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形电子标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04716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回形电子标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标签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回形电子标签。
背景技术
回形电子标签是一种基于RFID技术设计的标签,即射频识别标签,一般包括基板、设于基板上的信号线路、与信号线路电连接的芯片;如图1所示为一种回形电子标签,它有一圈圈的信号线路(矩形天线)向外扩张,芯片位于最内圈中,并与信号线路最内圈的两个引出端电连接;实际生产中,如何准确并快速地将芯片与信号线路电连接,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通过生产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来保证,然而在长期或连续生产后,生产设备的磨损将导致生产精度和稳定性变差,无法获得较好品质的产品,废品率上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在长期或连续生产中保证生产精度和稳定性的回形电子标签。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回形电子标签,它包括基板、设于基板上的信号线路、与信号线路电连接的芯片,它还包括用于定位芯片的第一圆形体和第二圆形体,第一圆形体的直径大于第二圆形体的直径,第一圆形体和第二圆形体分别位于芯片左上方和右上方,芯片的正下方设有一个十字形体。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安装芯片前,生产设备首先检测到第一圆形体、第二圆形体和十字形体,由第一圆形体、第二圆形体和十字形体确定芯片放置区域,接着将芯片放置到位即完成与信号线路电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使得安装芯片的精度和稳定性主要通过第一圆形体、第二圆形体和十字形体来确保,不随生产设备的磨损而改变,进而在长期或连续生产中获得较好品质的产品,且废品率低,总之,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在长期或连续生产中保证生产精度和稳定性的优点。作为改进,第一圆形体的圆心和第二圆形体的圆心的间距为6毫米,十字形体的中心到第一圆形体的圆心和第二圆形体的圆心的距离相等,该距离为12毫米,这样,合理I司距能够提闻识别效率和准确性,提闻生广效率。作为改进,第一圆形体和第二圆形体均为与信号线路同材质的圆形金属片,十字形体为与信号线路同材质的十字形金属片,这样,在用金属材料蚀刻出信号线路时,能够同时蚀刻出第一圆形体、第二圆形体和十字形体,不仅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保证各标记形状的准确性以利于生产设备识别的准确和稳定。

图1是现有回形电子标签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回形电子标签的结构示意图。[0011]图中所示,1、基板,2、信号线路,3、芯片,4、第一圆形体,5、第二圆形体,6、十字形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回形电子标签,它包括基板1、设于基板I上的信号线路2、与信号线路2电连接的芯片3,它还包括用于定位芯片3的第一圆形体4和第二圆形体5,第一圆形体4的直径大于第二圆形体5的直径,第一圆形体4和第二圆形体5分别位于芯片3左上方和右上方,芯片3的正下方设有一个十字形体6。第一圆形体4的圆心和第二圆形体5的圆心的间距为6毫米,十字形体6的中心到第一圆形体4的圆心和第二圆形体5的圆心的距离相等,该距离为12毫米。第一圆形体4和第二圆形体5均为与信号线路2同材质的圆形金属片,十字形体6为与信号线路2同材质的十字形金属片。所述信号线路2的材 质为铝或铜,信号线路2为采用铝箔或铜箔蚀刻形成的金属导电层。
权利要求1.一种回形电子标签,它包括基板(1)、设于基板(1)上的信号线路(2)、与信号线路(2)电连接的芯片(3),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用于定位芯片(3)的第一圆形体(4)和第二圆形体(5),第一圆形体(4)的直径大于第二圆形体(5)的直径,第一圆形体(4)和第二圆形体(5)分别位于芯片(3)左上方和右上方,芯片(3)的正下方设有一个十字形体(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形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第一圆形体(4)的圆心和第二圆形体(5)的圆心的间距为6毫米,十字形体(6)的中心到第一圆形体(4)的圆心和第二圆形体(5)的圆心的距离相等,该距离为12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形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第一圆形体(4)和第二圆形体(5)均为与信号线路(2)同材质的圆形金属片,十字形体(6)为与信号线路(2)同材质的十字形金属片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在长期或连续生产中保证生产精度和稳定性的回形电子标签,它包括基板(1)、设于基板(1)上的信号线路(2)、与信号线路(2)电连接的芯片(3),它还包括用于定位芯片(3)的第一圆形体(4)和第二圆形体(5),第一圆形体(4)的直径大于第二圆形体(5)的直径,第一圆形体(4)和第二圆形体(5)分别位于芯片(3)左上方和右上方,芯片(3)的正下方设有一个十字形体(6)。
文档编号G06K19/077GK203102349SQ201320128279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0日
发明者吴军, 司海涛, 张 杰, 高博 申请人:宁波立芯射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