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迹球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09728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轨迹球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轨迹球装置,尤其是指一种轨迹球除尘装置,以 达到防止异物侵入内部的效用。
背景技术
传统桌上型或笔记型计算机,其是藉由鼠标或轨迹球装置来操控计 算机屏幕上的光标移位元之用。其中,以习用的机械式鼠标而言,其是于壳体内装设有二对应的光栅轮,并且利用一轨迹球以连动该二光栅轮 转动,进而可再各藉由一编码电路以计算经由光栅轮投射至一光传感器 上的光线变化讯号,以能感测到轨迹球的移动方位,进而使得能同步控 制计算机屏幕上的光标位置。继而,以习知轨迹球装置而言,其可提供装置如键盘、笔记型计算机的壳体中,或是使用如USB的插接方式与计算机主机相插接,再利用 使用者的手指转动轨迹球,经由轨迹球的移动方位及距离,进而同步控 制计算机屏幕上的光标位置。习知的轨迹球装置大致具有二种型式其中一种为机械式,其结构及原理等大致如同上述的机械式鼠标;另外一种为光学式,其是利用一 光源产生器(如雷射二极管等)以照射于轨迹球的球面并反射呈现出干 涉条纹图形,再经由一光学传感器以撷取及感测轨迹球球面的干涉条纹 图形,进而感测计算出轨迹球的移动方向及距离,使得能同步控制计算 机屏幕的光标位置。但,不论是机械式或光学式轨迹球装置,其轨迹球皆是属于朝上的 使用方式(鼠标的轨迹球属朝下使用),而使用者手指上的异物(如灰尘、 食物屑等)将易附着于轨迹球的球面,进而再侵入于内部中,或异物直 接由外部而侵入于内部中,在常久使用下异物易日积月累地堆积于轨迹 球装置内部,如以光学式为例,异物易遮蔽光学传感器,使得其无法撷 取及感测轨迹球的球面,进而造成轨迹球装置在操控光标上的不精确或 无法作动,更甚者造成轨迹球装置损坏的弊端。因此,为了避免上述的缺失,在传统的作法有下列几种方式1、 如图6所示,使用一胶片(如聚酯树脂片等)400,其成型有一圆孔410,将胶片400置设于轨迹球装置中,使轨迹球300通过圆孔410, 从而利用刮除的方式,除去/隔离轨迹球300的球面上的异物。2、 如图7所示,使用传统长纤维类的布料(如编织布等)500,置 设于轨迹球装置中,藉以利用如摩擦的方式,除去/隔离轨迹球300的球 面上的异物。3、 如图8及图9所示,使用毛刷600置设于轨迹球装置中,藉以利 用刷除的方式,除去轨迹球300的球面上的异物。然而,上述的方式虽可达到除去异物的效果,但实际使用的情形下, 却有下列的缺失1、 利用胶片400以刮除的方式,当轨迹球300的弦长大于或等于圆 孔410的直径时,会增加轨迹球300操作时的摩擦力,令操作有不顺畅 的状态发生;当轨迹球300的弦长小于圆孔410的直径时,则没有刮除 或隔离的效果。2、 利用长纤维类的布料500,其厚度尺寸易过厚,及内/外部的长纤 维有连动的情形,使得轨迹球300操作时的摩擦力增加,进而操作不顺畅,及使得整体尺寸过厚,增加设计空间的困难度。3、利用毛刷600的刷除方式,其受限于刷毛610之间的密度设计, 疏则有无法除去异物之虞,且无法防止异物侵入至内部中;密则易造成 厚度尺寸有过厚的情形,及增加轨迹球300操作时的摩擦力。因此,本发明人有感上述缺失的可改善,且依据多年来从事此方面 的相关经验,悉心观察且研究之,并配合学理的运用,而提出一种设计 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发明。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迹球除尘装置,其具有避免异物直 接侵入至内部中,从而避免内部其它构件因受异物的影响,而有无法产 生预期所需作动之虞,以及可达到低摩擦及避免结构尺寸过厚等的目的。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轨迹球除尘装置,其包括 一盖 体,其设有一通孔; 一座体,与该盖体相互地结合,且该座体具有一容 置空间; 一轨迹球,可转动地安装于该座体的容置空间中,且该轨迹球 的部分球面突伸于该盖体的通孔外;以及一除尘布,其可具有一层或一 层以上的由不织布或/及纸所制成的物件,该除尘布定位于该盖体及该座 体之间,且该除尘布开设有一圆孔,供该轨迹球通过并将该除尘布与该 轨迹球相互地接触;其中,该轨迹球与该除尘布相接触的相对弦长稍大 或等于该圆孔的直径,以使该除尘布接触该轨迹球的球面。本发明具有的效益经由除尘布可紧密地接触轨迹球,而轨迹球的 球面若贴附有异物时,或空气中所飘散的异物,经由除尘布的设计可加 以防止异物进入至座体内部,进而避免内部其它构件因受异物的影响, 而有无法产生预期所需作动之虞。其次,藉由不织布或/及纸所制成的除尘布,具有轻薄、短小及短纤维的特性,以达到低摩擦及避免结构尺寸 过厚等的目的。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 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 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图1A为图1的A部分详图。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发明的平面剖视图。图3A为图3的A部分详图。图4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6为习知轨迹球装置中的轨迹球和胶片结合的示意图。图7为习知轨迹球装置中的轨迹球和布料结合的示意图。图8为习知轨迹球装置中的轨迹球和毛刷结合的示意图。图9为习知轨迹球装置中的轨迹球和毛刷结合的另一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一、习知轨迹球300圆孔 410毛刷 600胶片400 布料 500 刷毛 610二、本发明 盖体 10通孔 11 座体20容置空间21 开孔22轨迹球30 除尘布40圆孔41 电路板50a 承置座60a滚珠 61a 穿孔 62a光源产生器70a 光源传感器80a 光学座 90a电路板50b 光栅轮 60b 编码组件70b光传感器71b 编码电路72b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轨迹球除尘装置,其包括 有一盖体IO、 一座体20、 一轨迹球30及一除尘布40。该盖体10中央处开设有一通孔ll,而座体20中形成有容置空间21,使轨迹球30可转动地安装于座体20的容置空间21中。除尘布40具有 一层或一层以上的由不织布或/及纸所制成的物件;其中,可以一层或多 层由不织布相互依序堆栈制成的物件,或可以一层或多层由纸相互依序 堆栈制成的物件,或者也可以多层由不织布及纸相互堆栈组合制成的物 件,而不织布的材质可由如PP (聚丙烯)等的纤维所制成,而纸可为如 宣纸等的纸件,以具有短纤维的特性。除尘布40中央处开设有一圆孔41, 其具有直径d (如图1A)。在组装时,该除尘布40设置于该座体20的上端面,令轨迹球30可 通过圆孔41,同时使轨迹球30的球面可和除尘布40相互地接触。之后, 将盖体10与座体20相互地结合,可使用如卡固、锁合等的技术方式结 合,同时令轨迹球30的顶部处部分球面可向上突伸于该盖体10的通孔 11外,以供操作使用。经由座体20与盖体10相互结合使得除尘布40能 定位于盖体10及座体20之间。另外,为了增加除尘布40的定位性,可使用黏着的技术方式,如双 面胶贴附或黏胶的黏合,使除尘布40固定于盖体10及座体20之间;或 者,可使用卡固的技术方式,如可于除尘布40的圆孔41外围处开设有 数个定位孔(未图示),及于盖体10和座体20之间设有相对应于定位孔 的卡榫(未图示),而卡榫可由座体上端面向上突设而成,或卡榫可由盖 体下端面向下突设而成,而定位孔供卡榫穿过将除尘布40固定于盖体10 及座体20之间。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依据本发明的使用特色,本发明可应用于光 学式或机械式结构中。如图1至图3所示,是以光学式为例,可进一步 地包括有一电路板50a、 一承置座60a、 一光源产生器70a、 一光源传感 器80a及一光学座90a。其中,上述的座体20为一两端开口状的套筒,其内部形成上述的容置空间21,及侧缘可开设有开孔22 (如图3所示)。 承置座60a内部装设有多数个可滚动的滚珠61a,其部分的珠面显露于该 承置座60a外,及承置座60a中央处开设有一穿孔62a。光源产生器70a 电连接的装设于电路板50a上,光学座90a相对应于光源产生器70a的出 光方向,以装设于电路板50a上,光源传感器80a与电路板50a电连接的 装设于光学座90a的底部位置处。在组装此结构时,可将座体20先套设于光学座90a外,令光源产生 器70a前端部分通过座体20的开孔22,藉以可对应至光学座90a,承置 座60a置设于座体20的容置空间21中,且定位于光学座90a上,之后 将轨迹球30置设于座体20的容置空间21中,经由承置座60a的每一滚 珠61a可接触轨迹球30底部的球面处,以定位轨迹球30于光源产生器 70a的上方处。接着,可依序组装上述的除尘布40和盖体10。请配合参阅图1A及图3A所示,其中,轨迹球30的任何一处的相 对弦长(或可称截面直径)D,其可稍大或等于(即不小于)除尘布40 的圆孔41直径d,从而使除尘布40皆可紧密地接触轨迹球30的球面; 更进一步地细说,即该圆孔41的直径d,其尺寸是依据接触该轨迹球30 的弦长D时的尺寸,圆孔41的直径d须略小或等于轨迹球30此处的弦 长D,以避免除尘布40未接触轨迹球30的球面,而失去除尘的效用。此外,在本发明中,除尘布40乃为不织布或/及纸所制成,皆具有短 纤维的特性,且同时具有轻薄、短小的特点,进而令除尘布40可依实际 的需求以调整层数,可为一层或多层以上的不织布或纸,或者将两者混 合堆栈组合在一起(在图3A中是以一层为例),藉以可调整除尘布40与 轨迹球30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因摩擦力过高使轨迹球30操作不顺畅, 且具有轻薄、短小的特点更可避免使得整体结构尺寸有过厚之虞;然而,不织布、纸为短纤维类,当使用者滚/转动轨迹球30时,将产生一施力处, 因内/外部的短纤维不会有连动的情形,进而使得使用者在施力处上不需 使用太大的施力,即可轻易滚/转动轨迹球30。当光源产生器70a作动时所产生的光源,其可投向光学座90a,以藉 由光学座90a将光源反射再通过承置座60a的穿孔62a,从而投射至轨迹 球30的球面。接着,光源传感器80a可经由光学座90a及穿孔62a,而 撷取及感测到被投射至轨迹球30的球面的光源,进而感测计算出轨迹球 30的移动方向及距离,以计算出一位移数据,从而可控制计算机屏幕的 光标位置。如图4及图5所示,为机械式的实施例,可进一歩包括有一电路板 50b、 二光栅轮60b及二编码组件70b。其中,上述的座体20上端面以一 体向下凹设以形成该容置空间21,藉以直接容置该轨迹球30。 二光栅轮 60b相对于轨迹球30可转动地组装于该座体20内,可经由轨迹球30以 连动二光栅轮60b转动。二编码组件70b电连接的设置于电路板50b上, 二编码组件70b可各由一光传感器71b及一编码电路72b所组成,当然 也可由一光发射器及一光接射器所组成,在本发明的图式中,是以光传 感器71b及编码电路72b为例。组装此结构时,该座体20可直接安装于电路板50b上,可藉由如螺 锁固定的技术方式,令二光栅轮60b可分别相对应至二编码组件70b的 位置处。接着,可依序组装轨迹球30、除尘布40和盖体10。当轨迹球 30转动时,其可同时带动二光栅轮60b转动,藉由编码组件70b的编码 电路72b可计算经由光栅轮60b投射至光传感器71b上的光线变化讯号, 以感测到轨迹球30的移动方位;或者,当编码组件为光发射器及光接收 器时,光栅轮设有多数个光孔,而令光发射器所发射的光线通过光孔而被光接收器接收,如此,当光栅轮转动时,则可获得一译码电路,计算 经由光孔所投射至光接收器上光线的变化,以计算出位移数据,从而可 控制计算机屏幕的光标位置。经由上述的说明,当轨迹球30的球面若贴附有异物时,或空气中所飘散的异物,经由除尘布40可紧密接触轨迹球30,从而可有效防止异物 进入至座体20内部,以避免因异物侵入至内部,进而造成内部其它构件 (如光源传感器80a、编码组件70b等)受异物堆积的影响,而有无法产 生预期所需的作动,令光标操控上的不精确或无法作动,更能同时避免 内部构件有损坏之虞。其次,本发明藉由不织布或/及纸所制成的除尘布 40,具有轻薄、短小及短纤维的特性,以达到低摩擦及避免结构尺寸过 厚等的目的,进而解决习知中使用上不尽理想的情形。但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即拘限本发明的 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 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合予陈明。
权利要求
1、一种轨迹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盖体,其设有一通孔;一座体,与该盖体相互地结合,且该座体具有一容置空间;一轨迹球,可转动地安装于该座体的容置空间中,且该轨迹球的部分球面突伸于该盖体的通孔外;以及一除尘布,其具有一层或一层以上的由不织布或/及纸所制成的物件,该除尘布定位于该盖体及该座体之间,且该除尘布开设有一圆孔,供该轨迹球通过并将该除尘布与该轨迹球相互地接触;其中,该轨迹球与该除尘布相接触的相对弦长稍大或等于该圆孔的直径,以使该除尘布接触该轨迹球的球面。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迹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除尘布以 黏着方式固定于该盖体及该座体之间。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轨迹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除尘布设 有定位孔,该盖体及该座体之间设有卡榫,该定位孔供该卡榫穿过将该 除尘布固定于该盖体及该座体之间。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轨迹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除尘布为 以一层或多层由不织布堆栈制成的物件。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迹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除尘布为 以一层或多层由纸堆栈制成的物件。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轨迹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除尘布为 以多层由不织布、纸堆栈组合制成的物件。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迹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更进一步包括一电路板;一光源产生器,电连接的装设于该电路板; 一光源传感器,电连接的装设于该电路板;一光学座,相对应于该光源产生器的出光方向装设于该电路板上, 且该光源传感器位于该光学座的底部,该座体套设于该光学座外;以及一承置座,其内部装设有多数个滚珠,其部分的珠面显露于该承置 座外,该承置座置设于该座体的容置空间中,且将每一滚珠接触该轨迹 球的球面,以定位该轨迹球于该光源产生器的上方。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迹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座体为一 套筒。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迹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座体设有开孔供该光源产生器的部分通过,该承置座设有穿孔供该光源产生器的 光源通过。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迹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更进一步 包括一电路板;二光栅轮,相对于该轨迹球可转动地组装于该座体内,且该轨迹球连动该二光栅轮转动;以及二编码组件,电连接的设置于该电路板;其中,该座体安装于该电路板上,且该二光栅轮分别相对应至该二 编码组件的位置处。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轨迹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座体的上端面以一体向下凹设形成该容置空间。
12、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轨迹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二编码 组件各由 一光感器及一编码电路所组成。
13、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轨迹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二编码 组件各由一光发射器及一光接收器所组成。
全文摘要
一种轨迹球除尘装置,包括有一盖体、一座体、一轨迹球及一除尘布。轨迹球可转动地容置于座体中,而盖体与座体相互地结合,且轨迹球的部分球面突伸于盖体外。除尘布定位于座体和盖体之间,并开设有圆孔供轨迹球通过,且可使得除尘布和轨迹球相互地紧密接触。经由前述,当轨迹球的球面若贴附有异物时,或者是空气中所飘散的异物,藉由除尘布可紧密地接触轨迹球,从而可防止异物进入至座体内部,进而避免内部构件因异物的影响,而无法产生预期所需的作动。
文档编号G06F3/039GK101320299SQ200710110730
公开日2008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6日
发明者吕淑芬 申请人:培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