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及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83806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及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触控感测结构及其应用,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无线行动通讯和信息家电的快速发展,为了达到更便利、体积更轻巧化以及更人性化的目的,许多信息产品,例如行动电话(MobilePhone)、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笔记型计算机(Notebook)及平板型计算机(PlanetComputer)等数字化工具,已由传统的键盘或鼠标等输入装置,转变为使用触控面板(TouchPanel)作为输入装置。电容式触控面板,因其具有灵敏度高、高透光率、屏幕不易刮伤、磨损,以及整体功耗低且无需校正等优点,再加上支持多点触控(Mult1-Touch)输入的功能,迅速地在手机、小笔电等掌上型消费电子产品的中小尺寸面板应用中取得主流优势。但是,在传统的电容式触控面板中,在制造感测单元(Sensor)阵列时,仍存在着相同的问题,例如:工艺步骤复杂、制作成本较高、光穿透率较低、光穿透不均等等,而影响电容式触控面板的触控质量,更甚而影响电容式触控面板的显示质量。因此,有需要提供一种先进的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及其应用,解决现有技术所面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面向,是在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包含:基板、第一传送电极、第一走线、第一接收电极以及第二走线。第一传送电极设置于基板上,且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电极。第一走线设置于基板上,且其连接第一传送电极的第一电极。接收电极设置于基板上,且其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电极。第二走线设置于基板上,且其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连接第一接收电极。其中,第一电极具有数个第一狭缝,且第二电极具有数个第二狭缝。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之中,第一走线更具有该些个第一狭缝,第二走线更具有该些个第二狭缝。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之中,该些个第一狭缝的宽度,实质上等于该些个第二狭缝的宽度。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之中,该些个第一狭缝与该些个第二狭缝的宽度,实质上小于等于10微米(μ m)且大于O微米。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之中,第一传送电极具有至少二个第一电极,且这些第一电极与第一走线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之中,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交错排列。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之中,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更包含:第二接收电极以及第三走线。其中,第二接收电极设置于基板上,且其具有至少一个第三电极。其中,第一接收电极不与第二接收电极以及第一传送电极接触。第三走线设置于基板上,且其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连接第二接收电极,其中第三走线与第二走线之间具有一间距,且第三走线不与第二走线以及第一走线接触。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之中,第二接收电极与第三走线,分别更具有该些个第二狭缝。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之中,第三走线与第二走线之间的间距,实质上等于该些个第一狭缝与该些个第二狭缝的宽度。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之中,第三走线与第二走线之间的间距,实质上小于等于10微米且大于O微米。本发明的另一个面向,是在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包含一显示元件以及一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其中,显示元件具有多个次像素。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与显示元件重迭,且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包含:基板、第一传送电极、第一走线、第一接收电极以及第二走线。第一传送电极设置于基板上,且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其中,第一电极具有数个第一狭缝,以于第一电极中形成多个第一条状部。第一走线设置于基板上,且其连接第一传送电极的第一电极。第一接收电极设置于基板上,且其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电极,第二电极具有数个第二狭缝,以于第二电极中形成多个第二条状部。第二走线设置于基板上,且其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连接第一接收电极。其中,位于该些个次像素其中一个次像素中的该些个第一条状部的面积,实质上等于位于该些个次像素其中一个次像素中的该些个第二条状部的面积。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之中,第一走线更具有该些个第一狭缝,以于第一走线中形成该些个第一条状部,第二走线更具有该些个第二狭缝,以于第二走线中形成该些个第二条状部。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之中,位于该等次像素其中一个次像素中的该等第一条状部的面积,实质上等于位于该等次像素其中一个次像素中的该等第二条状部的面积。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之中,该些个第一狭缝的宽度,实质上等于该些个第二狭缝的宽度。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之中,该些个第一狭缝与该些个第二狭缝的宽度,实质上小于等于10微米且大于O微米。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之中,第一传送电极具有至少二个第一电极,该些个第一电极与第一走线连接。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之中,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交错排列。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之中,电容式触控面板,更包含:第二接收电极以及第三走线。第二接收电极设置于基板上,且其具有至少一个第三电极,其中第一接收电极不与第二接收电极以及第一传送电极接触。第三走线设置于基板上,且其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连接第二接收电极,其中第三走线与第二走线之间具有一间距,且第三走线不与第二走线以及第一走线接触。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之中,第二接收电极与第三走线分别更具有该些个第二狭缝,以分别于第三电极与第三走线中形成该些个第二条状部。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之中,位于该等次像素其中一个次像素中的该等第一条状部的面积实质上等于位于该等次像素其中一个次像素中的该等第二条状部的面积。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之中,第三走线与第二走线之间的间距,实质上等于该些个第一狭缝与该些个第二狭缝的宽度。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之中,三走线与第二走线之间的间距,实质上小于等于10微米且大于O微米。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是在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其包含:基板、第一传送电极、连接第一传送电极的第一走线、第一接收电极以及连接第一接收电极的第二走线。较佳地,第一传送电极、第一走线、第一接收电极以及第二走线系藉由图案化同一铟锡氧化物材层所形成。并通过在第一传送电极中形成多个第一狭缝,以及在第一接收电极上形成多个第二狭缝平行第二走线之延伸方向的第二狭缝,使图案化的铟锡氧化物材层,产生规律的间隙变化。其中,较佳地,于第一传送电极中形成多个平行第二走线之延伸方向的第一狭缝以及在第一接收电极上形成多个平行第二走线之延伸方向的第二狭缝。因而可收到改善传统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中,因容易在视觉上产生可见电极和走线图案,即改善光穿透率不均的现象,更进而增进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的显示质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示,所绘的一种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的部分结构俯视图。图1B是根据图1A所绘的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的部分结构俯视放大图。图2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B是根据图2 A所绘示的的电容式触控面板的部分结构剖面示意图。图2C是根据图2B所绘示的的电容式触控面板的部分结构俯视图。其中,附图标记:20:电容式触控面板 100: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101:基板102:第一接收电极102a:第二电极103:第二走线104:第一传送电极 104a 第一电极105:第一走线106:第一方向107:第二狭缝108:第一狭缝109:第二接收电极 109a:第三电极110:第三走线112:第二条状部112a:连接部113:第一条状部113a:连接部200:显示面板201:基板202:基板203:薄膜晶体管层 204:彩色滤光片204ar:次像素204ag:次像素
204ab:次像素204br:次像素204bg:次像素204bb:次像素205:显示介质层H:第二狭缝的宽度 h:第一狭缝的宽度
·
1:第三走线与第二走线的间距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是在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及其应用,用以舒缓现有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中,因容易在视觉上产生可见电极和走线图案,所导致光穿透率不均,并进而改善电容式触控面板的显示质量。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多种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以及结合该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的电容式触控面板,作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请参照图1A和图1B,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示,所绘的一种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100的部分结构俯视图。图1B是根据图1A所绘的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100的部分结构俯视放大图。其中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100,包含:基板101、第一接收电极102、第二走线103、第一传送电极(或称为发射电极)104以及、第一走线105。第一接收电极102设置于基板101上,且其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电极102a。第二走线103设置于基板101上,一端经由连接线(或称为扇形导线(fan-outline),未绘示)与一电容感测芯片连接(未绘示),而另一端则连接第一接收电极102的第二电极102a。第一传送电极104设置于基板101上,且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电极104a。第一走线105设置于基板101上,一端经由另一连接线(或称为另一扇形导线(fan-out line),未绘示)与一电容感测芯片连接(未绘示),而另一端则沿着实质上平行第二走线103的第一方向106延伸,并连接第一传送电极104。另外,第二电极102a具有数个第二狭缝107,会在第二电极102a中,形成多个实质上平行排列的第二条状部112。第一电极104a具有数个第一狭缝108,会在第一电极104a中形成多个实质上平行排列的第一条状部11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之中,基板101是由透明材质所构成,透明材质包含玻璃、石英、聚合物薄膜、或上述具有可挠性的材质、或其它合适的材质、或上述至少二种材料的组合。本发明以玻璃为实施例,但不限于此。第一接收电极102、第二走线103、第一传送电极104以及第一走线105四者,则是由形成于基板101的表面的图案化透明导电层所构成。透明导电层包含单层或堆栈结构,其材料包含铟锡氧化物、铟锡氧化物、铟镓锌氧化物、铟镓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铟氧化物、锡氧化物、锌氧化物、招氧化物、氧化铪(HfO)、或其它合适的材料,或上述的组合。较佳地,为了使上述电极与走线容易形成于基板101上,因此,第一接收电极102、第二走线103、第一传送电极104以及第一走线105四者为共平面(即同一水平面)的形成于基板101上。于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接收电极102、第二走线103、第一传送电极104以及第一走线105其中至少一者可位于不同的水平面,但工艺较复杂。第二电极102a的第二狭缝107和第一电极104a的第一狭缝108,都是由多个贯穿图案化透明导电层的贯穿孔(或称为开口)所组成,且形成第一狭缝108和第二狭缝107的贯穿孔,并未切断第一电极104a和第二电极102a。也就是说,形成第一狭缝108和第二狭缝107的贯穿孔,并未将第一电极104a和第二电极102a切割成彼此分离的区块。相反地,第一电极104a中的第一条状部113,仍可通过通过连接部113a相互连结,而第二电极102a中的第二条状部112,亦可通过通过连接部112a相互连结(如IB所绘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之中,第二电极102a的第二狭缝107和第一电极104a的第一狭缝108,可以具有实质上相同或不同的宽度(分别以H和h表示第二狭缝107和第一狭缝108的宽度)。在本实施例之中,较佳地,第二电极102a的第二狭缝107的宽度H和第一电极104a的第一狭缝108的宽度h 二者系实质上相等,可有效的改善上述的问题。另外,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之中,第一接收电极102具有两个第二电极102a,而第一传送电极104具有两个第一电极104a。但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之中,第一接收电极102具有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极102a ;第一传送电极104具有两个以上的第一电极104a。也就是说,第一接收电极102的第二电极102a与第一传送电极104的第一电极104a可依感测敏度上的要求而加以设计个数,并不限于第一接收电极102的第二电极102a个数相等或不相等于第一传送电极104的第一电极104a的个数。如图1B所绘示,第一接收电极102具有三个第二电极102a,而第一传送电极104也具有二个第一电极104a为范例,并不限于此。为了更提升触控感测能力,当第二电极102a与第一电极104a其中至少一者有至少二个个数时,第二电极102a与第一电极104a就会以较佳的排列方式,即交错排列。举例而言,每二个第二电极102a和一个第一电极104a对应,并且彼此交错排列。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二电极102a都与第二走线103连接,每一个第一电极104a都和第一走线105连接,而第二走线103和第一走线105,则分别与电容感测芯片(未绘示)电性连接。操作时,电容感测芯片在第一接收电极102和第一传送电极104 二者之间,施加一电压差。当没有任何物体接触时,第一接收电极102和第一传送电极104间,会维持固定的耦合电容。当触碰发生时,第一接收电极102和第一传送电极104间的耦合电容,会因接触物体的电容耦合作用,而发生改变,并由电容感测芯片的控制单元检测此电容值的变化。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之中,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100更包含:至少一个第二接收电极109以及至少一条第三走线110。其中,第二接收电极109设置于基板101上,且其具有至少一个第三电极109a。其中,第一传送电极104不与第二接收电极109以及第一接收电极102接触。第三走线110设置于基板101上,且其沿着第一方向106延伸,并连接第二接收电极109,其中第三走线110与第二走线103之间具有一间距I,且第三走线110不与第一走线105以及第二走线103接触。在本实施例之中,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100包含多个第一接收电极102、第二接收电极109、第一传送电极104以及第二走线103、第一走线105以及第三走线110,可以在同一平面构成模拟X、Y轴交错排列的感测单元阵列(如图1A所绘示)。其中,交错排列是指第一接收电极102与第二接收电极109皆不会跨越过第一传送电极104,即第一接收电极102、第二接收电极109与第一传送电极104任意二者之间垂直投影于基板101上都存在着间距。再者,通过通过电容感测芯片的控制单元检测第一接收电极102与第一传送电极104之间的电容值变化或第二接收电极109与第一传送电极104之间的电容值变化,进而得到精准的触控坐标。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之中,第二走线103也具有与形成于第二电极102a中的第二狭缝107相同宽度的狭缝(为方便说明起见,该狭缝仍以第二狭缝107代表之),而第一走线105也具有与形成于第一电极104a中的第一狭缝108相同宽度的狭缝(为方便说明起见,该狭缝仍以第一狭缝108代表之)。另外,第二接收电极109与第三走线110,更分别具有多个与形成于第二电极102a中的第二狭缝107相同宽度的狭缝(为方便说明起见,该狭缝仍以第二狭缝107代表之),进而在第三电极109a与第三走线110中,形成多个与第二条状部112相同排列方式的条状部(为方便说明起见,该条状部仍以第二条状部112代表之)。为了改善可见电极和走线图案的影响,第三走线110与第二走线103之间的间距I,较佳地,实质上等于第二狭缝107与第一狭缝108的宽度。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之中,第三走线110与第二走线103之间的间距I,实质上小于等于10微米且大于O微米。由于,第二条状部112和第一条状部113的排列方式,会在用来形成第一接收电极102、第二走线103、第一传送电极104、第一走线105、第二接收电极109以及第三走线110的图案化透明导电层上, 产生规律的间隙变化,具有舒缓视觉上,因为多条不同线宽的走线平行排列时,所造成的阴影残留的效果,改善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100的显示质量。若同时再考虑图案化透明导电层,以铟锡氧化物层为范例的厚度与其阻抗关系,即可在兼顾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100的效能与透光性的前提下,对图案化铟锡氧化物层的厚度以及第二狭缝107和第一狭缝108的宽度进行较佳化,更进一步改善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100的显示质量。请参照表一:
权利要求
1.种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板; 一第一传送电极,设置于该基板上,且其具有至少一第一电极; 一第一走线,设置于该基板上,且其连接该第一传送电极的该第一电极; 一第一接收电极,设置于该基板上,且其具有至少一第二电极;以及 一第二走线,设置 于该基板上,且其沿着一第一方向延伸并连接该第一接收电极;以及 其中,该第一电极具有数个第一狭缝,且该第二电极具有数个第二狭缝。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走线更具有该些第一狭缝,该第二走线更具有该些第二狭缝。
3.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狭缝的宽度等于该些第二狭缝的宽度。
4.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狭缝与该些第二狭缝的宽度小于等于10微米且大于O微米。
5.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传送电极具有至少二个第一电极,该些第一电极与该第一走线连接。
6.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交错排列。
7.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一第二接收电极,设置于该基板上,且其具有至少一个第三电极,其中该第一接收电极不与该第二接收电极以及该第一传送电极接触;以及 一第三走线,设置于该基板上,且其沿着该第一方向延伸并连接该第二接收电极,其中该第三走线与该第二走线之间具有一间距,且该第三走线不与该第二走线以及该第一走线接触。
8.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接收电极与该第三走线,分别更具有该些第二狭缝。
9.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间距等于该些第一狭缝与该些第二狭缝的宽度。
10.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间距小于等于10微米且大于O微米。
11.种电容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显示元件,具有多个次像素;以及 一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与该显示元件重迭,该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包含: 一基板; 一第一传送电极,设置于该基板上,且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其中,该第一电极具有数个第一狭缝,以于该第一电极中形成多个第一条状部; 一第一走线,设置于该基板上,且其连接该第一传送电极的该第一电极; 一第一接收电极,设置于该基板上,且其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电极,该第二电极具有数个第二狭缝,以于该第二电极中形成多个第二条状部;以及 一第二走线,设置于该基板上,且其沿着一第一方向延伸并连接该第一接收电极;其中,位于该次像素其中一个次像素中的该第一条状部的面积等于位于该次等像素其中一个次像素中的该第二条状部的面积。
12.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走线更具有该些第一狭缝,以于该第一走线中形成该些第一条状部,该第二走线更具有该些第二狭缝,以于该第二走线中形成该些第二条状部。
13.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位于该次像素其中一个次像素中的该第一条状部的面积等于位于该次等像素其中一个次像素中的该第二条状部的面积。
14.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狭缝的宽度等于该些第二狭缝的宽度。
15.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狭缝与该些第二狭缝的宽度小于等于10微米且大于O微米。
16.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传送电极具有至少二个第一电极,且该些第一电极与该第一走线连接。
17.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交错排列。
18.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更包含: 一第二接收电极,设置于该基板上,且其具有至少一个第三电极,其中该第一接收电极不与该第二接收电极以及该第一传送电极接触;以及 一第三走线,设置于该基板上,且其沿着该第一方向延伸并连接该第二接收电极,其中该第三走线与该第二走线之间 具有一间距,且该第三走线不与该第二走线以及该第一走线接触。
19.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接收电极与该第三走线分别更具有该些第二狭缝,以分别于该第三电极与该第三走线中形成该些第二条状部。
20.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该次像素其中一个次像素中的该第一条状部的面积等于位于该次像素其中一个次像素中的该第二条状部的面积。
21.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间距等于该些第一狭缝与该些第二狭缝的宽度。
22.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间距小于等于10微米且大于O微米。
全文摘要
一种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及电容式触控面板,该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包含:基板、第一传送电极、第一走线、第一接收电极以及第二走线。第一传送电极设置于基板上,且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电极。第一走线设置于基板上,且其连接第一传送电极的第一电极。第一接收电极设置于基板上,且其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电极。第二走线设置于基板上,且其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连接第一接收电极。其中,第一电极具有数个第一狭缝,且第二电极具有数个第二狭缝。
文档编号G06F3/044GK103092442SQ20121053235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1日
发明者陈冠宇, 简钰峰, 李锡烈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