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68053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面板与触控面板,其中触控面板可内建于显示面板中或外贴于显示面板上。目前,触控面板依照其感测方式的不同而大致上区分为电阻式触控面板、电容式触控面板、光学式触控面板、声波式触控面板以及电磁式触控面板。由于电容式触控面板具有反应时间快、可靠度佳以及耐用度高等优点,因此,电容式触控面板已被广泛地使用于电子产品中。
一般来说,触控面板的周边线路与显示面板的周边线路的布局需考量到电路板的位置以及上下基板的元件的位置关系。因此,传统触控显示面板的整体线路布局经常浪费许多面板的空间,而使得触控面板的设计受到许多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可以解决传统触控显示面板的周边线路布局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具有显示区以及非显示区,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像素阵列、多条第一引线、第二基板、显示介质层、触控元件层以及多条第二引线。像素阵列位于第一基板上并且位于显示区中。第一引线位于第一基板上且位于非显示区中,其中第一引线与像素阵列电性连接。第二基板位于第一基板的对向。显示介质层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触控元件层位于第二基板上,且触控元件层包括第一触控区以及第二触控区,第一触控区位于显示区中且第二触控区位于非显示区中,其中位于第一触控区的触控元件层以及位于第二触控区的触控元件层的材质相同。第二引线位于第二基板上并且与触控元件层电性连接,其中第二引线自第一触控区经过第二触控区而延伸至第二基板的边缘。位于该第一触控区的该触控元件层包括多个第一触控串列以及多个第二触控串列。位于该第二触控区的该触控元件层包括至少一触控键,且该触控键与该第一触控区的该触控元件层分离。更包括一覆盖基板,其具有一透光区以及一不透光区,该透光区对应该显示区,该不透光区对应该非显示区,其中该覆盖基板对应该触控键具有一透光图案。该触控元件层的材质包括透明导电材料。该些第一引线以及该些第二引线分别位于该显示区的相对向的两侧的该非显示区中。该显示区具有一第一侧边、一第二侧边、一第三侧边以及一第四侧边,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二侧边彼此相对设置且不邻接在一起,该第三侧边与该第四侧边彼此相对设置且不邻接在一起,且该非显示区包括一第一区域以及一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邻接该第一侧边且该第二区域邻接该第二侧边,其中该些第一引线位于该第一区域,该些第二引线位于该
第二区域。更包括多条第三引线,该些第三引线与位于该第二触控区的该触控元件层电性连接,且该些第二引线与位于该第一触控区的该触控元件层电性连接。该像素阵列包括多条扫描线以及多条数据线;多个主动元件,与该些扫描线以及该些数据线电性连接;以及多个像素电极,与该些主动元件电性连接,其中一部分的第一引线与该些扫描线电性连接且另一部份的第一引线与该些数据线电性连接。更包括一第一电路板,位于该第一基板上并且与该些第一引线电性连接;以及一第二电路板,位于该第二基板上并且与该些第二引线电性连接。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触控元件层包括位于显示区中的第一触控区以及位于非显示区中的第二触控区,且位于第一触控区的触控元件层以及位于第二触控区的触控元件层的材质相同。换言之,本发明在原先不会设置触控元件的非显示区中也设置触控元件层,以使得该处能够作为特定触控功能的触控按键。因此,本发明传统触控显示面板所浪费的空间作了利用,并增加了触控显示面板的操作功能。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I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2是沿着图I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线1-1’的剖面示意图。图3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一基板上的元件示意图。图4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二基板上的元件示意图。图5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覆盖基板上的示意图。图6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二基板上的元件示意图。图7以及图8是根据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触控电极层的第一触控区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 :触控显示面板A :显示区Al A4 :侧边B :非显示区BR1、BR2:区域102 :第一基板104:像素阵列106:第一引线112:第二基板114:触控元件层116:第二引线126:第三引线
118:显示介质层120 :密封胶200 :覆盖基板C1、C2:电路板P:像素结构 T :主动元件PE:像素电极SL :扫描线DL :数据线X、Y:感应串列TP1、TP2:触控区BP、BP1、BP2 :触控键200 :覆盖基板202 :透光区204:不透光区206 :透光图案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2是沿着图I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线1-1’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I以及图2,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100具有显示区A以及非显示区B,且所述触控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基板102、像素阵列104、多条第一引线106、第二基板112、显示介质层118、触控元件层114以及多条第二引线116。根据本实施例,所述触控显示面板100可进一步包括覆盖基板200、第一电路板Cl以及第二电路板C2。第一基板102的材质可为玻璃、石英、有机聚合物、或是不透光/反射材料(例如导电材料、金属、晶圆、陶瓷、或其它可适用的材料)、或是上述具有可挠性的材料、或是其它可适用的材料。像素阵列104位于第一基板102上并且位于显示区A中。根据本实施例,像素阵列104包括多条扫描线SL、多条数据线DL以及与所述扫描线SL以及数据线DL电性连接的多个像素结构P,如图3所示。上述的每一个像素结构P包括主动元件T以及与所述主动元件T电性连接的像素电极PE。上述的像素阵列104中的像素结构P的元件设计与显示面板的种类有关。以本实施例为例,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是具有触控功能的液晶显示面板,上述的像素结构P除了包括薄膜电晶体T以及与所述薄膜电晶体T连接的像素电极PE之夕卜,还包括储存电容器。其中,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材料,包含可被水平电场转动的液晶材料、可被垂直转动的液晶材料、胆固醇液晶材料、蓝相液晶材料、或是其它合适的材料、或上述的组合。根据另一实施例,倘若所述触控显示面板是具有触控功能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那么像素结构则包括开关薄膜电晶体、驱动薄膜电晶体、储存电容器以及与所述驱动薄膜电晶体连接的像素电极(亦可称为阴极或阳极)。当然,其它显示面板亦可使用于本发明实施例上,例如电子纸、电湿润显示面板、无机电致发光面板、或其它合适的面板、或上述的组合。第一引线106位于第一基板102上且位于非显不区B中,其中第一引线106与像素阵列104电性连接。更详细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有一部分的第一引线106是与扫描线SL电性连接,且另一部份的第一引线106是与数据线DL电性连接。另外,第一引线106的另一端则是延伸至第一基板100的边缘处,并与第一电路板Cl电性连接。根据本实施例,在第一引线106与第一电路板Cl之间可进一步包括驱动晶片或驱动装置,换言之第一引线106通过驱动晶片或驱动装置而与第一电路板Cl电性连接。也就是说,驱动晶片或驱动装置可选择性的设置于第一基板102上或者是设置于第一电路板Cl上。第二基板112位于第一基板102的对向。第二基板112的材质可为透明材料,例如玻璃、石英、有机聚合物、或上述已被薄化的材料、或上述具有可挠性的材料、或是其它可适用的材料。触控元件层114位于第二基板112上。在此,如图4所示,触控元件层114包括第一触控区TPl以及第二触控区TP2,第一触控区TPl位于显示区A中且第二触控区TP2位于 非显示区B中。特别是,位于第一触控区TPl的触控元件层114以及位于第二触控区TP2的触控元件层114的材质实质上相同。请继续参照图4,根据本实施例其中一范例,位于第一触控区TPl的触控元件层114包括多个第一触控串列X以及多个第二触控串列Y。更详细来说,第一触控串列X为多个延着X方向延伸的触控电极图案,第二触控串列Y为多个延着Y方向延伸的触控电极图案,且第一触控串列X以及第二触控串列Y之间具有一层介电层,来隔绝第一触控串列X以及第二触控串列Y。藉由所述第一触控串列X以及第二触控串列Y的设计可以判断使用者的触控位置。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不限制第一触控串列X以及第二触控串列Y的电极图案需如图4所示,例如长条状。根据本实施例的另一范例,如图7所示,第一触控区TPl的触控元件层114包括多个第一触控串列X以及多个第二触控串列Y,其中每个第一触控串列X中的触控电极图案与每个第二触控串列Y中的触控电极图案的形状,例如四方形或菱形所构成为范例,但不限于此。或者是如图8所示,第一触控区TPl的触控元件层114包括多个第一触控串列X以及多个第二触控串列Y,其中每个第一触控串列X中的触控电极图案除了有长条状的主线段外,尚有一些分支线段与长条状的主线段连接,而每个第二触控串列Y中的触控电极图案的形状,例如实质上为菱形或四方形所构成为范例,但不限于此。也就是说,第一触控串列X中的触控电极图案与第二触控串列Y中的触控电极图案的形状可为多边形、弧形、曲线形、或是其它的形状、或上述已提出的任二种形状的组合。再者,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控元件层114是以电容式触控元件层为范例,但不限于此。于其它实施例中,触控元件层114亦可使用触控技术领域中的习知触控结构,例如电阻式、光学式、声波式、电磁式、或其它合适的触控结构、或上述已提出的任二种触控结构的组合。另外,位于第二触控区TP2的触控元件层114包括至少一触控键BP,且触控键BP与第一触控区TP的触控元件层114分离。换言之,位于第一触控区TPl的第一触控串列X以及第二触控串列Y与位于第二触控区TP2的触控键BP彼此分离且电性绝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触控键BP可设计为具有特定功能的触控按键,例如是可设计为具有电源开启或关闭的触控案件、回到特定操作功能的触控按键等等。再者,本发明并不限制于第二触控区TP2的触控元件层114的触控键BP的形状需如图4所示的矩形。此外,第二触控区TP2的触控元件层114的触控键BP上方可选择性的覆盖有绝缘层。其他实施例,第二触控区TP2的触控元件层114可以是如图6所示,其包括触控键BPl以及触控键BP2的堆迭结构,且触控键BPl以及触控键BP2之间具有绝缘层,以隔绝让触控键BPl以及触控键BP2,而上述二者的形状,亦不限制于矩形或长条形。也就是说,本发明并不限制第二触控区TP2的触控元件层114的触控垫的形状,可为多边形、弧形、曲线形、或是其它的形状、或上述已提出的任二种形状的组合。另外,当承上所述,第一触控区TPl的触控元件层114以及位于第二触控区TP2的触控元件层114的材质实质上相同。在本实施例中,触控元件层114的材质包括透明导电材料,其例如是是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铝锡氧化物、铝锌氧化物、铟锗锌氧化物、或其它合适的氧化物、或者是上述至少二者的堆迭层。另外,第一触控区TPl的触控元件层114以及位于第二触控区TP2的触控元件层114可以采用同一道光罩制程来定义。举例来说,第二触控区TP2中的触控键BP或BPl是与第一触控区TPl中的第一触控串列X同时定义出;或者是 第二触控区TP2中的触控键BP或BP2是与第一触控区TPl中的第二触控串列Y同时定义出。当然,第一触控区TPl的触控元件层114以及位于第二触控区TP2的触控元件层114可以采用同一道光罩制程来定义也可不同道光罩制程来定义。再者,于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触控区TPl的触控元件层114以及位于第二触控区TP2的触控元件层114的制造方法也可使用网版印刷方法、喷墨方法、或其它合适的方法。第二引线116位于第二基板112上并且与触控元件层114电性连接,其中第二引线116自第一触控区TPl经过第二触控区TP2而延伸至第二基板112的边缘。第二引线116延伸至第二基板112的边缘处之后是与第二电路板C2电性连接。根据本实施例,在第二引线116与第二电路板C2之间可进一步包括驱动晶片或驱动装置,换言之第二引线116通过驱动晶片或装置而与第二电路板C2电性连接。也就是说,驱动晶片或驱动装置可选择性的设置于第二基板112上或者是设置于第二电路板C2上。承上所述,请同时参照图3以及图4,在本实施例中,与像素阵列104电性连接的第一引线106以及与触控元件层114电性连接的第二引线116是分别位于显示区A的相对向的两侧的非显示区B中。更详细来说,本实施例的显示区A具有第一侧边Al、第二侧边A2、第三侧边A3以及第四侧边A4,第一侧边Al与第二侧边A2彼此相对设置且不邻接在一起,第三侧边A3与第四侧边A4彼此相对设置且不邻接在一起。另外,非显示区B包括第一区域BRl以及第二区域BR2,其中第一区域BRl邻接显示区A的第一侧边Al且第二区域BR2邻接显示区A的第二侧边A2。那么,本实施例的第一引线106是位于第一区域BRl中,且第二引线116是位于第二区域BR2。因此第一引线106是往图面的上方延伸,且第二引线116是往图面的下方延伸。另外,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更包括多条第三引线126,所述第三引线126与位于第二触控区TP2的触控元件层114电性连接。换言之,第三引线126与位于第二触控区TP2的触控键BP (如图4以及图6所示)电性连接。此外,第三引线126的另一端亦延伸至第二基板112的边缘处并与第二电路板C2电性连接。根据本实施例,在第三引线126与第二电路板C2之间可进一步包括驱动晶片或驱动装置,换言之第三引线126通过驱动晶片或驱动装置而与第二电路板C2电性连接。也就是说,驱动晶片或驱动装置可选择性的设置于第二基板112上或者是设置于第二电路板C2上。另外,第三引线126与第二引线116所连接的驱动晶片或驱动装置依设计所需要可选择性的相同或不同。必需要再说明的是,第三引线126与第二引线116相分离,且第三引线126连接至第二触控区TP2的触控键BP,而不连接至第一触控区TPl的第一触控串列X以及第二触控串列Y(如图4以及图6所示)。第二引线116连接至第一触控区TPl的第一触控串列X以及第二触控串列Y,而不连接第二触控区TP2的触控键BP (如图4以及图6所示)。基于导电性的考量,第一引线106、第二引线116以及第三引线126 —般是使用金属材料,例如金、银、铜、铝、锡、钨、钥、钛、钽、钕、或其它合适的材料。然,本发明不限于此,根据其他实施例,第一引线106、第二引线116以及第三引线126也可以使用其他导电材料。例如透明金属氧化物、合金、金属材料的氮化物、金属材料的氮氧化物、、或是其它合适材料、或是多种金属材料的堆迭、或是金属材料与其它导材料的堆迭层。显不介质层118位于第一基板102与第二基板112之间。显不介质层118包括液晶显示介质、有机电致发光显示介质、电泳显示介质、电湿润显示介质、无机电致发光显示介质、或是其他合适的显示介质、或是上述的组合。承上所述,显示介质层118与触控元件层114之间可进一步包括设置有彩色滤光层(未绘示)及/或电极层(未绘示),其主要与 显示面板的种类有关。举例来说,倘若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是具有触控功能的液晶显示面板,那么液晶显示面板可进一步包括设置有彩色滤光层及电极层(未绘示)于第一基板102与第二基板112之间。倘若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是具有触控功能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那么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可进一步包括设置有电极层(又可称为阳极或阴极)以及平坦层(未绘示)于第一基板102与第二基板112之间。另外,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更进一步包括封胶材料120,其设置于第一基板102与第二基板112之间。密封胶120可使得显示介质层118与外界的环境隔离。此外,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更包括覆盖基板200。覆盖基板200覆盖在第二基板112的上方。特别是,覆盖基板200其具有透光区202以及不透光区204,其中透光区202对应显示区A设置,且不透光区204对应该显示区B设置。详细而言,覆盖基板200的组成是由透明基板上于特定区域上形成不透明材料,来形成透光区202与不透明区204,或者是,覆盖基板200的组成是由透明基材与不透明基材所组成一个完整的基板,透明基材就为完整基板的透光区202,而不透明基材就为完整基板的不透光区204。另外,覆盖基板200在对应触控键BP处具有透光图案206。所述透光图案206可以根据触控键BP的功能而设计成特定的图案形状,例如是闪电形状、电源符号形状、家符号形状、邮件符号形状等等。换言之,此图案形状,会依设计而有所变更之。承上所述,因覆盖基板200的透光区202对应显示区A,因此使用者可以通过透光区202而看见触控显示面板所显示的画面。另外,因第一触控区TPl也是对应显示区A(透光区202)设置,因此使用者可以通过透光区202而看见触控显示面板所显示的画面,并且直接对显示区A的画面进行触控操作。另外,因覆盖基板200在对应触控键BP处具有透光图案206以使得触控显示面板的光线可以穿透透光图案206。如此一来,使用者即经由透光图案206的位置而对触控键BP进行触控操作。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触控元件层包括位于显示区中的第一触控区以及位于非显示区中的第二触控区,且位于第一触控区的触控元件层以及位于第二触控区的触控元件层的材质相同。换言之,本发明在原先不会设置触控元件的非显示区中也设置触控元件层,以使得该处能够作为特定触控功能的触控按键。因此,本发明传统触控显示面板所浪费的空间作了利用,并增加了触控显示面板的操作功能。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 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具有一显示区以及ー非显示区,该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一第一基板; 一像素阵列,位于该第一基板上并且位于该显示区中; 多条第一引线,位于该第一基板上且位于该非显示区中,其中该些第一引线与该像素阵列电性连接; 一第二基板,位于该第一基板的对向; ー显不介质层,位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 ー触控元件层,位于该第二基板上,该触控元件层包括一第一触控区以及一第二触控区,该第一触控区位于该显示区中且该第二触控区位于该非显示区中,其中位于该第一触控区的该触控元件层以及位于该第二触控区的触控元件层的材质相同;以及 多条第二引线,位于该第二基板上并且与该触控元件层电性连接,其中该些第二引线自该第一触控区经过第二触控区而延伸至该第二基板的一边缘。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该第一触控区的该触控元件层包括多个第一触控串列以及多个第二触控串列。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该第二触控区的该触控元件层包括至少ー触控键,且该触控键与该第一触控区的该触控元件层分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ー覆盖基板,其具有一透光区以及ー不透光区,该透光区对应该显示区,该不透光区对应该非显示区,其中该覆盖基板对应该触控键具有一透光图案。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干,该触控元件层的材质包括透明导电材料。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引线以及该些第二引线分别位于该显示区的相对向的两侧的该非显示区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显示区具有一第一侧边、一第二侧边、一第三侧边以及一第四侧边,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二侧边彼此相对设置且不邻接在一起,该第三侧边与该第四侧边彼此相对设置且不邻接在一起,且该非显示区包括一第一区域以及ー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邻接该第一侧边且该第二区域邻接该第二侧边,其中该些第一引线位于该第一区域,该些第二引线位于该第二区域。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多条第三引线,该些第三引线与位于该第二触控区的该触控元件层电性连接,且该些第二引线与位于该第一触控区的该触控元件层电性连接。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像素阵列包括 多条扫描线以及多条数据线; 多个主动元件,与该些扫描线以及该些数据线电性连接;以及 多个像素电极,与该些主动元件电性连接, 其中一部分的第一引线与该些扫描线电性连接且另一部份的第一引线与该些数据线电性连接。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一第一电路板,位于该第一基板上并且与该些第一引线电性连接;以及一第二电路板,位于该第 二基板上并且与该些第二引线电性连接。
全文摘要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具有显示区以及非显示区,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像素阵列,位于第一基板上并且位于显示区中;多条第一引线,位于第一基板上且位于非显示区中,其中第一引线与像素阵列电性连接;第二基板,位于第一基板的对向;显示介质层,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触控元件层,位于第二基板上,触控元件层包括第一触控区以及第二触控区,第一触控区位于显示区中且第二触控区位于非显示区中,其中位于第一触控区的触控元件层以及位于第二触控区的触控元件层的材质相同;以及多条第二引线,位于第二基板上并且与触控元件层电性连接,其中第二引线自第一触控区经过第二触控区而延伸至第二基板的边缘。
文档编号G06F3/041GK102662521SQ20121010978
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30日
发明者施立伟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