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醒消息的编辑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49464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醒消息的编辑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醒消息的编辑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设备的广泛使用,为了防止遗忘重要事项,例如生日提醒、会议提醒或约会提醒等,越来越多的用户利用随着携带的移动设备设置提醒消息,具体为在移动设备上的记事本应用、闹钟应用或备忘录应用编辑提醒消息,并保存提醒消息,用户如果想查看编辑好的提醒消息,需要进入到上述应用程序的二级界面中才能查看,然而用户很难频繁的访问上述应用程序去查看提醒消息,用户设置的提醒消息往往起不到很好的提醒作用,导致重要提醒被遗忘。某些应用虽然提供闹钟功能,由于闹钟往往只提供一次性的提醒,用户可能错过闹钟提醒而导致重要事项被遗忘,因此这种闹钟提醒的方式也不是最佳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提醒消息的编辑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可起到良好的提醒作用,防止用户遗忘重要事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醒消息的编辑方法,包括:

显示编辑界面,并接收在所述编辑界面上输入的提醒消息;

检测到对所述提醒消息的保存指令后,将所述提醒消息设置为通知栏常驻消息;

在通知栏上显示所述提醒消息。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提醒消息的编辑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显示编辑界面,并接收在所述编辑界面上输入的提醒消息;

设置模块,用于检测到对所述提醒消息的保存指令后,将所述提醒消息设 置为通知栏常驻消息;

显示模块,用于在通知栏上显示所述提醒消息。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用户在编辑界面上输入提醒消息,将提醒消息设置为通知栏常驻消息,并在通知栏上显示提醒消息,这样提醒消息就会常驻在通知栏上,用户在使用终端设备的过程中能随时看到提醒消息,防止用户忘记重要提醒,具有很好的提醒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醒消息的编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醒消息的编辑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3-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界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醒消息的编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醒消息的编辑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用户界面的上方会有一个通知栏,用户在编辑界面上输入提醒消息,将提醒消息设置为通知栏常驻消息,并在通知栏上显示提醒消息,这样提醒消息就会常驻在通知栏上,用户在使用终端设备的过程中能随时看到提醒消息,防止用户忘记重要提醒,具有很好的提醒作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

参见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醒消息的编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S101-S103。

S101、显示编辑界面,并接收在所述编辑界面上输入的提醒消息。

具体的,用户在移动终端上触发显示编辑界面,触发的方式可以是触摸屏触发、鼠标触发或键盘触发,例如,用户在触摸屏上点击进入快捷图标或菜单选项后,触发显示一个空白的编辑界面,用户可以在编辑界面上输入自定义的提示消息。

S102、检测到对所述提醒消息的保存指令后,将所述提醒消息设置为通知栏常驻消息。

具体的,用户在编辑界面上完成提醒消息的编辑操作后,对提醒消息进行进行保存操作。其中,用户可以通过触发编辑界面上设置的保存按钮来保存提醒消息,用户点击保存按钮后,生成保存指令,终端设备将提醒消息设置为通知栏常驻消息。通知栏常驻消息表示消息为通知栏消息且常驻在通知栏上,无法通过清除通知消息指令清除通知栏常驻消息。

S103、在通知栏上显示所述提醒消息。

其中,在通知栏的指定位置显示提醒消息,终端设备处于亮屏状态时,用户能够随时看到提醒消息,起到很好的提醒作用。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可通过在编辑界面上编辑多条提醒消息,并将多条提醒消息均设置为通知栏常驻消息,多条提醒消息在通知栏上进行显示时,采用滚动的方式依次显示多条提醒消息。

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用户在编辑界面上输入提醒消息,将提醒消息设置为通知栏常驻消息,并在通知栏上显示提醒消息,这样提醒消息就会常驻在通知栏上,用户在使用终端设备的过程中能随时看到提醒消息,防止用户忘记重要提醒,具有很好的提醒作用。

参见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醒消息的编辑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S201-S208。

S201、显示编辑界面,并接收在所述编辑界面上输入的提醒消息。

具体的,编辑界面的显示可通过触摸屏事件、鼠标事件或键盘事件进行触发,例如,终端设备上显示一个快捷图标,快捷图标对应编辑界面,点击快捷图标后,终端设备的当期界面切换为显示编辑界面,点击的动作可以通过触摸屏、鼠标或键盘生成,本发明不作限制。编辑界面用于提供给用户编辑提醒消 息的界面,用户可调用终端设备的输入法应用程序在编辑界面上输入所需的文本。其中,编辑界面上还设置有设定按钮和返回按钮,设定按钮用于设定输入的提醒消息,返回按钮用于退出编辑界面。

可以理解的是,编辑界面的触发并不限制于通过点击的方式触发,也可以通过预设的手势类型进行触发,例如预设的滑动手势和点击手势,当用户在终端设备的系统桌面界面上触发预设的手势类型时,终端设备将当期界面切换为编辑界面,手势类型可以由用户根据使用习惯进行设置,本发明不作限制。

S202、检测到对所述提醒消息的保存指令后,将所述提醒消息设置为通知栏常驻消息。

具体的,在编辑界面上完成提醒消息的编辑操作后,可通过点击编辑界面面设置的特定按钮来触发保存指令,例如特定按钮为设置在编辑界面的设定按钮,当检测到设定按钮上发生的点击动作后,终端设备则确定检测到对提醒消息的保存指令,将编辑界面上呈现的提醒消息设置为通知栏常驻消息。通知栏常驻消息显示于终端设备的通知栏上,且当用户触发通知栏消息清除指令后,通知栏常驻消息不会被清除掉,仍然显示与通知栏上。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可以通过编辑界面编辑多条提醒消息,并将多条提醒消息设置为通知栏常驻消息,由于通知栏的长度是有限制的,当提醒消息的长度大于预设值,可以采用滚动的方式依次显示每条提醒消息。如果通知栏上只有一条提醒消息,提醒消息的长度大于预设值,也采用滚动的方式显示该提醒消息。

优选的,所述将所述提醒消息设置为通知栏常驻消息包括:将所述提醒消息封装进文本控件中,为所述文本控件设置通知栏常驻消息的标志位,以及所述通知栏上的显示位置。

具体的,在接收到保存指令后,将编辑界面上程序的提醒消息封装进行textview控件中,以便在终端设备的通知栏上进行显示,将textview控件的消息类型设置为notification通知消息,通知将通知消息的表示属性的标志位设置为“FLAG_ONGOING_EVENT”,表示该textview控件一直处于运行状态。同时,还需要设置textview控件在通知栏上的显示位置,可以使通知栏的前面、中间或后面等。可选的,还可以设置textview控件的显示颜色,例如红色或绿色等区别于通知栏上其他控件的颜色,本发明不作限制。

S203、在通知栏上显示所述提醒消息。

具体的,根据S201输入的提醒消息和S203设置的显示位置在通知栏上显示提醒消息,这样提醒消息就能常驻在通知栏上,当通知栏上呈现有若干其他应用程序推送的通知消息,用户触发针对通知消息的清除指令时,提醒消息的不会被清除指令清除掉,而除了提醒消息以外的其他通知消息会被清除指令清除掉。

S204、检测到所述通知栏上发生的下滑动手势时,将当前界面切换为下拉界面,并在所述下拉界面中显示所述提醒消息。

具体的,终端设备为触摸屏设备,检测到通知栏上发生的下滑动手势时,将当前界面切换为下拉界面,在下拉界面中显示所述提醒消息,与此同时,通知栏上的提醒消息将消失,不再显示;当检测到下拉界面的下拉条发生的上滑动手势时,下拉界面消失,提醒消息重新显示在通知栏的制定位置。其中下滑动手势和上滑动手势的滑动速度大于预设速度且滑动距离大于预设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通知栏上设置有多条提醒消息,在下拉界面中相应的显示多条提醒消息,其中下拉界面中的显示顺序可以为根据编辑时间或重要程序进行显示,例如,将最新的提醒消息显示在最下拉界面的最上方或将最重要的提醒消息设置在下拉界面的最上方。

S205、检测到所述下拉界面中的提醒消息发生的长按手势,显示是否删除所述提醒消息的提示信息,若接收到确认指令,删除所述提醒消息。

具体的,用户的手指在下拉界面中的提醒消息上触发长按手势,长按手势的按下时间大于预设时长,显示一个提醒是否删除提醒消息的提示信息,具体可以为弹出一个提示窗口,提示窗口上显示有确认删除和取消删除的按钮,当用户点击确认删除按钮后,删除下来界面中的提醒消息,与此同时,当下拉界面收起后,通知栏上的提醒消息也相应的的被删除,不再显示。下来界面中显示的提醒消息只可通过步骤205中的方式进行删除,普通的清除指令无法对提醒消息进行清除,这样能保证提醒消息能常驻在通知栏以及下拉界面中。

可选的,S206、检测到所述下来界面中的所述提醒消息上发生的单击手势,将所述下来界面切换为显示所述提醒消息的编辑界面。

具体的,用户的手指在下来界面的提醒消息上触发点击手势,将当前的下拉界面切换为编辑界面,编辑页面上显示所述提醒消息,用户可以在编辑界面 上对提醒消息进行修改,修改后设定修改后的提醒消息。通过S206的方式可便捷的对已设置的提醒消息进行修改,减少操作步骤,方便用户使用。

S207、根据应用类型从本地安装的应用程序中选择至少一个目标应用程序。

具体的,应用类型包括记事本应用、备忘录应用和闹钟应用,上述应用均提供文本编辑功能,在本地安装的应用程序中遍历上述应用类型的应用,将查询到的符合所需的应用类型的应用程序作为目标应用程序。

S208、接收到同步指令后,将所述提醒消息同步显示到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应用程序的程序界面上。

具体的,查询到目标应用程序后,显示一个表示是否同步提醒消息的提示界面,接收到用户对提醒界面触发的确认指令后,将提醒消息同步到目标应用程序的程序界面上,提醒消息在目标应用程序的程序界面上的显示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本发明不作限制。可选的,还可以为提醒消息设置提醒时间,当到达提醒时间时,发出声音和/或振动提醒。

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用户在编辑界面上输入提醒消息,将提醒消息设置为通知栏常驻消息,并在通知栏上显示提醒消息,这样提醒消息就会常驻在通知栏上,用户在使用终端设备的过程中能随时看到提醒消息,防止用户忘记重要提醒,具有很好的提醒作用。

下面结合图3至图5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提醒消息的编辑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

用户点击终端设备上的指向编辑界面的快捷图标或在终端设备的触摸屏上触发特定的触摸手势后,显示图3所示的编辑界面,编辑界面上显示有返回按钮、设定按钮以及文字编辑区域,用户在文字编辑区域进行输入操作时,终端设备调用输入法应用程序,用户使用输入法应用程序在文字编辑区域输入提醒消息“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用户点击设定按钮后,将提醒消息设置为通知栏常驻消息,并在通知栏上显示提醒消息(图4所示);如果用户点击返回按钮,将由当前的编辑界面返回至终端设备的主界面。在通知栏上检测到下滑动手势时,将当前界面切换为下拉界面(图5所示),下拉界面中显示提醒消息“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同时,通知栏上不在显示提醒消息。这样用户在使用手机能够随时在通知栏和下拉菜单中查看到设置的提醒消息,能够起到很好的提醒作用。

参见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醒消息的编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编辑装置包括:接收模块30、设置模块31和显示模块32。

接收模块30,用于显示编辑界面,并接收在所述编辑界面上输入的提醒消息。

设置模块31,用于检测到对所述提醒消息的保存指令后,将所述提醒消息设置为通知栏常驻消息。

显示模块32,用于在通知栏上显示所述提醒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和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带来的技术效果也相同,具体请参照方法实施例一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醒消息的编辑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编辑装置除包括接收模块30、设置模块31和显示模块32之外,还包括:切换模块33、删除模块34、修改模块35和同步模块36。

切换模块33,用于检测到所述通知栏上发生的向下滑动手势时,将当前界面切换为下拉界面,并在所述下拉界面中显示所述提醒消息。

删除模块34,用于检测到所述下拉界面中的所述提醒消息上发生的长按手势,显示是否删除所述提醒消息的提示信息,若接收到确认指令,删除所述输入的提示信息。或

修改模块35,用于检测到所述下拉界面中的所述提醒消息上发生的单击手势,将所述下来界面切换为显示有所述提醒消息的编辑界面。

同步模块36,用于根据应用类型从本地安装的应用程序中选择至少一个目标应用程序;接收到同步指令后,将所述提醒消息同步显示到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应用程序的程序界面上。

可选的,所述设置模块用于将所述提醒消息封装进文本控件中,为所述文本控件设置通知栏常驻消息的标志位,以及所述通知栏上的显示位置。

可选的,所述显示模块用于统计所述提醒消息的字符数,若所述字符数大于预设值,采用滚动的方式在所述通知栏上显示所述提醒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和方法实施例二基于同一构思,其带来的技术效果也相同,具体过程请参照方法实施例二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 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