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模块及触控立体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41445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触控面板模块及触控立体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触控面板模块及触控立体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触控面板因具有操作界面人性化的优点目前已广泛地被应用在各式电子产品中,特别是移动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以感测原理来区分,触控面板可分为电阻式、电容式以及光学式。其中,以电容触控面板的感测效果较佳,而成为现今触控面板的主流。常见的电容触控面板包括基板、彼此电性绝缘的复数个第一感测串列以及复数个第二感测串列。第一感测串列与第二感测串列位于基板的同一表面上。第一感测串列与第二感测串列交错且电性绝缘。然而,由于第一感测串列与第二感测串列是位于同一表面上,造成第一感测串列与第二感测串列的距离较短,进而使得第一感测串列与第二感测串列之间的电容值(capacitance)大。这样一来,用以驱动电容触控面板的晶片的负载(loading)便会过大,而使得电容触控面板的灵敏度(sensitivity)下降。此外,在现有技术中,电容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贴合而形成触控显示装置。随着触控显示装置薄型化的趋势,电容触控面板的第一感测串列以及第二感测串列与显示面板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进而造成显示面板内部信号干扰触控信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模块,其具有高触控灵敏度(sensitivity)。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立体显示装置,其亦具有高触控灵敏度。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模块,包括基底、保护板、复数个第一感测串列以及复数个第二感测串列。基底具有第一表面以及相对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保护板具有第三表面以及相对于第三表面的第四表面。保护板设置于基底的一侧。保护板的第四表面位于第三表面与基底的第一表面之间。第一感测串列设置于基底的第二表面上且与第二表面接触,以使第二表面位于第一表面与第一感测串列之间。第二感测串列设置于保护板的第四表面上且与第四表面接触。第二感测串列与第一感测串列交错且电性绝缘。第四表面位于第三表面与第二感测串列之间。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立体显示装置,包括保护板、视差光栅(Parallax Barrier),显示面板、复数个第一感测串列以及复数个第二感测串列。保护板具有相对的第五表面以及第六表面。视差光栅与保护板连接,且具有相对的第七表面以及第八表面。第七表面位于第六表面与第八表面之间。第八表面位于第七表面与显示面板之间。第一感测串列与第二感测串列交错且电性绝缘。第一感测串列与第二感测串列分别位于第六表面、第七表面与第八表面其中任意二表面上并分别与这些表面接触。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感测串列用来被输入扫描信号,而第二感测串列用来读出触控讯信号。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面板模块可进一步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与第二表面连接。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感测串列与第二感测串列分别位于第七表面与第六表面上,并分别与第七表面与第六表面接触。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感测串列与第二感测串列分别位于第八表面与第七表面上,并分别与第八表面与第七表面接触。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感测串列与第二感测串列分别位于第八表面与第六表面上,并分别与第八表面与第六表面接触。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视差光栅用来使触控立体显示装置在二维显示模式与三维显示模式之间切换。基于上述,相较于现有技术,在本发明的触控面板模块及触控立体显示装置中,第一感测串列与第二感测串列之间的距离较远,而使得第一感测串列与第二感测串列所形成的电容值较小。如此一 来,用以驱动触控立体显示装置或触控立体显示装置的晶片的负载便较小,进而使得本发明的触控面板模块及触控立体显示装置具有高触控灵敏度。


图1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模块的剖面图。图1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模块的俯视图。图2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立体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图2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模块的俯视图。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立体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图4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触控立体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其中,100:触控面板模块110:基底IlOa:第一表面IlOb:第二表面120,210:保护板120a:第三表面120b:第四表面130、240:第一感测串列132:第一菱形感测垫 140、250:第二感测串列142:第二菱形感测垫 150、170:粘着层160、230:显示面板162:薄膜电晶体基板164:彩色滤光片基板 200、200A、200B:触控立体显示装置210a:第五表面210b:第六表面220:视差光栅220a:第七表面220b:第八表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让本发明之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实施例1图1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模块的剖面图。图1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模块的俯视图。特别是,图1A是对应于图1B的剖线AA’。请同时参照图1A及图1B,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模块100包括基底110、保护板120、彼此电性绝缘的复数个第一感测串列130以及彼此电性绝缘的复数个第二感测串列140。在本实施例中,基底110与保护板120材质的选用以高光透过率及高信赖性的材料为佳,基底110与保护板120之材料包括玻璃、石英、有机聚合物、或其它可适用的材料。本实施例的基底110具有第一表面IlOa以及相对于第一表面IlOa的第二表面IlOb0本实施例的保护板120与基底110连接。更进一步地说,保护板120可透过粘着层150连接与基底110。粘着层150例如为紫外线硬化胶。保护板120且具有第三表面120a以及相对于第三表面120a的第四表面120b。第四表面120b位于第一表面IlOa与第三表面120a之间。第二表面IlOb位于第一表面IlOa与第一感测串列130之间。第二感测串列140与第一感测串列130交错(绘于图1B)且电性绝缘。第二感测串列140位于第四表面120b上且与第四表面120b接触。请参照图1B,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感测串列130以及各第二感测串列140可分别由彼此电性连接的复数个第一菱形感测垫132以及彼此电性连接的复数个第二菱形感测垫142所形成。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第一感测串列130以及各第二感测串列140的外型,其皆可以实际的需求做适当的设计。本实施例中,第一感测串列130与第二感测串列140的材质的选用以光高导电率及高光透过率的材料为佳,例如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铝锡氧化物、铝锌氧化物、铟锗锌氧化物、或其它合适的氧化物、或者是上述至少二者的堆叠层。本实施例的第一感测串列130与第二感测串列140可形成触控感测层。当用户触碰触控面板模块100时,第一感测串列130与第二感测串列140间的电容值会发生变化。如此一来,使触控面板模块100便可感测出用户触碰的位置,进而做出相对应的动作。请再参照图1B,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感测串列130与第二感测串列140分别位于基底110的第二表面IlOb与保护板120的第四表面120b。换言之,相较于现有技术,第一感测串列130与第二感测串列140间的距离较远,而使得第一感测串列130与第二感测串列140间的电容值较 小。如此一来,用以驱动触控面板模块100的晶片的负载便较小,进而使得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模块100的触控灵敏度(sensitivity)增高。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模块120可选择性地包括显示面板160,而使触控面板模块120同时兼具触控及显示的功能。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60可藉由粘着层170与基底110的第_■表面IlOb连接。本实施例的显不面板160可为液晶显不面板(liquidcrystal display panel),其包括薄膜电晶体基板(TFT substrate) 162、彩色滤光片基板(color filter substrate) 164以及位于薄膜电晶体基板162与彩色滤光片基板164之间的液晶层(未绘示)。然而,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60亦可为有机电激发光显示面板(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panel)、电泳显示面板(electrophoretic display panel)、电湿润显不面板(electrowetting display panel)或其他适当形式的显示面板。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避免触控信号的读取受到显示面板160内部信号的干扰。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是,第一感测串列130用于被输入扫描信号,而第二感测串列140用于读出触控信号。换言之,用以输入扫描信号的第一感测串列130是位于用以读出触控信号的第二感测串列140与显示面板160间。如此一来,居中的第一感测串列130便可为第二感测串列140提供电性屏蔽,进而使由第二感测串列140所读出的触控信号不易受到显示面板160内部信号的干扰。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感测串列140亦可用于被输入扫描信号,而第一感测串列130亦可用于读出触控信号。实施例2图2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立体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图2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模块的俯视图。特别是,图2A是对应于图2B的剖线BB’。请同时参照图2A及图2B,本实施例的触控立体显示装置200与第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模块相似。两者主要的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触控立体显示装置200还包括视差光栅220,且第一感测串列240与第二感测串列250在本实施例中配置的位置与在第一实施例中不同。以下针对此相异之处做说明,两者相同之处便不再重述。本实施例的触控立体显示装置200包括保护板210、视差光栅220、显示面板230、彼此电性绝缘的复数个第一感测串列240以及彼此电性绝缘的复数个第二感测串列250。在本实施例中,视差光栅220用以将显示面板230所呈现的二维影像转换为三维影像。本实施例的视差光栅220例如为可调的视差光栅,其可使触控立体显示装置200在二维显示模式与三维显示模式之间切换。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视差光栅220亦可为固定的之视差光栅。本实施例的保护板210具有相对的第五表面210a以及第六表面210b。视差光栅(Parallax Barrier) 220与保护板210连接。视差光栅220具有相对的第七表面220a以及第八表面220b。第七表面220a位于第六表面210b与第八表面220b之间。第八表面220b位于第七表面220a与显示面板230之间。第一感测串列240与第二感测串列250交错(绘于图2B)且电性绝缘。第一感测串列240与第二感测串列250分别位于第六表面210b、第七表面220a与第八表面220b其中任意二表面上并分别与这些表面接触。举例而言,如图2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测串列240与第二感测串列250可分别位于第七表面220a与第六表面210b上,并分别与第七表面220a与第六表面210b接触。换言之,本实施例的第一感测串列240与第二感测串列250可整合在保护板210与视差光栅220中,进而使本实施例的触控立体显示装置200具有薄型化的优势。此外,相较于现有技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测串列240与第二感测串列250间的距离较远,而使得第一感测串列240与第二感测串列250间的电容值较小。如此一来,用以驱动触控立体显示装置200的晶片的负载便较小,进而使得本实施例的触控立体显示装置200的触控灵敏度较闻。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避免触控立体显示装置200的触控信号的读取受到显示面板230内部信号的干扰。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是,第一感测串列240用于被输入扫描信号,而第二感测串列250用于读出触控信号。换言之,用以输入扫描信号的第一感测串列240是位于用以读出触控信号的第二感测串列250与显示面板230之间。如此一来,居中的第一感测串列240便可为第二感测串列250提供电性屏蔽,进而使由第二感测串列250所读出的触控信号不易受到显示面板230内部信号的干扰。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感测串列250亦可用于被输入扫描信号,而第一感测串列240亦可用于读出触控信号。另外,在本发明的触控立体显示装置中,第一感测串列240与第二感测串列250的配置方式并不限于图2A所示。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立体显示装置200A的剖面图。请参照图3,在此实施例中,第一感测串列240与第二感测串列250可分别位于第八表面220b与第七表面220a,并分别与第八表面220b与第七表面220a接触。第一感测串列240用来被输入扫描信号,而第二感测串列250用来读出触控信号。触控立体显示装置200A亦具有与触控立体显示装置200类似的薄型化、高触控灵敏度以及降低显示面板230内部信号的干扰等优点。图4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触控立体显示装置200B的剖面图。请参照图4,在此实施例中,第一感测串列240与第二感测串列250分别位于第八表面220b与第六表面210b上,并分别与第八表面220b与第六表面210b接触。第一感测串列240用来被输入扫描信号,而第二感测串列250用来读出触控信号。触控立体显示装置200B亦具有与触控立体显示装置200类似的薄型化、高触控灵敏度以及降低显示面板230内部信号的干扰等优点。综上所述,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模块及触控显示装置中藉由特殊的配置方式使第一感测串列与第二感测串列之间的距离较远。如此一来,第一感测串列与第二感测串列间的电容值便较小,进而使得触控面板模块及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灵敏度提高。此外,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模块及触控显示装置中,用以输入扫描信号的第一感测串列位于用以读出触控信号的第二感测串列与显示面板之间。如此一来,居中的第一感测串列便可为第二感测串列提供电性屏蔽,而使由第二感测串列所读出的触控信号不易受到显示面板内部信号的干扰,进而提升触控面板模块的触控效果。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改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本申请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触控面板模块,包括: 一基底,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相对于该第一表面的一第二表面; 一保护板,具有一第三表面以及相对于该第三表面的一第四表面,其中该保护板设置于该基底的一侧,且该保护板的该第四表面位于该第三表面与该基底的该第一表面之间; 复数个第一感测串列,设置于该基底的该第二表面上且与该第二表面接触,以使该第二表面位于该第一表面与该些第一感测串列之间;以及 复数个第二感测串列,设置于该保护板的该第四表面上且与该第四表面接触,与该些第一感测串列交错且电性绝缘,以使该第四表面位于该第三表面与该些第二感测串列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感测串列用来被输入一扫描信号,而该些第二感测串列用来读出一触控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与该第二表面连接。
4.一种触控立体显示装置,包括: 一保护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五表面以及一第六表面; 一视差光栅,与该保护板连接,且具有相对的一第七表面以及一第八表面,其中该第七表面位于该第六表面与该第八表面之间; 一显示面板,该第八表面位于该第七表面与该显示面板之间; 复数个第一感测串列以及复数个第二感测串列,该些第一感测串列与该些第二感测串列交错且电性绝缘,该些第一感测串列与该第二感测串列分别位于该第六表面、该第七表面与该第八表面其中任意二表面上并分别与该些表面接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感测串列用来被输入一扫描信号,而该些第二感测串列用来读出一触控信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感测串列与该第二感测串列分别位于该第七表面与该第六表面上,并分别与该第七表面与该第六表面接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感测串列与该第二感测串列分别位于该第八表面与该第七表面上,并分别与该第八表面与该第七表面接触。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感测串列与该第二感测串列分别位于该第八表面与该第六表面上,并分别与该第八表面与该第六表面接触。
9.如权利要求4项所述的触控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视差光栅用来使该触控立体显示装置在二维显示模式与三维显示模式间切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面板模块,包括基底、保护板、复数个第一感测串列以及复数个第二感测串列。基底具有第一表面以及相对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保护板与基底连接,且具有第三表面以及相对于第三表面的第四表面。第四表面位于第一表面与第三表面之间。第二表面位于第一表面与第一感测串列之间。第二感测串列与第一感测串列交错且电性绝缘。第二感测串列位于第四表面上且与第四表面接触。藉由特殊的配置方式使第一感测串列与第二感测串列之间的距离较远,而使由第二感测串列所读出的触控讯号信号不易受到显示面板内部讯号信号的干扰,进而提升触控面板模组模块的触控效果。使得触控面板模组模块及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灵敏度提高。
文档编号G06F3/041GK103164063SQ20111042150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5日
发明者张郁旼 申请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