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电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96669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触控电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控面板,特别是涉及一种具绝缘块与绝缘条的触控电极装置。
背景技术
触控显示器是结合感测技术及显示技术所形成的一种输入/输出装置,普遍使用于电子装置中,例如可携式及手持式电子装置。电容式触控面板为一种常用的触控面板,其利用电容耦合效应以侦测触碰位置。当手指触碰电容式触控面板的表面时,相应位置的电容量会受到改变,因而得以侦测到触碰位置。图1显示一种传统触控面板200的俯视图,其揭露于美国专利第6,188,391号。传统触控面板200由垂直电极列21与水平电极列22所组成,并使用长形绝缘块23以电性绝缘垂直电极列21与水平电极列22。然而,长形绝缘块23的宽度过宽,因此会造成触控面板透光度的降低。此外,当使用者由上俯视触控面板200时,会产生视觉上的痕迹(trace )现象(或称为光学可视性),因而影响外观。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新颖的触控电极装置,用以改善触传统触控面板的缺点。
发明内容鉴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触控电极装置,用以增加触控面板的透光度,并可避免可视性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触控电极装置,其包含:透明基板;多条第一电极列,形成于该透明基板上,该第一电极列包含多个第一电极,且位于同一第一电极列的相邻该第一电极之间具有第一导电连接部;多条第二电极列,形成于该透明基板上,该第二电极列包含多个第二电极,且位于同一第二电极列的相邻该第二电极之间具有第二导电连接部;多个绝缘块,分别位于该第一导电连接部与该第二导电连接部的相接处;及多条绝缘条,该绝缘块沿该第一电极列方向延伸设有至少一条该绝缘条。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触控电极装置,其中该第一电极列或该第二电极列包含非透明导电材料所形成的透光(light-transmissive)结构。前述的触控电极装置,其中该非透明导电材料包含多条纳米金属线(metalnanowire)或多个纳米金属网(metal nanonet)。前述的触控电极装置,其中该第一电极列或该第二电极列包含光敏(photosensitive)材料。前述的触控电极装置,其中该第一电极列或该第二电极列包含透明导电材料所形成的透光结构。前述的触控电极装置,其中该透明导电材料包含氧化铟锡(ΙΤ0)、氧化铟锌(IZO )、氧化锌铝(AZO)或氧化锡锑(ΑΤ0)。前述的触控电极装置,其中该绝缘块为四边形,其边长为80-250微米,而该第一导电连接部、该第二导电连接部的宽度为40-80微米。前述的触控电极装置,其中该绝缘条位于相应该第一电极列的第一电极与第一导电连接部的图形结构范围内。前述的触控电极装置,其中该第一电极列相应的该绝缘条数目为一条,其宽度小于40微米。前述的触控电极装置,其中该第一电极列相应的该绝缘条数目为多条,该些绝缘条的总宽度且包含之间的间距小于40微米。前述的触控电极装置,其中该绝缘块或该绝缘条包含光学胶(OCA)或二氧化硅。前述的触控电极装置,其中该绝缘块或该绝缘条包含光敏材料。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触控电极装置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可以增加触控面板的透光度,并可避免可视性问题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显示传统触控面板的俯视图。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电极装置的局部俯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200:触控面板21:垂直电极列22:水平电极列23:长形绝缘块300:触控电极装置31:第一电极列310:第一电极311:第一导电连接部32:第二电极列320:第二电极321:第二导电连接部33:绝缘块34:绝缘条
具体实施 方式[0038]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触控电极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电极装置300的局部俯视图。在本实施例中,触控电极装置300主要包含多条第一电极列31及多条第二电极列32,形成于透明基板30上。该些第一电极列31彼此实质平行,且该些第二电极列32彼此实质平行。第一电极列31与第二电极列32可以为实质正交,但不限定于此。透明基板30的材质可为绝缘材料,例如玻璃、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 PET)、聚乙烯(Polyethylen, PE)、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 PVC)、聚丙烯(Polypropylene, PP)、聚苯乙烯(Polystyrene, 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或环烯经共聚合物(Cyclic olefin copolymer, C0C)。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列31与第二电极列32可为非透明导电材料所形成的透光(light-transmissive)结构。非透明导电材料可为多条纳米金属线(metal nanowire),例如纳米银线或纳米铜线;或者多个纳米金属网(metal nanonet),例如纳米银网或纳米铜网。纳米金属线或金属网的内径为纳米等级(亦即数纳米至数百纳米之间),可借由塑料材料(例如树脂)加以固定。由于纳米金属线或网非常细,非人眼可以观察得到,因此由奈米金属线或网所构成的第一电极列31与第二电极列32的透光性极佳。第一电极列31与第二电极列32还可包含光敏(photosensitive)材料(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借由曝光显影工艺即可形成所要的电极形状(pattern)。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列31与第二电极列32可为透明导电材料所形成的透光结构。透明导电材料可为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 ΙΤ0)、氧化铟锌(indium zincoxide, ΙΖ0)、氧化锋招(Al-doped ZnO, AZO)或氧化锡铺(antimony tin oxide, ΑΤΟ)。第一电极列31由多个第一电极310所组成,且位于同一第一电极列31的相邻第一电极310之间具有第一导电连接部311,用以电性连接相邻第一电极310。第二电极列32由多个第二电极320所组成,且位于同一第二电极列32的相邻第二电极320之间具有第二导电连接部321,用以电性连接相邻第二电极320。第二导电连接部321的材质还可以为金属导线。虽然图2例示第一电极310及第二电极320的形状为菱形,但也可以为其它形状。如图2所示,第一电极列31的第一导电连接部311与第二电极列32的第二导电连接部321相接处设有绝缘块33,使得第一电极列31与第二电极列32彼此电性绝缘。在一实施例中,绝缘块33为四边形,其边长为80-250微米,而第一导电连接部311、第二导电连接部321的宽度则为40-80微米。根据本实施例的特征之一,绝缘块33沿第一电极列31方向延伸设有至少一条绝缘条34,其位于第一电极列31的第一电极310与第一导电连接部311的图形结构范围内。图2例示每一条第一电极列31相应有一条绝缘条34,其宽度小于40微米,较佳为20微米。在其它实施例中,沿第一电极列31方向延伸设有多条绝缘条34,每一条第一电极列31相应有多条绝缘条34,该些绝缘条34的总宽度(包含之间的间距)小于40微米,较佳为20微米。相较于传统触控面板使用长形绝缘块(如图1的23所示),本实施例的绝缘条34因宽度极微,因此不会影响触控面板的透光度。
如图2所示,绝缘块33与绝缘条34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分别形成的。若为分别形成,则可以是先形成绝缘块33再形成绝缘条34,也可以是先形成绝缘条34再形成绝缘块33。上述绝缘块33与绝缘条34的材质可为光学胶(OCA)或二氧化硅。绝缘块33与绝缘条34也可含光敏材料,借由曝光显影工艺即可形成所要的形状。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触控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透明基板; 多条第一电极列,形成于该透明基板上,该第一电极列包含多个第一电极,且位于同一第一电极列的相邻该第一电极之间具有第一导电连接部; 多条第二电极列,形成于该透明基板上,该第二电极列包含多个第二电极,且位于同一第二电极列的相邻该第二电极之间具有第二导电连接部; 多个绝缘块,分别位于该第一导电连接部与该第二导电连接部的相接处;及 多条绝缘条,该绝缘块沿该第一电极列方向延伸设有至少一条该绝缘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列或该第二电极列包含非透明导电材料所形成的透光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非透明导电材料包含多条纳米金属线或多个纳米金属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列或该第二电极列包含透明导电材料所形成的透光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块为四边形,其边长为80-250微米,而该第一导电连接部、该第二导电连接部的宽度为40-80微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条位于相应该第一电极列的第一电极与第一导电连接部的图形结构范围内。
7.如权利要求1所 述的触控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列相应的该绝缘条数目为一条,其宽度小于40微米。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列相应的该绝缘条数目为多条,该些绝缘条的总宽度且包含之间的间距小于40微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触控电极装置,包含多条第一电极列、第二电极列形成于透明基板上。第一电极列的第一导电连接部与第二电极列的第二导电连接部的相接处设有绝缘块。绝缘块沿第一电极列方向延伸设有至少一条绝缘条。
文档编号G06F3/041GK203084686SQ20122073005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0日
发明者赖建文, 王韦文 申请人:恒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