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43669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具有防误插装置以阻挡非对接电子卡插入其内部的电子卡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子卡总线(CardBus)是一种能够使用32位总线的个人电脑储存卡,该标准是由1996年成立的个人电脑存储卡国际协会(Personal ComputerMemory Card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PCMCIA)制定的,其主页为http//www.pcmcia.org/。电子卡总线是为适应目前移动电脑的外围元件扩展接口增加个人电脑储存卡的带宽及系统运行的需要而设计产生的。电子卡总线是通过一电子卡连接器与电路板相连接,这种电子卡连接器是根据电子卡总线的标准设计制造的。普通的电子卡连接器基本上都包括收容有若干端子的绝缘本体、包覆绝缘本体的壳体及退卡机构。相关专利请参照美国专利公开第2001/0046799A号、美国专利第5,369,259号、第6,129,571号、第6,056,566号及第6,039,587号。移动电脑一般均具有与智能卡(smart card)相类似的电子卡总线,其厚度大于智能卡的厚度。移动电脑上具有与电子卡总线及智能卡分别接合的电子卡连接器。由于智能卡的厚度小于电子卡总线的厚度,有时智能卡会误插入与电子卡总线相接合的电子卡连接器,从而导致智能卡及电子卡连接器发生损坏。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进的电子卡连接器以防止智能卡误插入其内部。
值得注意的是,与本案具有相同受让人的美国专利第6,068,516号揭示了一种具有防误插功能的连接器,其可防止非对接电子卡插入而造成定位不当的现象。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具有防误插装置以防止厚度不同的电子卡插入其内部的电子卡连接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误插装置的电子卡连接器,可防止非对接电子卡插入其内部而损坏电子卡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电子卡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若干组装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及包覆于绝缘本体的导电壳体,在导电壳体上设有可偏转的防误插装置,该防误插装置包括有位于对接电子卡与非对接电子卡插入路径上的偏转部及阻挡部,偏转部具有倾斜的导引面,该导引面可引导非对接电子卡向阻挡部运动并使非对接电子卡被阻挡部阻挡。
上述电子卡连接器的防误插装置是与导电壳体一体冲压成形並设在导电壳体一个侧板上的「V」形的弹性指及因冲压弹性指而形成的开口。弹性指包括与开口前边缘相连接的基部、三角形的自由端及连接基部与自由端的中间部。中间部上具有一对位于自由端两侧且朝向电子卡插入方向的挡片,从而阻挡非对接电子卡的插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在导电壳体上设置有防误插装置,其结构简单并可防止非对接电子卡插入电子卡连接器内部,从而保证电子卡连接器与对接电子卡的准确对接。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及插入其内部的电子卡总线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A至图3C是电子卡总线逐渐插入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D是弹性指与电子卡总线接合前的放大的剖视图。
图4A至图4C是智能卡插入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时被挡片阻挡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卡连接器100,其可以允许电子卡总线800插入并与其建立电性连接,并可防止厚度小于电子卡总线800的电子卡插入其内部而损坏其端子。电子卡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若干端子2、组装于绝缘本体1上的导电壳体3、退卡机构4及接地片(未图示)。
绝缘本体1包括狭长的本体部10及一对自本体部10的两侧延伸的侧臂11。再请参阅图3A至图3C,若干端子2是收容于绝缘本体1内,每一端子2均包括自本体部10的后部向后延伸并与电子卡总线800的端子(未图示)相接合的接触部21及自本体部10的前部向前延伸并与转接器(未图示)相接合的接合部22,转接器可将电子卡连接器与电路板(未图示)电性连接。
请再参照图1所示,导电壳体3是由金属板材冲压而成,其包括矩形的盖板31及自盖板31的两个相对侧缘垂直延伸的两侧板33。每一侧板33的底部均具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凸缘330。其中一个侧板33的中部冲压有一呈「V」形的开口331,于该侧板33上另设有一弹性指332,该弹性指322即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防误插装置,其包括与侧板33相连接的前端及自前端凸伸入开口331的本体。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弹性指332的本体包括与开口331前边缘相连接并向内侧延伸的基部3321、向外延伸的三角形的自由端(还可称为驱动部)3322及连接基部3321与自由端3322的中间部3323。其中自由端3322是为偏转部,其后端收容于「V」形开口331内。中间部3323上具有分别位于其上、下边缘的一对挡片3324或称为阻挡部,挡片3324是位于电子卡连接器100的收容空间内,电子卡总线800可插入该收容空间内并与端子2建立电性连接。三角形的自由端3322具有一对上、下斜边3325,斜边3325是可作为非对接电子卡的倾斜的导引面,其可引导非对接电子卡被相应的挡片3324阻挡,下面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使用时,请参阅图3A至图3D所示,当电子卡总线800插入电子卡连接器100时,先自弹性指332的后部向前插入,将弹性指332推向绝缘本体1,电子卡总线800的前侧缘801首先被自由端3322的内侧面所导引。电子卡总线800的前侧缘801推动弹性指332向外偏转,由于电子卡总线800厚度大于自由端3322的顶点3328(参图2及图4C)至侧板33的凸缘330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电子卡总线800不是被自由端3322的上部或下部斜边3325所导引,而是被自由端3322的内侧面所导引,通过推动作用,使挡片3324移开,而不会阻挡电子卡总线800的进一步向前插入。
下面以厚度小于电子卡总线800的智能卡900为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100如何实现防止非对接电子卡插入的功能。请参阅图4A至图4C所示,当智能卡误插入电子卡连接器100时,尤其是该卡以靠近电子卡连接器100的上方或下方位置插入时,即高于弹性指332顶点3328或低于顶点3328插入时,顶点3328可引导智能卡900的前侧缘901向自由端332底部的斜边3325移动,直至斜边3325将智能卡900导引至挡片3323处,而不能进一步插入。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卡连接器100通过弹性指332阻挡智能卡900,防止智能卡900损坏端子2或被端子2损坏。在本实施例中,弹性指332的一个挡片3324的高度与智能卡900的厚度大致相当。当挡片3324的高度小于非对接电子卡的厚度,但是非对接电子卡位于底部的斜边3325及凸缘330之间时,弹性指332的一个斜边3325是作为导引部使得非对接电子卡向相应的挡片3324方向移动,当其移动至斜边3325上的某一位置处,而且该位置至侧板33的凸缘330或盖板处的距离再恰好与非对接电子卡的厚度相同时,该非对接电子卡便难以再继续插入,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为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将侧板33至顶点3328的距离用“H′”(图4C)表示,侧板33两内表面之间的距离用“H”(图2)表示,而插入的智能卡的厚度用“h”(图4A)表示。当h小于H′时,智能卡在插入过程中被阻挡;在本实施例中,H′等于H/2,而H′大于H/2或小于H/2时智能卡也可被阻挡。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可与具有预定厚度的对接电子卡相接合,并可阻挡厚度小于对接电子卡的非对接电子卡插入,其包括有绝缘本体、若干组装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及包覆于绝缘本体的导电壳体,其特征在于在导电壳体上设有可偏转的防误插装置,该防误插装置包括有位于对接电子卡与非对接电子卡插入路径上的偏转部及阻挡部,偏转部具有倾斜的导引面,该导引面可引导非对接电子卡向阻挡部运动并使非对接电子卡被阻挡部阻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导电壳体具有盖板及自盖板的相对两侧垂直延伸的侧板,防误插装置是一体冲压成形于导电壳体的侧板上的弹性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弹性指具有与侧板相连接的前端及自由端,所述偏转部是位于弹性指的自由端,偏转部具有与电子卡插入方向相对的尖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阻挡部是位于弹性指下边缘上的突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侧板上具有因冲压弹性指而形成的开口,所述弹性指的自由端是位于开口内并可向外偏转。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侧板均具有一凸缘,偏转部的尖端到凸缘的距离大于非对接电子卡的厚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与电子卡总线相接合的电子卡连接器(100),其包括收容有若干端子(2)的绝缘本体(1)、导电壳体(3)及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退卡机构(4)。壳体的侧壁(33)上具有一矩形开口(331),开口的前边缘处冲制有一向内延伸的弹性指(332)。弹性指具有一对挡片(3324)用以阻挡其它电子卡如智能卡(900)等插入该电连接器。
文档编号G06K13/08GK2579028SQ02259269
公开日2003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3日
发明者查尔斯·S·皮克里斯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