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标签发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0754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IC标签发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以非接触的方式将所希望的识别数据分别写入排列有多列IC标签的IC标签连续体的每一个IC标签并发行的IC标签发行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一种通过使用具备IC芯片和天线,并能够以非接触的方式进行信息的电写入/读入的IC标签的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而很容易地进行商品的库存管理、销售管理等的技术。一般来说,IC芯片和天线作为被形成于薄膜上的镶嵌物(插入物)内含于标牌、价格牌用标签等纸张,来构成IC标签。此外,也有将具备IC芯片和天线的镶嵌物本身称为IC标签、电子标签、无线标签、RFID标签的情况,但在本说明书中,将具备IC芯片和天线的商品标签(价格牌用标签)、标牌等纸张称为IC标签。

一般将IC标签作为IC标签连续地连接的IC标签连续体来提供的情况较多,并提出有以非接触的方式对IC标签连续体写入产品编号等所希望的数据,并且在各个IC标签的表面打印产品、生产者的数据或将它们编码而成的条形码等并发行的IC标签发行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38179号公报

特别是近几年,IC标签的使用量增加,高速且大量地发行IC标签的需求提升。为了提高IC标签的发行速度,排列有1列IC标签的IC标签连续体存在限制,优选使用排列有多列IC标签的IC标签连续体进行发行。在使用了排列有多列IC标签的IC标签连续体的情况下,存在IC标签连续体的宽度变宽,容易产生由IC标签连续体的蜿蜒、歪斜、上浮引起的数据的写入不良、打印不良、数据的读取不良的问题点。

即,IC标签若在纸张的垂直方向施加外力则容易破损。而且,IC标签发行装置一般具有较长的输送路径,该输送路径具备:前处理装置,其对作为IC标签连续体而排列的多列IC标签写入管理编号等识别数据;打印装置,其对写入了识别数据的IC标签打印打印数据;以及后处理装置,其读取被写入IC标签的上述识别数据并验证。在具有这样的较长的输送路径的IC标签发行装置中,在使用了宽度较宽、且若在纸张的垂直方向施加外力则容易破损的IC标签连续体的情况下,很难对IC标签连续体施加适度的张力来输送,存在容易产生由IC标签连续体的蜿蜒、歪斜、上浮引起的数据的写入不良、打印不良、数据的读取不良的问题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像上述那样的现有技术的问题,并以施加了适度的张力的状态输送IC标签连续体,且能够防止数据的写入不良、打印不良、数据的读取不良的IC标签发行装置。

本发明通过如以下那样的解决方法来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IC标签发行装置具备以下装置:前处理装置,其对作为IC标签连续体而排列的多列IC标签写入识别数据;打印装置,其对写入了上述识别数据的上述IC标签打印打印数据;以及后处理装置,其读取被写入上述IC标签的上述识别数据并验证,该IC标签发行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前处理输送部,其被设置于上述前处理装置,将上述IC标签连续体吸引到输送带并输送;打印处理牵引走纸部,其被设置于上述打印装置,使进给销以能够卡止或脱离的方式卡合于被形成于上述IC标签连续体的输送孔来输送上述IC标签连续体;以及后处理输送部,其被设置于上述后处理装置,将上述IC标签连续体吸引到输送带并输送。并且,在本发明的IC标签发行装置中,也可以将上述前处理输送部的输送速度设定为比上述打印处理牵引走纸部的输送速度慢,将上述后处理输送部的输送速度设定为比上述打印处理牵引走纸部的输送速度快。并且,在本发明的IC标签发行装置中,也可以具备:前处理天线部,其与上述前处理输送部对置配置,对上述IC标签写入上述识别数据;以及后处理天线部,其与上述后处理输送部对置配置,读取被写入上述IC标签的上述识别数据。并且,在本发明的IC标签发行装置中,也可以具备:前处理牵引走纸部,其被设置于比上述前处理装置的上述前处理输送部靠上游侧,使进给销以能够卡止或脱离的方式卡合于被形成于上述IC标签连续体的输送孔来输送上述IC标签连续体;以及旋转角检测单元,其被设置于前处理牵引走纸部的驱动轴,上述前处理牵引走纸部在将上述IC标签连续体输送到上述前处理输送部后,在上述IC标签连续体到达上述打印处理牵引走纸部之前停止驱动。并且,在本发明的IC标签发行装置中,也可以为上述前处理输送部以及上述后处理输送部的上述输送带由聚氨酯带构成,支承上述输送带的支承板由POM(聚甲醛树脂)板构成。

根据本发明,起到能够对排列有多列IC标签的IC标签连续体施加适度的张力,并能够防止由IC标签连续体的蜿蜒、歪斜、上浮引起的数据的写入不良、打印不良、数据的读取不良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IC标签发行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简要侧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IC标签连续体的一部分的结构的顶视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IC标签的结构的放大主视图以及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镶嵌物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前处理装置的结构的简要侧视图。

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前处理装置的结构的简要顶视图。

图7是表示图1所示的前处理装置中的支承板的结构的简要顶视图。

图8是表示图5所示的第一天线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列天线部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图8所示的列天线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图1所示的打印装置的结构的简要侧视图。

图12是表示图1所示的后处理装置的结构的简要侧视图。

图13是表示控制本发明的IC标签发行装置的实施方式的动作的控制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14是表示图13所示的信息存储部所存储的产品信息例的图。

图15是表示图13所示的信息存储部所存储的页信息例以及重新发行信息例的图。

图16是用于对本发明的IC标签发行装置的实施方式中的输送动作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IC标签发行装置对IC标签连续体1,以非接触的方式对各个IC芯片分别写入所希望的数据,并且在各个IC芯片的表面打印产品、生产者的信息、或将它们编码而成的条形码等并发行。参照图1,IC标签发行装置具备:载置发行前的IC标签连续体1的载置台2、前处理装置3、打印装置4、后处理装置5、以及载置发行出的IC标签连续体1的载置台2。

参照图2,IC标签连续体1是交替地层叠了排列有多列IC标签10的页的连续纸(扇形折纸)。在本实施方式中,1页配置有第一列至第十列的10张*2行的20张IC标签10。在IC标签连续体1的两侧,等间隔地形成有输送孔11。另外,在形成有输送孔11的区域的输送方向的前端附近,打印有表示页的开始的检测标记12。此外,IC标签连续体1也可以是卷绕成辊状的卷纸,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按照每1行来打印表示IC标签10的开始的检测标记12。

参照图3(a),在IC标签10中内含有镶嵌物13。此外,图3(a)是图2中用箭头A表示的区域的放大主视图,图3(b)是图3(a)中所示的X-X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IC标签10是商品标签,如图3(b)所示,镶嵌物13插装并内含于封面10a和背面10b之间。

参照图3(b)以及图4,镶嵌物13由基体材料13a、天线14、以及IC芯片15构成。镶嵌物13例如在用合成树脂膜构成基体材料13a,并在基体材料13a上形成了由导电体构成的线状的天线14后,使用导电性粘合剂将IC芯片15粘合于该天线14上而构成。天线14具有将输送方向作为长边方向的细长的形状,在长边方向中央部设置有环状天线元件14a。而且,设置有与环状天线元件14a连接,且朝向长边方向的前后两端延伸成直线状的偶极天线元件14b。而且在环状天线元件14a的长边方向的前后分别设置有与偶极天线元件14b连接,且向与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折回成之字形而成的曲折线天线元件14c。

IC芯片15中内置有EEPROM等即使不供给电源也保持存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IC芯片15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具备预先存储有每个镶嵌物13的固有编号(以下,称为标签ID)的标签ID存储区域、以及能够被用户改写的用户存储区域。IC芯片15具备使读写器的天线线圈与天线14的环状天线元件14a磁通耦合,来传递能量以及信号的利用电磁感应方式的通信功能;以及利用读写器的天线、天线14的偶极天线元件14b以及曲折线天线元件14c交换电波,来传递能量以及信号的利用电波方式的通信功能。

载置台2具有载置IC标签连续体1的载置板21。载置板21被构成为能够根据IC标签连续体1的尺寸、纸质来变更相对于前处理装置3以及后处理装置5的载置面的位置、载置面的角度。由此,能够将被载置于载置台2的IC标签连续体1顺畅地供给至前处理装置3,并且能够使从后处理装置5发行出的IC标签连续体1整齐地载置于载置台2。

前处理装置3是对IC标签连续体1的各个IC标签10(IC芯片15的用户存储区域)写入产品编号等用户所希望的数据的编码装置。参照图1以及图5,前处理装置3具备第一天线部31、第二天线部32、第三天线部33、第一牵引走纸部61、第一输送部62、第二输送部63、第一负压吸引部71、第二负压吸引部72、第三负压吸引部73、第四负压吸引部74、第一传感器81、第二传感器82、第三传感器83、以及第一旋转编码器部91。

参照图5至图7,第一牵引走纸部61被配置于接纳发行前的IC标签连续体1的最上游,具备架设在驱动辊61a与从动辊61b之间并转动的无接头带61c、以及经由驱动辊61a使无接头带61c转动的第一牵引走纸驱动马达61d,无接头带61c上形成有与IC标签连续体1的输送孔11卡合的进给销61e。由此,第一牵引走纸部61使无接头带61c转动,从而进给销61e依次以能够卡止或脱离的方式卡合于输送孔11,将IC标签连续体1朝向下游侧的第一输送部62牵引输送。另外,第一牵引走纸部61的驱动辊61a具备检测驱动辊61a的旋转的第一旋转编码器部91。在第一牵引走纸部61的附近设置有检测IC标签连续体1的检测标记12的第一传感器81。由此,构成为能够根据第一传感器81以及第一旋转编码器部91的检测结果,来检测前处理装置3中的IC标签连续体1(IC标签10)的位置。

第一输送部62被配置于第一牵引走纸部61的下游侧,具备被架设在驱动辊62a与从动辊62b之间并转动的无接头的输送带62c、以及经由驱动辊62a使输送带62c转动的第一输送带驱动马达62d。第一输送部62使输送带62c转动,从而将被载置于输送带62c的上表面的IC标签连续体1朝向下游侧的第二输送部63输送。此外,在第一输送部62与第二输送部63之间设置检测IC标签连续体1的检测标记12的第二传感器82,而构成为能够检测页的前端到达了第一输送部62与第二输送部63之间。

另外,在上侧的输送带62c下方的驱动辊62a与从动辊62b之间的位置,支承板62e被配置于与上侧的输送带62c下表面(内周面)接触的位置。因此,在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输送IC标签连续体1时,输送带62c在支承板62e上滑动并且转动。

在支承板62e的与输送带62c对置的位置,沿着输送方向形成有多个通过第一负压吸引部71的第一吸引风扇71a的旋转来吸引空气的吸引孔71b、以及通过第二负压吸引部72的第二吸引风扇72a的旋转来吸引空气的吸引孔72b。而且,输送带62c形成有多个贯通孔62f。因此,通过由第一负压吸引部71以及第二负压吸引部72产生的负压,IC标签连续体1以紧贴于输送带62c的状态被输送。

第二输送部63被配置于第一输送部62的下游侧,具备被架设在驱动辊63a与从动辊63b之间并转动的无接头的输送带63c、以及经由驱动辊63a使输送带63c转动的第二输送带驱动马达63d。第二输送部63使输送带63c转动,从而将被载置于输送带63c的上表面的IC标签连续体1朝向下游侧的打印装置4输送。此外,在第二输送部63与打印装置4之间设置有检测IC标签连续体1的检测标记12的第三传感器83,并构成为能够检测页的前端到达了第二输送部63与打印装置4之间。

另外,在上侧的输送带63c下方的驱动辊63a与从动辊63b之间的位置,支承板63e被配置于与上侧的输送带63c下表面(内周面)接触的位置。因此,在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输送IC标签连续体1时,输送带63c在支承板63e上滑动并且转动。

在支承板63e的与输送带63c对置的位置,沿着输送方向形成有多个通过第三负压吸引部73的第三吸引风扇73a的旋转来吸引空气的吸引孔73b、以及通过第四负压吸引部74的第四吸引风扇74a的旋转来吸引空气的吸引孔74b。而且,输送带63c形成有多个贯通孔63f。因此,通过由第三负压吸引部73以及第四负压吸引部74产生的负压,IC标签连续体1以紧贴于输送带63c的状态被输送。

第一天线部31以及第二天线部32以接近第一输送部62并与其对置的方式被配置于第一输送部62的上方。第一天线部31和第二天线部32是通过电磁感应方式与IC标签10进行通信的天线,具有相同的结构。第一天线部31用于从IC标签10读取标签ID。第二天线部32用于对IC标签10(IC芯片15的用户存储区域)写入产品编号等所希望的数据。以下,将写入IC标签10的数据称为识别数据。以下,参照图8至图10对第一天线部31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8(a),第一天线部31在分别与被第一输送部62输送的IC标签连续体1的第一列至第十列的IC标签10对置的位置配置有列天线部31a~31j。列天线部31a~31j分为上游侧的列天线部31a~31e和下游侧的列天线部31f~31j,并被配置成交错状,上游侧的列天线部31a~31e分别与奇数列的IC标签10对置配置,下游侧的列天线部31f~31j分别与偶数列的IC标签10对置配置。

屏蔽板310是支承列天线部31a~31j的支承板,由铝等金属、导电性树脂等导电性物质构成。屏蔽板310以接近被第一输送部62输送的IC标签连续体1且与其平行的方式被配置,分别与列天线部31a~31j对应的开口部311a~311j被分为上游侧的开口部311a~311e和下游的开口部311f~311j,并被形成为交错状。开口部311a~311j是将输送方向作为长边方向的细长的大致矩形,上游侧的开口部311a~311e只有上游侧的一个角的形状不同,下游的开口部311f~311j只有下游侧的一个角的形状不同。在屏蔽板310中,分别被形成于上游侧的开口部311a~311e之间、以及下游的开口部311f~311j之间的区域为防止相互的通信干扰的干扰防止区域。

参照图9以及图10,列天线部31a~31j由与开口部311a~311j大致相同形状的印刷电路基板312、被形成于印刷电路基板312的下表面的环状天线元件313、直立设置于印刷电路基板312的与端部的环状天线元件313相反的上表面的天线端子314、铁素体片315、以及从上表面侧覆盖印刷电路基板312的天线壳体316构成。印刷电路基板312只有直立设置有天线端子314的端部侧的一个角的形状不同。天线壳体316由铝等金属、导电性树脂等导电性物质构成,形成有天线端子314贯通的端子用开口316a,在天线壳体316与印刷电路基板312之间插入有铁素体片315的状态下使天线端子314贯通于端子用开口316a,天线端子314安装有未图示的扣环,从而将印刷电路基板312固定于天线壳体316。铁素体片315从印刷电路基板312的上表面侧覆盖环状天线元件313,能够抑制来自印刷电路基板312的放射。而且,以将印刷电路基板312嵌入开口部311a~311j的方式,通过螺丝317将天线壳体316固定于屏蔽板310的上表面侧。在该状态下,与IC标签连续体1对置的面以外被电磁屏蔽,印刷电路基板312的形成有环状天线元件313的面与被第一输送部62输送的IC标签连续体1直接对置。

由于开口部311a~311j和印刷电路基板312是只有一个角的形状不同的细长的大致矩形,所以在唯一的方向上被嵌装。由于上游侧的开口部311a~311e只有上游侧的一个角的形状不同,所以在上游侧的列天线部31a~31e,立接于印刷电路基板312的端部的天线端子314位于上游侧。另外,由于下游的开口部311f~311j只有下游侧的一个角的形状不同,所以在下游侧的列天线部31f~31j中,立接于印刷电路基板312的端部的天线端子314位于下游侧。像这样,被配置于上游侧的列天线部31a~31e的各天线端子314和被配置于下游侧的列天线部31f~31j的各天线端子314被配置于相互分离的方向上。由此,能够防止被配置于上游侧的列天线部31a~31e的各天线端子314与被配置于下游侧的列天线部31f~31j的各天线端子314的干扰。

图9以及图10中所示的符号318是以覆盖开口部311a~311j的方式粘贴于屏蔽板310的下表面的有机硅涂层片等不粘涂层片。在IC标签连续体1是临时固定于衬纸的标牌连续体的情况下,通过设置不粘涂层片318,能够防止标牌粘贴于屏蔽板310。此外,能够以覆盖包含下表面的开口部311a~311j的屏蔽板310整体的方式粘贴不粘涂层片318。

第三天线部33以与第二输送部63的上方对置的方式被配置于第二输送部63的上方。第三天线部33是与第一天线部31以及第二天线部32不同的以电波方式与IC标签10进行通信的天线。第三天线部33用于向IC标签10写入识别数据。

打印装置4是在IC标签连续体1的各个IC标签10的表面打印产品、生产者的数据、或打印将它们编码而成的条形码等的打印单元。以下,将打印于IC标签10的表面的产品、生产者的数据、或将它们编码而成的条形码等数据称为打印数据。参照图11打印装置4具备打印部41、光定影部42、以及过滤器部43,再参照图1,还具备第二牵引走纸部64、第三输送部65、排出辊66、以及第五负压吸引部75。

参照图11,第二牵引走纸部64被配置于接纳来自前处理装置3的IC标签连续体1的最上游,具备被架设在驱动辊64a和从动辊64b之间并转动的无接头带64c、以及经由驱动辊64a使无接头带64c转动的第二牵引走纸驱动马达64d,无接头带64c上形成有与IC标签连续体1的输送孔11卡合的进给销64e。由此,第二牵引走纸部64使无接头带64c转动,从而进给销64e依次以能够卡止或脱离的方式卡合于输送孔11来将IC标签连续体1朝向下游侧的打印部41牵引输送。另外,第二牵引走纸部64的驱动辊64a具备检测驱动辊64a的旋转的第二旋转编码器部92。在第二牵引走纸部64与打印部41之间设置有检测IC标签连续体1的检测标记12的第四传感器84。由此,构成为能够根据第四传感器84以及第二旋转编码器部92的检测结果,来检测打印装置4中的IC标签连续体1(IC标签10)的位置。

打印部41采用通过激光在感光鼓上形成潜像,并将该潜像通过调色剂显影后,转印到IC标签10的表面的激光器等的电子照片方式。打印部41在IC标签连续体1的各个IC标签10的表面打印产品、生产者的数据、或将它们编码而成的条形码等,并且在IC标签10以外的页前端附近的区域,例如在形成有输送孔11的区域打印页码。此外,打印部41的打印方式并不限定于电子照片方式,也可以是热转印式、热敏式、喷墨式。

第三输送部65被配置于打印部41的下游侧,具备被架设在驱动辊65a与从动辊65b之间并转动的无端的输送带65c、以及经由驱动辊65a使输送带65c转动的第三输送带驱动马达65d。第三输送部65使输送带65c转动,从而将被载置于输送带65c的上表面的IC标签连续体1经由下游侧的排出辊66朝向后处理装置5输送。

另外,在上侧的输送带65c下方的驱动辊65a与从动辊65b之间的位置,支承板65e被配置于与上侧的输送带65c下表面(内周面)接触的位置。因此,在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输送IC标签连续体1时,输送带65c在支承板65e上滑动并且转动。

在支承板65e的与输送带65c对置的位置,沿着输送方向形成有多个通过第五负压吸引部75的第五吸引风扇75a的旋转来吸引空气的吸引孔。而且,输送带65c形成有多个贯通孔。因此,通过由第五负压吸引部75产生的负压,IC标签连续体1以紧贴于输送带65c的状态被输送。

光定影部42对被第三输送部65输送的IC标签连续体1的表面照射使用了氙气管等的闪光,从而使被打印部41转印的调色剂融解并使调色剂像定影。由此,能够不给IC标签10带来损伤(外力)地、以非接触的方式使调色剂像定影。

过滤器部43是用于消除在由光定影部42进行的光定影时产生的气体、异臭的空气过滤器。

后处理装置5对向IC标签连续体1的各个IC标签10准确地写入了识别数据进行验证,并且对未准确地写入识别数据的IC标签10作上标记。参照图12,后处理装置5具备第四天线部51、压花处理部52、第四输送部67、第六负压吸引部76、第七负压吸引部77、页码读取部93、第五传感器85、第六传感器86、以及第七传感器87。

第四输送部67被配置于接纳来自打印装置4的IC标签连续体1的后处理装置5的最上游,具备被架设在驱动辊67a与从动辊67b之间并转动的无接头的输送带67c、以及经由驱动辊67a使输送带67c转动的第四输送带驱动马达67d。第四输送部67使输送带67c转动,从而将被载置于输送带67c的上表面的IC标签连续体1朝向下游侧的压花处理部52输送。此外,在第四输送部67与压花处理部52之间设置有检测IC标签连续体1的检测标记12的第六传感器86,构成为能够检测页的前端到达了第四输送部67与压花处理部52之间。另外,在压花处理部52的排出口设置有检测IC标签连续体1的检测标记12的第七传感器87,构成为能够检测压花处理部52中的卡纸(jam)等。

另外,在上侧的输送带67c下方的驱动辊67a与从动辊67b之间的位置,支承板67e被配置于与上侧的输送带67c下表面(内周面)接触的位置。因此,在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输送IC标签连续体1时,输送带67c在支承板67e上滑动并且转动。

在支承板67e的与输送带67c对置的位置,沿着输送方向形成有多个通过第六负压吸引部76的第六吸引风扇76a的旋转来吸引空气的吸引孔、以及通过第七负压吸引部77的第七吸引风扇77a的旋转来吸引空气的吸引孔。而且,输送带67c形成有多个贯通孔。因此,通过由第六负压吸引部76以及第七负压吸引部77产生的负压,IC标签连续体1以紧贴于输送带67c的状态被输送。

第五传感器85被配置于接纳来自打印装置4的IC标签连续体1的后处理装置5的最上游附近,构成为能够检测页的前端到达了后处理装置5。另外,页码读取部93也被配置于接纳来自打印装置4的IC标签连续体1的最上游附近,若通过第五传感器85检测出页的前端到达了后处理装置5,则对IC标签连续体1的表面进行拍摄,从而读取通过打印装置4打印的页码。

第四天线部51以与第四输送部67对置的方式被配置于第四输送部67的上方。第四天线部51是与第一天线部31以及第二天线部32不同的以电波方式与IC标签10进行通信的天线。第四天线部51用于从被第四输送部67输送的IC标签10读取标签ID和写入了IC标签10的识别数据。

参照图12,压花处理部52分别与多列IC标签10的各个IC标签10对应地设置有刀具部件53。刀具部件53是切断IC标签10的端部的一部分,并进行折弯的压花处理的标记施加单元。而且,压花处理部52对未准确地写入识别数据的IC标签10,使用刀具部件53将其端部的一部分切断并立起,并进行折弯的压花处理。

第一天线部31以及第二天线部32、第三天线部33、第四天线部51分别与第一输送部62的输送带62c以及支承板62e、第二输送部63的输送带63c以及支承板63e、第四输送部67的输送带67c以及支承板67e对置配置。因此,输送带62c、63c、67c、以及支承板62e、63e、67e为了使在各天线部与相对的IC标签连续体1(IC标签10)之间进行的通讯保持良好,优选IC标签连续体1(IC标签10)的天线的谐振频率是低介电常数,以使其不发生变动。另外,由于输送带62c、63c、67c在支承板62e、63e、67e的方向上分别以负压的状态滑动,所以由输送带62c、63c、67c与支承板62e、63e、67e的滑动引起的磨损较少,输送带62c、63c、67c以及支承板62e、63e、67e的耐摩擦性优异(摩擦系数较低的材料),且难以带电很重要。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输送带62c、63c、67c采用了聚氨酯带,并且作为支承板62e、63e、67e采用了POM(聚甲醛树脂)板。

接下来,参照图13至图15对控制本实施方式的IC标签发行装置的动作的控制部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参照图13,本实施方式的IC标签发行装置具备输送控制部101、写入控制部102、打印控制部103、信息存储部110、标签ID读取部121、第一识别数据写入部122、第二识别数据写入部123以及识别数据读取部124。

输送控制部101是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等的微型计算机等信息处理部。输送控制部101的ROM中存储有用于进行IC标签连续体1的输送控制的控制程序。输送控制部101读出ROM所存储的控制程序,并使控制程序在RAM中展开,从而根据来自位置传感器组(第一传感器81、第一旋转编码器部91、第二传感器82、第三传感器83、第四传感器84、第二旋转编码器部92、第五传感器85、第六传感器86、第七传感器87)的输入来控制输送构成要素组(第一牵引走纸驱动马达61d、第一输送带驱动马达62d、第二输送带驱动马达63d、第二牵引走纸驱动马达64d、第三输送带驱动马达65d、第四输送带驱动马达67d)、以及吸引构成要素组(第一吸引风扇71a、第二吸引风扇72a、第三吸引风扇73a、第四吸引风扇74a、第五吸引风扇75a、第六吸引风扇76a、第七吸引风扇77a),使其输送IC标签连续体1。

写入控制部102是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ROM(Read Only Memory)、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的微型计算机等信息处理部。写入控制部102的ROM中存储有用于向IC标签连续体1的各个IC标签10写入识别数据的控制程序。写入控制部102读出ROM所存储的控制程序,并使控制程序在RAM中展开,从而控制通信构成要素组(标签ID读取部121、第一识别数据写入部122、第二识别数据写入部123、识别数据读取部124)向IC标签连续体1的各个IC标签10写入识别数据。

打印控制部103是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ROM(Read Only Memory)、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的微型计算机等信息处理部。打印控制部103的ROM中存储有使打印部41以及光定影部42动作的控制程序。打印控制部103读出ROM所存储的控制程序,并使控制程序在RAM中展开,从而控制打印部41以及光定影部42在IC标签连续体1的各个IC标签10的表面打印打印数据。

信息存储部110是半导体存储器、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等存储单元,具备产品信息存储部111、页信息存储部112、以及重新发行信息存储部113。

产品信息存储部111是存储经由未图示的网络、各种记录媒体输入的产品信息的存储单元。如图14所示,产品信息是由写入IC标签连续体1的各个IC标签10的识别数据(管理编号等)、打印于IC标签连续体1的各个IC标签10的表面的打印数据(产品编号、产品名称等)、以及写入了识别数据的IC标签10的标签ID构成的一览信息。此外,标签ID在IC标签10写入识别数据之前,如图14(a)所示是空栏,在IC标签10写入识别数据后,如图14(b)所示描述写入了识别数据的IC标签10的标签ID。

页信息存储部112是存储IC标签连续体1的每一页生成的页信息的存储单元。参照图15(a),页信息由表示标签ID的页上的位置的行列信息、读取到的标签ID、写入1页的各个IC标签10的识别数据(管理编号等)、打印于1页的各个IC标签10的表面的打印数据(产品编号、产品名称等)、以及写入识别数据的IC标签10的标签ID构成。此外,作为页信息存储部112,也可以在写入控制部102、打印控制部103的RAM上确保存储区域,作为缓存来使用。

重新发行信息存储部113是存储最后集中重新发行的重新发行信息的存储单元。参照图15(b),重新发行信息由向IC标签10的写入失败了的识别数据、以及对应的打印数据(产品编号、产品名称等)构成。

标签ID读取部121是使用第一天线部31从被第一输送部62输送的IC标签连续体1的IC标签10通过电磁感应方式读取标签ID的读写器。此外,标签ID读取部121具有通过频率不同的多个频道与IC标签10进行通信的功能,构成为至少在宽度方向以及倾斜方向上相邻的列天线部31a~31j使用不同的频道。

第一识别数据写入部122是使用第二天线部32对被第一输送部62输送的IC标签连续体1的IC标签10通过电磁感应方式写入识别数据的读写器。此外,第一识别数据写入部122具有通过频率不同的多个频道与IC标签10进行通信的功能,构成为至少在宽度方向以及倾斜方向上相邻的列天线部32a~32j使用不同的频道。

第二识别数据写入部123是使用第三天线部33对被第二输送部63输送的IC标签连续体1的IC标签10通过电波方式写入识别数据的读写器。

识别数据读取部124是使用第四天线部51从被第四输送部67输送的IC标签连续体1的IC标签10通过电波方式读取标签ID和识别数据的读写器。

接下来,参照图16对本实施方式的IC标签发行装置中的IC标签连续体1的输送动作进行详细说明。若将IC标签连续体1放置于第一牵引走纸部61,并按下未图示的开始按钮,则输送控制部101控制输送构成要素组(第一牵引走纸驱动马达61d、第一输送带驱动马达62d、第二输送带驱动马达63d、第二牵引走纸驱动马达64d、第三输送带驱动马达65d、第四输送带驱动马达67d)、以及吸引构成要素组(第一吸引风扇71a、第二吸引风扇72a、第三吸引风扇73a、第四吸引风扇74a、第五吸引风扇75a、第六吸引风扇76a、第七吸引风扇77a),使其输送IC标签连续体1。在本实施方式的IC标签发行装置中,以打印装置4的第二牵引走纸部64的输送速度为基准来进行IC标签连续体1的输送。即,第二牵引走纸部64因进给销64e与输送孔11卡合,所以以第二牵引走纸部64的输送速度来输送IC标签连续体1。与此相对,前处理装置3的第一输送部62以及第二输送部63的输送速度被设定为比第二牵引走纸部64的输送速度慢,并且后处理装置5的第四输送部67的输送速度被设定为比第二牵引走纸部64的输送速度快。因此,在前处理装置3的第一输送部62以及第二输送部63中,由于输送IC标签连续体1的速度比第一输送部62以及第二输送部63的输送带62c、63c的转动速度快,所以IC标签连续体1被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拉动从而在输送带62c、63c上稍微滑动地被输送。另外,在后处理装置5的第四输送部67中,由于输送IC标签连续体1的速度比第四输送部67的输送带67c的转动速度慢,所以IC标签连续体1被向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拉动从而在输送带67c上稍微滑动地被输送。此时,IC标签连续体1被由第一负压吸引部71、第二负压吸引部72、第三负压吸引部73、第四负压吸引部74、第六负压吸引部76以及第七负压吸引部77产生的负压,向紧贴于输送带62c、63c、67c的方向作用力。因此,IC标签连续体1在前处理装置3的第一输送部62以及第二输送部63、后处理装置5的第四输送部67中,也不会出现拍打声,以在输送方向保持张力的状态输送。此外,也可以根据各输送带的摩擦力和各吸引风扇的吸引力,将前处理装置3的第一输送部62以及第二输送部63的输送速度设定为第二牵引走纸部64的输送速度的90~99%的范围内,将后处理装置5的第四输送部67的输送速度设定为第二牵引走纸部64的输送速度的101~110%的范围内。由此,能够防止输送孔11的孔破坏(输送孔11的破损、脱落),并且能够防止IC标签连续体1的歪斜,进一步能够防止IC标签连续体1产生褶皱,且防止IC标签连续体1的页间的针孔处的缺纸。另外,前处理装置3的第一牵引走纸部61仅在IC标签连续体1的前端到达打印装置4之前的初始阶段被驱动,之后,停止驱动并成为自由的状态。因此,前处理装置3的第一牵引走纸部61因进给销61e与输送孔11卡合,所以以打印装置4的第二牵引走纸部64的输送IC标签连续体1的速度而转动。

输送控制部101具有分别控制第一吸引风扇71a、第二吸引风扇72a、第三吸引风扇73a、第四吸引风扇74a、第六吸引风扇76a以及第七吸引风扇77a的转速,从而将由第一负压吸引部71、第二负压吸引部72、第三负压吸引部73、第四负压吸引部74、第六负压吸引部76以及第七负压吸引部77产生的吸引力分别变更为多个阶段(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0个阶段)的功能。而且,输送控制部101通过未图示的输入单元来受理IC标签连续体1的纸张信息(纸张种类、纸厚等),在将IC标签连续体1放置于第一牵引走纸部61且到达打印装置4(第二牵引走纸部64)之前的期间,在前处理装置3(第一输送部62、第二输送部63)中,以与IC标签连续体1的纸张信息相应的吸引力来输送IC标签连续体1。

图16(a)是用于对作为IC标签连续体1的纸张信息使用了“商品标签”(价格牌用标签)等“厚的纸张”的情况下的吸引力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此外,图16(a)、(b)中的表的数值表示由第一负压吸引部71、第二负压吸引部72、第三负压吸引部73、第四负压吸引部74、第六负压吸引部76以及第七负压吸引部产生的吸引力的阶段数,数值越大表示吸引力越强。在作为纸张信息使用了“厚的纸张”的情况下,若将IC标签连续体1放置于第一牵引走纸部61,且按下未图示的开始按钮,则输送控制部101对吸引构成要素组进行控制,将在第一输送部62中被配置于从第一牵引走纸部61接纳IC标签连续体1的位置的第一负压吸引部71的吸引力控制为“7”,并将第一输送部62中的第二负压吸引部72、第二输送部63中的第三负压吸引部73以及第四负压吸引部74的吸引力控制为“3”。此外,将吸引力控制为“3”是进行以IC标签连续体1到达打印装置4以后的第二牵引走纸部64为基准的输送的通常动作的吸引力,该吸引力与纸张信息无关都是相同的。因此,在仅通过第一牵引走纸部61和第一输送部62来输送IC标签连续体1的状态下,将从第一牵引走纸部61接纳IC标签连续体1的位置(第一负压吸引部71)的吸引力控制为比通常强。由此,能够在从第一牵引走纸部61向第一输送部62交接IC标签连续体1时,防止IC标签连续体1的蜿蜒、歪斜、以及IC标签连续体1的前端的上浮。

接下来,若通过第二传感器82检测到IC标签连续体1的检测标记12,则输送控制部101使第一牵引走纸部61的驱动停止并将其设为自由的状态。而且,输送控制部101将第一输送部62中的第一负压吸引部71以及第二负压吸引部72、第二输送部63中的第三负压吸引部73的吸引力控制为“3”,在第二输送部63中被配置于向打印装置4(第二牵引走纸部64)交接IC标签连续体1的位置的第四负压吸引部74的吸引力控制为“7”。因此,在仅通过第一输送部62和第二输送部63来输送IC标签连续体1的状态下,将向打印装置4交接IC标签连续体1的位置(第四负压吸引部74)的吸引力控制为比通常强。由此,能够在交接IC标签连续体1时,IC标签连续体1不会发生蜿蜒、歪斜、甚至前端上浮地、可靠地将IC标签连续体1从第二输送部63交接到打印装置4。而且,若通过第三传感器83检测到IC标签连续体1的检测标记12,并将IC标签连续体1从第二输送部63交接到打印装置4(第二牵引走纸部64),则移至上述通常动作。

此外,在打印装置4中,在接纳IC标签连续体1时,进行使第二牵引走纸部64的进给销64e移动到起始位置的初始化处理。该初始化处理被构成为在IC标签连续体1到达打印装置4之前的、通过第二传感器82检测到IC标签连续体1的检测标记12的时机进行。而且,若通过第三传感器83检测到IC标签连续体1的检测标记12,则输送控制部101在规定的时机开始第二牵引走纸部64的驱动,并使进给销64e与从第二输送部63交接的IC标签连续体1的输送孔11卡合。

另外,在第二牵引走纸部64设置有检测IC标签连续体1的未图示的纸张检测传感器。该纸张检测传感器例如由与被第二牵引走纸部64输送的IC标签连续体1抵接并转动的致动器、以及检测该致动器的转动的光传感器构成。而且,输送控制部101在从第二输送部63向第二牵引走纸部64交接IC标签连续体1时,根据来自第二牵引走纸部64的未图示的纸张检测传感器的输出,来判断IC标签连续体1的交接是否成功了。在通过第二牵引走纸部64的未图示的纸张检测传感器检测到IC标签连续体1,并判断为交接成功了的情况下,保持原样移至上述通常动作。另一方面,在通过第二牵引走纸部64的未图示的纸张检测传感器未检测到IC标签连续体1,并判断为交接失败(进给销64e未与IC标签连续体1的输送孔11顺利卡合的情况下)的情况下,输送控制部101进行重试动作。重试动作使第一输送部62以及第二输送部63的输送方向反转,从而使IC标签连续体1的前端返回到第二输送部63上,并且进行第二牵引走纸部64的初始化处理,使第一输送部62以及第二输送部63的输送方向正转来将IC标签连续体1送入第二牵引走纸部64。此外,预先设定有进行重试动作的次数。在即使进行了预先设定的次数的重试动作而IC标签连续体1的交接也未成功的情况下,输送控制部101判断为卡纸(jam),并进行停止装置的动作、或使第一输送部62以及第二输送部63的输送方向反转使IC标签连续体1返回到载置台2的卡纸处理动作。

图16(b)是用于对作为IC标签连续体1的纸张信息使用了标牌等“薄的纸张”的情况下的吸引力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在作为纸张信息使用了“薄的纸张”的情况下,若将IC标签连续体1放置于第一牵引走纸部61,并按下未图示的开始按钮,则输送控制部101对吸引构成要素组进行控制,将第一输送部62中的第一负压吸引部71以及第二负压吸引部72、第二输送部63中的第三负压吸引部73以及第四负压吸引部74的吸引力控制为最大的“10”。而且,该状态持续到通过第三传感器83检测到IC标签连续体1的检测标记12,并将IC标签连续体1从第二输送部63交接到打印装置4为止。由于在IC标签连续体1是标牌等“薄的纸张”的情况下,IC标签连续体1容易产生蜿蜒、歪斜,甚至IC标签连续体1的前端的上浮,所以在切换到IC标签连续体1到达打印装置4以后的以第二牵引走纸部64为基准的输送之前,为以较强的吸引力吸引到第一输送部62以及第二输送部63的状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后处理装置5的第四输送部67中的第六负压吸引部76以及第七负压吸引部77的吸引力一直被控制为“5”。另外,也可以构成为能够通过手动来设定由第一负压吸引部71、第二负压吸引部72、第三负压吸引部73、第四负压吸引部74、第六负压吸引部76以及第七负压吸引部77产生的吸引力、切换该吸引力的时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根据纸张的厚度来设定IC标签连续体1的纸张信息,并控制IC标签连续体1的前端到达打印装置4之前的吸引力,但也可以构成为将IC标签连续体1的宽度设定为纸张信息来控制IC标签连续体1的前端到达打印装置4之前的吸引力。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为IC标签连续体1的宽度越窄,即面积越小,越将吸引力控制为较强。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是具备以下部件的IC标签发行装置:前处理装置3,其对作为IC标签连续体1排列的多列IC标签10写入识别数据;打印装置4,其对被写入识别数据的IC标签10打印打印数据;以及后处理装置5,其读取被写入IC标签10的识别数据并验证,还具备:第一输送部62以及第二输送部63,其被设置于前处理装置3,作为将IC标签连续体1吸引到输送带62c、63c并输送的前处理输送部发挥作用;第二牵引走纸部64,其被设置于打印装置4,作为使进给销64e以能够卡止或脱离的方式卡合于被形成于IC标签连续体1的输送孔11来输送IC标签连续体1的打印处理牵引走纸部发挥作用;以及第四输送部67,其被设置于后处理装置5,作为将IC标签连续体1吸引到输送带67c并输送的后处理输送部发挥作用。根据该结构,能够以打印装置4的第二牵引走纸部64为基准来输送IC标签连续体1,并通过上游侧的前处理装置3的第一输送部62以及第二输送部63、和下游侧的后处理装置5的第四输送部67利用负压使IC标签连续体1成为紧贴于输送带62c、63c、67c的状态,并且对输送方向施加适度的张力。由此,能够防止由IC标签连续体1的蜿蜒、歪斜、上浮引起的数据的写入不良、打印不良、数据的读取不良。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将第一输送部62以及第二输送部63的输送速度设定为比第二牵引走纸部64的输送速度慢,将第四输送部67的输送速度设定为比第二牵引走纸部64的输送速度快。根据该结构,由于在通常的输送动作中,在前处理装置3的第一输送部62以及第二输送部63中,输送IC标签连续体1的速度比第一输送部62以及第二输送部63的输送带62c、63c的转动速度快,所以能够将IC标签连续体1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拉动并在输送带62c、63c上稍微滑动地输送,并对IC标签连续体1朝向输送方向前方施加适度的张力。另外,由于在后处理装置5的第四输送部67中,输送IC标签连续体1的速度比第四输送部67的输送带67c的转动速度慢,所以能够将IC标签连续体1向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拉动并在输送带67c上稍微滑动地输送,并对IC标签连续体1朝向输送方向后方施加适度的张力。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具备:第二天线部32以及第三天线部33,其与第一输送部62以及第二输送部63对置配置,并对IC标签10写入识别数据;以及第四天线部51,其与第四输送部67对置配置,并读取被写入IC标签10的识别数据。根据该结构,被输送的IC标签连续体1的IC标签10能够以可靠且正对的状态与第二天线部32、第三天线部33以及第四天线部51进行通信,并能够提高通信精度。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具备:第一牵引走纸部61,其被设置于比前处理装置3的第一输送部62靠上游侧,使进给销61e以能够卡止或脱离的方式卡合于被形成于IC标签连续体1的输送孔11来输送IC标签连续体1;以及第一旋转编码器部91,其作为被设置于第一牵引走纸部61的驱动轴的旋转角检测单元来发挥作用,第一牵引走纸部61在将IC标签连续体1输送至第一输送部62后,在IC标签连续体1到达第二牵引走纸部64之前停止驱动。根据该结构,能够将所放置的IC标签连续体1可靠地输送至第一输送部62。另外,由于第一牵引走纸部61在IC标签连续体1到达打印装置4之前停止驱动,所以无需与以第二牵引走纸部64的输送为基准的通常的输送动作采取同步,而能够简化控制。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输送部62、第二输送部63以及第四输送部67的各自的输送带62c、63c、67c由聚氨酯带构成,分别支承输送带62c、63c、67c的支承板62e、63e、67e由POM(聚甲醛树脂)板构成。根据该结构,能够成为抑制由输送带62c、63c、67c和支承板62e、63e、67e的滑动引起的磨损的结构。另外,用耐摩擦性优异的材料(摩擦系数较低的材料)构成输送带62c、63c、67c以及支承板62e、63e、67e,从而能够防止带电,并防止由放电引起的IC标签10(IC芯片15)的破损。

以上,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是一个例子,当然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变更并实施。

附图标记说明

1…IC标签连续体;2…载置台;3…前处理装置;4…打印装置;5…后处理装置;10…IC标签;11…输送孔;12…检测标记;13…镶嵌物;13a…基体材料;14…天线;14a…环状天线元件;14b…偶极天线元件;14c…曲折线天线元件;15…IC芯片;21…载置板;31…第一天线部;31a~31j…列天线部;32…第二天线部;32a~32j…列天线部;33…第三天线部;41…打印部;42…光定影部;43…过滤器部;51…第四天线部;52…压花处理部;53…刀具部件;61…第一牵引走纸部;61a…驱动辊;61b…从动辊;61c…无接头带;61d…第一牵引走纸驱动马达;61e…进给销;62…第一输送部;62a…驱动辊;62b…从动辊;62c…输送带;62d…第一输送带驱动马达;62e…支承板;62f…贯通孔;63…第二输送部;63a…驱动辊;63b…从动辊;63c…输送带;63d…第二输送带驱动马达;63e…支承板;63f…贯通孔;64…第二牵引走纸部;64a…驱动辊;64b…从动辊;64c…无接头带;64d…第二牵引走纸驱动马达;64e…进给销;65…第三输送部;65a…驱动辊;65b…从动辊;65c…输送带;65d…第三输送带驱动马达;65e…支承板;66…排出辊;67…第四输送部;67a…驱动辊;67b…从动辊;67c…输送带;67d…第四输送带驱动马达;67e…支承板;71…第一负压吸引部;71a…第一吸引风扇;71b…吸引孔;72…第二负压吸引部;72a…第二吸引风扇;72b…吸引孔;73…第三负压吸引部;73a…第三吸引风扇;73b…吸引孔;74…第四负压吸引部;74a…第四吸引风扇;74b…吸引孔;75…第五负压吸引部;75a…第五吸引风扇;76…第六负压吸引部;76a…第六吸引风扇;77…第七负压吸引部;77a…第七吸引风扇;81…第一传感器;82…第二传感器;83…第三传感器;84…第四传感器;85…第五传感器;86…第六传感器;87…第七传感器;91…第一旋转编码器部;92…第二旋转编码器部;93…页码读取部;101…输送控制部;102…写入控制部;103…打印控制部;110…信息存储部;111…产品信息存储部;112…页信息存储部;113…重新发行信息存储部;121…标签ID读取部;122…第一识别数据写入部;123…第二识别数据写入部;124…识别数据读取部;310…屏蔽板;311a~311j…开口部;312…印刷电路基板;313…环状天线元件;314…天线端子;315…铁素体片;316…天线壳体;316a…端子用开口;317…螺丝;318…不粘涂层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