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机构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04854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固定机构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固定机构及电子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定机构及电子装置,尤指一种具有省力操作特性及较佳拆装便利性的固定机构及其相关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传统的服务器主机中,扩展卡活动地电连接服务器主机的内建电路板,以达到功能扩展与提高效能的目的。一般来说,为了维护及保养方便,扩展卡通过一固定装置安装在服务器主机的壳体内,例如固定装置可为锁固螺丝或功能性卡榫。然而传统的固定装置需使用如螺丝、起子等辅助工具才可进行拆装,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具有省力操作特性及较佳拆装便利性的无工具式固定装置,即为现今相关机构设计产业的发展目标之一。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省力操作特性及较佳拆装便利性的固定机构及其相关电子装置,以解决上述的问题。[0004]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固定机构,用来将第一电路板的第一连接器结合于第二电路板的第二连接器,该固定机构包含有一底板、一基座以及至少一闩扣件;该底板用以承载该第二电路板,该底板具有一限位件与一止挡件;该基座滑动地设置于该底板,该基座包含有一本体、一固定孔结构以及一连接部,该本体用以承载该第一电路板;该固定孔结构设置于该本体,用以套接该限位件,该固定孔结构包含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线性延伸地连接该第一开口,该第二开口的一孔径实质小于该第一开口的一孔径,且该限位件的尺寸介于该第一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的孔径尺寸之间;该连接部设置于该本体;该至少一闩扣件以可旋转方式设置于该基座,该闩扣件包含有一杆部以及一驱动部;该杆部枢设在该连接部上;该驱动部设置于该杆部的一端且活动地抵靠该止挡件,该驱动部随着该杆部的旋转而相对该止挡件滑动,以驱使该基座沿着该第二开口的一结构方向相对该底板移动。[0005]本实用新型还公开闩扣件相对基座的旋转轴方向实质垂直或平行于基座的平面法向量。[0006]本实用新型还公开第一电路板利用固定组件锁固在基座的本体上。[0007]本实用新型还公开基座还具有握持部,设置于本体的一侧边。[0008]本实用新型还公开驱动 部为一钳式结构。钳式结构的一侧随着闩扣件相对基座沿着第一方向旋转而挤压止挡件,藉此驱动基座接近底板设置有第二电路板的位置。钳式结构的另一侧还随着闩扣件相对基座沿着相反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旋转来挤压止挡件,以驱动基座远离底板的位置。[0009]本实用新型还公开驱动部为一齿状结构,止挡件为一锥形柱,且锥形柱实质啮合于齿状结构内。[0010]本实用新型还公开闩扣件还包含有第一卡合部,设置于杆部相对驱动部的另一端。基座还具有第二卡合部,且第—^合部用来卡合于第二卡合部。[0011]本实用新型还公开第一卡合部为一反折结构,第二卡合部为一破孔结构。反折结构的两外端分别连接杆部及为一自由端,且反折结构介于两外端之间的转折端用以卡合破孔结构。[0012]本实用新型还公开第一卡合部为弹性材质的卡合部(第一卡合部由弹性材质构成)。[0013]本实用新型还公开第一电路板具有穿孔结构,对齐固定孔结构的第二开口。底板还具有参考件,穿孔结构在第一连接器结合第二连接器时对齐参考件。[0014]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含有一第一电路板、一第二电路板以及一固定机构;该第一电路板与该第二电路板分别具有一第一连接器和一第二连接器;该固定机构用来将该第一连接器结合于该第二连接器,该固定机构包含有一底板、一基座以及至少一闩扣件;该底板用以承载该第二电路板,该底板具有一限位件与一止挡件;该基座滑动地设置于该底板,该基座包含有一本体、一固定孔结构以及一连接部;该本体用以承载该第一电路板;该固定孔结构设置于该本体,用以套接该限位件,该固定孔结构包含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线性延伸地连接该第一开口,该第二开口的一孔径实质小于该第一开口的一孔径,且该限位件的尺寸介于该第一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的孔径尺寸之间;该连接部设置于该本体;该至少一闩扣件以可旋转方式设置于该基座,该闩扣件包含有一杆部以及一驱动部,该杆部枢设在该连接部上;该驱动部设置于该杆部的一端且活动地抵靠该止挡件,该驱动部随着该杆部的旋转而相对该止挡件滑动,以驱使该基座沿着该第二开口的结构方向相对底板移动。[0015]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机构不需使用辅助的额外工具即可便利地手动操作,达到快速安装及拆卸扩展卡(第一电路板)的目的。固定机构的闩扣件以杠杆原理带动基座相对底板产生平移,具有拆装省力的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易且操作省力方便的固定机构及其所应用的相关电子装置。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机构的示意图。[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机构与电路板的示意图。[0019]图4与图5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机构在不同操作阶段的结构视图。[0020]图6为图1所示的电子装置的部分区域在另一视角的示意图。[0021]主要组件符号说明:[0022]10电子装置 12第一电路板[0023]121第一连接器 14第二电路板[0024]141第二连接器 16固定机构[0025]18底板20基座[0026]22限位件24止挡件[0027]26本体28固定孔结构[0028]281第一开口283第二开口[0029]30连接部32固定组件[0030]34握持部36闩扣件[0031]38杆部40驱动部[0032]40A.40B突出侧42第一^^合部[0033]421外端423转折端[0034]44第二卡合部46穿孔结构[0035]A区域Dl结构方向[0036]D2旋转轴方向D3平面法向量[0037]Rl第一方向R2第二方向具体实施方式
[0038]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电子装置10的示意图。电子装置10包含有一第一电路板12、一第二电路板14以及一固定机构16。第一电路板12与第二电路板14分别具有一第一连接器121和一第二连接器141。请参阅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机构16的不意图。固定机构16具有一底板18以及一基座20。底板18用来承载第二电路板14,基座20用来承载第一电路板12。基座20以可滑动方式设置在底板18上,因此固定机构16可用来将第一连接器121结合第二连接器141以在两电路板间传递电子信号。[0039]请参阅图2与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机构16与电路板的示意图。如图2及图3所示,底板18具有一限位件22与多个止挡件24。举例来说,限位件22可为设置在底板18表面的凸 柱,止挡件24可为形成于底板18表面的垂直延伸板结构。基座20包含有一本体26、一固定孔结构28以及多个连接部30。第一电路板12可利用外部的固定组件32锁固在本体26上。固定孔结构28设置在本体26,用来套接在限位件22。固定机构16可包含多组限位件22和固定孔结构28,以平衡基座20相对底板18滑动的稳定性。限位件22和固定孔结构28的组合数量视设计需求而定,在此不再叙明。基座20还可包含有一握持部34,设置于本体26 的一侧边。使用者抓住握持部34以将基座20放置在底板18上,或举起基座20以分离于底板18。[0040]固定孔结构28由一第一开口 281与一第二开口 283组合而成。第二开口 283的孔径实质小于第一开口 281的孔径,且第二开口 283线性延伸地连接第一开口 281。限位件22可为伞状凸柱,伞状凸柱的顶端尺寸介于第一开口 281和第二开口 283的孔径尺寸之间,因此当限位件22插入第一开口 281,并沿着第二开口 283的结构方向Dl滑行以防止底板18与基座20分离。此外,连接部30设置在本体26上。连接部30的数量对应于止挡件24的数量。当基座20利用限位件22和固定孔结构28的组合滑动地置放在底板18时,各连接部30位于相对应止挡件24上方,以使固定机构16的闩扣件36枢设在连接部30的同时也可环绕地推挤止挡件24。[0041]固定机构16可包含多个闩扣件36,其数量对应于止挡件24及连接部30的数量。闩扣件36包含有一杆部38以及一驱动部40。杆部38具有一外突枢轴,以可旋转方式设置在连接部30。各连接部30由两相对设置的板状结构所组成,且板状结构的上端边具有导斜面,用来导引杆部38简易便利地装设于连接部30。驱动部40设置在杆部38的一端,且活动地抵靠止挡件24。当闩扣件36相对连接部30旋转时,驱动部40可相对止挡件24以产生推挤的反作用力,进而驱使基座20沿着第二开口 283的结构方向Dl相对底板18移动,达到结合或分离第一连接器121与第二连接器141的目的。[0042]此外,闩扣件36还可包含有一第一卡合部42,设置于杆部38相对驱动部40的另一端。基座20另可具有一第二卡合部44,设置在本体26上相对连接部30的位置。第一卡合部42可为由弹性材质构成的反折结构,且第二卡合部44为一破孔结构。V形的反折结构(第一卡合部42)具有两个外端421及位于中段的转折端423。两外端421分别连接杆部38且为自由端。转折端423则可通过弹性变形方式卡合于破孔结构(第二卡合部44)。闩扣件36相对连接部30枢转,以通过推挤止挡件24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来移动基座20相对底板18的位置,并于第一卡合部42扣入第二卡合部44后停止转动。再者,使用者还可施压第一卡合部42的自由端(其中一个外端421)产生弹性变形,以使第一卡合部42脱离于第二卡合部44。[0043]请参阅图4与图5,图4与图5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机构16在不同操作阶段的结构视图。驱动部40可为一钳式结构,意即驱动部40具有两相对的突出侧40A及40B。如图4所示,当闩扣件36相对基座20沿着一第一方向Rl旋转时,钳式结构的一侧40A挤压止挡件24的右端面,藉此可驱动基座20接近底板18设置有第二电路板14的一位置,使第一连接器121结合第二连接器141。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当闩扣件36相对基座20沿着相反于第一方向Rl的一第二方向R2旋转时,钳式结构的另一侧40B挤压止挡件24的左端面,以驱动基座20远离底板18的该位置,便可省力且快速地分离第一连接器121与第二连接器141。[0044]换句话说 ,驱动部40还可视为一齿状结构,且止挡件24可为一锥形柱。锥形柱实质啮合于齿状结构内,因此当闩扣件36相对基座20转动时,驱动部40便会相对止挡件24产生位移变化。由于闩扣件36枢设在基座20,且基座20滑动设置在底板18上,故驱动部40和止挡件24的相对位移可造成基座20相对于底板18平移,达到快速安装和拆卸第一电路板12于第二电路板14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齿状结构的两端间隙和锥形柱的结构宽度实质正比于基座20相对底板18的滑动行程,且滑动行程亦受限于第二开口 283的结构长度,其参数设定视实际需求而定,在此不再一一说明。[0045]请参阅图2与图6,图6为图1所示的电子装置10的区域A在另一视角的示意图。第一电路板12可具有一穿孔结构46。第一电路板12设置在基座20时,穿孔结构46对齐固定孔结构28的第二开口 283。底板18还具有一参考件,其可为限位件22的应用。穿孔结构46设置于第一电路板12的位置默认为,第一连接器121结合第二连接器141时,穿孔结构46对齐于参考件。如此一来,使用者可便利地目视穿孔结构46与参考件(限位件22)的位置关系,来判断连接器121是否正确结合。[0046]在本实施例中,闩扣件36相对基座20的旋转轴方向D2实质垂直于基座20的平面法向量D3,如图4所示。使用者可将闩扣件36上下翻转以驱动固定机构16结合及分离第一连接器121和第二连接器141。除此之外,闩扣件36还可侧向摆放在基座20上,意即闩扣件36相对基座20的旋转轴方向D2实质平行基座20的平面法向量D3,提供另一种可水平翻转闩扣件36的实施例。然而,闩扣件36的设计方式可不限于前述实施例所述,凡可驱动基座相对底板平移的闩扣件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范畴。[004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由承载第一电路板的基座、承载第二电路板的底板以及枢设在基座的闩扣件组成固定机构。底板一般可为电子装置的壳体内的支撑件,基座为金属(例如铁)制件,且闩扣件为具有弹性的塑料件。基座利用固定孔结构卡合底板的限位件,使基座仅能沿着单一方向(固定孔结构的第二开口的结构方向)相对底板平移滑动。闩扣件的驱动部活动地抵靠在底板的止挡件上。止挡件抵接于驱动部的内壁的一端,在闩扣件相对基座枢转时,驱动部推挤着止挡件且由止挡件的一端面环绕到另一端面。由于止挡件与驱动部的旋转中心具结构错位特性,故驱动部环绕止挡件会造成驱动部的位移,进而牵引基座相对底板滑行,以将第一连接器插入或分离于第二连接器。[0048]相比先前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机构不需使用辅助的额外工具即可便利地手动操作,达到快速安装及拆卸扩展卡(第一电路板)的目的。固定机构的闩扣件以杠杆原理带动基座相对底板产生平移,具有拆装省力的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易且操作省力方便的固定 机构及其所应用的相关电子装置。
权利要求1.一种固定机构,用来将一第一电路板的一第一连接器结合于一第二电路板的一第二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机构包括: 一底板,该底板用以承载该第二电路板,该底板具有一限位件与一止挡件; 一基座,该基座滑动地设置于该底板,该基座包括: 一本体,该本体用以承载该第一电路板; 一固定孔结构,该固定孔结构设置于该本体,用以套接该限位件,该固定孔结构包括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线性延伸地连接该第一开口,该第二开口的一孔径实质小于该第一开口的一孔径,且该限位件的尺寸介于该第一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的孔径尺寸之间;以及 一连接部,该连接部设置于该本体;以及 至少一闩扣件,该至少一闩扣件以可旋转方式设置于该基座,该闩扣件包括: 一杆部,该杆部枢设在该连接部上;以及 一驱动部,该驱动部设置于该杆部的一端且活动地抵靠该止挡件,该驱动部随着该杆部的旋转而相对该止挡件滑动,以驱使该基座沿着该第二开口的一结构方向相对该底板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闩扣件相对该基座的旋转轴方向实质垂直或平行于该基座的一平面法向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部为一钳式结构,该钳式结构的一侧随着该R扣件相对该基座沿着一第一方向旋转而挤压该止挡件,藉此驱动该基座接近该底板设置有该第二电路板的一位置,该钳式结构的另一侧还随着该闩扣件相对该基座沿着相反于该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旋转来挤压该止挡件,以驱动该基座远离该底板的该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部为一齿状结构,该止挡件为一锥形柱,且该锥形柱实质啮合于该齿状结构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闩扣件还包括一第一卡合部,设置于该杆部相对该驱动部的另 一端,该基座还具有一第二卡合部,且该第 ^合部用来卡合于该第二卡合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合部为一反折结构,该第二卡合部为一破孔结构,该反折结构的两外端分别连接该杆部且为自由端,且该反折结构介于该两外端之间的一转折端用以卡合该破孔结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合部为弹性材质的卡合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路板具有一穿孔结构,对齐该固定孔结构的该第二开口,该底板还具有一参考件,该穿孔结构在该第一连接器结合该第二连接器时对齐该参考件。
9.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 一第一电路板,该第一电路板具有一第一连接器; 一第二电路板,该第二电路板具有一第二连接器;以及 一固定机构,该固定机构用来将该第一连接器结合于该第二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机构包括:一底板,该底板用以承载该第二电路板,该底板具有一限位件与一止挡件; 一基座,该基座滑动地设置于该底板,该基座包括: 一本体,该本体用以承载该第一电路板; 一固定孔结构,该固定孔结构设置于该本体,用以套接该限位件,该固定孔结构包括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线性延伸地连接该第一开口,该第二开口的一孔径实质小于该第一开口的一孔径,且该限位件的尺寸介于该第一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的孔径尺寸之间;以及 一连接部,该连接部设置于该本体;以及 至少一闩扣件,该至少一闩扣件以可旋转方式设置于该基座,该闩扣件包括: 一杆部,该杆部枢设在该连接部上;以及 一驱动部,该驱动部设置于该杆部的一端且活动地抵靠该止挡件,该驱动部随着该杆部的旋转而相对该止挡件滑动,以驱使该基座沿着该第二开口的一结构方向相对该底板移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闩扣件相对该基座的旋转轴方向实质垂直或平行于该基座的一平面法向量。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部为一钳式结构,该钳式结构的一侧随着该R扣件相对该基座沿着一第一方向旋转而挤压该止挡件,藉此驱动该基座接近该底板使该第一连接器结合该第二连接器,该钳式结构的另一侧还随着该闩扣件相对该基座沿着相反于该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旋转来挤压该止挡件,以驱动该基座远离该底板使该第一连接器分离该第二连接器。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部为一齿状结构,该止挡件为一锥形柱,且该锥形柱实质啮合于该齿状结构内。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闩扣件还包括一第一卡合部,设置于该杆部相对该驱动部的另一端,该基座还具有一第二卡合部,且该第合部用来卡合于该第二卡合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合部为一反折结构,该第二卡合部为一破孔结构,该反折结构的两外端分别连接该杆部且为自由端,且该反折结构介于该两外端之间的一转折端用以卡合该破孔结构。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合部为弹性材质的卡合部。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路板具有一穿孔结构,对齐该固定孔结构的该第二开口,该底板还具有一参考件,该穿孔结构在该第一连接器结合该第二连接器时对齐该参考件。
专利摘要一种固定机构及电子装置。该固定机构将第一电路板的第一连接器结合于第二电路板的第二连接器,该固定机构包含有底板、基座以及至少一闩扣件;底板具有限位件与止挡件;基座滑动地设置于底板;基座包含有本体、固定孔结构以及连接部;底板与本体分别承载两电路板;固定孔结构设置于本体,用以套接限位件;固定孔结构包含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且第二开口线性延伸地连接第一开口;闩扣件以可旋转方式设置于基座;闩扣件包含有杆部以及驱动部;杆部枢设在连接部上;驱动部设置于杆部的一端且活动地抵靠止挡件。驱动部随着杆部的旋转而相对止挡件滑动,以驱使基座相对底板移动,并结合两电路板的连接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易且操作省力方便。
文档编号G06F1/18GK203117874SQ20132014924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8日
发明者傅昭平 申请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