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使远程教育逼真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13536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使远程教育逼真化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一种适用于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使远程教育逼真化,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特点,在接受到教师授课的资源后,为使用者还原出当时授课的场景,使使用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用者还能够进行相互间的信息交流。用虚拟技术将授课资源现实化:包含以下主要步骤,信息的收集,转化,刺激用户的大脑皮层,使其产生相应的兴奋,使用户出现在虚拟的世界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使用者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专利说明】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使远程教育逼真化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涉及一种利用虚拟技术使远程教育更加逼真,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计算机网络模型,图形数据处理,涉及信息资源的共享。

【背景技术】
[0002]虚拟现实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高新技术,也称灵境技术或人工环境。VR是一项综合集成技术,涉及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它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以及高分辨显示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使用者只要戴上特殊的头盔、数据手套等传感设备就可以感受到真实的视、听、嗅觉等感觉,或利用键盘、鼠标等输入设备,便可以进入虚拟空间,成为虚拟环境的一员,进行实时交互,感知和操作虚拟世界中的各种对象,从而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虚拟现实是人们通过计算机对复杂数据进行可视化操作与交互的一种全新方式,与传统的人机界面以及流行的视窗操作相比,虚拟现实在技术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
[0003]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的新型教育形态,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通信技术基础上的网络教育,以面授教学、函授教学和广播电视(视听)教学为辅助,它以学习者为主体,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主要运用多种媒体和多种交互手段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现代远程教育是相对于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等传统远程教育形态而言。网络教育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后产生的新概念,即运用网络技术与环境开展的教育,在教育部已出台的一些文件中,也称现代远程教育为网络教育。
[0004]现在有些人因为身体原因不方便上学校,或者想要在课下再学习,很多人都会采取远程教育,他们大多数是将教师授课的视频录制下来,供学生课下观看,但是它也有着很明显的弊端,它没有课上那种气氛,学生在看视频的时候会有种局外人的感觉,以至于不能够很好的学习,可以设计一种技术让学生在其他地方也可以有种身临其境上课的感觉。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特点,在接受到教师授课的资源后,为使用者还原出当时授课的场景,使使用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0006]使用者还能够进行相互间的信息交流。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利用虚拟技术将授课资源现实化。包含以下主要步骤,信息的收集,转化,刺激用户的大脑皮层,使其产生相应的兴奋,使用户出现在虚拟的世界中。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使使用者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虚拟现实技术使远程教育逼真化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结合附图对流程进行具体的描述:
步骤I对教师授课的三维情景进行信息采集步骤2通过计算机网络,将采集的信息进行共享步骤3用户端将信息转化成脑电波的波动信号
步骤4头盔刺激使用者的大脑皮层,使其产生兴奋,使用户能够进入到设定的虚拟世界中去。
[0011]本发明中涉及的未说明部份与现有技术相同或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使远程教育逼真化,包括信息的采集和还原出当时的授课场景,其特征是:所述在信息的采集时就要收集三维的信息;所述要转化为脑电波波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采集,其特征是:所述只有在信息采集时按照三维的模型才能够在使用时还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电波的转化,其特征是:所述在转化时能够在使用者的脑海转化出虚拟世界。
【文档编号】G06Q50/20GK104516484SQ201310449675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8日
【发明者】娄保东 申请人:南京专创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