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侦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89835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触控面板侦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基板上所设置的发射器及接收器的位置进以改善所述基板产生的死角问题的触控面板侦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不断的进步,一般市面上电子产品趋向体积小萤幕大,但又不可没有操作按键,因此渐渐使得触控式萤幕需求量越来越大。红外线式触控是现有大尺寸触控式萤幕最普遍的技术,红外线式触控的基本结构,于一触控基板的周围按照一定的顺序安装多个发射器及多个接收器,所述发射器及接收器是一对一相互对应的方式排列设置组成,形成一整齐交错的红外线网,并沿着触控基 板的边缘构成一个相互垂直的发射接收阵列,于处理器的控制下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别接通相对应的发射器及接收器,检测相对应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红外光线是否被阻断,来判断是否有触发时间的发生。请参阅图1,公知的触控面板侦测装置是包括一基板1,该基板I具有多个发射器10及多个接收器11,该基板I四周设有所述发射器10及接收器11,其排列方式为成一发射器10对应一接收器11的红外线式触控矩阵,如此会造成数量庞大的LED模块发射器10及接收器11。请参阅图2,是利用一接收器11与接收多个发射器10发出的红外线,多个发射器10循序发射,接着再由该接收器11辨识光径是否被切断。请参阅图3,是利用一发射器10及多个接收器11形成多个条红外线连线;由于前述的任一基板1,皆因每一光径上只能设定一触控点,无法充分利用光径上的空间来设定较多个触控点,而并未能有效率的利用基板I上的空间,除此之外,还会造成基板I上会有死角的产生。以上所述,公知技术具有下列的缺点I 会有死角的产生;2.触控模糊不明确;3.基板空间利用的效率较低。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公用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案的发明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为此,为有效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改善公知基板产生的死角问题的触控面板侦测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率的利用基板上的空间的触控面板侦测装置。为达上述目的,本创作提供一种触控面板侦测装置,包括一基板、至少一第一发射器、至少一第二发射器、至少一第一接收器及至少一第二接收器,所述基板周侧分别延伸一第一侧边及一第二侧边及一第三侧边及一第四侧边,所述第一、二侧边相互对应,所述第三、四侧边相互对应,所述第一、二侧边分别设有至少一第一固定部及至少一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三、四侧边分别设有至少一第三固定部及至少一第四固定部,所述第一、二固定部呈平行并错位对应,所述第三、四固定部呈平行并错位对应,所述第一发射器设置于前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发射器设置于前述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一接收器设置于前述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接收器设置于前述第四固定部。通过前述的触控面板侦测装置,由于前述的第一、二发射器及第一、二接收器呈平行且错位对应的配置方式,如此一来,当所述第一、二发射器发出的红外线光径可涵盖所对应的第一、二接收器接收范围,改善了公知发射器及接收器因平行且对应设置的方式,使得公知发射器发出的红外线光径仅垂直对应投射至所对应的接收器而无法大范围接收侦测所产生的死角困扰,进而使基板空间更能有效率的利用,且改善死角及触控不明确的问题。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侦测装置,包括一基板,其周侧分别延伸一第一侧边及一第二侧边及一第三侧边及一第四侧边, 所述第一、二侧边相互对应,所述第三、四侧边相互对应,所述第一、二侧边分别设有至少一第一固定部及至少一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三、四侧边分别设有至少一第三固定部及至少一第四固定部,所述第一、二固定部呈平行并错位对应,所述第三、四固定部呈平行并错位对应;至少一第一发射器,设置于前述第一固定部;至少一第二发射器,设置于前述第三固定部;至少一第一接收器,设置于前述第二固定部;及至少一第二接收器,设置于前述第四固定部。优选的是,所述的触控面板侦测装置,所述第二侧边的两第二固定部分别设置有两第一接收器,其接收所述第一发射器所发射的讯号,所述第四侧边的两第四固定部分别设置有两第二接收器,其接收所述第二发射器所发射的讯号。优选的是,所述的触控面板侦测装置,所述第一、第二发射器界定为发出一分岔光束。优选的是,所述的触控面板侦测装置,所述分岔光束为红外线。

图I是公知的触控面板侦测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公知的触控面板侦测装置的另一示意图;图3是公知的触控面板侦测装置的再一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侦测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侦测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基板2第一侧边20第一固定部201第二侧边21第二固定部211[0034]第三侧边22第三固定部221第四侧边23第四固定部231第一发射器24第二发射器25第一接收器26第二接收器2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请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侦测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触控面板侦测装置,包括一基板2、至少一第一发射器24、至少一第二发射器25、至少一第一接收器26及至少一第二接收器27,所述基板2由一第一侧边20及一第二侧边21及一第三侧边22及一第四侧边23所构成一中空框体,所述第一、二侧边20、21相互对应,所述第三、四侧边22、23相互对应,所述第一、二侧边20、21分别设有至少一第一固定部201及至少一第二固定部211,所述第三、四侧边22、23分别设有至少一第三固定部221及至少一第四固定部231,所述第一、二固定部201、211呈平行并错位对应设置,所述第三、四固定部221、231呈平行并错位对应设置;前述的第一发射器24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201,所述第二发射器25设置于所述第三固定部221,所述第一接收器26设置于前述第二固定部211,所述第二接收器27设置于前述的第四固定部231 ;所述第一、二发射器24、25界定为发出一分盆光束,该分盆光束为红外线。通过前述的触控面板侦测装置的结构设计,所述第一、二发射器24、25及第一、二接收器26、27因为一对一平行且错位对应的配置方式,可使该第一、二发射器24、25发出的红外线光径对应投射至该错位配置的第一、二接收器26、27上,形成了光径,如此改善了公知发射器及接受器因平行且对应设置的方式,使得公知发射器发出的红外线光径仅垂直对应投射至所对应的接收器而无法大范围接收侦测所产生的死角困扰,进而使所述基板空间更能有效率的利用外,还可改善公知产生死角的问题。续参阅图5,为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侦测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所述的触控面板侦测装置部份元件及元件间的相对应的关系与前述的触控面板侦测装置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惟本触控面板侦测装置与前述最主要的差异为,所述第一发射器24发出的红外线光径对应投射至该错位配置的至少两个第一接收器26上,所述第二发射器25发出的红外线光径对应投射至该错位配置的至少两个第一接收器27上,形成了多个光径,同样也可改善公知发射器及接受器因平行且相互对应设置的方式,使得公知发射器发出的红外线光径仅垂直对应投射至所对应的接收器而无法大范围接收侦测所产生的死角问题,进而使所述基板空间更加有效率的利用外,还可改善公知产生死角的问题。再请续参阅图5,所述第一接收器26可接收其相对应错位配置的至少两个第一发射器25所发出的红外线光径,所述第二接收器27可接收其相对应错位配置的至少两个第二发射器25所发出的红外线光径,如此也可改善公知发射器及接受器因平行且相互对应设置的方式,使得公知发射器发出的红外线光径仅垂直对应投射至所对应的接收器而无法大范围接收侦测所产生的死角问题,进而使所述基板空间更加有效率的利用外,还可改善公知产生死角的问题。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较于公知技术具有下列优点I.解决产生死角的问题;2.提高基板空间利用的效率。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均等变化与 修饰等,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触控面板侦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板,其周侧分别延伸一第一侧边及一第二侧边及一第三侧边及一第四侧边,所述第一、二侧边相互对应,所述第三、四侧边相互对应,所述第一、二侧边分别设有至少一第一固定部及至少一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三、四侧边分别设有至少一第三固定部及至少一第四固定部,所述第一、二固定部呈平行并错位对应,所述第三、四固定部呈平行并错位对应;至少一第一发射器,设置于前述第一固定部; 至少一第二发射器,设置于前述第三固定部; 至少一第一接收器,设置于前述第二固定部;及 至少一第二接收器,设置于前述第四固定部。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面板侦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边的两第二固定部分别设置有两第一接收器,其接收所述第一发射器所发射的讯号,所述第四侧边的两第四固定部分别设置有两第二接收器,其接收所述第二发射器所发射的讯号。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面板侦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发射器界定为发出一分盆光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侦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岔光束为红外线。
专利摘要一种触控面板侦测装置,包括一基板、至少一第一发射器、至少一第二发射器、至少一第一接收器及至少一第二接收器,所述基板周侧分别延伸一第一侧边及一第二侧边及一第三侧边及一第四侧边,所述第一、二侧边及所述第三、四侧边分别相互对应,所述第一、二侧边分别设有至少一第一固定部及至少一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三、四侧边分别设有至少一第三固定部及至少一第四固定部,所述第一、二固定部及所述第三、四固定部分别呈平行并错位对应,所述第一、二发射器分别设置于该第一、三固定部,所述第一、二接收器分别设置该第二、四固定部;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可改善公知基板死角产生及触控不明确的问题,并提高基板空间利用的效率。
文档编号G06F3/042GK202563482SQ201220206698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9日
发明者林子平, 张富贵, 詹贵媖, 徐稚雯 申请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