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巧型计算机输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67267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轻巧型计算机输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计算机附件,具体涉及一种计算机鼠标。
背景技术
传统的鼠标其结构为分别实现选择键和菜单键的左键和右键横向左右排列,且宽度较宽、体积较大。其弊端是左键和右键需分别用食指和中指操作,而鼠标需用拇指和无名指甚至手掌持握。中指长时间直伸使神经紧张,无名指不灵活,也很难用劲,导致长期操作鼠标时手指极易疲劳,而手掌长期持握鼠标也容易有压痛感。手指的疲劳和手掌压痛感最终将影响鼠标操作的灵活性和工作效率。大量的研究和事实表明人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是五个手指中最灵巧,最能使上劲的手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挑战传统的鼠标结构形式和持握方式,更符合人体工学,操作不易疲劳的、轻巧易带的新型鼠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路是将传统的四指或五指甚至手掌持握方式改为三指(拇指、食指、中指)持拿方式,即用拇指和中指拿捏鼠标体(无名指和小指只作辅助),用食指单指操作鼠标按键。大多数人拇指和中指自然弯曲时所形成的距离不会大过食指和中指的合并宽度,因此可控制鼠标宽度,以方便拇指与中指拿捏。用这三个手指拿捏鼠标,定能减轻长期使用鼠标的不舒适感和疲劳感。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解决方案是通常鼠标的具有左右键,分别按动这两个按键能分别触动选择键开关和菜单键开关,左右键都是横向左右排列,不适于用单个食指操作,因此可将横向左右排列的两个按键改为纵向前后排列的两个按键,或改为可前后按动的一个联体按键,以方便食指前伸后曲灵活操作。
为了说明本专利的技术方案和特点,我们要在鼠标本体上定义一些方向和坐标,如附

图1所示鼠标体上的某一方向,当鼠标沿此方向运动时,使得计算机监器显示屏上的光标左右移动,此方向称为x轴,而使光标向右移动的鼠标运动方向为x轴的正向。鼠标体上的另一个方向,当鼠标沿此方向运动时,使得计算机监视器显示屏上的光标上下移动,此方向我们称为y轴,而使光标向上移动的鼠标运动方向为y轴的正方向。鼠标体上的与x-y平面相垂直的轴线为z轴,与x-y坐标系形成右手关系的方向正是远离工作面的方向为z轴的正方向。以x轴的正向为前,x轴的负向为后;y轴的正向为右,y轴的负向为左;z轴的正向为上,z轴的负向为下。
所谓两个分离按键呈前后排列,是指分别按动这两个按键能分别触动选择键开关和菜单键开关,两键外缘轮廓线各自在y轴方向的最大值点间的连线为L,L与y轴方向的夹角a的绝对值不大于45°。
所谓可前后按动的联体按键,是指分别按动此联体键的外缘轮廓线在y轴方向的最大值点处与最小值点处,分别触动选择键开关或菜单键开关,联体键外缘轮廓线在y轴方向最大值点与最小值点间的连线为M,M与y轴方向的夹角b的绝对值不大于45°。
具体实施方式
实现上述技术解决方案之鼠标的具体结构参见本说明书附图2至图5。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如图2所示是一种其顶部前后排列两分离按键的新型鼠标。其信号输入端在鼠标底部,顶部两个分离按键呈前后排列,分别按动这两个分离按键能分别触动选择键开关和菜单键开关,两键外缘轮廓线各自在y轴方向的最大值点间的连线为L,使L与y轴方向的夹角a的绝对值不大于45°。所述之鼠标由信号输出端2.1、鼠标前键2.2、鼠标后键2.3、信号输入端2.4、滚轮2.5和鼠标主体2.6组成。其中,信号输出端可以是有线的,也可以是无线的;鼠标前键2.2可设定为相当于传统鼠标的左键,也可设定为相当于传统鼠标的右键;鼠标后键2.3可设定为相当于传统鼠标的右键,也可设定为相当于传统鼠标的左键;信号输入端2.4可以是光学传感器,或其他传感器,也可以是机械滚动球;滚轮2.5可置于鼠标顶部也可置于鼠标左侧或右侧,也可以没有滚轮;鼠标主体2.6含有传统鼠标主体的所有内容。所述之鼠标后端可带有光学手写笔之输入端口,以方便手写输入;也可带有用于手写板的触压头,以方便手写板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二如图3所示是一种其顶部的单一按键为实施例之一中前后键的联体按键的新型鼠标。其信号输入端在鼠标底部,顶部只有一个联体按键,分别按动此联体键的外缘轮廓线在y轴方向的最大值点处与最小值点处,只能分别触动选择键开关或菜单键开关。联体键外缘轮廓线在y轴方向最大值点与最小值点间的连线为M,使M与y轴方向的夹角b的绝对值控制在45°以内。所述之鼠标由信号输出端3.1、鼠标上键3.2、信号输入端3.3、滚轮3.4和鼠标主体3.5组成。其中,信号输出端3.1可以是有线的,也可以是无线的;鼠标上键3.2联动两个开关3.6和3.7,并设定为相当于传统鼠标的左键和右键;信号输入端3.3可以是光学传感器,或其他传感器,也可以是机械滚动球;滚轮3.4可置于鼠标顶部,也可置于鼠标左侧或右侧,也可以没有滚轮;鼠标主体3.5含有传统鼠标主体的所有内容。所述之鼠标后端可带有光学手写笔之输入端口,以方便手写输入;也可带用于手写板的触压头,以方便手写板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三如图4所示在主体左侧和右侧持拿位靠近工作台面处各向外延展出一个手指支承面的前后联体按键鼠标。所述之鼠标由信号输出端4.1、鼠标按键4.2、信号输入端4.3、滚轮4.4、鼠标主体4.5和手指支承面4.5.1组成。其中手指支承面4.5.1用于支承持拿鼠标体的手指,使操做者可尽量利用手的自重来持拿鼠标体,让持拿鼠标体的方法更自然、更轻松。此支承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信号输出端可以是有线的,也可以是无线的;信号输入端4.3可以是光学传感器,或其他传感器,也可以是机械滚动球;滚轮4.4可置于鼠标顶部也可置于鼠标左侧或右侧,也可以没有滚轮;鼠标主体4.5含有传统鼠标主体的所有内容。所述之鼠标后端可带有光学手写笔之输入端口,以方便手写输入;也可带有用于手写板的触压头,以方便手写板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四如图5所示与前后按键相适应的翻动显示页面的方法的鼠标,用可自动复位的多向开关取代鼠标上的滾轮,来控制显示页面的翻动。所述之鼠标由信号输出端5.1、鼠标按键5.2、信号输入端5.3、可自动复位多向开关5.4和鼠标主体5.5组成。其中自动复位的多向开关5.4取代传统鼠标的翻页滾轮将多向开关推向y轴正向,显示页面向上翻动;将多向开关推向y轴负向,显示页面向下翻动;將多向开关推向x轴正向,显示页面向右翻动;將多向开关推向x轴负向,显示页面向左翻动。每推动多向开关一次,显示页面就翻动一步,长时间推压多向开关至一端,显示页面就向上述相应方向连续翻动,直至翻到页面尽头,除非松开多向开关,开关自动复位,显示页面停止翻动。此多向开关可以是只是x向可动的,也可以是只是y向可动的,也可以是x向可动y向也可动的。鼠标的信号输出端可以是有线的,也可以是无线的;信号输入端5.3可以是光学传感器,或其他传感器,也可以是机械滚动球;可自动复位多向开关5.4可置于鼠标顶部或鼠标前端,也可置于鼠标左侧或右侧,置于左右侧时多向开关最好只是y向可动的;鼠标主体5.5含有传统鼠标主体的所有内容。所述之鼠标后端可带有光学手写笔之输入端口,以方便手写输入;也可带有用于手写板的触压头,以方便手写板的使用。
上述四个实施例并不代表所有可能的实施方案,其它的变形方案也应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附图简要说明图1是鼠标本体上的方向和坐标定义图。
图2是一种其顶部前后排列两分离按键鼠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种其顶部为前后联体按键鼠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一种主体左侧和右侧向外延展出一个手指支承面的前后联体按键鼠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一种与前后按键相适应的用多向开关翻动显示页面的鼠标的示意图。
权利要求1.一种轻巧型计算机输入装置,具体涉及计算机鼠标,信号输入端在鼠标底部,顶部两个分离按键呈前后排列,分别按动这两个分离按键能分别触动选择键开关和菜单键开关,其特征在于两键外缘轮廓线各自在y轴方向的最大值点间的连线为L,L与y轴方向的夹角a的绝对值不大于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鼠标计算机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底部信号输入端为光学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鼠标计算机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底部信号输入端为非光学的其他传感器。
4.一种轻巧型计算机输入装置,具体涉及计算机鼠标,信号输入端在鼠标底部,顶部只有一个可前后按动的联体按键,分别按动此联体键的外缘轮廓线在y轴方向的最大值点处与最小值点处,只能分别触动选择键开关或菜单键开关,其特征在于联体键外缘轮廓线在y轴方向最大值点与最小值点间的连线为M,M与y轴方向的夹角b的绝对值不大于4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鼠标计算机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底部信号输入端为光学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鼠标计算机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底部信号输入端为非光学的其他传感器。
专利摘要一种轻巧型计算机输入装置,具体涉及计算机鼠标,其结构见附图。所述之鼠标其信号输入端在底部,顶部只有一个可前后按动的联体按键或两个呈前后排列的按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挑战传统的鼠标结构形式和持握方式,适于三指拿捏,更符合人体工学,操作不易疲劳,轻巧易带。
文档编号G06F3/033GK2867438SQ200420087298
公开日2007年2月7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18日
发明者陈其良, 陈梅英, 陈其晖 申请人:陈其良, 陈梅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