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轴结构与电子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499063阅读:86来源:国知局
转轴结构与电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转轴结构与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与线缆,线缆连接在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之间;转轴结构包括轴件、支架以及簧件组;轴件具有彼此同轴的实心段与空心段,支架组装到第一机体,簧件组套设在实心段并连接支架,线缆的一端连接第二机体,线缆的另一端经过空心段而连接到第一机体。
【专利说明】转轴结构与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转轴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转轴结构与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便携式计算装置如掌上电脑、手提式电脑、笔记本电脑、个人平板电脑、及个人数字助理(PDA)业已越来越普遍。通常而言,便携式计算装置会使用基部单元及为该基部单元的显示配置而成的显示总成,以符合使用者操作与观看之用。尤以触摸显示的技术与时俱增,对于这些便携式电脑而言,触摸屏已逐渐成为基本配备。
[0003]以笔记本电脑为例,其在两个机体之间是以转轴(hinge)作为造成机体间运动的机构,然而一旦搭配以触摸屏,则在机体展开的同时,转轴尚须符合足以支撑使用者施压在触摸屏上的力量。在此同时,连接在机体之间的线缆也需经由转轴结构通过,因此如何兼具转轴的支撑力、结构强度,以及提供足以让线缆通过的空间并避免线缆因转轴结构而受损,便成为相关设计者所需面对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提供一种转轴结构与电子装置,其兼具足以提供线缆通过的空间以及支撑机体的结构强度。
[0005]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转轴结构,适用于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与线缆,线缆连接在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之间;转轴结构包括轴件、第一支架以及簧件组;轴件具有彼此同轴的实心段与空心段;第一支架组装到第一机体;簧件组套设在实心段且连接到第一支架,其中线缆的一端连接第二机体,线缆的另一端经过空心段而连接到第一机体。
[0006]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以及转轴结构。第二机体具有支臂,转轴结构连接在支臂与第一机体之间。转轴结构包括轴件、第一支架以及簧件组。轴件具有彼此同轴的实心段与空心段。第一支架组装在第一机体。簧件组套设在实心段且连接到第一支架,其中线缆的一端连接第二机体,线缆的另一端经过支臂与空心段而连接到第一机体。
[0007]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转轴结构通过将轴件区分为实心段与空心段,其中以实心段作为簧件组的承载区,以让簧件组具有足够的支撑力与结构强度,而以空心段提供线缆通过的空间。据此,转轴结构能同时兼具对机体的支撑力,而同时也能具备足够的通过空间以让线缆通过并作为其保护结构。
[0008]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0010]图2与图3分别示出图1的电子装置在不同状态的示意图;
[0011]图4是图1的电子装置的局部构件示意图;
[0012]图5是图4的构件爆炸图;
[0013]图6是图5的第一转轴结构的局部构件示意图;
[0014]图7是图6的第一转轴结构的部分构件爆炸图。
[0015]附图标记说明:
[0016]100:电子装置;
[0017]110:第一机体;
[0018]120:第二机体;
[0019]122:本体;
[0020]124:支臂;
[0021]124a:上壳;
[0022]124b:下壳;
[0023]126:凹槽;
[0024]130:第一转轴结构;
[0025]132:轴件;
[0026]132a:实心段;
[0027]132b:空心段;
[0028]134:第一支架;
[0029]136:簧件组;
[0030]138:第二支架;
[0031]138a:轴部;
[0032]138b:翼部;
[0033]140:第二转轴结构;
[0034]150:线缆;
[0035]Al:第一轴;
[0036]A2:第二轴;
[0037]El:第一端;
[0038]E2:第二端;
[0039]N1:第一开口;
[0040]N2:第二开口;
[0041]N3:第三开口;
[0042]N4:入口;
[0043]N5:出口 ;
[0044]Pl:第一位置;
[0045]P2:第二位置;
[0046]Rl:轴向空间;
[0047]R2:容置空间;
[0048]S1:触控面;[0049]S2:背面;
[0050]V1、V2:视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51]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与图3分别示出图1的电子装置在不同状态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例如是笔记本电脑,其具有第一机体110、第二机体120、第一转轴结构130与第二转轴结构140,其中第一机体110例如是笔记本电脑的主机,第二机体120包括本体122与支臂124,而其中本体122例如是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元件,且特别是触摸式显示元件,其具有彼此相对的触摸面SI与背面S2,使用者能通过触碰触摸面SI而进行输入操作。
[0052]支臂124连接在第一机体110与本体122的背面S2之间。进一步地说,支臂124具有相对的第一端El与第二端E2,其中第一转轴结构130连接在第一端El与第一机体110之间,以让第二端E2能相对于第一端El转动。第二转轴结构140设置在支臂124的第二端E2上且连接在支臂124与本体122之间,以使本体122与支臂124能以第二转轴结构140相对转动。
[0053]据此,支臂124通过第一转轴结构130与第二转轴结构140而分别与第一机体110与本体122连接,因此能让电子装置100如同图1到图3所示,通过支臂124而从图1的闭合状态转换成图2与图3的展开状态。另外,第二机体120的本体122能通过支臂124而使其在展开状态时能从图2所示的第一位置Pl移动到图3的第二位置P2。据此,电子装置100便能提供使用者较为友善且舒适的观看视角。另外,此举也能让使用者调整第一机体110停留在第一位置Pl与第二位置P2之间的任何位置,而选择适当的观看视角。
[005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机体120的本体122具有位于背面S2的凹槽126,支臂124的第二端E2枢接在此凹槽126内。如上述,支臂124的第二端El通过第一转轴结构130而枢接到第一机体110,以让支臂124相对于第一机体110沿第一轴Al转动。另外,第二转轴结构140枢接在第二端E2与本体122之间,因而使本体122能相对于支臂124而沿第二轴A2转动,其中第一轴Al平行第二轴A2。
[0055]图4是图1的电子装置的局部构件示意图。在此以图1所示视角Vl绘制图4。图5是图4的构件爆炸图。请同时参考图4与图5,由于第一转轴结构130是对称地配置在支臂124的相对两侧,因此后续将以其中一侧的第一转轴结构130作为本实施例的描述对象。在这里,第一转轴结构130包括轴件132、第一支架134与簧件组136,其中第一支架134组装到第一机体110 (示出在图1至图3),簧件组136套设在轴件132上并连接到第一支架134。据此,通过簧件组136与轴件132之间相对运动所产生的摩擦力,当支臂124相对于第一机体110转动时,便能以簧件组136与轴件132作为支撑结构,以支持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进行有效的开合动作。
[0056]图6是图5的第一转轴结构的局部构件示意图。图7是图6的第一转轴结构的部分构件爆炸图。在图6与图7中省略图5所示出的簧件组136与第一支架134,以让构件的细部得以明确地辨识,且图6与图7是以图5中视角V2作为依据而绘制。请同时参考图
6、图7并对照图5。在本实施例的第一转轴结构130中,轴件132具有彼此同轴的实心段132a与空心段132b,在此所述实心段132a与空心段132b是一体成型的结构,其中实心段132a的截面外径小于空心段132b的截面外径。图5所示出的簧件组136与第一支架134即配置在轴件132的实心段132a上。此举让作为机体间支撑结构的簧件组136得以因实心段132a而有较佳的支撑结构。
[0057]换句话说,若将簧件组136配置在空心段132b上,则可能会因空心段132b的结构强度不足而使轴件132受损。如前述,若因此而增加空心段132b的外径,虽然能增加其结构强度,但却反而造成第一转轴结构130的体积过大,而无助于电子装置100朝轻薄发展的趋势。
[0058]另外,电子装置100还包括线缆150,其一端电性连接第一机体110,而其另一端需电性连接到第二机体120,故而在本发明的结构状态下,线缆150仅能通过第二转轴结构140、支臂124的内部与第一转轴结构130的局部空间,才能让其在不暴露在机体外的状态下连接对应的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第一转轴结构130,其空心段132b便能提供让线缆150通过的空间,并对其提供保护而避免支臂124与第一机体110相对旋转时对线缆150造成可能的损伤。
[0059]如前所述,为了增加轴件132的结构强度,若在不增加空心段132b外径的前提下欲加强其结构,则只能从增加空心段的壁厚方面着手,只是此举也会同时压缩原本供给线缆150通过的空间。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彼此同轴的空心段132b与实心段132a所形成的轴件132,便能同时解决上述关于结构强度与线缆150容置的问题。
[0060]请再参考图6与图7,另外,第一转轴结构130还包括组装在支臂124内的第二支架138。进一步地说,第二支架138具有轴部138a与翼部138b,其中翼部138b锁附在支臂124的上壳124a与下壳124b之间(示出于图5),轴部138a从翼部138b的一侧延伸且具有轴向空间R1、第一开口 N1、第二开口 N2与第三开口 N3,且其中第二开口 N2与第三开口N3位在轴向空间Rl的轴向上且彼此相对。
[0061]相对地,轴件132的空心段132b具有入口 N4、出口 N5与容置空间R2。入口 N4位在空心段132b的轴向上,出口 N5位在空心段132b的壁上,而容置空间R2连通在入口 N4与出口 N5之间。据此,轴件132以其空心段132b从第二开口 N2移入并嵌设在轴向空间Rl内,而使入口 N4重叠于第三开口 N3,出口 N5重叠于第一开口 NI。从而,便能将轴件132与第二支架138组装在一起。嵌合之后,线缆150便从第三开口 N3(与入口 P4)而进入到容置空间R2,并从第一开口 Nl(与出口 N5)而穿出轴件132与第二支架138。
[0062]另需提及的是,空心段132b的截面并非圆形,而与其对应的轴向空间Rl的截面也是如此,此举让轴件132的空心段132b得以稳固地嵌设在第二支架138的轴部138a之内,而使轴件132能随着第二支架138沿第一轴Al转动。此外,如图7所示,空心段132b在其壁上存在多个粗糙纹路132c,例如在对空心段132b进行加工时一并形成,其也有助于增加轴件132与第二支架138之间的结合强度。但是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0063]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转轴结构通过将轴件区分为彼此同轴的实心段与空心段,其中以实心段作为簧件组的承载区,以让簧件组具有足够的支撑力与结构强度,而以空心段提供线缆通过的空间。据此,转轴结构能同时兼具对机体的支撑力,而同时也能具备足够的通过空间以让线缆通过并作为其保护结构,并进而让应用此转轴结构的电子装置能具有较佳的操作性与稳定性。
[006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转轴结构,适用于一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机体、一第二机体与一线缆,该线缆连接在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之间,其特征在于,该转轴结构包括: 一轴件,具有彼此同轴的一实心段与一空心段; 一第一支架,组装到该第一机体;以及 一簧件组,套设在该实心段且连接到该第一支架,其中该线缆的一端连接该第二机体,该线缆的另一端经过该空心段而连接到该第一机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空心段具有一入口、一出口与一容置空间,该入口位在该空心段的轴向上,该出口位在该空心段的壁上,该容置空间连通该入口与该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实心段的截面外径小于该空心段的截面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结构,还包括: 一第二支架,组装在该第二机体内,该轴件的实心段套接在该第二机架内,该线缆穿过该第二支架的局部与该实心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支架具有一翼部与连接在该翼部的一侧的一轴部,该翼部组装在该第二机体,该轴部具有一第一开口,与彼此相对的一第二开口与一第三开口,该实心段从该第二开口套接到该轴部内,该第一开口与该出口重叠,而该第三开口与该入口重叠。
6.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机体; 一第二机体,具有一支臂; 一转轴结构,连接在该支臂与该第一机体之间,该转轴结构包括: 一轴件,具有彼此同轴的一实心段与一空心段; 一第一支架,组装在该第一机体;以及 一簧件组,套设在该实心段且连接到该第一支架,其中该线缆的一端连接该第二机体,该线缆的另一端经过该支臂与该空心段而连接到该第一机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空心段具有一入口、一出口与一容置空间,该入口位在该空心段的轴向上,该出口位在该空心段的壁上,该容置空间连通该入口与该出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实心段的截面外径小于该空心段的截面外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轴结构还包括: 一第二支架,组装在该支臂内,该轴件的实心段套接在该第二机架内,该线缆穿过该第二支架的局部与该实心段。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支架具有一翼部与连接在该翼部的一侧的一轴部,该翼部组装在该支臂,该轴部具有一第一开口,与彼此相对的一第二开口与一第三开口,该空心段从该第二开口套接到该轴部内,该第一开口与该出口重叠,而该第三开口与该入口重叠。
【文档编号】G06F1/16GK103926976SQ201310015608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6日
【发明者】宋沛旸 申请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