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需发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58375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按需发行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处理装置,该装置向打印系统中的打印设备输出打印信息,向后处理设备输出后处理信息,借助于通过网络连接图像形成设备(例如,数字复印机)、后处理设备(例如,联线修整机、近线修整机或离线修整机),以及连接其中安装了用于控制图像形成设备的打印机驱动程序的客户端计算机,从而配置该打印系统,本发明还涉及用于上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下面将对各术语进行说明。“修整机(finisher)”表示后打印处理设备,也叫做“后印刷处理设备”或简称为“后处理设备”。修整机执行诸如装订、裁切、钉针处理、打孔和分页复制之类的各种处理。某些修整机具有多种功能,而某些修整机具有单一功能。
设备的特征信息是代表该设备的技术规格的信息,描述了该设备的特征(例如功能),也叫做“属性信息”。修整机的特征信息包含代表该设备的功能、送纸顺序以及纸张的方向的信息。在下面的实施例中,特征信息和功能信息同义。
“打印属性”是用于指定如何打印的信息,并包含对双/单面打印的指定、对面朝上/面朝下的指定、打印拷贝份数、纸张大小和版面布局。在下面的实施例中,打印属性和“打印设置信息”同义。打印属性可以由用户根据应用程序或打印机驱动程序所提供的用户界面窗口,在打印设备的功能的范围内来加以改变。
通常,当打印设备和修整机在使用修整机对打印的产品执行后打印处理时被分离的情况下,操作员必须在修整机上设置打印输出产品。为了便利此工作,希望打印设备根据修整机的规格(特征信息)排出打印的产品。通常提出的方法是通过使用修整机的特征信息来控制打印时的打印属性的方法。此方法是通过在打印时根据修整机的特征信息来控制打印属性的第一种方法,或通过根据修整机的特征信息来控制打印机驱动程序的用户界面的功能项目的第二种方法来实现的。功能项目是用户用于设置打印属性的项目。
作为控制打印时的打印属性的第一种方法,打印机驱动程序根据修整机的特征信息自动地在生成打印作业时设置打印属性。在专利参考文献1所描述的打印系统中,打印设备的控制器获取关于与连接到打印设备的装订设备关联的下列两个项目的信息(1)表示是从所设置的文档堆叠的顶部还是从底部提取纸张的信息;以及(2)表示是用面朝上还是面朝下设置文档的信息。
基于这两项信息,控制器自动地设置页输出顺序(升序/降序)和页输出面(面朝上/面朝下),以便允许操作员直接在装订设备上设置排出的打印输出产品,并对产品进行装订。由于此控制是由控制器执行的,因此,在整版时,用户不必考虑有关这两个项目的信息。
作为控制打印机驱动程序的用户界面的功能项目的第二种方法,手动或自动地识别安装在打印机中的修整机的类型,并根据所识别的类型控制用户界面的功能项目。例如,当能够进行钉针处理的修整机连接到打印设备时,使打印机驱动程序的用户界面的订书钉设置项目有效,以便用户可以设置订书钉。
专利参考文献2描述了在进行装订处理时,防止在封面和纸摞之间的内容不同的情况下进行装订的方法。根据此方法,由打印设备来打印包含封面的标识信息和纸摞的标识信息的打印信息。装订控制设备加载所打印的标识信息,如果封面的标识信息和纸摞的标识信息彼此一致,则执行装订处理。
当联线修整机连接到打印设备时,使用打印设备的计算机可以通过该修整机控制包括后处理的打印设备。
在Horizon可提供的称为“i2i”的系统中,由用户根据修整机的类型和功能等等来输入修整机的设置信息,并且该设置信息保存在对打印作业进行管理的控制服务器中。发出将所加载的打印产品链接到修整机的设置信息的ID,将该ID打印出来,并附加到所打印的产品。修整机通过诸如条形码读取器之类的读取设备来读取附加到所打印的产品的ID,并从控制服务器加载对应于该ID的设置信息。根据所加载的设置信息对修整机自动地进行设置。
日本专利公开No.2004-078449[专利参考2]日本专利公开No.11-105455然而,在上文所描述的专利参考文献1中,装订设备是连接到打印设备的所谓的“联线修整机”(联线修整机是作为打印机中的可选设备安装的装订设备,并通过从打印机延伸的纸张传送路径连接到打印机)。专利参考文献1中的方法不能应用于没有通过物理上相同的纸张传送路径连接到打印设备的装订设备。在上文所描述的专利参考文献2中,装订设备是不能与打印设备进行通信的所谓的“离线修整机”(没有连接到任何网络的装订设备)。用户必须分别地从服务器发出有关对内容进行打印的指令、打印ID的指令、以及向修整机发出的指令,以及不能被单一管理的各种信息。在Horizon可提供的i2i系统中,所打印的产品与修整机设置信息相关联,但在打印数据中不能反映任何修整机特征信息。
换句话说,在上文所提及的任何一种系统中,当由打印设备所打印的产品接受由没有通过物理上相同的纸张传送路径连接到打印设备的修整机进行的后处理时,必须分别地设置打印设备和修整机。特别地,没有提出通过诸如用于控制打印设备的计算机之类的信息处理装置来单一设置修整机和打印设备的系统。这给操作员带来了在打印设备和修整机的设置之间保持匹配的负担,降低了打印处理的效率,并产生设置错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考虑到上述情况的背景下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能够通过用于可以通信方式连接到该信息处理装置并独立于打印设备的修整机的信息处理装置来自动地进行匹配打印属性的设置,从而提高打印处理的效率,防止产生任何设置错误,本发明还提供用于该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和打印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包括下列配置。
一种信息处理装置,该装置生成将由打印设备打印的打印数据,并生成通过可独立地通信的后打印处理设备进行后打印处理的后处理设置信息,该装置包括加载单元,用于加载表示后打印处理设备的功能的功能信息,识别单元,该单元识别可由打印设备处理的打印功能,以及识别在打印之后可由后打印处理设备基于由加载单元加载的功能信息进行处理的后处理功能,显示控制单元,该单元显示用于设置由识别单元所识别的打印功能和后处理功能的设置窗口,打印数据生成单元,该单元基于通过由显示控制单元所显示的设置窗口输入的打印功能,生成将由打印设备进行打印的打印数据,以及后处理设置信息生成单元,该单元基于通过由显示控制单元所显示的设置窗口输入的后处理功能,生成通过后打印处理设备进行后打印处理的后处理设置信息,其中,由打印数据生成单元所生成的打印数据被传送到打印设备,由后处理设置信息生成单元所生成的后处理设置信息被传送到后打印处理设备。
通过通信连接到打印设备和后打印处理设备的信息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打印信息生成单元,该单元基于打印设置信息来生成打印信息,后处理设置信息生成单元,该单元基于打印设置信息和描述后打印处理设备的功能的功能信息,生成描述后打印处理设备的后处理内容的后处理设置信息和后打印处理设备的标识信息,以及传送单元,该单元向打印设备传送由打印信息生成单元所生成的打印信息和由后处理设置信息生成单元所生成的后处理设置信息。
一种连接到网络的打印装置,该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为后打印处理设备设置的后处理设置信息,以及传送单元,该单元从后处理设置信息中提取要为通过网络连接的后打印处理设备设置的信息,并将该信息传送到后打印处理设备。
根据本发明,为通过通信连接到到信息处理装置的后打印处理设备自动地进行匹配打印属性的设置。可提高打印处理的生产力,并且可防止产生任何设置错误。
此外,还可以节省输入有关新连接的后打印处理设备的信息的工作。
由于从该信息处理装置发出的后处理设置信息通过打印设备被传递到后打印处理设备,因此,该信息处理装置既不需要为后打印处理设备特别生成后处理设置信息,也不需要传送后处理设置信息。因此,可以简化信息处理装置的编程,这有助于减少程序代码和减少错误。
当有多个后打印处理设备可用时,可以优先采用基于优先级指定的后打印处理设备。通过改变优先级,用户可以明确地指定供使用的后打印处理设备。
通过优先使用联线地连接到打印设备的后打印处理设备,可以减少打印产品从打印设备到后处理设备的递送工作,这有助于节省劳动量并提高生产力。
通过下面参考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类似的附图标记在全部附图中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系统配置的一个示例的视图;
图2是示出图像形成设备的方框图;图3是示出计算机的方框图;图4是示出近线修整机的内部配置的方框图;图5A是示出充当近线修整机的一个示例的裁切设备的结构;图5B是示出充当离线修整机的一个示例的具有装封面(casing-in)功能的装订设备的结构的视图;图6是示出客户端计算机的软件配置的方框图;图7是示出描述装订设备的修整机配置文件的一个示例的视图;图8是示出描述裁切设备的修整机配置文件的一个示例的视图;图9是示出图像形成设备的内部模块的方框图;图10是示出修整机管理表的一个示例的表;图11是示出连接修整机的过程的流程图;图12是示出图像形成设备的操作面板的初始窗口的一个示例的视图;图13是示出图像形成设备的操作面板的选项设置窗口的一个示例的视图;图14是示出成像设备的操作面板的修整机注册窗口的一个示例的视图;图15是示出更新后的修整机管理表的一个示例的表;图16是示出近线修整机在图像形成设备中注册的流程图;图17是示出修整机配置文件获取方法的流程图;图18是示出打印机驱动程序的对话框的一个示例的视图;图19是示出打印机驱动程序的页面设置属性页的一个示例的视图;图20是示出打印机驱动程序的修整处理属性页的一个示例的视图;图21是示出打印设置的流程图;
图22是示出打印的流程图;图23是示出主机中的处理的流程图;图24是示出作业控制信息的一个示例的视图;图25是示出图像形成设备中的修整机处理的流程图;图26是示出近线修整机的处理的流程图;图27是示出修整机侧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图28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获取配置文件的流程图;图29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系统配置的一个示例的视图;图30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主机中的处理的流程图;图31是示出优先级表的一个示例的表;图32是示出根据对第二实施例的第一修改方案的主机中的处理的流程图;图33是示出根据对第二实施例的第二修改方案的主机中的处理的流程图;以及图3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控制设备的功能方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系统配置>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系统配置的一个示例的视图。图1中的DTP(桌面排版)系统包括客户端PC 1801、图像形成设备(打印机或打印设备)1803、联线地连接到图像形成设备1803的联线修整机1803a、连接到网络1809的近线修整机(具有装封面功能的装订设备)1804、没有连接到网络1809的离线修整机1802,以及修整机系统1807。修整机系统1807可以将一个或多个修整机,即具有骑马钉装订(saddle stitch)功能的装订设备1805、折页(folding)设备1806及控制器1811连接到网络1810,并对它们进行控制。通过控制器1811连接到网络1810的修整机也叫做“近线修整机”。连接到网络的各设备可以通过网络相互进行通信。打印机1803包括图像扫描仪,并且是不仅具有打印功能而且还具有扫描、复制、传真通信以及存档功能的多功能设备。因而,打印机1803也叫做MFP(多功能打印机)。客户端PC 1801是信息处理装置,具有控制打印机的功能,当注意到其打印机控制功能时,也叫做“打印控制设备”。
下面将按照修整机控制方法来说明联线修整机、离线修整机以及近线修整机。
联线修整机是不能单独地与主计算机进行通信,并且通过相同的纸张递送路径连接到例如图像形成设备的修整机。从图像形成设备设置由联线修整机对从该图像形成设备递送的打印产品进行处理的内容。处理内容是由后处理设置信息指定的。通过借助于在信息处理装置上运行的打印机驱动程序将联线修整机设置为图像形成设备的可选单元,可以生成包含由联线修整机指定的处理内容(例如,装订处理)的打印作业。
离线修整机没有任何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的装置(离线),并且在修整机中设置由修整机所进行处理的内容,而不管另一个设备如何。例如,处理内容是由用户从离线修整机的操作单元设置的,或由修整机的读取器读取诸如打印在将接受后处理的纸张上的条形码之类的打印信息来进行设置。
近线修整机包括用于与诸如图像形成设备之类的外部设备进行通信的装置。由修整机进行处理的内容可从其操作单元输入,还通过网络作为例如来自诸如主计算机之类的另一个设备的作业通知单进行输入。
以下将按照打印输出产品的递送路径(纸张通路)描述每一个修整机的特征。这些特征是一般特征,为便于对本发明进行理解而描述这些特征,因此,本发明不仅限于下列描述。联线修整机物理上连接到图像形成设备,以限定一条纸张传送路径。从图像形成设备打印出的纸张通过递送路径(纸张通路)被快速发送到修整机。离线修整机没有物理上连接到图像形成设备。从图像形成设备打印出的纸张临时堆叠在车、托盘、皮式带运送机等等上,然后被设置在修整机的输入部分。至于近线修整机,类似于离线修整机,打印的纸张被临时堆叠,然后被设置在近线修整机的输入部分。如上所述,近线修整机可以通过通信装置接收处理内容(作业通知单)。联线修整机也可以配备有用于与外部设备(主计算机)进行通信的通信单元,可以通过通信单元接收后处理指令(作业通知单),并作为近线修整机来工作。
<图像形成设备的配置>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1803的方框图。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设备(打印机)包括扫描仪输入单元1914、FAX单元1913、NIC(网络接口卡)单元1912、专用的I/F单元1911,以及USB I/F单元1910。扫描仪输入单元1914包括读取图像的扫描仪单元,以及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的扫描仪IP单元。FAX单元1913通过使用电话线路发送/接收图像,其以传真设备为代表。NIC单元1912通过网络与计算机等等交换图像数据和设备信息。专用的I/F单元1911与诸如另一个成像设备之类的外部设备来交换信息。USB I/F单元1910是与充当打印数据发送侧的计算机等等的接口。根据打印机的使用模式,作业控制单元1901控制整个图像形成设备,以例如临时保存图像信号或确定路径。例如,通过设置处理器、RAM和硬盘(未示出),并由处理器执行预先确定的程序,可以实现作业控制单元。作业控制单元1901可以进一步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图像数据包括来自扫描仪单元1914的图像数据、通过FAX单元1913输入的传真作业的图像数据、通过NIC单元1912从外部设备(例如,计算机)输入的图像数据,以及通过I/F单元1911从另一个图像形成设备输入的图像数据。例如,这些图像数据临时存储在硬盘中,然后被读出,传递到诸如打印机单元1905之类的输出单元,并由打印机单元打印出来。不用说,图像数据不仅限于位图数据,并且还包括被描述成用于呈现图像的数据。例如,当接收PDL数据时,它由PDL单元1903转换为可打印的格式的数据,并由图像处理单元1904进行必需的图像处理。由打印机单元1905打印出处理过的数据。作业控制单元1901根据来自操作员的指令控制从硬盘读出的图像数据,以便可以将图像数据传递到诸如计算机或另一个图像形成设备之类的外部设备。文档存储单元1908可以保存并管理由压缩/解压单元1909压缩的文档。操作单元1902允许操作员对可用的修整机等等进行设置。可用的修整机是后处理单元1803a,即联线地连接到打印机单元1905的联线修整机,以及通过NIC单元1912连接的近线修整机1804。
如上所述,图像形成设备1803可以设置联线修整机1803a和近线修整机1804以便使用它们的功能。描述修整机的功能的修整机配置文件(稍后描述)是保留在图像形成设备中的配置文件信息,并且被发送到计算机1801,以便基于配置文件信息设置供计算机使用的功能。设置操作是由读出修整机配置文件的计算机1801进行的。图像形成设备通过在图像形成设备中保存可在装运该图像形成设备时连接的各种类型的修整机的配置文件,从而获取修整机配置文件。当在装运图像形成设备之后存在被该图像形成设备新支持的近线修整机1804时,在新的近线修整机1804连接到网络之后,图像形成设备获取近线修整机1804中的配置文件信息(近线修整机配置文件)。此外,当在修整机中没有保留配置文件信息,或者通过在安装之后改变或添加功能来更新配置文件信息时,可以从修整机制造商等等的Web页面获取配置文件信息。因此,即使在装运时没有保留修整机配置文件,也可以获取正在使用的配置文件。注意配置文件信息是描述对应的设备的功能性特征的信息,也可以叫做功能信息或特征信息。
图像形成设备在共同的DB单元1907中保留通过上述方法获取的修整机配置文件。然后,在图像形成设备中注册所获取的修整机配置文件,以便该配置文件可以用于诸如打印机驱动程序之类的另一个设备。将在下面的<修整机配置文件的管理>一章中描述注册的细节。在注册结束之后,另一个设备可以通过NIC单元利用在图像形成设备中注册的修整机配置文件。
注意,图1中的网络是IP网络,并且所连接的设备支持IP。
<计算机的硬件配置>
图3是示出了客户端计算机1801的配置的示例的方框图。如图3所示,客户端计算机1801包括处理单元3010和外围设备。客户端计算机1801的处理单元3010包括根据控制程序控制总的主机设备的MPU 3011,将系统的构成组件彼此连接的总线3012、存储由MPU 3011执行的程序、数据等等的RAM 3013,连接系统总线、存储器总线和MPU 3011的桥3014,以及具有在诸如CRT之类的显示设备3001上显示图形信息的控制功能的图形适配器3015。
处理单元3010包括与HDD设备3002连接的HDD控制器3016,与键盘3003连接的键盘控制器3017,在物理级和链路级充当与网络1809的接口的通信I/F 3018。
为操作员显示图形信息等等的显示设备3001(在此示例中,为CRT)通过图形适配器3015连接到处理单元3010。此外,键盘3003以及充当存储程序和数据的大容量存储设备的硬盘驱动器(HDD)设备3002分别通过控制器连接到处理单元3010。
HDD 3002保存程序文件(例如,操作系统、应用程序,以及打印机驱动程序)以及数据文件(例如,打印机驱动程序设置信息403和配置文件信息404)。打印机驱动程序设置信息403保存代表可供计算机1801使用的打印机的当前设置的值。配置文件信息404保存可用的外围设备的配置文件,在第一实施例中是打印机、近线修整机等等的配置文件信息。配置文件信息是代表诸如设备的功能的特征的信息。具体来说,配置文件信息代表了近线修整机的功能(例如,装订功能和裁切功能)和能力。例如,对于装订功能,配置文件示出了伴随装订功能的能力(例如,可装订的位置和尺寸、负载重量、以及订书钉之间的间隔)。对于裁切功能,配置文件示出了伴随裁切功能的能力(例如,可裁切的纸张大小(最大和最小)和厚度)。
MPU 3011执行包括操作系统和打印机驱动程序的设备驱动程序、应用程序等等。这些程序有时在显示器上显示用于请求操作员对处理进行干涉的UI窗口,例如,对参数进行设置,或指定执行。根据打印机的型号(包括MFP)准备打印机驱动程序。打印机驱动程序给操作系统提供有关打印机等等的功能和配置的信息,并执行用于实现该打印机型号所特有的功能的处理。
<近线修整机的配置>
修整机按照功能被分为各种类型。第一个实施例使用具有骑马钉装订功能的装订设备作为联线修整机的示例,图5A中的裁切设备2201作为离线修整机的示例,图5B中的具有装封面功能的装订设备2301作为近线修整机的示例。
图4示出了近线修整机1804、1805和1806的功能配置的示例。近线修整机包括执行诸如用于打印纸张的折页或钉针处理之类的后处理的后处理设备2200,以及对后处理设备2200进行控制的控制器2100。在控制器2100中,附图标记2101表示网络单元,该单元与诸如主计算机或MFP之类的另一个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并且接收描述后处理指令的作业通知单(也被称为“作业控制信息”)。附图标记2102表示主存储设备(例如,DRAM)或临时保存信息的辅助存储设备(例如,HDD)。附图标记2103表示控制单元,该单元对近线修整机中的作业进行控制,并且具有处理器、存储器等等。附图标记2104表示接受来自用户的ID输入的操作单元。附图标记2105表示作业控制信息解释单元,该单元对输入的作业控制信息进行解释,并将其转换为能够对设备进行控制的格式。附图标记2106表示对后处理设备2200进行控制的设备控制单元。用于对修整机进行控制的作业控制信息也叫做“后处理设置信息”。后处理设备2200是执行后处理(后印刷处理)的处理机构,并具有用于实现例如装封面装订功能的硬件。这些模块配置了联线修整机。
控制器2100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具有控制程序执行功能和外围设备控制功能,并对整个修整机进行控制;系统总线,该总线连接控制器中的构件;存储了由处理器执行的控制程序、各种数据等等的ROM;以及保存作业通知单等等的RAM。配置文件信息2102a保存在ROM 3112或诸如硬盘之类的存储设备2102中,在本示例中,保存在硬盘中。配置文件信息2102a由图像形成设备1803读取(或写入),以允许图像形成设备使用近线修整机。
<计算机的软件配置>
图6是示出了包含打印机驱动程序的客户端计算机中的软件的配置。客户端计算机1801中安装了操作系统(OS)402。打印机驱动程序405和应用程序软件408安装在OS 402中并由OS 402进行控制。
打印机驱动程序405包括显示用户I/F并保存设置的用户I/F驱动程序406,以及将通过OS 402从应用程序408发出的打印描绘指令转换为可由成像设备进行解释的代码的图形驱动程序407。当应用程序408通过OS 402允许用户设置打印时,用户I/F驱动程序406显示图18到20所示的打印设置对话框和属性页。
注意,用于保存由打印机驱动程序设置的设置信息的设置保存区403被确保在由OS 402进行管理的保存区中。包含由用户通过用户I/F驱动程序设置的打印属性和后处理指令信息的设置信息保存在打印机驱动程序设置保存区中。还保存在诸如MFP(打印机)1803之类的可用的设备上的配置文件信息404。用户I/F驱动程序、图形驱动程序,以及应用程序软件可以通过OS访问打印机驱动程序设置保存区,以读取由用户设置的打印属性和后处理指令信息。
通过诸如网络之类的通信介质,连接客户端计算机侧的通信I/F410和打印机1803侧的通信I/F 411,从而连接客户端计算机。客户端计算机还类似地连接到诸如修整机之类的另一个网络设备。图形驱动程序407可以通过OS 402将打印数据发送到图像形成设备,也可以通过OS 402获取配置信息和图像形成设备的状态等等。
<配置文件的内部结构>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以XML格式描述了修整机配置文件(=修整机配置文件信息)。修整机类型不同,诸如装订设备、裁切设备,以及折页设备,并且各类型的功能彼此不同。在添加新功能时,信息显著地改变。为了正确地处理各种功能和变化,使用XML以标记格式来描述配置文件。当然,可以以任何格式描述配置文件,只要可以自适应地描述新功能等等的添加即可。为每一个修整机设备准备修整机配置文件。
图7示出了描述装订设备的修整机配置文件的示例,图8示出了描述裁切设备的修整机配置文件的示例。在“FINISHING”标记中,“FinishingType”代表诸如装订设备或裁切设备之类的类型,“Manufacturer”代表制造商名称,“ProductName”代表型号。图7示出了“从ABC可得到的11ABC型的装订设备(类型装订)”。图8示出了“从XYZ可得到的10XYZ型的裁切设备(类型裁切)”。图7中的标记“Booklet”和图8中的“Cutting”描述了相应的型号所特有的功能(装订设备和裁切设备)。以这种方式,可由标记单独定义每一个修整机所特有的功能,并作为配置文件来描述该功能。
例如,图7中的装订设备的“Booklet”标记定义了类型名“saddlestitching fold(骑马钉装订折页)”、“flat stitching(平装)”、“cornerstitching(拐角订装)”、“half fold(一半折页)、“flat stitching fold(平装折页)”和“corner stitching fold(拐角订装折页)”。“Medium”标记定义了介质类型“Plain”(普通)和“Fine”(优良),介质重量“60kg”作为最小值,“120kg”作为最大值。“StapleSpacelnterval”标记定义了不能调整订书钉间隔(“False”),且间隔为100mm。
在图8中,“Cutting”标记描述了最大输入尺寸(MaxInputDimensions)是宽度和长度(X,Y)都为360mm。此外,“Cutting”标记描述了最大输出尺寸(MaxOutputDimensions)是宽度和长度(X,Y)都为310mm,最小输出尺寸(MinOutputDimensions)是宽度(X)为80mm且长度(Y)为150mm。此外,“Cutting”标记描述了最大厚度(MaxThickness)为70mm。
如此,修整机配置文件信息定义了功能的类型、制造商名称,型号名称,以及每一个功能的性能(例如,尺寸和装订位置)。配置文件信息例如可以被保存在修整机的存储设备2102中,并由图像形成设备读出和收集,或在充当主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装置的打印机驱动程序的控制下直接从近线修整机收集。
<图像形成设备对修整机配置文件的管理>
图9是用于说明与图像形成设备1803中的修整机配置文件关联的模块的方框图。图像形成设备1803包括与外部进行通信的通信I/F(NIC)1912,对修整机配置文件进行管理并响应于外部获取请求而传送配置文件的修整机配置文件控制单元901,对修整机名称、对应的修整机配置文件名称、连接状态等等进行管理的修整机管理表902,以及保存修整机配置文件的实体(例如,图7或8所示的配置文件信息)的修整机配置文件保存区903。诸如可连接到图像形成设备的修整机的修整机名称之类的信息保存在修整机管理表902中,对应于每一个修整机的配置文件信息保存在修整机配置文件保存区903中。修整机配置文件控制单元901是作业控制单元1901的功能中的一个,且修整机管理表902和修整机配置文件保存区903包含在共同的数据库1907中。
图10示出了修整机管理表902的内容的示例。表902存储了有关可连接到图像形成设备的修整机的信息。在第一实施例中,表902的项目是管理编号1002(变量类型是(“无符号短整数”)),修整机名称1003(变量类型是(“字符串”))、制造商名称1004(变量类型是“字符串”)、对应的配置文件的文件名1005(变量类型是“字符串”),以及修整机连接状态1006(变量类型是布尔值“false”表示修整机没有连接,“true”表示修整机已连接)。例如,在管理编号#5的列中,修整机名称是″修整机-X″,制造商名称是“XYZ″,对应的配置文件的配置文件名称是″finisher-x-of-xyz.xml″。连接状态是表示连接了修整机的“true”。也可以类似地对其他列进行解释。在此表中,除了管理编号为#5的修整机之外的修整机没有连接。
<近线修整机和成像设备之间的连接>
图16示出了当成像设备从对应的近线修整机获取修整机配置文件时的流程。即,图16示出了当添加新修整机并在修整机管理表中进行注册的过程。当用户在操作面板上指定“选项”或“用户模式”,以将窗口改变为近线修整机设置窗口时,此流程开始。
在步骤S2501中,用户通过操作单元1902输入近线修整机的IP地址。该IP地址可以是直接分配给近线修整机的IP地址,或预先确定的子网的IP地址。在步骤S2502中,基于输入的IP地址,从预先存储在成像设备的修整机配置文件保存区903中的修整机列表中指定一个修整机,并且显示可连接到所指定的图像处理设备的修整机的列表。提示用户,以从所显示的列表中的近线修整机的制造商和型号的列表中选择对应的修整机,并指定对应的配置文件。
在步骤S2503中,输出提示用户确认修整机是否正确的显示。如果向显示器输入了用户确认修整机正确的消息,则向输入地址处的修整机请求配置文件信息,并且在步骤S2504中接收并保存该配置文件信息。将对应于所保存的修整机配置文件的修整机添加到修整机管理表902中。改变的修整机管理表存储在辅助存储设备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中。
作为另一个示例,当可以从近线修整机获取表示制造商和型号的ID时,在用户输入近线修整机的IP地址之后,向IP地址发出ID获取请求。然后,从近线修整机中获取ID,并显示该ID。如果用户选择近线修整机的所显示的ID的其中一个ID,则向对应于所选择的ID的修整机请求配置文件信息。可以从近线修整机获取配置文件信息以重写修整机管理表。可以获取其配置文件信息的修整机是连接到网络并且可用的修整机。以这种方式,向输入的IP地址处的修整机请求修整机配置文件,并获取该修整机配置文件。修整机的IP地址和从该IP地址获取的配置文件信息彼此相关联地保存在一起。
下面将参考图11的流程图说明允许成像设备使用注册的近线修整机的过程。使得其可用的近线修整机是可从XYZ得到的修整机-Y。用户安装新的近线修整机,并通过诸如LAN电缆之类的预先确定的通信介质将它连接到成像设备。图11中的过程由成像设备1803的修整机配置文件控制单元901执行,即,由成像设备1803的处理器1901来执行。
在步骤S1101中,成像设备1803在操作单元1902上显示了用户界面窗口,以便让用户执行连接操作。在此窗口中,用户执行到网络上的近线修整机的连接操作,并发出使用近线修整机的指令。如果判断近线修整机对此操作作出响应,并且可用,则在步骤S1102中,在修整机管理表中,连接的修整机的连接状态变为“连接(true)”。下面将参考图12到14说明此操作。图12到14示出步骤S1101中的操作窗口。
图12示出了成像设备主体的操作面板的初始状态。为了对近线修整机进行连接设置,用户点击选项按钮1201。此按钮被用来设置成像设备的选项,并且被点击以显示出图13中的窗口。然后,用户点击“修整机注册”按钮1301。通过点击此按钮,显示出图14中的修整机连接设置窗口。此窗口显示出可注册的近线修整机的列表,并允许注册每一个近线修整机的连接。通过可视化除了对应的配置文件名称1005之外的修整机管理表902,获得图14中的修整机列表窗口。即,修整机列表由修整机名称1401、制造商名称1402和连接状态1403构成。此列表一次显示七个修整机,用于上移或下移所显示的列表的按钮1404或1405被点击,以浏览这七个修整机之前和之后列出的修整机。连接注册或取消连接注册是通过触摸目标修整机行的任何部分并选择该行来进行的。要注册修整机的连接,可按触摸“连接”按钮1409;要取消连接注册,触摸“断开连接”按钮1408。在此情况下,为了注册可从XYZ得到的修整机-Y的连接,触摸行1407的任何部分,以选择修整机-Y。在此状态下,触摸“连接”按钮1409,以注册修整机的连接。根据“连接“按钮1409被触摸的情况,成像设备1803发出连接近线修整机的请求(使用请求)。如果接收到对连接请求的响应,则判断可以使用该修整机,因而显示出“已连接”。如果没有接收到响应,则判断不能使用指定的近线修整机,因此不改变显示。最后,触摸“确定”按钮1411,以使设置生效,并返回到成像设备主体的操作面板的初始窗口。要取消注册,触摸“取消”按钮1410,以取消窗口中的所有内容。在此情况下,不执行成像设备的修整机管理表(稍后描述)的更新。
下面将说明成像设备1803更新修整机管理表902的方法(图11的步骤S1102)。由于用户在图14的修整机连接设置窗口中连接并注册可从XYZ得到的修整机-Y,因此,成像设备1803更新修整机管理表902。在图14的示例中,管理编号为#6的连接状态列从“false”改写为“true”。图15示出了此更新之后的修整机管理表902。如图15的列1601所示,#6中的修整机-Y的连接状态变成“true”。
通过上述过程,完成成像设备中的近线修整机的连接注册。在第一实施例中,近线修整机的连接由用户在连接近线修整机之后在成像设备的操作面板上进行设置。然而,也可以通过另一种方法来对连接进行注册,只要可以更新修整机管理表就可以。例如,由于成像设备和近线修整机通过通信介质连接在一起,因此,定义了连接中的协议。成像设备和近线修整机基于此协议相互进行通信,并且成像设备自动地对近线修整机的连接进行注册。
成像设备还执行以下步骤向连接的近线修整机传送修整机配置文件获取请求,并响应于该请求接收由近线修整机传送的修整机配置文件。接收到的修整机配置文件被保存在修整机配置文件保存区903中。接收到的修整机配置文件的名称被注册在修整机管理表902的修整机配置文件名称1005中。与修整机配置文件关联地注册修整机的地址。
注意,由成像设备从注册的近线修整机读取近线修整机的配置文件信息,然后由计算机获取该配置文件信息。作为替代,也可以由计算机直接从近线修整机获取配置文件信息,如图28所示(稍后描述)。
对于联线修整机,其修整机配置文件最初存储在成像设备中。如果实际连接了联线修整机,向控制单元输入表示连接了联线修整机的信号。此信号作为触发器来起作用,并且例如设置表示连接了联线修整机的标志。换句话说,根据第一实施例,对于联线修整机,表示注册或连接了联线修整机的操作不是必需的。
<获取修整机配置文件>
下面将说明由打印机驱动程序从成像设备获取近线修整机的修整机配置文件并保存该修整机配置文件的过程。
在图6的配置中,存储区404是OS中的、其中保存了由打印机驱动程序404从成像设备获取的修整机配置文件的存储区(配置文件保存区)。打印机驱动程序405通过OS的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来激活配置文件获取模块,使用该配置文件获取模块来从成像设备获取修整机配置文件,并将所获取的修整机配置文件保存在配置文件保存区404中。可以作为打印机驱动程序405的其中一个模块来形成该配置文件获取模块,或作为OS 402的其中一个功能设置。为了请求并发送修整机配置文件,在主计算机侧上的通信I/F 410和成像设备侧上的通信I/F 411之间使用通信介质。注意,没有特别指定用于进行通信的协议,只要可以从打印机驱动程序请求获取修整机配置文件,并可以传送修整机配置文件的实体即可。下面将参考流程图说明由打印机驱动程序从成像设备获取修整机配置文件的方法。图17是示出了此过程的流程图。例如当计算机被接通电源时,当用户指定打印处理时或者根据用户作出的明确指令来执行图17中的处理。
在步骤S1501中,打印机驱动程序405请求成像设备1803获取连接到成像设备并注册了的修整机的配置文件。响应于来自打印机驱动程序的获取请求,成像设备1803将保存在修整机配置文件保存区903中的修整机配置文件发送到打印机驱动程序在其中运行的主计算机1801中。
在接收到请求时,在步骤S1511中,成像设备(图17中的MFP)从顶部连续地浏览修整机管理表,并确认每一个修整机的连接状态,即,判断是否连接了每一个修整机。图15示出了保存在成像设备中的修整机管理表。在第一个步骤中,成像设备确认顶行上的“修整机-A”的连接状态。在此表中,修整机的连接状态是表示修整机不可用的“false”。在步骤S1512中,判断连接状态的条件。由于“修整机-A”的连接状态是“false”,因此,流程转到步骤S1514。在步骤S1505中,判断是否已经判断了所有修整机。如果还没有判断所有修整机,则流程返回到步骤S1511。对于“修整机-B”、“修整机-C”和“装订机-ABC”,类似地重复此步骤。
在步骤S1511中,判断充当下一条目的“修整机-X”的连接状态。由于“修整机-X”的连接状态是表示“修整机-X”可用的“true”,因此,在步骤S1512中的条件判断之后,流程转到步骤S1513。在步骤S1513中,成像设备向打印机驱动程序传送在可用的状态下被管理的每一个修整机(即,修整机管理表中的相关的修整机)的修整机配置文件。为此,成像设备从修整机管理表902中读取对应的修整机配置文件名称“finisher-x-of-xyz.xml”。从修整机配置文件保存区905中提取此文件名的文件,并将其发送到打印机驱动程序(S1513)。在步骤S1514中,判断是否已经判断了所有修整机。如果还没有判断所有修整机,则流程返回到步骤S1511。对于下一个“修整机-Y”,执行与“修整机-X”完全相同的步骤。由于在步骤S1512中连接状态是“true”,在步骤S1513中加载修整机的配置文件名称“finisher-y-of-xyz.xml”。成像设备从修整机配置文件保存区中提取修整机配置文件,并将该修整机配置文件发送到打印机驱动程序(S1513)。对于在修整机管理表中注册的所有修整机,重复此步骤。在判断了修整机管理表中的最后的修整机之后,成像设备在步骤S1515中向打印机驱动程序传送表示已经判断了所有修整机的信息。然后,图17的流程图中的处理结束。
打印机驱动程序从成像设备接收响应(S1502),并判断响应内容是否表示“结束”(S1503)。如果响应内容不表示“结束”,接收到的数据是修整机配置文件,并被保存在保存区(S1504)中。如此,打印机驱动程序从成像设备中获取连接的(可用的)近线修整机的修整机配置文件。
注意,类似于近线修整机,可以获取联线修整机的配置文件。由于可连接到成像设备的联线修整机是有限的,因此,所有联线修整机的配置文件也可以预先保存在成像设备中。在此情况下,激活标志等等与实际连接的联线修整机的配置文件关联,并呈现连接。在修整机设置等等的处理中,被激活的联线修整机是可用的修整机。
<打印机驱动程序的用户界面>
图18到20是由打印机驱动程序所提供的用户界面窗口(下面也简称为打印机驱动程序窗口)的一个示例的视图。注意,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还并入了参考图18到20所描述的操作和控制。打印机驱动程序可以显示GUI,该GUI具有适用于指定由系统的成像设备(例如,MFP或打印机)执行的输出操作(例如,打印操作)的显示窗口结构。当用户通过键操作指定打印时显示在计算机显示器上的打印设置GUI(图形用户界面)从应用程序等等的操作窗口被显示出来。该GUI具有用于显示和指定“打印机”的属性的域。当用户对此域进行操作时,还显示用于显示和改变打印设置的GUI。图18示出了此GUI的一个示例。
在图18到20的GUI中,用户可以执行操作以设置所希望的设置参数(打印输出处理条件数据)。根据输入的打印设置信息,打印机驱动程序根据诸如图像之类的指定数据生成对应于诸如打印机之类的传送目的地(也叫做“输出目的地”)的打印数据。所生成的打印数据由操作系统作为打印作业通过网络等等传送到目的地设备。
在图18中,附图标记101表示打印机驱动程序窗口。在打印机驱动程序窗口101中的设置项目之中,附图标记102表示用于选择目标输出目的地的传送目的地选择框。用户可以通过窗口中所显示的选择框102来选择系统的所期望的输出目的地设备。
附图标记103表示用于从打印作业中选择输出页面的页面设置域。在域103中,设置以下信息在由客户端计算机上运行的应用程序软件创建的、并将要打印出来的多个页面的数据之中,要输出哪一个页面。用户可以通过窗口中所显示出的页面设置域103选择要被诸如系统的成像设备之类的设备打印出的页面。用户可以打印所有页面,不打印所有页面而打印特定页面。
附图标记104表示用于指定将由系统的成像设备打印出的作业的输出拷贝的数量的拷贝计数设置框。光标被移动到框104的位置,图18所示的箭头(滚动条的箭头)被点击以增加/减少拷贝的数量。附图标记107表示对传送目的地选择框102中所选择的传送目的地设备进行详细设置的属性按钮。响应于用户输入的按钮107,打印机驱动程序进行控制以在计算机显示器上显示图19和20中所显示的各种详细窗口。
如果用户在通过图18到20中的各种操作窗口进行所希望的设置之后点击“确定”按钮105,可以根据用户所希望的设置来开始打印。为了取消处理,用户点击取消按钮106。响应于此,控制单元取消打印,并结束窗口101的显示。
图19和20示出了响应于用户在图18中所示的操作窗口中点击属性按钮107而显示在客户端计算机屏幕上的操作窗口(GUI)。
此窗口具有“页面设置”、“修整处理”、“纸张馈送”、“打印质量”页面以及用于选择相应的页面的选项卡。用户点击这些选项卡(利用客户端计算机的操作单元(例如,指示设备未示出)),并可以对各种详细的不同的打印输出条件进行设置,如与“页面设置”关联的设置,与“修整处理”关联的设置,与“纸张馈送”关联的设置,以及与“打印质量”关联的设置。
图19示出了当点击“页面设置”选项卡时显示的操作窗口(页面设置页)的一个示例。此窗口包括纸张大小设置框201、整版布局设置框202、纸张方向设置框203、拷贝计数设置框204等等。纸张大小设置框201是一个允许用户为将要打印的作业设置打印纸张的纸张大小的列。整版布局设置框202是用于输入选择一种布局模式的指令的域,在该布局模式中,在一个打印页的同一个平面上布局并形成多个页面的文档图像数据。整版布局设置框202也是用于从多个候选项中选择在该布局模式下在一个打印页的同一个平面上布局并形成其图像的页面的数量的域。纸张方向设置框203是用于提示用户从诸如纵向和横向之类的多个选择候选项中选择要打印的纸张的方向的域。拷贝计数设置框204是用于提示用户选择要处理的作业的打印拷贝的数量的域。用户可以在用户界面窗口的相应的设置项目域(框)中输入所希望的打印设置。
当用户通过键操作选择“修整处理”选项卡并保存了多个修整机配置文件时,打印机驱动程序405(即,控制单元3010)显示修整机选择窗口(未示出),以便选择其中一个修整机。当从修整机选择窗口中选择了一个修整机时,打印机驱动程序加载所选择的修整机的配置文件信息,并根据加载的配置文件信息,在显示单元上显示如图20所示的操作窗口。此窗口被用来设置用户在图18的操作窗口中从系统的各设备中所选择的设备所特有的设置信息。该设置信息包括页处理的设置,页处理的设置包括钉针处理的设置、排序处理的设置、打孔处理的设置、以及装订处理的设置。此外,也可以进行有关执行单面或双面打印中的哪一种的设置,以及进行有关用于通过打印机等等改变诸如色彩之类的参数的、与图像处理关联的较细的调整的设置。可以由用户通过多个可由用户执行的设置窗口(设置域)进行这些详细的设置。假设由客户通过图20的操作窗口中的打印方法设置框301设置双面打印模式,并且通过装订方向设置框302来设置长边装订。在此情况下,由打印机驱动程序对成像设备进行控制,以便对用户在图18的操作窗口中所选择的成像设备进行控制,以根据“双面打印”和“长边装订”的设置来执行双面打印处理。当近线修整机进行的后处理(例如,装封面装订)被指定为所打印的产品的后处理时,通过两种处理方法来进行后处理。根据第一种处理方法,打印机驱动程序向成像设备传送包含作业控制信息的打印作业,其中该信息描述由近线修整机进行的后处理的内容和近线修整机的ID。根据第二种处理方法,打印机驱动程序生成作业通知单,该作业通知单描述由近线修整机进行的后处理的内容和作业ID(标识符),并分别从作业控制信息向近线修整机输出作业通知单。当用户在图20的操作窗口中对默认按钮303进行操作时,打印机驱动程序进行控制,以将图20的操作窗口中的详细打印设置恢复为默认值。
虽然未示出,“打印质量”选项卡也可以类似地被用来选择分辨率、半色调设置等等。
如果点击(指定)了“确定”按钮304,属性设置生效,窗口返回到图18的窗口。如果点击(指定)了“取消”按钮305,属性设置失效,窗口返回到图18的窗口。
在包括各种详细设置的打印处理条件中,客户从客户端计算机把通过图18到20的各种打印设置窗口设置的打印条件数据以及作业输出请求和作业的图像数据一起发送。结果,可以对由客户所选择的成像设备进行控制,以根据客户作出的输出设置来输出由客户所选择的数据。
注意,选择修整机之后显示在“修整处理”页上的项目基于成像设备本身的打印机配置文件和从通过图17的过程从成像设备获取的修整机配置文件中所选择的修整机配置文件。具体来说,“修整处理”页示出对应于从所选择的近线修整机和连接到成像设备的联线修整机中选择出的修整机的功能的项目。为这些项目提供预先确定的默认值。例如,当保存了图7中的修整机配置文件时,图20的用户界面上的“指定订书钉位置”按钮306被激活。当由操作员点击按钮306时,显示出用于选择装订方法的选择菜单域。在此菜单域中,提供了图7的配置文件中位于“BookletType”选项卡中所定义的六种装订方法作为选择候选项。通过点击例如图20中的“修整处理的详细信息”按钮307并显示裁切之后的尺寸,可以设置图8的配置文件中包含的裁切尺寸等等。
<主计算机进行的打印处理>
下面将参考图21和22的流程图和图18到20的用户界面窗口来说明由用户在打印机驱动程序上设置打印属性以及打印输出的流程。图21是示出了由用户输入打印设置信息的过程的流程图,图22是在用户指定打印之后直到打印的流程图。
在设置打印中,在步骤S501中,从用户那里接受用于从应用程序软件的菜单中选择打印设置菜单的输入。在步骤S502中,应用程序调用OS的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并指示打印机驱动程序来显示打印设置属性页。响应于此指令,OS指示打印机驱动程序来显示打印设置属性页。在步骤S503中,打印机驱动程序(特别是充当打印机驱动程序的一部分的用户I/F驱动程序)接受此指令,并显示图18所示的打印设置属性页。随后,在步骤S504中,用户在图18到20中的上述属性页上进行所希望的打印设置。打印机驱动程序根据设置操作来临时保存设置值。如果用户点击图18中的属性页的“OK(确定)”按钮,则打印机驱动程序结束设置的打印设置信息。响应于“确定”按钮被点击的情况,在步骤S505中,打印机驱动程序(用户I/F驱动程序)调用OS的API,并将用户设置的打印设置信息值保存在OS中的打印机驱动程序设置保存区403中。结果,完成打印设置信息的输入和保存。
为了打印文档,用户从应用程序软件的菜单中选择打印菜单。响应于选择指令,在步骤S601中,应用程序软件调用OS的API,并指示打印机驱动程序开始打印。响应打印指令,OS指示打印机驱动程序开始打印。在步骤S602中,构成打印机驱动程序的图形驱动程序从OS的打印机驱动程序设置保存区403中读出保存的打印设置信息,生成对图像形成设备的作业控制信息,并生成用于指定完成设置的、对所选择的修整机的作业控制信息。打印机驱动程序生成包含所生成的作业控制信息的打印作业,并将该作业传送到成像设备(第一处理方法),或将打印作业和作业控制信息的作业通知单分别传送到成像设备和所选择的修整机(第二处理方法)。作业控制信息例如包含JDF(作业定义格式)命令、PJL(打印作业语言)命令,以及PDL(页面描述语言)命令。JDF是基于XML的文件格式的缩写,该格式被定义为全面地定义、描述、管理以及控制创建和形成所打印的产品的所有步骤。在第一实施例中,JDF格式的数据将简称为“作业通知单”。PJL是用于作为打印作业来处理以PDL描述的数据的通用语言。在此示例中,JDF被用作为作业控制信息。当所选择的修整机是近线修整机时,作业通知单被作为作业控制信息传送到该近线修整机。当所选择的修整机是联线修整机时,以PDL描述的打印作业或作业控制信息中的PJL被传送到连接到该联线修整机的成像设备。当所选择的修整机是离线修整机时,通过将作业控制信息的内容转换为可由用户读取并可输入到该离线修整机的格式来生成打印作业。然后,打印作业被传送到成像设备。当发送目的地是近线修整机时,目的地地址是与修整机配置文件相关联地保存的IP地址。
在步骤S603中,应用程序基于文档数据通过OS来执行打印描绘(rendering)。在步骤S604中,向OS发出的打印描绘指令被作为打印描绘指令传递到图形驱动程序。图形驱动程序将接收到的打印描绘指令转换为可以由成像设备解释的描绘信息,并将该描绘信息作为构成打印作业的数据(也简称为“打印作业”)传送到该成像设备。
在接收到描绘信息时,在步骤S605中,成像设备基于接收到的描绘信息来执行描绘和打印。LIPS、PCL和PS是表示描绘信息的页面描述语言的示例。通过上述过程,用户可获得所希望的打印产品。
注意,成像设备使近线修整机的地址对应于修整机配置文件,并且与修整机配置文件一起读取该地址。还可以预先在主计算机中注册近线修整机的地址。根据所选择的修整机生成组合了近线修整机的多条设置信息的后处理设置信息。例如,通过其配置文件,指定所选择的近线修整机的功能和设置项目。如图20所示,在详细的设置用户界面窗口中显示指定的功能的设置项目,且各输入值被组合起来以生成作业控制信息。如上所述,所生成的作业控制信息被传送到对应的近线修整机。
图23示出了主机中的打印处理的流程的另一个示例。在图23的示例中,用户可以在打印开始之前进行打印设置。
用户通过使用应用程序来创建要打印的数据,并调用驱动程序来进行打印(步骤S701)。在图18中的属性按钮107被点击以便设置修整机之后,驱动程序显示详细的设置窗口(图19和20)(步骤S702)。为了允许用户设置修整处理,响应于“修整处理的详细信息”按钮307等等被点击的情况,显示详细的设置窗口(步骤S703)。如果在“修整处理的详细信息”设置窗口中,从由打印机驱动程序作为信息所保存的被支持的近线修整机中选择一个修整机,则显示对应于由该修整机所提供的修整功能的设置窗口(步骤S704)。重复此处理,直到进行了所有设置(步骤S705)。如果完成了设置并点击了“OK(确定)”按钮(105),则执行打印处理(步骤S706)。在打印处理中,打印机驱动程序根据需要向联线修整机输出作业控制信息(描述后处理的内容),并向成像设备输出描绘指令(打印作业的内容)(步骤S707)。打印机驱动程序向近线修整机输出描述后处理的内容的作业控制信息。用于生成对近线修整机的作业控制信息的方法与图22中所描述的方法相同。
<作业控制信息的结构的示例>
图24示出了作业控制信息的示例。在第一实施例中,作业控制信息被称作“以JDF(作业定义格式)格式描述的作业通知单”。JDF是使用XML来进行定义的。在图24中,“JDF”标记2600描述作业ID等等。“SaddleStitchingParams”标记2601是与骑马钉装订关联的参数设置,而“CuttingParams”标记2602是与裁切关联的参数设置。这些标记是以“ResourcePool”标记描述的,并被描述为所使用的资源(功能)。“ResourceLinkPool”标记2603描述执行骑马钉装订然后进行裁切的一个示例。此描述的格式被定义为JDF,并且可根据联线修整机的功能来描述要执行的处理。也可以JDF的形式来描述由图1中的近线修整机执行的装封面装订。已经描述了图24中的其中具有骑马钉装订功能的装订设备和裁切设备都被注册为图像处理设备中的近线修整机的情况。
以这种方式,作业控制信息描述将由作业控制信息的目的地处的设备执行的、并被传送到该目的地处的后打印处理(后印刷处理)的过程。该过程是被设置为指定修整机的操作的详细信息的参数。例如,该过程是定义订书钉位置和间隔、要进行钉针处理的页面的数量、要装订的页面的数量、拷贝的数量、裁切尺寸等等的参数。修整机把由作业控制信息的标记所指定的参数保存在对应于该标记的预先确定的存储区中,并根据参数值来执行后处理。作为替代方案,可以直接保存作业控制信息,以便使用标记作为关键码(key)来读取必需的参数。
例如,根据在用户界面窗口中设置的修整处理设置描述作业控制信息,特别是打印机驱动程序的“修整”页面。如果在用户界面上指定骑马钉装订,则描述图24中的标记2601。这也应用于其他后打印处理设置,并且根据JDF定义描述这些设置。为此,准备对应关系表,该表描述在配置文件信息中所描述的标记、设置项目的标识符,以及作业控制信息中所描述的标记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可以通过打印机驱动程序来进行查找。根据配置文件信息中所包含的标记,在用户界面上显示可由用户进行设置的域。在完成设置之后,对应于所设置的项目的标记(项目的标识符)被添加到作业控制信息中,从而形成作业控制信息。每一个标记的属性值都被传送到修整机、被读取、并被设置为操作参数。这只是一个示例,可以采用任何方法,只要设置的参数和标记能彼此关联即可。
<修整处理>
下面将参考图25说明根据作业控制信息中有关修整处理的描述,由成像设备执行的处理流程。在此情况下,打印机驱动程序使用第一种处理方法,在打印作业中,将描述后处理的内容的作业控制信息设置到近线修整机,并将打印作业传送到成像设备。然后,成像设备接收作业控制信息。在步骤S2701中,从打印机驱动程序等等接收参考图25描述的作业控制信息。在步骤S2702中解释作业控制信息,并在步骤S2703中根据成像设备中管理的配置文件信息判断是否已经注册了能够处理接收到的作业控制信息的修整机。为此,例如,准备对应关系表,该表描述配置文件信息中所描述的标记和作业控制信息中所描述的标记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可以由成像设备的控制单元进行查找。扫描由成像设备所收集的修整机配置文件,以查找对应于作业控制信息中所描述的标记的标记。如果对于所有功能标记命中修整机配置文件,则可以处理该作业控制信息(即,可以执行指定的修整处理)。在第一实施例中,可以跳过步骤S2709,因为打印机驱动程序生成对应于修整机配置文件的作业控制信息。
如果没有能够执行作业控制信息中描述的、并表示一项功能的一个标记中所描述的处理的工序,则处理结束。如果即使检测到一个工序,则在步骤S2704中判断已经注册了哪种类型的修整机。如果已经注册了联线修整机,则流程转到步骤S2705。在步骤S2706中,根据由作业控制信息指定的设置来控制联线修整机的作业。可以基于与在步骤S2703中的通过扫描命中的配置文件信息关联的IP地址来实现步骤S2704中的判断。如果修整机与IP地址关联,则它是近线修整机。离线修整机没有任何配置文件信息,并且可以从作业ID等等来确定。例如,到离线修整机的作业控制信息的作业ID可具有能够判断离线修整机的代码。在此情况下,在步骤S2703中,从判断目标中排除到离线修整机的作业控制信息。
如果检测到近线修整机执行的过程,则成像设备在步骤S2708中将作业控制信息和作业ID传送到近线修整机。传送目的地是在连接近线修整机时输入的IP地址。当修整机是离线修整机时,在步骤S2710中发出准备打印作业ID和指定的修整机名称的指令。
在第一实施例中,当打印机驱动程序采用第二种处理方法时,它将作业控制信息直接传送到目的地修整机,打印机只接收到近线修整机的作业控制信息。如此,步骤S2706可以紧随在步骤S2702之后执行。在此情况下,除了作业控制信息之外,打印机还接收打印作业,并执行该打印作业以便执行打印处理。
在步骤S2711中,判断所有工序(后处理)是否都已经结束。如果还有要执行的工序,则流程返回到步骤S2704,以继续下一个工序的处理。如果在步骤S2711中判断所有工序都已经结束,则流程结束。
以上述方式,由打印机的联线修整机来执行后处理。即使近线修整机的作业控制信息被传送到打印机,作业控制信息也能被传送到目的地处的该近线修整机。
<近线修整机所执行的后打印处理(1)>
图26是用于说明接收作业控制信息的近线修整机中的一系列工序的流程的流程图。近线修整机通过网络单元2101从主计算机中的打印机驱动程序(在第二种处理方法的情况下)或从成像设备(在第一种处理方法的情况下)接收作业控制信息(步骤S2401)。在作业控制信息解释单元2105对接收到的作业控制信息进行解释的同时,它将作业控制信息转换为能够对设备进行控制的内部格式(S2402)。经过转换的作业控制信息与作业ID一起保存在存储设备2102中(步骤S2403)。在此状态下,流程等待用户通过操作单元2104输入的作业ID(步骤S2404)。
在输入作业ID之后,在步骤S2405中,作业控制单元2103从存储设备2102中获取对应的作业控制信息,在设备控制设备2106中对其进行设置,并使后处理设备2200根据设置执行指定的处理。
作为另一种方法,存储作业控制信息的服务器(或MFP)可以添加到网络中。在此情况下,在修整机中注册作业控制信息服务器(的地址)。当从操作单元输入作业ID时,修整机连接到作业控制信息服务器。从作业控制信息服务器获取对应于输入作业ID的作业控制信息,并对其进行解释,以对后处理设备进行控制。
通过上述过程,客户端计算机可以提示用户基于所获取的修整机配置文件,使用近线修整机来设置后打印处理。打印机驱动程序生成作业控制信息并将其传送到近线修整机,并可以通过该近线修整机执行后打印处理。在打印机驱动程序的用户界面上,用户可以使用该近线修整机,而不会意识到该修整机是一个近线修整机。
<近线修整机所执行的后印刷处理(2)>
图27示出了由修整机所执行的另一个处理示例的流程。在此示例中,打印机驱动程序不将任何作业控制信息发送到近线修整机,并且保存它,直到请求作业控制信息。如果该修整机向打印机驱动程序请求作业控制信息,则打印机驱动程序响应于该请求来传送作业控制信息。此处理被定义为第三种处理方法。
在此修改方案中,修整机等待用户从操作单元2104输入的作业ID(步骤S1701)。在步骤S1702中,作业控制单元的处理器判断是否已经输入了作业ID。如果用户已经输入了作业ID,处理器请求对应于主机(客户端PC 1801)的作业ID的作业控制信息,并获取对应于作业ID的作业控制信息(步骤S1703)。如果打印机驱动程序从近线修整机接收对指定了其作业ID的作业控制信息的请求,则它对其中保存了对应于指定的作业ID的作业控制信息(作业通知单)的存储区进行搜索,并将搜索到的作业控制信息发回到该近线修整机。
如果没有输入作业ID,近线修整机一直等待作业ID的输入。在步骤S1704中,修整机自动地设置常规上由操作员基于输出手册人工设置的参数等等(例如,纸张宽度)。在步骤S1705中,提示用户以确认设置的内容。用户就设置是否正确进行输入。基于用户输入,近线修整机判断当前设置是否正确(步骤S1706)。如果设置正确,则基于设置的内容来执行修整处理;如果设置不正确,则在步骤S1708中提示用户执行手动设置以纠正不正确的内容。基于根据设置的内容执行修整处理。当连接了多个修整机时,对于下一个修整机重复相同的处理。
在第一实施例中,由打印机收集近线修整机的配置文件,并由打印机驱动程序获取该配置文件。然而,在将作业控制信息从打印机驱动程序传送到近线修整机的第二种处理方法中,打印机不必始终收集近线修整机的配置文件信息。下面将参考图28说明打印机驱动程序从近线修整机直接获取近线修整机的配置文件的配置。
打印机驱动程序指定由用户所选择的修整机。例如,用户通过输入修整机的IP地址,或从网络上的修整机列表中或从可用的修整机的列表中选择供使用的修整机。打印机驱动程序在步骤S2801中指定所选择的修整机(例如,在预先确定的存储区中写入地址等等)。打印机驱动程序向所选择的修整机询问该修整机是否具有配置文件(步骤S2802)。如果修整机保存了配置文件,则打印机驱动程序直接请求该修整机的配置文件(步骤S2803)。如果该修整机未保存任何配置文件,则类似于第一实施例,打印机驱动程序向成像设备请求配置文件(步骤S2804),并接收它(步骤S2805)。
通过上述方法,用户甚至可以利用没有在成像设备中注册的修整机。此外,成像设备不必收集任何修整机配置文件。
在第一实施例中,在打印机驱动程序的用户界面上选择供使用的修整机。相反,在此修改方案中,没有选择修整机,但在用户界面上显示由可用的修整机所提供的功能的设置域,而不区分修整机。从设置的项目指定供使用的近线修整机。首先,打印机驱动程序在详细的设置页上显示可用的联线和近线修整机的功能,以便可以设置这些功能。然后,指定与设置的功能关联的修整机。如果指定的修整机是近线修整机,则生成并传送到近线修整机的作业控制信息。可以通过在RAM等等中存储把用户界面上的功能选择按钮(或设置框或设置域)链接到用于指定修整机的标识符的修整机功能链接信息,从而指定修整机。当创建用户界面的详细的设置页面时,可以通过参考修整机配置文件来创建链接信息。然而,这只是一个示例,且可以使用将功能和修整机关联的另一种方法。在进行修整处理设置之后,生成组合了为每一个修整机设置的功能的作业控制信息,并将其传送到修整机。当可用的功能在多个修整机之间彼此重叠时,根据分配的优先级判断供使用的修整机,将在第二实施例中对此进行描述。例如,按照联线修整机、近线修整机、另一个成像设备的联线修整机、离线修整机等等的顺序来设置优先级。
在某些情况下,用户可使用多个修整机。例如,用户可利用联线地连接到打印机的联线修整机,独立于打印机但通过网络连接的近线修整机,以及甚至没有通过通信连接的离线修整机。在此情况下,根据第一实施例,在打印机驱动程序的用户界面上提示用户选择供使用的修整机。用户可以对所选择的修整机进行设置。
相反,第二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自动地选择修整机的信息处理装置,并允许用户在打印机驱动程序的用户界面上进行设置,而不会意识到修整机的存在。
下面将参考图29和后面的附图来说明第二实施例。图2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系统配置的一个示例的视图。如图29所示,此系统包括客户端PC 1801、成像设备(打印机)1803、充当联线地连接到成像设备的联线修整机的一个示例的、具有骑马钉装订功能的装订设备1803a,以及充当连接到网络的近线修整机的一个示例的、具有骑马钉装订功能的装订设备1805。这些设备可以通过网络相互进行通信。充当没有连接到网络的离线修整机的、具有骑马钉装订功能的装订设备2901也是系统的构件。根据第二实施例,系统中包含了具有相同功能的多个修整机。在第二实施例中,将说明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第二实施例的未描述的部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主机中的打印处理流程>
图30示出了主机中的处理的流程。在此处理完成之前,主计算机获取修整机配置文件。这也应用于另一个修改方案。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可获取联线修整机和近线修整机的配置文件。对于离线修整机,从因特网的供应商站点获取其配置文件。
用户通过使用应用程序来创建要打印的数据,并调用驱动程序。响应于此,驱动程序被激活(S3001)。为了设置修整机,当点击图18中的属性按钮时,驱动程序显示详细的设置窗口(S3002)。为了允许用户为要打印的数据设置修整处理,驱动程序进一步显示详细的设置窗口(S3003)。如果在此详细的设置窗口中,从驱动程序作为信息而保存的被支持的后处理功能列表中选择第二实施例中的必需的功能,即,骑马钉装订功能,则显示设置窗口(S3004)。用户可以在该窗口中执行各种设置。重复此处理,直到进行了所有设置(S3005)。如果完成了设置,则点击“OK(确定)”按钮105,以执行打印指令(S3006)。在此情况下,生成使成像设备进行打印的打印作业。驱动程序判断是否有多个具有骑马钉装订功能的修整机(S3007)。如果有多个修整机,则对作业中使用的打印页的数量进行计数(S3008)。例如可以通过接收由应用程序所计数的页面的数量,通过读取用户指定的页面的数量,或根据要打印的文档数据和打印设置,从而来计数打印页的数量。判断打印页的数量是否等于或小于预先确定的值(在第二个实施例中是图7所示的20张打印页),这是联线的装订设备的极限(S3009)。如果打印页的数量等于或小于该极限值,则自动地选择联线的装订设备(S3010)。从主机向成像设备1803输出包含打印数据等等的打印作业,以及包含后处理指令的作业控制信息(S3012)。
如果打印页的数量大于该极限值,则联线的装订设备1803a不能处理当前作业。因此,指示近线的装订设备来执行该处理(S3011)。该指令是作业控制信息。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如果可以指定对应的近线修整机,则传送将由近线修整机执行的后打印处理(在此示例中是骑马钉装订)的设置(充当修整机的参数的值这也应用于第一实施例)。将打印作业发送到MFP(S3012)。在S3007中,只有一个修整机具有骑马钉装订功能,因此,生成作业控制信息,并将其输出到装订设备(S3013)。在接收到作业控制信息时,修整机根据作业控制信息中包含的设置值来设置操作参数,并执行后处理。
如上所述,根据第二实施例,当客户端计算机可以使用多个提供相同功能的修整机时,则判断联线修整机是否具有必需的性能。如果联线修整机具有必需的性能,确定使用联线修整机的修整机,并且向联线修整机发出描述后处理参数的作业控制信息。如果联线修整机不存在或不具有任何必需的性能,则向近线修整机发出描述后处理参数的作业控制信息。如此,可以根据必需的性能确定供使用的修整机。
下面将说明对第二实施例的第一修改方案。图31显示了修整机管理表902的某些内容的一个示例(图9)。此表存储了有关可连接到成像设备的修整机的信息,如图10所示。在此修改方案中,除了图10中的项目,还存储了优先级,以允许用户改变优先级。下面将参考图32描述此修改方案中的主机执行打印处理的流程。
用户通过使用应用程序来创建要打印的数据,并调用驱动程序进行打印。响应于此,驱动程序被激活(S3201)。如果在设置窗口中点击图18中的属性按钮,则驱动程序显示出详细的设置窗口以便对修整机进行设置(S3202)。为了允许用户为要打印的数据设置修整处理,驱动程序进一步显示详细的设置窗口(修整处理页)(S3203)。如果在此详细的设置窗口中,从驱动程序作为信息而保存的被支持的后处理功能列表中选择此修改方案中的必需的功能,即,骑马钉装订功能(S3204),则进行各种设置。重复此处理,直到为骑马钉装订功能进行了所有的设置(S3205)。如果完成了设置,则点击“OK(确定)”按钮105,以执行打印指令(S3206)。驱动程序判断是否有多个具有骑马钉装订功能的修整机(S3207)。如果有多个修整机,则从图31所示的修整机管理表中读取优先级(S3208)。搜索具有最高优先级的修整机,并且如果该修整机是近线的装订设备,则为该近线的装订设备执行装订设置(S3210)。执行装订设置即是根据设置生成并传送作业控制信息。如果具有最高优先级的修整机是联线的装订设备,则为该联线的装订设备执行装订设置(S3211)。此后,主机向MFP输出作业(S3212)。如果在步骤S3207中只有一个修整机具有骑马钉装订功能,则为该装订设备进行设置(S3213)。然后,该处理结束。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修改方案,当客户端计算机可使用多个提供相同功能的修整机时,则确定被设置到相应的修整机的优先级。具有最高优先级的修整机被确定为供使用的修整机,并且向该修整机发出描述后处理参数的作业控制信息。可以预先确定供使用的修整机,并且当不能使用该修整机时,可以通过改变优先级来改变修整机。如此,可以根据用户的意愿来确定供使用的修整机。
下面将参考图33说明对第二实施例的第二修改方案。当在第二实施例中有多个具有相同性能的修整机时,根据第二修改方案的系统提示用户选择其中一个修整机。
用户通过使用应用程序来创建要打印的数据,并调用驱动程序。响应于此,驱动程序被激活(S3301)。如果点击了图18中的属性按钮,则驱动程序显示出详细的设置窗口以便允许用户对修整机进行设置(S3302)。为了允许用户为要打印的数据设置修整处理,驱动程序进一步显示详细的设置窗口(S3303)。如果在此详细的设置窗口中,从驱动程序作为信息而保存的被支持的后处理功能列表中选择必需的功能,即,此此修改方案中的骑马钉装订功能,则显示骑马钉装订功能的设置窗口(S3304)。用户可以在此窗口中进行各种设置。重复此处理,直到进行了所有设置(S3305)。如果完成了设置,则点击“OK(确定)”按钮105,以执行打印指令(S3306)。此时,生成使成像设备进行打印的打印作业。驱动程序判断是否有多个具有骑马钉装订功能的修整机(S3307)。如果有多个修整机,则对作业中使用的打印页的数量进行计数(S3308)。例如可以通过接收由应用程序所计数的页面的数量,通过读取用户对页面的数量的指定,或根据要打印的文档数据和打印设置,从而来对打印页的数量进行计数。判断打印页的数量是否等于或小于充当联线的装订设备的极限的预先确定的值(在第二修改方案中为图7所示的20张打印页)(S3309)。如果打印页的数量等于或小于该极限值,则可以通过联线修整机和近线修整机进行后处理。因此,例如,显示可用的修整机(包括联线修整机和近线修整机)的列表以提示用户选择修整机(S3310)。如果用户选择其中一个修整机,生成将传送到所选择的修整机的作业控制信息,并将其传送到所选择的修整机(S3311)。从主机向成像设备1803输出包含打印数据等等的打印作业(S3313)。
如果打印页的数量大于该极限值,则联线的装订设备1803a不能处理当前作业。因此,指示近线的装订设备来执行该处理(S3312)。该指令是作业控制信息。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如果可以指定对应的近线修整机,传送将由近线修整机执行的后打印处理(在此示例中是骑马钉装订)的设置(充当修整机的参数的值这也应用于第一实施例)。将打印作业传送到MFP(S3313)。在S3307中,只有一个修整机具有骑马钉装订功能,因此,生成作业控制信息,并将其输出到装订设备(S3314)。在接收到作业控制信息时,修整机根据作业控制信息中包含的设置值来设置操作参数,并执行后处理。
如上所述,根据第二修改方案,当客户端计算机可以使用多个提供相同功能的修整机时,判断联线修整机是否具有必需的性能。如果该联线修整机具有必需的性能,则提示用户选择可用的联线和近线修整机其中之一,并且所选择的修整机被确定为供使用的修整机。然后,向所选择的修整机发出描述后处理参数的作业控制信息。如果联线修整机不存在或不具有任何必需的性能,则向近线修整机发出描述后处理参数的作业控制信息。结果,可以根据必需的性能确定供使用的修整机。此外,用户可以选择具有必需的性能的修整机中的一个适当的修整机。
在图33的步骤S3310中,提示用户选择修整机。或者,也可以通过查找图31中的优先级表来选择具有最高优先级的修整机。在此配置中,可以从可用的修整机中选择具有最高优先级的修整机,而无需无条件地服从优先级。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包括多个设备(例如,主计算机、接口设备、读取器和打印机)的系统或包括单一设备(例如,复印机或传真机)的设备。甚至可通过向系统或设备提供记录了用于实施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或记录介质),并使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或CPU或MPU)读出并执行存储在存储介质中的程序代码,从而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从存储介质读出的程序代码独立地实施上述实施例的功能,并且这些程序代码和存储了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构成了本发明。
上述实施例的功能不仅在读出的程序代码由计算机执行时实施,而且也当在计算机上运行的操作系统(OS)等等基于程序代码的指令执行部分或全部实际处理时实现。当从存储介质中读出的程序代码写入在插入到计算机中的功能扩展卡或连接到计算机的功能扩展单元的存储器中,以及功能扩展卡或功能扩展单元的CPU基于程序代码的指令执行部分或全部实际处理时,也实施了上述实施例的功能。
<设备的功能块>
图3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控制设备的功能方框图。通过由上述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执行流程图所示的程序,实现构成图34中的设备的单元。
在图34中,成像设备3402保存功能信息(对应于配置文件)3402a。该功能信息还可以包含后处理设备(对应于修整机)3403的功能信息3403a。这对应于其中MFP(对应于成像设备)1801保存配置文件的情况,如图6所示。
信息处理装置3401将打印数据发送到成像设备。此时,加载单元3411加载表示后打印处理设备3403的功能的功能信息。基于该功能信息,识别单元3412识别可由打印设备处理的打印功能,以及在打印之后可由后打印处理设备进行处理的后处理功能。显示控制单元3415在显示单元3417上显示用于设置打印功能和后处理功能的设置窗口。设置信息生成单元3416生成要由后打印处理设备3403执行的后打印处理的设置信息(后处理设置信息),并将该信息保存在设置信息3418中。基于通过所显示的设置窗口输入的打印设置信息,数据生成单元3413生成要由成像设备3402进行打印的打印数据。此时,通过参考后处理设置信息3418b和打印设置信息3418a生成打印数据。由数据生成单元3413所生成的打印数据被发送到成像设备3402。由设置信息生成单元3416所生成的后处理设置信息3418b被发送到后打印处理设备3403或成像设备3402。
注意,加载单元3411是通过图17中的步骤S1501、S1502和S1504来实现的。通过执行图21中的步骤S503来实现识别单元3412和显示控制单元3415。设置信息生成单元3416和数据生成单元3413对应于图形驱动程序。图形驱动程序根据打印开始指令从OS的打印机驱动程序设置保存区403中读出保存的打印设置信息。图形驱动程序生成作为到图像形成设备的作业控制信息的打印数据,以及作为用于为所选择的修整机指定修整处理设置的作业控制信息的后处理设置信息。
<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和修改方案,打印机驱动程序可以生成并传送用于甚至是供使用的近线修整机的作业控制信息,类似于打印机的情况。可以在无需由用户人工设置修整机的情况下来对修整机进行设置。因而,可以提高后打印处理步骤的生产力,并可以防止任何设置错误。近线修整机本身具有配置文件信息,客户端计算机直接或通过打印机来收集该配置文件信息。这可以节省输入有关新连接的近线修整机的信息的工作。
由于从打印机驱动程序发出的作业控制信息通过打印机被传递到近线修整机,因此,打印机驱动程序既不需要为近线修整机特别生成作业控制信息,也不需要传送该作业控制信息。可以简化打印机驱动程序的编程工作,这有助于减少代码量和减少程序错误。
当有多个修整机可用时,可以优先采用基于优先级指定的修整机。通过改变优先级,用户可以指定供使用的修整机。
通过优先地使用联线修整机,可以减少所打印的产品从打印设备到后处理设备的传送工作,这有助于节省劳动量并提高生产力。
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本发明的许多显然不同的实施例,应该理解,除了如所附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本发明不仅限于其特定实施例。
权利要求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该装置生成将由打印设备打印的打印数据,并生成通过由可独立通信的后打印处理设备进行后打印处理的后处理设置信息,包括加载单元,该单元加载代表后打印处理设备的功能的功能信息;识别单元,该单元识别可由打印设备处理的打印功能,以及在打印之后可由后打印处理设备基于所述加载单元所加载的功能信息进行处理的后处理功能;显示控制单元,该单元显示用于设置由所述识别单元所识别的打印功能和后处理功能的设置窗口;数据生成单元,该单元基于通过由所述显示控制单元所显示的设置窗口输入的打印功能来生成将由打印设备进行打印的打印数据;以及设置信息生成单元,该单元基于通过由所述显示控制单元所显示的设置窗口输入的后处理功能来生成通过后打印处理设备进行后打印处理的后处理设置信息,其中,由所述数据生成单元所生成的打印数据被传送到打印设备,并且由所述设置信息生成单元所生成的后处理设置信息被传送到后打印处理设备。
2.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通过通信连接到打印设备和后打印处理设备,其包括打印信息生成单元,该单元基于打印设置信息来生成打印信息;设置信息生成单元,该单元基于打印设置信息和描述后打印处理设备的功能的功能信息来生成描述后打印处理设备的后处理内容的后处理设置信息和后打印处理设备的标识信息;以及传送单元,该单元向打印设备传送由所述打印信息生成单元所生成的打印信息和由所述设置信息生成单元所生成的后处理设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响应来自该后打印处理设备的请求,后处理设置信息被传送到后打印处理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当后打印处理设备整体地连接到打印设备时,后处理设置信息被传送到打印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显示用于提示操作员执行后打印处理设置的设置窗口的显示控制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设置信息生成单元生成在设置窗口输入的、并将被传送到所选择的后打印处理设备的后处理设置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设置信息生成单元参考每一个后打印处理设备的功能信息,以选择具有对应于在设置窗口中输入的后打印处理设置的功能和性能的后打印处理设备,以及生成要被发送到所选择的后打印处理设备的后处理设置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装置,其中,当存在联线地连接到打印设备的联线的后处理设备时,所述后处理设置信息生成单元优先地选择联线的后处理设备,并生成要被传送到所选择的联线的后处理设备的后处理设置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后处理设置信息生成单元参考预先分配给每一个后打印处理设备的优先级信息,以选择具有最高优先级的后打印处理设备,以及生成要被传送到所选择的后打印处理设备的后处理设置信息。
10.一种用于控制信息处理装置的方法,该装置生成将由打印设备打印的打印数据,并生成通过由可独立通信的后打印处理设备进行后打印处理的后处理设置信息,该方法包括加载步骤,用于加载代表后打印处理设备的功能的功能信息;识别步骤,用于识别可由打印设备处理的打印功能以及在打印之后可由后打印处理设备基于在加载步骤中加载的功能信息进行处理的后处理功能;显示控制步骤,该步骤显示用于设置在识别步骤中所识别的打印功能和后处理功能的设置窗口;打印数据生成步骤,该步骤基于通过在显示控制步骤中所显示的设置窗口输入的打印功能来生成将由打印设备进行打印的打印数据;以及后处理设置信息生成步骤,该步骤基于通过在显示控制步骤中所显示的设置窗口输入的后处理功能来生成通过由后打印处理设备进行后打印处理的后处理设置信息,其中,在打印数据生成步骤中所生成的打印数据被传送到打印设备,并且在后处理设置信息生成步骤中所生成的后处理设置信息被传送到后打印处理设备。
11.一种用于控制信息处理装置的方法,该装置通过通信单元连接到打印设备和后打印处理设备,该方法包括打印信息生成步骤,用于根据打印设置信息来生成打印信息;后处理设置信息生成步骤,用于基于打印设置信息和描述后打印处理设备的功能的功能信息来生成描述后打印处理设备的后处理内容的后处理设置信息以及后打印处理设备的标识信息;以及传送步骤,用于向打印设备传送在打印信息生成步骤中所生成的打印信息和在后处理设置信息生成步骤中所生成的后处理设置信息。
12.一种打印系统,包括打印设备;后打印处理设备;以及如权利要求1或2中所定义的信息处理装置。
13.一种连接到网络的打印设备,包括接收单元,该单元接收为后打印处理设备设置的后处理设置信息;以及传送单元,该单元从后处理设置信息中提取要为通过网络连接的后打印处理设备所设置的信息,并将该信息传送到后打印处理设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还包括后处理单元,该单元为联线的后处理设备设置后处理设置信息之中的要为联线地连接到打印设备的联线的后处理设备所设置的信息,并使该联线的后处理设备执行后打印处理。
15.一种用于控制连接到网络的打印设备的方法,包括接收步骤,用于接收为后打印处理装置设置的后处理设置信息;以及传送步骤,用于从后处理设置信息中提取要为通过网络连接的后打印处理装置设置的信息,并将该信息传送到该后打印处理装置。
全文摘要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加载单元,该单元加载代表后打印处理设备的功能的功能信息;识别单元,该单元识别可由打印设备处理的打印功能和在打印之后可由后打印处理设备进行处理的后处理功能;显示控制单元,该单元显示用于设置打印功能和后处理功能的设置窗口;数据生成单元,该单元生成将由打印设备进行打印的打印数据;以及设置信息生成单元,该单元生成通过后打印处理设备进行后打印处理的后处理设置信息,其中,打印数据被传送到打印设备,并且后处理设置信息被传送到后打印处理设备。
文档编号G06F3/12GK1862480SQ200610077099
公开日2006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6日
发明者赤司雅道, 佐仓正幸, 松崎公纪, 阿武纯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