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电子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529756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电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包含有一第一基座及一第二基座,该第一基座包含有至少一第一扣合部以及至少一推抵部,该第二基座包含有至少一第二扣合部、至少一驱动部、至少一弹性元件以及至少一缓冲元件,该驱动部受该推抵部压掣以推动该第二扣合部往一释放位置移动,该弹性元件提供一回复力道使该第二扣合部往一扣合位置移动以扣合该第一扣合部,该缓冲元件提供一相反于该弹性元件的回复力道方向的缓冲力道使该第二扣合部经过一延迟时间移动到该扣合位置,以便于单手组装或拆卸,并解决扩充机座内部结构因内部组件配置困难产生的问题。
【专利说明】便携式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随着平板计算机(如PAD)的广泛使用,可供使用者随时通过触控荧幕进行操作。然而,由于该平板计算机是通过由该触控荧幕进行文字输入而非利用实体键盘,致使其可能因字迹潦草而使辨识困难造成处理速度不佳,尤其对于商务人士而言,该平板计算机无法满足其对文书处理上需较快速的工作要求。有鉴于此,相关厂商或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可与平板计算机兼容的扩充基座,使该平板计算机扩充功能后具有相当于笔记型计算机的功能。
[0003]因此,发展了用于平板计算机与键盘之间的接合结构,来达到将该平板计算机外接键盘而进行文书处理等作用。比如,有文献记载了 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用于一组合式电子设备中,该电子设备包含有一供该便携式电子装置设置的扩充基座以及一通过该便携式电子装置与该扩充基座相组合的显示面板,该接合结构包括有一底座、一连动杆与一限位单元,该底座固定设置于该扩充基座中,其具有至少一定位孔,而该限位单元包含有一设置于该连动杆上的定位部以及一连接该定位部并固设于该定位孔的固定部,该定位部与该底座之间形成有一容纳该连动杆的运动轨道;该连动杆沿着该运动轨道相对于该底座平行移动,该连动杆包含有一与该显示面板接合的接合部,以及一分别连接于该底座以及该连动杆的弹性元件,通过该弹性元件的牵引,该接合部相对该底座于一接合该显示面板的第一位置以及一解除接合该显示面板的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0004]这样,前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用以接合平板计算机与扩充基座,可方便使用者触控操作。然而,由于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在底座结构设计方面为一体成型构成,该底座设置于该扩充机座上会影响该扩充机座内部的结构的配置型态,造成其内部组件(如电路板、电性连接埠、无线收发模块)配置的困难,且使用者在该平板计算机与该扩充基座组装时,因其结构设计无法利用单手完成组装动作,使其在使用上极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它具有能够解决传统扩充机座内部结构配置的困难,且可进行单手操作的特点。
[0006]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便携式电子装置,包含有一第一基座及一第二基座,该第一基座包含有至少一第一扣合部,以及至少一推抵部,该第二基座包含有至少一于一卡扣该第一扣合部的扣合位置与一脱离该第一扣合部的释放位置之间水平移动的第二扣合部,至少一相对于该推抵部设置且受其压掣以推动该第二扣合部往该释放位置移动的驱动部,至少一连接该第二扣合部并提供一回复力道使该第二扣合部往该扣合位置移动以扣合该第一扣合部的弹性元件,至少一连接该第二扣合部以提供一相反于该弹性元件的回复力道方向的缓冲力道使该第二扣合部经过一延迟时间移动到该扣合位置的缓冲元件。[0007]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基座包含有一凸设有该第一扣合部且容设与该第一扣合部卡扣的该第二扣合部的容置槽。
[0008]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容置槽的一侧设有与该驱动部推抵的该推抵部。
[0009]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二基座包含至少一导引该第二扣合部水平移动的导引轨道。
[0010]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扣合部包含一与该第二扣合部卡扣的弹性卡钩及一与该弹性卡钩连接并提供该弹性卡钩一回复力的弹簧。
[001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扣合部与该第二扣合部为对称式卡钩。
[0012]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二基座包含有一承载该第一基座的支撑平台及复数个提供该支撑平台一支撑回复力的螺旋弹簧。
[001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二基座的驱动部包含一驱动导轨件及一容设于该驱动导轨件并于该驱动导轨件中移动的驱动面。
[001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二基座包含有一穿设有该驱动导轨件并承载该第一基座的支撑平台及复数提供该支撑平台一支撑回复力的螺旋弹簧。
[001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二基座包含一与该弹性元件一端固定的第一定位部及一与该弹性元件另一端固定的第二定位部。
[0016]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基座包含有一第一传输连接部,该第二基座设有与该第一传输连接部连接以传送由该第二基座输入之指令的第二传输连接部。
[0017]本实用新型的 一个实施例中,该缓冲元件为油压缓冲缸或液压缓冲缸。
[0018]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基座为便携式电子装置,该第二基座为扩充
>J-U ρ?α装直。
[0019]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便携式电子装置为平板计算机,该扩充装置为键盘。
[0020]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点是:能够解决传统扩充机座内部结构配置的困难,且可进行单手操作。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通过驱动部受推抵部压掣以推动该第二扣合部往该释放位置移动,并通过由弹性元件提供的回复力道使该第二扣合部往该扣合位置移动以扣合该第一扣合部,而缓冲元件则提供一相反于弹性元件的回复力道方向的缓冲力道使该第二扣合部经过一延迟时间移动到该扣合位置,进而使该第二卡扣部水平移动于该扣合位置与该释放位置之间,使其便于操作并可利用单手对该第一基座及该第二基座组装或拆卸,且由于在结构上为对称式结构,可提供双面正反组装方式组装,提高了其实用性,并解决了传统的扩充机座内部结构因内部组件配置困难而产生的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实施例1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3]图2-1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实施例1的组装示意图;
[0024]图2-2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实施例1的拆解示意图;
[002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实施例2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6]图4-1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实施例2的组装示意图;[0027]图4-2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实施例2的拆解示意图;
[0028]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实施例3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9]图中:1、第一基座,10、容置槽,11、第一扣合部,12、推抵部,112a、连接端,112b、固定端,13、接合面,14、导引斜面,15、第一传输连接部;
[0030]2、第二基座,20、卡扣元件,21、第二扣合部,22、驱动部,23、弹性元件,231、第一定位部,232、第二定位部,24、缓冲元件,25、导引轨道,251、定位件,26、支撑平台,261、螺旋弹簧,27、第二传输连接部;
[0031]R1、释放位置,R2、扣合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实施例1
[0033]见图1至图2-2所示,便携式电子装置,主要用以将一第一基座1可以插拔式组装于一第二基座2上。该第一基座I为便携式电子装置,比如为平板计算机。该第一基座1包含有至少一容置槽10、至少一第一扣合部11、至少一推抵部12及一接合面13。该第一扣合部11凸设于该容置槽10的一侧,而该容置槽10的一侧同时设有该推抵部12及一导引斜面14。该第二基座2为扩充装置,比如为键盘。该第二基座2包含有至少一卡扣元件20、至少一弹性元件23、至少一缓冲元件24。该卡扣元件20,比如是卡钩,包含至少一第二卡扣部21及至少一驱动部22。该第二卡扣部21水平移动的位于一卡扣该第一扣合部11的扣合位置R2与一脱离该第一扣合部11的释放位置Rl之间,而该驱动部22相对于该推抵部12设置且受到该抵推部12的压掣从而推动该第二扣合部21往该释放位置Rl移动。该弹性元件23与该第二扣合部21连接。亦即,该弹性元件23 —端与该第二基座2的第一定位部231固接、该弹性元件23另一端与该卡扣元件20 —侧的第二定位部232固接从而提供一回复力道使该第二扣合部21往该扣合位置R2移动以扣合该第一扣合部11。该缓冲元件24,比如是油压缓冲缸或液压缓冲缸,与该第二扣合部21连接,即与该卡扣元件20另一侧连接,以提供一相反于该弹性元件23的回复力道方向的缓冲力道,使该第二扣合部21经过一延迟时间移动到该扣合位置R2。另外,该第二基座2包含至少一导引轨道25以及至少一穿设于该导引轨道25中并与该第二基座2固定的定位件251,以供导引该第二扣合部21水平移动,且该第一基座1包含有一第一传输连接部15,比如是通用序列总线(UniversalSerial Bus)。该第二基座2设有与该第一传输连接部15对应的第二传输连接部27,该第一传输连接部15与该第二传输连接部27以有线或无线连接方式连接以供传送通过该第二基座2所输入的指令,比如是键盘指令。
[0034]这样,欲将该第一基座1装设于该第二基座2上时,将该卡扣元件20对准该容置槽10后施予该第一基座1 一下压力道,则该驱动部22与该导引斜面14相互推抵,从而该导引轨道25导引该卡扣元件20 (即该第二扣合部21)水平的往该释放位置Rl移动,使该驱动部22沿着该导引斜面14移动进入该容置部10中,并由该弹性元件23提供的回复力道使该第二扣合部21往该扣合位置R2移动以扣合该第一扣合部11,使该第一基座1与该第二基座2固接,且该第一基座1的接合面13抵接于该第二基座2上,进而使该第一传输连接部15与该第二传输连接部27固接。若欲将该第一基座1从该第二基座2上拆卸时,则施予该第一基座1 (比如在平板计算机下方)另一下压力道,该驱动部22相对于该推抵部12并受该推抵部12压掣,以推动该第二扣合部21由该导引轨道25导引往该释放位置Rl移动,并借助该缓冲元件24提供一相反于该弹性元件23的回复力道方向的缓冲力道,使该第二扣合部21经过一延迟时间移动到该扣合位置R2,亦即,该第二扣合部21借助该缓冲元件24所提供的缓冲力道使该第二扣合部21于该延迟时间内脱离该第一扣合部11的释放位置R1,进而将该第一基座I从该第二基座2上拆卸,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借助该弹性元件23所提供的回复力道及该缓冲元件24的缓冲力道使该第二卡扣部21于一卡扣该第一扣合部11的扣合位置R2与一脱离该第一扣合部11的释放位置Rl之间水平移动,使其操作简单,并可利用单手即可完成组装或拆卸动作,且由于该第一扣合部11与该第二扣合部21采取对称式卡钩结构、而该推抵部12与该驱动部22皆采取对称式斜面结构,该第一基座I组装于该第二基座2上时,可以双面正反组装方式组装,不受限于传统扩充装置结构上仅能单面组装的问题,提高其实用性。再者,在不影响该扩充机座内部结构的配置型态情况下,可将设于该容置槽10中的该第一扣合部11及该推抵部12配置于该第一基座I 二侧,而设有该第二扣合部21以及该驱动部22的该卡扣元件20亦可对应分别设置于该第二基座2 二侧,并分别连接有该弹性元件23及该缓冲元件24,以解决原有技术因内部组件配置困难而产生的问题。另外,应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扣合部11、推抵部12、第二扣合部21以及驱动部22的实施态样不限定于上述结构或形状的形式或数量,亦可将二卡扣元件20分别设置于该第二基座2的二侧,但该二卡扣元件20之间共同连接一弹性元件23及一缓冲元件24。
[0035]实施例2
[0036]见图3至图4-2所示,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主要差异在于容设于该容置槽10中的第一扣合部11可包含一和该卡扣元件20对称的弹性卡钩111以及连接有一提供该弹性卡钩111 一回复力的弹簧112,该弹簧112包含有一固定于该容置槽10内的固定端112b,以及一与该弹性卡钩111连接并使该弹性卡钩111往该容置槽10复位移动从而使该弹性卡钩111与该卡扣元件20扣合的连接端112a。欲将该第一基座I装设于该第二基座2上时,该卡扣元件20对准该容置槽10后施予该第一基座I 一下压力道,该驱动部22与设于该弹性卡钩111上的导引斜面14相互推抵,以使该弹性卡钩111水平移动后退,令该驱动部22移动进入该容置部10中,并由该弹簧112提供的回复力道使该弹性卡钩111复位以供该第一扣合部11与该第二扣合部21扣合。若欲将该第一基座I由该第二基座2上拆卸时,施予该第一基座I另一下压力道,该驱动部22相对于该推抵部12并受该推抵部12压掣以推动该第二扣合部21往该释放位置Rl移动,且该第二扣合部21借助该缓冲元件24所提供的缓冲力道使该第二扣合部21于该延迟时间内脱离该第一扣合部11的释放位置Rl,使该第一基座I可由该第二基座2上拆卸。
[0037]实施例3
[0038]见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其主要差异在于该第二基座2包含有一用于承载该第一基座I并与该推抵部12连接的支撑平台26及复数个提供该支撑平台26 —支撑回复力的螺旋弹簧261,该驱动部22设于该支撑平台26上,并包含一穿设于该第二基座2的驱动导轨件221及一容设于该驱动导轨件221并于该驱动导轨件221中移动的驱动面222,欲将该第一基座I装设于该第二基座2上时,则将该卡扣元件20对准该容置槽10后施予该第一基座I 一下压力道使该卡扣元件20抵接该导引斜面14,同时借助该下压力道连动该驱动导轨件221相对该驱动面222移动,以借助该导引轨道25导引该第二扣合部21往该释放位置Rl (如图2-2中的Rl所示)水平移动而使该卡扣元件20进入该容置部10中,并由该弹性元件23提供的回复力道使该第二扣合部21往该扣合位置R2移动以扣合该第一扣合部11。若欲将该第一基座I由该第二基座2上拆卸时,施予该第一基座I另一下压力道,该驱动部22受该推抵部12压掣,同时,借助该螺旋弹簧261提供的一回复力道使该支撑平台26复位,使该驱动部22压掣而连动该驱动导轨件221相对该驱动面222移动并推动该第二扣合部21往该释放位置Rl移动,该第二扣合部21再借助该缓冲元件24所提供的缓冲力道使该第二扣合部21于该延迟时间内脱离该第一扣合部11的释放位置R1,从而将该第一基座I由该第二基座2上拆卸。
[003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包含有一第一基座及一第二基座,该第一基座包含有至少一第一扣合部以及至少一推抵部,该第二基座包含有至少一第二扣合部、至少一驱动部、至少一弹性元件以及至少一缓冲元件,该第二卡扣部水平移动于一卡扣该第一扣合部的扣合位置与一脱离该第一扣合部的释放位置之间,该驱动部相对于该推抵部设置且受其压掣以推动该第二扣合部往该释放位置移动,并借助该弹性元件提供的一回复力道使该第二扣合部往该扣合位置移动以扣合该第一扣合部,而该缓冲元件则提供一相反于该弹性元件的回复力道方向的缓冲力道使该第二扣合部经过一延迟时间后移动到该扣合位置,使其便于组装或拆卸,并可利用单手完成,且因在结构上为对称式结构,可提供双面正反组装方式组装,提高其实用性,并解决传统扩充机座内部结构因内部组件配置困难而产生的问题。
[00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便携式电子装置,其可插拔地与一第二基座组装,该第二基座包含至少一插设于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卡扣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有: 一第一基座,该第一基座包含一容置该卡扣元件的容置槽; 一弹性卡钩,该弹性卡扣枢设于该容置槽中,且该弹性卡钩包含有一受到该卡扣元件推抵而使该弹性卡钩移动的导引斜面;以及 一弹簧,该弹簧包含有一固定于该容置槽内的固定端,以及一与该弹性卡钩连接并使该弹性卡钩往该容置槽复位移动从而使该弹性卡钩与该卡扣元件扣合的连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包含至少一推抵部,该卡扣元件包含至少一相对于该推抵部设置且受该推抵部压掣后使该卡扣元件向该卡扣元件脱离该弹性卡钩的释放位置移动的驱动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钩与该卡扣元件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包含有一第一传输连接部,该第二基座设有与该第一传输连接部连接以传送由该第二基座输入的指令的第二传输连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为一平板计算机,所述第二基座为一扩充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充装置为一键盘。
【文档编号】G06F1/16GK203444400SQ201320613301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30日
【发明者】林文彦 申请人:昆山万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