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管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33011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热管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的散热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热管散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计算机系统中,中央处理器(CPU)的功率越来越大,在其运行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为了解决CPU的散热问题,热管散热器被广泛使用。现有的热管散热器一般由若干散热鳍片、热管以及基座组成,散热鳍片上分别设有穿孔,利用该穿孔将各散热鳍片以一定间距叠合穿设在热管的一端,热管的另一端与基座连接,基座贴设在CPU的表面,用于吸收CPU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并通过热管将吸收的热量传递到散热片上向外散去,通常还会在散热鳍片的上部设置风扇,借助风扇加强散热鳍片周围的空气对流,增强散热效
: O上述的热管散热器的体积一般较大,适用于塔式机箱,对于机架式服务器,其机箱的空间有限,一般是将风扇设置在散热鳍片的侧边,采用吸或吹的方式增加散热鳍片周围的空气流动,以提高散热的效率。参看图1在双主板架构的2U机架式服务器中,两块IU主板堆栈在一起,散热器也保持各自IU的散热方式,独自将热传导到各散热器1、2上,再通过系统风扇3将CPU及其他部件的热带出系统。这样的散热方式散热效果不够好,会因为CPU 的热没有及时排到系统之外,使得系统内部的温度较高,影响CPU及周围元件的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散热器的上述散热效果不佳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散热效果好的热管散热器,尤其适用于机架式服务器的散热。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热管散热器,用于计算机系统的散热,包括第一散热单元和第二散热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散热单元包括导热基部、第一热管以及多个第一散热鳍片,所述导热基部用于接收来自发热元件的热量,所述第一散热鳍片设置在导热基部上,所述第一热管一端与所述导热基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导热连接;所述第二散热单元设置在所述计算机系统的出风口处,所述第二散热单元包括风扇,以及设置在风扇出风侧的多个第二散热鳍片;所述热管散热器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散热单元和第二散热单元的第二热管,所述第二热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导热基部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散热鳍片导热连接。在本发明所述的热管散热器中,所述第一散热鳍片位于所述风扇的进风侧。在本发明所述的热管散热器中,多个所述第一散热鳍片沿所述风扇的进风方向平行设置。在本发明所述的热管散热器中,所述第一散热鳍片为长方形。在本发明所述的热管散热器中,所述第一散热鳍片为阶梯形,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的靠近风扇的一侧的高度大于远离风扇一侧的高度。
在本发明所述的热管散热器中,所述第一热管包括两水平段和连接两水平段的倾斜段,所述倾斜段与水平方向倾斜一定角度,所述两水平段中的其中一段与导热基部相连接,另一段与第一散热鳍片相连接。在本发明所述的热管散热器中,所述另一段与第一散热鳍片较高的部分相连接。在本发明所述的热管散热器中,所述第二热管包括两水平段和连接两水平段的倾斜段,所述倾斜段与水平方向倾斜一定角度,所述两水平段中的其中一段与导热基部相连接,另一段与第二散热鳍片相连接。在本发明所述的热管散热器中,所述第一散热单元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散热单元平行设置,每个所述第一散热单元通过一个第二热管与所述第二散热单元相连接。在本发明所述的热管散热器中,所述第一散热单元中的第一热管为多个,连接所述第一散热单元和第二散热单元的第二热管为多个。实施本发明的热管散热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本发明的热管散热器中,通过第二热管将导热基部的部分热量引导至设置在计算机系统的出风口处的第二散热单元,由第二散热单元向外散热,优化了计算机内部的散热结构,尤其适用于具有狭小机箱空间的计算机系统。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的2U机架式服务器的散热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热管散热器的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热管散热器的优选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热管散热器的优选实施例的主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热管散热器的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图6是本发明的热管散热器的优选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至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热管散热器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其为一个2U机架式服务器的散热器,该2U机架式服务器采用层叠的双主板结构,机箱内部空间狭小,采用传统的散热器容易导致散热不畅。在本实施的热管散热器中,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散热单元100a、100b,和一个第二散热单元200,其中第一散热单元IOOa和第一主板300a上的CPU310a贴合设置,第一散热单元IOOb和第二主板300b上的CPU310b贴合设置,第一散热单元100a、IOOb与第二散热单元200分别通过第二热管400a、400b相连接。由于第一散热单元100a、IOOb的结构相同,所以在这里以第一散热单元IOOa为例说明第一散热单元的结构以及其与第二散热单元200是如何连接的。参看图2至图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单元IOOa包括导热基部110、第一热管 120,以及多个第一散热鳍片130,导热基部110由铜、铝或其他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制成, 其一面与CPU相贴合,用于接收CPU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导热基部110的另一面设置有第一散热鳍片130,第一散热鳍片130可以是与导热基部110—体加工成型,或者是采用镶嵌的方式设置在导热基部110上,第一热管120的第一端与导热基部110相连接,第二端与第一散热鳍片130导热连接,第一热管120与导热基部110以及第一散热鳍片130的连接方式与现有的热管散热器相同,不再赘述。第一热管120将导热基部110的部分热量传递到第一散热鳍片130上,由第一散热鳍片130向外散去。第二散热单元200设置在机架服务器的机箱的出风口处,第二散热单元包括风扇 210,以及设置在风扇210出风侧的多个第二散热鳍片220,风扇210和第二散热鳍片220以任何常规的适用结合方式结合在一起。第二热管400a将第一散热单元IOOa和第二散热单元200连接起来,第二热管400a的第一端与第一散热单元IOOa的导热基部110相连接,第二热管400a的第二端与第二散热单元200的第二散热器鳍片220导热连接,第二热管400a 与导热基部110以及第二散热鳍片220的连接方式与现有的热管散热器相同,不再赘述。第二热管400a将导热基部110的部分热量传递到第二散热鳍片220上,由第二散热鳍片220 向外散去。由于第一散热单元IOOa不用设置风扇,且部分热量由第二散热单元200向外扩散,所以可以减小第一散热单元IOOa的体积,以适应机架式服务器狭小的机箱空间。为了使第一散热单元IOOa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第一散热单元IOOa的第一散热鳍片130位于风扇210的进风侧,多个第一散热鳍片130沿风扇210的进风方向平行设置,风扇210工作时,空气由进风侧吸入风扇210,第一散热鳍片130周围的空气被吸走,带走第一散热鳍片 130的热量,以增强第一散热单元IOOa的散热效果。第一散热鳍片130在本实施例中为阶梯形,第一散热鳍片130的靠近风扇210的一侧的高度大于远离风扇一侧的高度,这是由于靠近风扇210的地方空气流动速度更大,更容易散热,这样可以节省材料,从而节省成本, 实际中,第一散热鳍片130也可以是长方形。为了使第一热管120更好的发挥传热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热管120包括两水平段121、122(即第一热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和连接两水平段121、122的倾斜段123,倾斜段123与水平方向倾斜一定角度,两水平段中的其中一段121与导热基部110相连接,另一段122与第一散热鳍片130相连接,水平段122与第一散热鳍片130较高的部分相连接,热管120中的热媒在水平段121中受热蒸发,在水平段122中冷凝,倾斜段123有利于冷媒由水平段122回流至水平段121。基于同样的考虑, 第二热管400a包括两水平段401、402 (即第二热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和连接两水平段 401、402的倾斜段403,倾斜段403与水平方向倾斜一定角度。需要指出的是,第一热管120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热管400a的第一端与导热基部 110的连接的形式有两种,一种如本实施例中所示的形式,第一热管120的第一端和第二热管400a的第一端与导热基部110以及第一散热鳍片130都相接触,具体是在第一散热鳍片 130和导热基部110上各铣出类似半圆的与热管形状配合的槽,将第一热管120以及第二热管400a放入相应的槽内即可;另外一种形式,则是第一热管120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热管 400a的第一端只与导热基部100相连接,具体的方式是在导热基部110上开孔,然后将热管插入所开的孔内,或者是将导热基部110分为上下两半,上下两半相接触的两个面上各自开有半圆形的槽,上下两半将热管夹在二者之间。从加工难易程度以及导热效果方面考虑, 优选本实施中采用的形式。第一散热单元IOOb的结构与第一散热单元IOOa的结构相同,不再赘述。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热管散热器应用在2U机架式服务器上的示意图。图2至图6中的箭头是空气流动方向。需要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本发明的热管散热器并不局限于用作2U机架式服务器的散热器,也可以用于IU的机架式服务器、紧凑型的计算机系统以及其他计算机系统。第一散热单元的数目并不局限于两个,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一个或多个。此外,第一散热单元的第一热管的数目也不局限于一个,可以是多个,连接第一散热单元和第二散热单元的第二热管也可以是多个。在本发明的热管散热器中,通过第二热管将导热基部的部分热量引导至设置在计算机系统的出风口处的第二散热单元,由第二散热单元向外散热,优化了计算机内部的散热结构,尤其适用于具有狭小机箱空间的计算机系统。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热管散热器,用于计算机系统的散热,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散热单元和第二散热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散热单元包括导热基部、第一热管以及多个第一散热鳍片,所述导热基部用于接收来自发热元件的热量,所述第一散热鳍片设置在导热基部上,所述第一热管一端与所述导热基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导热连接;所述第二散热单元设置在所述计算机系统的出风口处,所述第二散热单元包括风扇, 以及设置在风扇出风侧的多个第二散热鳍片;所述热管散热器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散热单元和第二散热单元的第二热管,所述第二热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导热基部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散热鳍片导热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位于所述风扇的进风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散热鳍片沿所述风扇的进风方向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为长方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为阶梯形,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的靠近风扇的一侧的高度大于远离风扇一侧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管包括两水平段和连接两水平段的倾斜段,所述倾斜段与水平方向倾斜一定角度,所述两水平段中的其中一段与导热基部相连接,另一段与第一散热鳍片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段与第一散热鳍片较高的部分相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管包括两水平段和连接两水平段的倾斜段,所述倾斜段与水平方向倾斜一定角度,所述两水平段中的其中一段与导热基部相连接,另一段与第二散热鳍片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单元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散热单元平行设置,每个所述第一散热单元通过一个第二热管与所述第二散热单元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单元中的第一热管为多个,连接所述第一散热单元和第二散热单元的第二热管为多个。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管散热器,用于计算机系统的散热,包括第一散热单元、第二散热单元,以及连接二者的第二热管,其中第一散热单元包括导热基部、第一热管以及多个第一散热鳍片,第一散热鳍片设置在导热基部上,第一热管一端与导热基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散热鳍片导热连接;第二散热单元包括风扇,以及设置在风扇出风侧的多个第二散热鳍片;第二热管的第一端与导热基部连接,第二端与第二散热鳍片导热连接。在本发明的热管散热器中,通过第二热管将导热基部的部分热量引导至设置在计算机系统的出风口处的第二散热单元,由第二散热单元向外散热,优化了计算机内部的散热结构,尤其适用于具有狭小机箱空间的计算机系统。
文档编号G06F1/20GK102436295SQ20101029662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9日
发明者李绒花, 陈志列 申请人: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