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型面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74167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触控型面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板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安装于电子设备的 触控型面板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触控面板产业的快速发展,使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并且
已广泛应用于消费性电子商品上,例如移动电话、数码相机、卫星导 航器(GPS)、数字八音盒(MP4)、个人数字助理器(PDA)等具有显示屏幕的 电子商品,都可直接将触控面板贴附于屏幕的外表面,让使用者通过触 压触控面板来操作电子商品。
如图1所示,为一种已知触控型面板装置1,安装在一图未示出的电 子设备中,并包含上下间隔的一上基板ll与一下基板12、 一设置在上 基板ll底面的上电极层13、 一设置在下基板12顶面的下电极层14、 一 个形成在上、下电极层13、 14间的气室15、 一个黏结于上、下基板ll、 12间以间隔出该气室15的绝缘胶层16、以及一个将下基板12翁结在该 电子设备的一个屏幕18上的黏着层17。所述上、下电极层13、 14由导 电物质沉积布设而成,例如氧化锡铟(IndiumTinOxide,简称ITO),当该 上基板11受触控而使该上电极层13接触该下电极层14时,就可以传递 用于控制电子设备的信号。
其中,上电极层13与下电极层14相互间隔而存在该气室15,借此 降低上、下电极层13、 14的薄膜干涉作用而产生的牛顿环(Newton-ring)。 为了使上、下电极层13、 14相间隔,所以必需使用厚度足够的绝缘胶层 16黏着于上、下基板ll、 12间,但是绝缘胶层16的黏着相当不容易施 行,该绝缘胶层16黏着后往往会造成上、下基板ll、 12非平整设置, 进而使上、下电极层13、 14也不平整,导致上、下电极层13、 14间的
气室15厚度不均匀或厚度不够大,如此仍然会产生严重的牛顿环的干涉 条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具有厚度均匀的气室并可有效消除 干涉条紋的触控型面板装置。
本实用新型触控型面板装置,包含 一下导电单元、 一上导电单元、 一由该上、下导电单元共同界定出的气室及一绝缘胶层。该下导电单元 包括一下基板,以及一个披覆在下基板顶面的下导电层。该上导电单元 包括一个间隔位于下基板上方的上基板,以及一个披覆在上基板底面而 朝向下导电层的上导电层。所述上、下导电单元的其中一个还包括一个 与另 一导电单元间隔的平坦部,以及至少 一个自平坦部朝另 一导电单元 突出的突接部。该绝缘胶层设置于突接部并用于黏结上、下导电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突接部一体地自平坦部朝另一导 电单元突出而且突出厚度均匀,使气室厚度均匀而可消除上、下导电层 间的干涉条紋。


图1是一种已知触控型面板装置的剖视图2是本实用新型触控型面板装置的一第 一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是该第一最优选实施例安装于一电子设备的剖视图; 图4是一剖视图,显示本实用新型触控型面板装置的一第二最优选 实施例安装于一电子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要注意的是, 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参阅图2、 3,本实用新型触控型面板装置的第一最优选实施例,是 安装在一电子设备2中,所述电子设备2包括一界定出一空间的壳体21、
一设置在壳体21中的电路板22以及一设置在该电路板22上方的屏幕 23,而该触控型面板装置包含 一设置在屏幕23表面的下导电单元3、 一位于下导电单元3上方的上导电单元4、 一由该上、下导电单元4、 3 共同界定出的气室40、两个用于黏着上、下导电单元4、 3的绝缘胶层5、 一设置在下导电单元3的一侧的排线单元6、 一设置在上导电单元4顶面 的透光层7、以及一位于透光层7上方的装饰层8。
该下导电单元3包括一水平且绝缘的下基板31,及一披覆在下基板 31顶面的下导电层32,且该下基板31与下导电层32共同界定出一个位 于侧边并上下贯通的排线通道33。所述下导电层32为可导电的氧化铟锡 (ITO)制成。该下导电层32的周缘表面还设置有图未示出的银导线,银导 线框绕成四边形并电连接该排线单元6以传递信号。
该上导电单元4包括一个绝缘的上基板41,以及一个披覆在上基板 41底面的上导电层42,上导电层42也是使用氧化铟锡材料,当该上导 电层42披覆于该上基板41后,该上导电单元4进一步包括一个水平延 伸的平坦部43,以及两个左右间隔地自平坦部43朝下导电单元3突出的 突接部44,所述平坦部43与突接部44都是由上基板41与上导电层42 共同形成。突接部44再利用绝缘胶层5与下导电单元3黏着结合,通过 突接部44向下突出抵接下导电单元3,使上、下导电单元4、 3间存有间 隙而形成该气室40。需要说明的是,突接部44不需以两个为限制,例如 也可以只,没置一个,并且自该平坦部43四侧多彖向下突出。
该排线单元6具有一个连接该下导电单元3以电连接银导线的第一 端61,以及一个电连接该电路板22的第二端62,且第二端62是通过该 排线信道33再朝该电路板22延伸连接。上导电单元4受控触而接触下 导电单元3时,控制信号通过银导线、排线单元6传递至电路板22而可 控制该电子设备2。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排线单元6的第一端61与银导 线连接的部位会向上浮突,进而使位于第一端61上方的膜层都向上突起, 因此该上导电单元4顶面对应于第一端61的部位,向上浮突而形成一个 接点突部45。
该透光层7为光学透明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简称OCA)并#占
着于上基板41顶面,透光层7包括一个贯穿其顶、底面并供该接点突部 45伸入的预留孔71。实施时该预留孔71也可以从底面朝顶面凹陷^旦未 贯穿顶面。
该装饰层8设置在透光层7的顶面,本实施例的装饰层8是一塑料 銘板,并且包括一个位于中央且透明的视窗部81,以及一个框绕在视窗 部81周缘的不透明装饰部82,该视窗部81是对应于欲显示画面的区域, 而装饰部82为不透明设计,可以遮挡非显示区域的周边框缘部位,以达 到美观作用。此外,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于装饰层8表面涂布Si02、 Ti02、 Ag、 Zr02、 Se20s…等材质形成的膜层,以提供抗眩、抗反射、抗污、耐 磨等功效的功能膜层。
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在透光层7与上基板41间,增加设置一个由数层 透明薄膜堆栈形成的积层单元,该积层单元可以提供上基板41良好的机 械强度,有助于触控笔输入耐久性以及面压耐久性。若该积层单元使用 含偏光和相位差功能的薄膜制成,该积层单元进一步还可以用来替代显 示器(例如LCD)的上偏光片,而使整体成为内嵌式触控装置,如此可降 低外界环境光(如太阳光、强烈灯光)所造成的反射眩光,让使用者能够看 清楚显示屏幕。
本实用新型另外可开设多个上下贯穿且间隔的贯孔83、 84、 85,该 贯孔83 85从装饰层8向下贯穿至下基板31,贯孔83~85配合不同的电 子设备2而有不同作用,例如可供收发话器的收发话位置使用,或者作 为数码相机的孔洞、供电子设备2的电源显示灯使用。
由以上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
(一) 本实用新型突接部44是一体自平坦部43朝下突出而且厚度均 匀,使气室40厚度均匀而可以消除上、下导电层42、 32间的牛顿环干 涉条紋,并可防止水气。本实用新型的气室40厚度主要是由突接部44 界定而成,进而改善以往必需由厚度够厚的绝缘胶层5来间隔出气室40 的缺失。
(二) 由于以往触控型装置并没有设置透光层7,而是直接于上导电单 元4顶面设置装饰层8,因此装饰层8对应于接点突部45的部位会向上说明书第5/5页
突起而使其表面不平整。本实用新型增加设置透光层7,其预留孔71可 供该接点突部45突入,而透光层7顶面仍维持水平状态,因此装饰层8 安装于透光层7顶面后,可以保持表面平整,因而达到面板外观平整化 的目的。
(三)本实用新型下导电单元3设有排线通道33来供排线单元6向下 穿伸,所以排线单元6不需延伸到下导电单元3的外侧边再向下折弯, 由于排线单元6延伸到下导电单元3的外侧边时,为了遮挡向侧边突出 的排线单元6,就必需将装饰层8加宽设计,而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微型 化的目的。
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触控型面板装置的第二最优选实施例与该第一 最优选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上导电单元4为水平设置, 而下导电单元3具有一个平坦部34,以及两个自平坦部34向上突出的突 接部35,所述平坦部34与突接部35都是由下基板31、下导电层32共 同构成,借此使上、下导电单元4、 3间形成气室40。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精神在于上、下导电单元4、 3的其中一个朝另 一导电单元4、 3突出形成突接部35(或者如图3所示的突接部44),使导 电单元4、 3间隔而形成气室40,所以突^:部44、 35可以形成于上导电 单元4,也可以形成于下导电单元3。
权利要求1.一种触控型面板装置,包含:一个下导电单元、一个位于下导电单元上方的上导电单元、一个由所述上、下导电单元共同界定出的气室、以及一个设置于上、下导电单元间的绝缘胶层,所述下导电单元包括一片下基板,以及一层披覆在下基板顶面的下导电层,所述上导电单元包括一片间隔位于下基板上方的上基板,以及一层披覆在上基板底面而朝向下导电层的上导电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导电单元的其中一个还包括一个与另一个导电单元间隔的平坦部,以及至少一个自平坦部朝另一个导电单元突出的突接部,所述绝缘胶层设置于突接部并黏结上、下导电单元。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型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坦 部与突接部都位于上导电单元,突接部自平坦部向下朝所述下导电单元 突出。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型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 板与下导电层共同界定出一个上下贯通的排线通道,所述触控型面板装 置更包含一个一端连接下导电单元并且穿过排线通道而向下延伸的排线 单元。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型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线 单元具有一个连接所述下导电单元的第一端,所述上导电单元顶面对应 于第一端的部位具有一个向上浮突的接点突部,所述触控型面板装置还 包含一个设置在上导电单元顶面的透光层,所述透光层具有一个供所述 接点突部突入的预留孔。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型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 层设置在透光层的顶面的装饰层,所述装饰层包括一个透明的^L窗部, 以及一个框绕在视窗部周缘且不透明的装饰部。
专利摘要一种触控型面板装置,包含一下导电单元、一上导电单元、一由上、下导电单元共同界定出的气室、及一用于黏结上、下导电单元的绝缘胶层。该下导电单元包括一下基板,以及一披覆在下基板顶面的下导电层。该上导电单元包括一上基板,及一披覆在上基板底面而朝向下导电层的上导电层,该上导电单元还包括一与下导电单元间隔的平坦部,及至少一自平坦部朝下突出的突接部,所述平坦部与突接部都是由上基板与上导电层共同形成。通过突接部一体自平坦部朝下突出而且突出厚度均匀,使气室厚度均匀而可消除上、下导电层间的干涉条纹。
文档编号G06F3/041GK201199357SQ20082010534
公开日2009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8日
发明者陈栋南, 陈栋梁 申请人:陈栋南;陈栋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