示,在图1-图7中,过滤器外壳14的平面取向成基本在水平方向(并且过滤器外壳14的上表面基本与安装凸缘26齐平),并且,在如图8-图10所示的打开状态,过滤器外壳14的平面设置成基本垂直(并且过滤器外壳14的上表面位于基本垂直位置)。正如这里明显看到的,通过将过滤器外壳14设置在打开状态(图8-图10),可便于从其中取出过滤器或在其中安装过滤器。
在示出的通风装置10中,至少过滤器外壳14的内部40被构造成当移动到其闭合状态时能够移进到通道18内的卡配合关系,使过滤器外壳14不太可能由于疏忽而转动到打开位置。这种卡配合关系可以通过在主体12提供棘爪件42(图6和7)而得到。当过滤器外壳14在通道18内移动到闭合位置时该棘爪件42卡进主体12的壁16上的相应的开口44中。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利用其他机构以可释放方式将过滤器外壳14在通道18内固定在闭合位置。
如图10最清楚地所示,过滤器外壳14包括形成过滤器窄槽(slot)46的装置,该窄槽46具有细长的槽开口47,该槽开口在外壳14的向前边缘部分48向外开口,并因此外壳14分别形成内壁50和外壁52。外壳14的内壁50具有多个通风口54,它使空气能够从导管22流通到过滤器槽46,并且外壁52形成多个通风口56,这些通风口的开口与内壁50的通风口54对准,并使空气从过滤器槽46传送到建筑物的房间。因此,通风口54和56将空气从导管22(图12)经过过滤器外壳14而传送并进入建筑物的房间。
为了过滤通过导管22引入房间内的空气,过滤器58以可拆卸方式接纳在过滤器外壳14的过滤器窄槽46中。在所示的实施例10中并且如图10和图11最清楚地所示,过滤器58包括形成闭合体(enclosure)60的装置,而闭合体(enclosure)又形成用于支承过滤介质或过滤材料63的内腔62。所述过滤器58的过滤材料63适于捕获不想要的飞尘、花粉和其他希望用通风装置10防止进入建筑物的房间的微粒物质。其他的(或还有)芳香物质,例如空气除臭剂或空气新鲜剂可以放置在内腔62中以散发香味或除去通过该通风装置10的空气中的臭味。还有,适合于被经过通风装置10的空气吸收或在经过通风装置的空气中所蒸发的药物可以放置在内腔62中,使其散布在建筑物的房间内。
与上述方面相关的是(connection),过滤器58的闭合体60包括分别设置在过滤器材料63的相对的两侧的内壁64和外壁66,内壁64具有具有多个通风口68,而外壁66具有多个与通风口68对齐的通风口70,以使空气能够通过过滤器58。所述过滤器58的通风口68和70被构造成相互间隔开,使得当过滤器58设置在外壳14内时通风口68和70能够与通风口54和56对齐。
沿着前述的思路(lines),在所示的通风装置10中,(过滤器外壳的)过滤器窄槽46的长度L(图12)长于过滤器58的长度L′,以适应过滤器58在在槽46中纵向移动。这允许的移动(permitted shifting)使过滤器58能够在通风口68和70与通风口54和56对齐的位置和通风口68和70与通风口54和56不对齐并且过滤器58的内壁64和外壁66完全阻断通风口54和56之间空气流动的位置之间滑动地移动。
例如并且见图13,(在图13中过滤器外壳14处于闭合位置)过滤器58沿过滤器外壳14的长度设置,使过滤器58的通风口68和70与过滤器外壳14的通风口54和56对齐。当过滤器58处于图12的位置,来自导管22的空气被允许通过过滤器58流进房间,空气流动的方向用箭头73表示。
另一方面并如图13所示,过滤器58沿过滤器外壳14的长度设置,使过滤器58的通风口68和70与过滤器外壳14的通风口54和56部分地(而不是全部地)对齐。因此通过过滤器58进入房间的空气流部分地被阻塞。还有并且如图14所示,过滤器58沿过滤器外壳14的长度设置,使过滤器58的通风口68和70与过滤器外壳14的通风口54和56完全不对齐,事实上被闭合体壁64和66遮盖。因此通过过滤器58进入房间的空气流全部被阻塞或关闭。因此通过通风装置10进入房间的空气可以通过调节过滤器58沿过滤器窄槽46的纵向位置来控制。
为了便于调节过滤器58沿过滤器窄槽46的纵向位置,过滤器58具有驱动器71(图10和11),当过滤器外壳14位于主体开口24内(如图1所示)时,驱动器71可以接近。因此,通过沿过滤器窄槽46长度方向滑动驱动器到许多可能的位置中的一个位置,通过通风装置10的空气流可以被控制而无需相对于主体12转动过滤器外壳14并超出其正常工作位置。也应当注意,在所述过滤器实施例58中,过滤器闭合体60具有与驱动器一侧相对凹进的开口72(图11),这使得能够进入闭合体内腔62的内部。这个开口72允许过滤材料63在需要时周期性地更换,以使过滤器闭合体60能够重新使用。尽管有这个过滤器-更换特征,但考虑到整个过滤器58是可以设置的,因此减轻进入开口72的需要。
参考图15-图19,图15-图19示出通风装置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用10A表示,其包含本发明的特征。通风装置10A与图1-图10和图12-图14的通风装置10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但后面跟着一字母A。如图16清楚地所示,通风装置10A的过滤器外壳14A与主体12A可枢转地接合紧贴第一端部74(而不是紧贴向后的边缘部分34),以便通过相对于主体10A向外转动第二端部76来实现接近过滤器58A。此外,可以设置另一个开口38A′用于转动地接纳销36A,以使得需要时可使过滤器外壳的转动方向相反。还有并且如可选择地从第一端部74接近过滤器外壳14A,接纳过滤器58A的过滤器窄槽可以设置在过滤器外壳14的第二端部76,如图19在47A′处虚线所示。
参考图20-图25,图20-图25示出通风装置的又一个实施例,用10B表示,其包含本发明的特征。通风装置10B与图1-图10和图12-图14的通风装置10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但后面跟着一字母B。在这个实施例10B中,过滤器外壳14B与主体12B连接,以使主体12B的通道18B能够在较低(即闭合)位置和较高(图21)位置之间伸缩进出主体12B,在较高位置能够接近设置在过滤器外壳14B中的过滤器58B。在这方面,过滤器外壳14B具有四个安装轴78,安装轴78在过滤器外壳14B的四个角落从其内壁50B向外伸出。此外,主体12B具有四个与运行相关的安装支架(bracket)80,其中每个具有贯穿的孔82,用于滑动地接纳一个相应的安装轴78。而且,在所示的实施例10B中,每个安装轴78在其远端具有一个止动件84,止动件84防止安装轴78的远端移动通过安装支架80的孔82。因此,过滤器外壳14B能够在运行位置(如图20、22和24所示)和移位(unseated)位置(如图21、23和25所示)之间移动,在运行位置,过滤器外壳14B位于通道18B内,在移位位置,过滤器58B在外壳14B中可以接近以取出和/或更换过滤器58B。
参考图26-图30,图26-图30示出通风装置的再一个实施例,用10C表示,其包含本发明的特征。通风装置10C与前述的通风装置10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但后面跟着一字母C。通风装置10C构造成用于安装在建筑物的天花板和墙壁相交处附近,或建筑物的地板和墙壁相交处附近。如图所示,通风装置10C的主体12C构造成在安装通风装置10C时形成后壁86,后壁86位于靠近墙壁表面88(图28)。而且主体12C形成支撑壁90,用于与地板和天花板的支撑表面28C接合。为了有利地将空气引入建筑物内,开口24C相对于后壁86和包围壁90形成在对角平面中,并且过滤器外壳18C安装在开口24C中,同样相对于后壁86和支撑壁90取向在对角平面。应当注意,主体12C分别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边位置92、94、96和98,它们限定出对角线地设置的开口24C。过滤器外壳14C可以以可转动方式安装在主体12C上以便绕取向平行于并邻近任何边缘位置92、94、96和98的枢轴运动。例如,在图26-图28,枢转销36C由设置在主体12C的相对的开口侧壁100和102上的开口38C所容纳,以使过滤器外壳14C在平行于并邻近于主体12C的第一边缘位置92的轴上枢转。在图29中,枢转销36C安装在另一个孔38C′中,以使过滤器外壳14C在平行于并邻近于主体12C的第二边缘位置94的轴上枢转。另外如图30所示,开口38C可以设置在相对的内壁104和106上,因而过滤器外壳14C可以绕其取向平行于并邻近边缘位置96或98中之一的轴枢转。
参考图31和图32,图31和图32示出另一个实施例,标号为10D,其包含本发明的特征。通风装置10D与前述的通风装置10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但后面跟着一字母D。通风装置10D构造成用于安装在天花板或墙壁上,并且主体1 2C形成与天花板或和墙壁的支撑表面28D接合的后壁108。在这方面,后壁108可以用合适的机械紧固件,例如螺钉110,被固定在支撑表面。
过滤器外壳14D不是像实施例10、10A、10B和10C那样固定在通道18D内,而是固定在开口24D的上方,以便在通道18D和过滤器外壳14D之间形成流体连通。更具体地说,所示实施例12D的主体12D形成一个设置在贴近开口24D周边的角形凸缘112,并且过滤器外壳14D形成一个互锁的凸缘部分114,该凸缘部分114与主体12D的角形凸缘112接合并互锁以将过滤器外壳固定到主体12D上。应当注意,当过滤器58D安放在过滤器外壳14D中时,过滤器外壳14D的外壁52D与过滤器58D的外壁66D间隔开。为了将过滤器58D支撑在所希望的位置,过滤器外壳14D具有至少一个,并优选具有多个支撑肋116,支撑肋116伸过过滤器外壳14D的的内部(图32)。支撑肋116优选设置在邻近开口56D之间,以便不干扰空气流移动通过过滤器外壳14D。正如前述的通风装置,通风装置10D的过滤器58D可拆卸地接纳在过滤器槽46D中并且沿槽46D的长度在可选位置之间是可以滑动的,以调节通过过滤器外壳14D的空气传送量。
从前面的描述得出,与可拆卸过滤器一起使用的已经描述的通风装置,当一起使用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该通风装置允许空气进入房间以便容易控制并允许空气进入环境,例如房间以被调节(例如,过滤)以除去飞尘、花粉和/或其他微粒。此外,并且如果希望的话,芳香材料可以放进设置在通风装置中的过滤器中,以除去房间的臭味和/或药物可以放置在过滤器内以便通过通风装置在房间内散发。
然而,在示出和说明优选实施例的同时,也应当明白,可以对前述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例如,虽然前述的若干个实施例已经示为并描述为包含用于相对于通风装置的主体转动地连接过滤器外壳的枢轴销,但外壳和主体的相互连接也可以用将滤器外壳连接于主体的条环(strap)(本领域通常称之为活动铰链)。例如,图33示出具有主体12E和过滤器外壳14E的过滤器实施例10E的截面图,其中过滤器外壳14E和主体12E用条环130相互可转动地连接,条环130将外壳14E连接于主体12E并允许外壳14E相对于主体12E在闭合和打开状态之间枢轴地运动(沿箭头132和134的任何方向)。如果过滤器外壳和主体是用单一的模制件构成,例如,用合适的塑料,条环130可以整体地与外壳和主体一起形成。因此,前述的实施例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作为一种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将空气从空气供给系统传送到一环境中的通风装置,该通风装置包括一个主体,该主体具有通道,通过该通道空气能够从空气供给系统流动到一环境中,并且该通道包括一开口;一个外壳,该外壳具有一内腔,条件改变媒质可以设置在该内腔中并且该内腔具有多个通风口,该通风口允许空气流通过该内腔以使设置在该内腔中的条件改变媒质改变流过该内腔的空气的条件,并且该外壳连接于主体并且相对于主体在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运动,在关闭状态,该外壳位于在主体通道的开口内,使得从空气供给系统流过该通道的空气通过该外壳装置的内腔被引导,在打开状态,可以接近外壳的内腔,以便将保存在内腔中的条件改变媒质取出或将条件改变媒质放进内腔中;以及结合在该外壳和该主体之间的机构,该机构允许外壳相对于该主体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闭合位置,该外壳整个地位于主体通道的开口内,在打开位置,该外壳与主体的开口间隔开,以形成进入外壳内腔中的入口,并且其中所述机构包括多个连接于外壳的安装轴,以便从其延伸,并且该主体包括与每个安装轴相关的安装支架,每个安装支架形成有通孔,用于可滑动地接纳一个相应的安装轴,以使得该外壳在关闭和打开状态之间移动时,该安装支架可以沿安装轴的长度可滑动地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装置,其中,该外壳包括形成窄槽的装置,通过该窄槽内腔可以进入并且内腔适合于支承通过该窄槽放入其内的条件改变媒质,并且形成内腔的装置包括在该内腔相对两侧的侧壁,其中每个侧壁包括多个通风口,每个通风口允许空气经过该内腔流动,使得当条件改变媒质放置在该内腔中时,允许通过侧壁通风口流动的空气暴露于条件改变媒质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装置,其中,该外壳连接于主体,以允许该外壳相对于该主体在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运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风装置,其中,该外壳用主体和外壳之间的连接条环的方式可枢转地连接于该主体。
5.在与用于改变从空气供给系统进入环境中的空气的条件的条件改变媒质的组合中,一种用于将空气从空气供给系统传送到环境中的通风装置,该通风装置包括一个主体,该主体具有通道,通过该通道空气能够从空气供给系统流动到一环境中,并且该通道包括一开口;一个外壳,该外壳具有一内腔,条件改变媒质可以设置在该内腔中并且该内腔具有多个通风口,该通风口允许空气流通过该内腔以使当条件改变媒质设置在该内腔中并且空气流经该内腔时,流出该内腔的空气的条件被改变,并且该外壳连接于主体并且相对于主体在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运动,在关闭状态,该外壳位于在主体通道的开口内,使得从空气供给系统流过该通道的空气被引导通过该外壳装置的内腔,在打开状态,形成一个到外壳内腔的入口,以便将保存在内腔中的条件改变媒质取出或将条件改变媒质放进内腔中;以及一个结合在外壳和主体之间的机构,该机构允许外壳相对于主体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闭合位置,外壳整个地位于主体通道的开口内,在打开位置,外壳与主体的开口间隔开,以形成进入外壳内腔中的入口,并且其中结合在外壳和主体之间的通风装置的所述机构包括多个结合于外壳的安装轴,以便从其延伸,并且主体包括与每个安装轴相关的安装支架,每个安装支架形成有通孔,用于可滑动地接纳相应的一个安装轴,以便当外壳在关闭和打开状态之间移动时,安装支架沿安装轴的长度可滑动地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其中,通风装置的外壳包括设置有窄槽的装置,通过该窄槽可以进入内腔,并且该内腔适合于支承通过该窄槽放入其内的条件改变媒质,并且形成内腔的装置包括在该内腔相对两侧的侧壁,其中每个侧壁包括多个通风口,每个通风口允许空气流经过该内腔,使得当条件改变媒质放置在该内腔中时,允许通过侧壁通风口流动的空气暴露于条件改变媒质中。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其中,该通风装置的外壳连接于其主体,以允许该外壳相对于该主体在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枢转运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其中,该通风装置的外壳用结合在主体和外壳之间的连接条环的方式可枢转地连接于其主体。
9.在与用于改变从空气供给系统进入环境中的空气的条件的条件改变媒质的组合中,一种用于将空气从空气供给系统传送到环境中的通风装置,该通风装置包括一个主体,该主体具有通道,通过该通道空气能够从空气供给系统流动到一环境中,并且该通道包括一开口;和一个外壳,该外壳具有一内腔,条件改变媒质可以设置在该内腔中并且该内腔具有多个通风口,该通风口允许空气流通过该内腔以使当条件改变媒质设置在该内腔中并且空气流经该内腔时,流出该内腔的空气的条件被改变,并且该外壳连接于主体并且相对于主体在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运动,在关闭状态,该外壳位于在主体通道的开口内,使得从空气供给系统流过该通道的空气被引导通过该外壳装置的内腔,在打开状态,形成一个到外壳内腔的入口,以便将保存在内腔中的条件改变媒质取出或将条件改变媒质放进内腔中;并且其中,条件改变媒质是可设置在该外壳内腔中的过滤器,并且该过滤器具有多个通孔并且在该内腔中在一个位置和另一个位置之间是可以移动的,在一个位置时,过滤器的通孔处于与外壳的通风口对齐的位置,使空气能够流经外壳,在另一个位置时,过滤器的通孔处于与外壳的通风口不对齐的位置,以防止空气流经外壳。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其中,该过滤器具有室内除臭剂室或药物。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其中,该过滤器相对于该外壳在所述的一个位置和另一个位置之间可以位于许多位置中的任何一个位置,以便通过在这两个位置之间移动该过滤器,使流经该外壳的空气能够被控制。
12.一种用于将空气从空气供给系统传送到建筑物的房间内的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包括一主体,该主体具有贯穿该主体的通道,该通道用于接受来自气供给系统的空气,该主体限定出第一开口将所述通道与空气供给系统流体连通,并且限定出进入所述主体通道的第二开口;一过滤器外壳,该过滤器外壳形成过滤器窄槽并具有内壁,该内壁具有多个第一通风口,该第一通风口可选择地设置成与所述主体的通道流体连通,以便将由空气供给系统供给的空气从所述通道传送到所述过滤器窄槽,所述过滤器外壳具有外壁,该外壁具有多个与所述过滤器窄槽和建筑物房间连通的第二通风口,以便将空气从所述过滤器窄槽传送到房间;并且一过滤器,其被可移动地接纳在所述过滤器外壳的过滤器窄槽中,所述过滤器限定出一过滤器闭合体,该滤器闭合体限定出容纳过滤物质的内腔,并且所述过滤器还限定出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具有多个第三通风口,所述外壁具有多个与第三通风口对齐的第四通风口,以使空气流通过所述过滤器。所述第二和第三通风口构造并间隔成使它们能够有选择地排列成,当所述过滤器有选择地位于所述过滤器窄槽中时,以对齐所述过滤器外壳的所述的第一和第二通风口,并使过滤器的通风口能够有选择地移动与过滤器外壳的第一和第二通风口不对齐,以使所述过滤器外壳的所述内壁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第三通风口,因而至少限制空气从所述主体的通道流向所述过滤器闭合体的所述内腔。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风装置,其中,所述过滤器窄槽形成第一长度,所述过滤器形成大于所述第一长度的第二长度,以便所述过滤器在所述过滤器窄槽中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在第一位置,所述第三和第四通风口与第一和第二通风口对齐,在第二位置,禁止空气流通过所述过滤器。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风装置,其中,所述过滤器外壳以可枢转方式安装在所述主体上,以便从一个阻止空气流过所述主体通道的位置可转动地移动到一个向外枢转的位置,在向外枢转的位置中,所述过滤器外壳的过滤器窄槽是可以接近的,以便有选择地更换所述滤器窄槽中的过滤器。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风装置,其中,所述过滤器外壳形成向前的边缘部分,其中形成可接近所述过滤器窄槽的窄槽开口,并且过滤器外壳还形成向后的边缘部分,并且其中所述过滤器外壳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主体紧贴向后边缘部分,并且所述过滤器外壳的至少一个内部可转动地被接纳在所述主体上的所述第二开口中,以便阻止空气通过所述主体的所述通道。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风装置,其中,所述过滤器外壳形成向前的边缘部分,其中形成可接近所述过滤器窄槽的窄槽开口,并且过滤器外壳还包括第一和第二端部,并且其中所述过滤器外壳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主体紧贴所述第一端部,并且所述过滤器外壳的至少一个内部可转动地被接纳在所述主体上的所述开口中,以便阻止空气通过所述主体的所述通道。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将空气从空气供给系统的导管传送到例如建筑物的房间中的一环境的通风装置(10),包括主体(12),该主体具有通道(18),通过该通道接受来自空气供给系统的空气,该主体(12),在通道上形成与空气供给系统流体连同的第一开口(20)。还包括性成过滤器窄槽(46)的过滤器外壳,滤器外壳具有内壁(50),内壁具有多个第一通风口(54,),用于可选择地设置成与主体的通道连通。而且,滤器外壳具有外壁,外壁具有多个与过滤器窄槽和建筑物的房间连通的第二通风口。该通风装置还具有过滤器(58),可取出地接纳在过滤器外壳的过滤器窄槽中,过滤器形成具有内腔的(62)的过滤器壳体(60),腔的(62)用于容纳过滤物质(63)。过滤器壳体具有内壁和外壁(64、66),内壁(64)具有多个第三通风口(68),外壁(66)具有多个与第三通风报信口(68)对齐的第四通风口(70),以提供通过过滤器(58)的空气流。
文档编号G06F13/00GK1507550SQ01823260
公开日2004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1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00年2月17日
发明者J·R·梅雷迪思, J R 梅雷迪思 申请人:J·R·梅雷迪思, J R 梅雷迪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