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频率电子标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96541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频率电子标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RFID电子标签的结构,特别是一种可使用两种不同频率工作的RFID电子标签。
背景技术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已日益广泛。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和/或实际需求,目前常用的RFID电子标签可有高频(HF)电子标签、超高频(UHF)电子标签等不同种类。不同频率电子标签的识别距离差异显著,如UHF频率电子标签的识别距离可超过HF频率十几倍。不同标签的信息储存量也有较大差距,标签的制做成本的差异更大。目前常用的HF频率电子标签和UHF频率电子标签,分别都只能单独在与之相对应的高频或超高频频率下使用。随着RFID技术的推广和发展,对电子标签能实现双频率识别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而目前的RFID电子标签在实际应用中均难以实现,特别是在电子标签以及采用该电子标签的证件使用量大的情况下(例如重大政治/社会活动等查验量庞大且要求查验速度快时),不仅识别、查验困难,而且证件材料的消耗巨大,且难以重复使用,造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频率电子标签,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满足了实际应用的需求。本实用新型的双频率电子标签,基本结构是在基板单元上同时设有第一频率结构单元和第二频率结构单元,其中:第一频率结构单元包括在基板单元一个平面的周缘内侧设有一对呈“门”字形轴对称布置的第一频率微带天线,以及连接于其相互靠近的相对端部间的第一芯片,在第一芯片两侧相邻的第一频率微带天线部位对称地各有一波状折线结构段;第二频率结构单元中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一频率结构单元所在的基板单元平面的中部,包括有以三角形平面微带天线区域为起始端由外向内间隔状矩形螺旋盘绕的线形微带天线。线形微带天线止于其盘绕中心部并列间隔设置的两个不同面积矩形平面微带天线区域的独立终端,且在该三角形平面微带天线区域斜向绕行。第二芯片联接于该小面积矩形平面微带天线区域之前的线形微带天线中。第二频率结构单元的另一部分设在基板单元的另一侧平面上,包括有以相同方式布置的第二组三角形平面微带天线区域和两个不同面积的矩形平面微带天线区域,其间经微带线连接,且位于基板单元两侧平面中的第二频率结构单元的两部分经微带线保持电联接。上述结构中所说的基板单元,可以采用目前已有报道和/使用的包括塑料等高分子有机材料、陶瓷、敷铜板、树脂纤维片/膜、纸质的片/板、无纺布等常用材料。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还可以单独或以任意组合方式进一步采用以下的优选方式:[0009]所说第二频率结构单元中螺旋盘绕微带天线中的各圈电路间以等间距方式间隔盘绕。所说的在基板单元两侧平面中设置的第二频率结构单元中的各矩形平面微带天线区域,为相应的正方形平面微带天线区域。所说第二频率结构单元的另一部分中以相同方式布置的第二组三角形平面微带天线区域和两个大小不同面积的矩形平面微带天线区域,在基板单元另一侧平面上的设置位置虽然无需有特别限定,但更优选的方式,是使第二频率结构单元中以相同方式布置在基板单元两侧平面中的三角形平面微带天线区域和两个大小不同面积的矩形平面微带天线区域,以镜像对映的方式分别设置在其所在基板单元平面的对称位置处。所说的第一频率结构单元为工作于UHF频率的结构单元,所说的第二频率结构单元为工作于HF频率的结构单元。所说基板单元两侧平面上的微带天线结构可以经热熔、焊接或粘接以嵌入方式或叠置方式设置在所在的基板单元平面上。在所说基板单元的平面上还可以被覆有用于以包括印刷文字或图片等方式设置可目视信息的载体结构,如卡片、纸层、高分子材料膜等。被覆方式可以采用将其叠置于基板单元表面后通过外封套使其相互固定,或采用热熔、焊接或粘接等方式直接将其接合在基板单元上。设置可目视信息可以作为对电子识别方式的补充,在实现电子识别的同时,还可以满足常规的目力及光学查验识别要求,使电子标签能具有更多样和灵活的查验识别方式和/或更广的适用范围。实验结果表明,本实用新型上述双频率电子标签的结构,通过将HF和UHF两个不同频率的电子标签在基板单元的两侧平面合理布置复合后,可以调整谐振的效果,使两个不同频段的芯片在同一基板上互不干扰地分别独立进行储存和读写工作,更可以满足远、近不同距离的识别和查验需要,实现在多种情况下的自动识别、重复使用以及分级保密管理等各种需求,大大提高了识别、查验和管理的效率,降低了材料消耗,节约费用。以下结合由附图所示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频率电子标签的一种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电子标签的一种背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同时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该双频率电子标签,在平面型基板单元I上同时设有第一频率结构单元和第二频率结构单元。其中:第一频率(UHF频率)结构单元包括在矩形的基板单元I 一个平面的周缘内侧设有一对呈“门”字形轴对称布置的第一频率微带天线4,以及连接于其相互靠近的相对端部间的第一芯片3,在第一芯片3两侧相邻的第一频率微带天线4部位对称地各有一波状折线结构段2 ;第二频率(HF频率)第二频率结构单元中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一频率结构单元所在的基板单元平面的中部,包括有以三角形平面微带天线区域7为起始端由外向内间隔状矩形螺旋盘绕的线形微带天线10。线形微带天线10止于其盘绕中心部并列间隔设置的两个不同面积矩形平面微带天线区域9,8的独立终端,且在该三角形平面微带天线区域7斜向绕行。第二芯片5联接于该小面积矩形平面微带天线区域8之前的线形微带天线10中。第二频率结构单元的另一部分设在基板单元I的另一侧平面上,如图2所示,包括有以相同方式布置的第二组三角形平面微带天线区域和两个大小不同面积的正方形平面微带天线区域,其间经微带线6连接,且第二频率结构单元中以相同方式布置在基板单元I两侧平面中的三角形平面微带天线区域7和71、较大面积的正方形平面微带天线区域9,91以及较小面积的正方形平面微带天线区域8,81,以镜像对映的方式分别设置在其所在基板单元I平面的对称位置处。基板单元两侧平面中的第二频率结构单元的两部分经微带线保持电联接(图中未示出)。基板单元I两侧平面上的第一频率结构单元和第二频率结构单元中的微带天线结构,分别均经印刷、热熔或粘接以嵌入方式或叠置方式设置在所在的基板单元平面上。在基板单元I的平面上还可以进一步被覆有用于设置可目视信息的载体结构(图中未示出)。
权利要求1.双频率电子标签,其特征是在基板单元(I)上同时设有第一频率结构单元和第二频率结构单元,其中: 第一频率结构单元包括在基板单元(I) 一个平面的周缘内侧设有一对呈“门”字形轴对称布置的第一频率微带天线(4),以及连接于其相互靠近的相对端部间的第一芯片(3),在第一芯片(3)两侧相邻的第一频率微带天线(4)部位对称地各有一波状折线结构段(2); 第二频率结构单元中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一频率结构单元所在的基板单元平面的中部,包括有以三角形平面微带天线区域(7)为起始端由外向内间隔状矩形螺旋盘绕的线形微带天线(10),线形微带天线(10)止于其盘绕中心部并列间隔设置的两个不同面积矩形平面微带天线区域(9,8)的独立终端,且在该三角形平面微带天线区域(7)斜向绕行,第二芯片(5)联接于该小面积矩形平面微带天线区域(8)之前的线形微带天线(10)中;第二频率结构单元的另一部分设在基板单元(I)的另一侧平面上,包括有以相同方式布置的第二组三角形平面微带天线区域(71)和两个不同面积的矩形平面微带天线区域(91,81),其间经微带线(6)连接,且基板单元(I)两侧平面中的第二频率结构单元的两部分经微带线保持电联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率电子标签,其特征是所说第二频率结构单元中螺旋盘绕微带天线(10)中的各圈电路间以等间距方式间隔盘绕。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率电子标签,其特征是所说的在基板单元两侧平面中设置的第二频率结构单元中的各矩形平面微带天线区域,为相应的正方形平面微带天线区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率电子标签,其特征是所说的第二频率结构单元中以相同方式布置在基板单元(I)两侧平面中的三角形平面微带天线区域和两个大小不同面积的矩形平面微带天线区域,以镜像对映的方式分别设置在其所在基板单元(I)平面的对称位置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率电子标签,其特征是所说的第一频率结构单元为工作于UHF频率的结构单元,所说的第二频率结构单元为工作于HF频率的结构单元。
6.如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双频率电子标签,其特征是所说基板单元(I)两侧平面上的微带天线结构经热熔、焊接或粘接以嵌入方式或叠置方式设置在所在的基板单元平面上。
7.如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双频率电子标签,其特征是在所说基板单元(I)的平面上还被覆有用于设置可目视信息的载体结构。
专利摘要双频率电子标签。基板上同时设有第一频率单元和第二频率单元。第一频率单元包括沿基板一个平面周缘内侧的“门”字形第一频率微带天线及连接于其相对端部间的第一芯片;第二频率单元设在该同平面中部,有以三角形平面微带天线区域为始端由外向内间隔状矩形螺旋盘绕的线形微带天线,其止于其盘绕中心部并列间隔的两个不同面积矩形平面微带天线区域的独立终端,且在该三角形平面微带天线区域斜向绕行,第二芯片联接于该小面积矩形平面微带天线区域之前;基板另一平面上设置有与第二频率单元中同样方式的平面微带天线区域,并经贯穿的微带线与第二频率单元电联接。该电子标签可用两种不同频率工作,实现近/远不同距离的读写,满足多种自动识别及分级保密管理需求,提高了识别、查验和管理效率,降低材料消耗,节约费用。
文档编号G06K19/077GK203012772SQ20122072212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5日
发明者徐基仁, 刘光渝, 蓝光维 申请人:成都兴同达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