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35036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具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具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平板型笔记本电脑或便携式信息终端等电子设备中,为了提高操作性及实用性,正在推行触摸面板的安装。触摸面板根据,例如由手指或触摸笔的触碰,可输入显示面板的显示面内的位置信息。由此,用户可进行如直接触碰显示在显示面板中的图像般的直观的操作。已知有下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作为在显示面板中具备这种触摸面板的位置输入功能的一个例子。

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具备显示元件、触摸检测元件,和在每一个构成1帧期间的多个单位驱动期间中,驱动显示元件使其依次显示m条平行线,并在该单位驱动期间内设置的小于m的n个触摸检测期间内驱动触摸检测元件的驱动部。该显示装置在单位驱动期间内,顺序进行针对m条平行线的显示驱动,同时在该单位驱动期间内的n个触摸检测期间中驱动触摸检测元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3-84168号公报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由于在输入用于显示的信号的驱动电极上输入用于触摸检测的信号,因此,在单位驱动期间中,使其在时间上位于显示期间之前的触摸检测期间内进行触摸检测。因此,其触摸检测时间的自由度低并容易受到干扰,由此导致位置检测灵敏度降低的风险。尤其在伴随着高清化的推行,其单位驱动期间变短的情况下,由于触摸检测期间也变短,担心位置检测灵敏度更加降低。此外,如果推行显示面板的大型化,其触摸检测所需的期间将会变长,因此,一直烦恼其对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其目的是尝试提高位置检测灵敏度等。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具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具备显示元件、和与所述显示元件连接的像素电极、和与所述像素电极之间形成静电电容的公共电极、和至少配置有所述显示元件的阵列基板、和以与所述阵列基板对向设置的形式并形成间隔而设置的对向基板,和设置在所述对向基板上并沿着该板面方向延伸的检测电极、和设置在该对向基板上并沿着该板面且沿着与所述检测电极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并且,在俯视时与所述检测电极重叠且与该重叠的所述检测电极之间形成静电电容的驱动电极、和向所述显示元件提供扫描信号和数据信号以进行显示驱动的显示驱动部、和至少由所述显示驱动部向所述显示元件提供所述扫描信号,以此在所述显示元件被驱动的写入期间,向驱动电极提供驱动信号并驱动所述驱动电极的位置检测控制部。其中,所述位置检测控制部是向所述驱动电极提供驱动信号,同时通过检测所述检测电极输出的位置检测信号进行位置检测控制。

这样,显示驱动部在规定的时间上向显示元件提供扫描信号及数据信号,由此,对连接于显示元件的像素电极进行充电,并在该像素电极及公共电极之间生成电位差,由此可显示图像。位置检测控制部通过向驱动电极提供驱动信号而驱动驱动电极,并检测出检测电极所输出的位置检测信号,从而可取得用户输入的位置信息并进行输入位置的检测。这里,位置检测控制部是至少在由显示驱动部向显示元件提供扫描信号而驱动显示元件的扫描写入期间,向驱动电极提供驱动信号而驱动驱动电极,因此,相比现有技术中在扫描写入期间外提供驱动信号的情况,检查出检查电极输出的位置检测信号的时间的自由度高。由此,可将位置检测时间与随着进行显示而产生的噪音较少的时间同步,由此可提高位置检测灵敏度。

并且,在扫描写入期间,向驱动电极提供驱动信号而驱动驱动电极,因此,即使随着高清化而现实期间变短,也可取得充分高的位置检测灵敏度,此外,即使随着大型化而位置检测所需的期间变长,也可以充分确保该期间。进一步,在现有技术中,原本是利用用于显示的公共电极进行位置检测,所以需要用于切换显示和位置检测的电路部,并将该电路部设置于阵列基板的非显示区域,而在本案中如上所述,除公共电极外,另外的设置检测电极用于进行位置检测,因此,不需要切换显示和位置检测的电路部。由此,可使非显示区域的宽度变窄,可实现窄边框。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优选以下构成。

(1)所述显示驱动部输出将提供给多个所述显示元件的多个所述数据信号进行复用后的复用数据信号,并输出用于将所述复用数据信号分离为多个所述数据信号的分离控制信号,且具备分离控制部,所述分离控制部被输入所述显示驱动部输出的所述复用数据信号及所述分离控制信号,并基于所述分离控制信号从所述复用数据信号中分离出多个所述数据信号,并分时提供给多个所述显示元件,所述位置检测控制部以横跨通过所述分离控制部将多个所述数据信号分时提供给多个所述显示元件的多个数据写入期间的形式,向所述驱动电极提供所述驱动信号而驱动所述驱动电极,并在所述数据写入期间终止后的时间中检测所述检测电极输出的所述位置检测信号。这样,分离控制部基于显示驱动部所输出的复用数据信号及分离控制信号,自复用数据信号分离出多个数据信号并分时提供给多个显示元件。由此,可减少连接显示驱动部和分离控制部的配线。这里,分离控制部向显示元件提供数据信号的数据写入期间中容易产生噪音,而位置检测控制部以横跨多个数据写入期间的形式向驱动电极提供驱动信号而驱动驱动电极,并在数据写入期间终止后进行检测电极所输出的位置检测信号的检测,因此,可不受数据写入期间所产生的噪音的影响的进行位置检测。由此,可提高位置检测灵敏度。

(2)所述显示驱动部进行显示驱动,以在显示期间中包含所述扫描写入期间、和停止所述显示元件的驱动的停止期间,所述位置检测控制部以横跨所述扫描写入期间和所述停止期间的形式向所述驱动电极提供所述驱动信号而驱动所述驱动电极,并在所述停止期间中检测所述检测电极所输出的位置检测信号。这样,由于在显示期间所包含的停止期间中显示元件的驱动被停止,因此不易产生噪音。因此,位置检测控制部以横跨扫描写入期间和停止期间的形式向驱动电极提供驱动信号而驱动驱动电极,并且在停止期间中检测出检测电极所输出的位置检测信号,因此,在进行位置检测时不易受到噪音的影响,由此,可提供位置检测灵敏度。

(3)在所述扫描写入期间,所述位置检测控制部多次向所述驱动电极提供所述驱动信号。这样,在一个扫描写入期间可多次进行位置检测,可统计分析其位置检测结果。由此,可抑制由位置检测结果的偏差导致的位置检测灵敏度的恶化。

(4)所述显示元件被设置为沿着所述阵列基板的板面以矩阵状排列多个,而所述显示驱动部针对矩阵状排列的所述显示元件,以沿着行方向扫描的形式依次提供所述扫描信号而驱动所述显示元件,所述位置检测控制部在每一个被依次进行的所述扫描写入期间中,向所述驱动电极提供所述驱动信号而驱动所述驱动电极。这样,阵列状排列的显示元件中,以沿着行方向进行扫描的形式依次被提供扫描信号而被驱动,这些依次被进行的扫描写入期间中分别向驱动电极提供驱动信号而驱动驱动电极,因此,可循环的检测出每一扫描写入期间中基于驱动信号的位置检测信号。这样,可提高位置检测灵敏度。

(5)所述显示元件被设置为沿着所述阵列基板的板面以矩阵状排列多个,而所述显示驱动部针对矩阵状排列的所述显示元件,以沿着行方向扫描的形式依次提供所述扫描信号而驱动所述显示元件,所述位置检测控制部在连续的多个所述扫描写入期间中所选择的一个所述扫描写入期间中,向所述驱动电极提供所述驱动信号而驱动所述驱动电极。这样,即使在随着高清化而扫描写入期间变短,进一步随着大型化而位置检测所需的期间变长的情况下,可充分确保位置检测所需的期间。由此,可更适合实现高清化及大型化。

(6)所述显示元件被设置为沿着所述阵列基板的板面以矩阵状排列多个,而所述显示驱动部针对矩阵状排列的所述显示元件,以沿着行方向扫描的形式依次提供所述扫描信号而驱动所述显示元件,所述位置检测控制部以横跨连续的多个所述扫描写入期间的形式向所述驱动电极提供所述驱动信号而驱动所述驱动电极。这样,即使在随着高清化而扫描写入期间变短,进一步随着大型化而位置检测所需的期间变长的情况下,可充分确保位置检测所需的期间。由此,可更适合实现高清化及大型化。

(7)所述像素电极及所述公共电极分别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中的所述对向基板侧的板面,而所述检测电极设置于所述对向基板的一侧的板面,并且,所述驱动电极被设置于所述对向基板的另一侧的板面。这样,可适用于ffs(fringefieldswitching)模式或ips(in-planeswitching)模式的显示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实现提高位置检测灵敏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为液晶显示装置所具备的液晶面板的俯视图。

图3为构成液晶面板的阵列基板的俯视图。

图4为构成液晶面板的cf基板的俯视图。

图5为构成液晶面板的cf基板的仰视图。

图6为扩大阵列基板的中央侧部分的俯视图。

图7为图6中沿线vii-vii的剖视图。

图8为图6中沿线viii-viii的剖视图。

图9为cf基板中,扩大在短边方向上两端侧部分的俯视图。

图10为cf基板中,扩大在长边方向上置于端子部侧的相反侧的端部且在短边方向上的端侧部分的仰视图。

图11为cf基板中,扩大在长边方向上置于端子部侧的端部且在短边方向上的端侧部分的仰视图。

图12为cf基板中,进一步扩大在长边方向上置于端子部的相反侧且在短边方向上的端侧部分的仰视图。

图13为液晶显示装置中关于显示及位置检测控制的框图。

图14为液晶显示装置中关于显示及位置检测控制的时序图。

图15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关于显示及位置检测控制的时序图。

图16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关于显示及位置检测控制的时序图。

图17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关于显示及位置检测控制的时序图。

图18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关于显示及位置检测控制的时序图。

图19为将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所具备的液晶面板沿长边方向切断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根据图1至图14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以具备位置输入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10为例子,进行说明。并且,部分图面中示出了x轴、y轴及z轴,描绘成各轴方向与各图面所示出的方向一致。此外,关于上下方向是以图2等为基准,并且图中上侧作为表面、图中下侧作为反面。

如图1及图2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具备:液晶面板(具备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面板)11,所示液晶面板显示图像,并基于该显示的图像可检测出用户输入的位置信息;背光装置12,所述背光装置12是向液晶面板11提供用于显示的光的外部光源。另外,液晶显示装置10具备:底座13,其收容背光源装置12;框架14,其与底座13之间保持背光源装置12;外框(保持构件)15,其与框架14之间保持液晶面板11。其中,背光源装置12至少具备光源(例如冷阴极管、led、有机el等)以及光学构件,光学构件具有将从光源发出的光变换为面状等的功能。其中,背光装置12至少具备有光源(例如冷阴极管(ccfl)、led、有机el等。)、和具有将来自光源的光转换为面状的光学功能的光学构件。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可用于移动电话(包括智能手机等)、笔记本电脑(包括平板型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信息终端(包括电子书或pda等)、数码相框、便携式游戏机等各种电子设备(未图示)。因此,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液晶面板11的画面大小为数英寸~十几英寸左右,通常分类为小型或中小型的大小。

对显示面板11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液晶面板11整体形成为长方形(矩形状),其长边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短边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液晶面板11被划分为可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有源区)aa、和包围显示领域aa而形成的框形状(框状)的不能显示图像的非显示区域(非有源区)naa。该液晶面板11中,显示区域aa被配置于在长边方向上偏向其中的一个端部侧(图2中的上侧)的位置上。此外,非显示区域naa由围绕显示区域aa的大致框状区域(后述的cf基板11a中的框形状部分)、和长边方向上另一端部侧(图2中的下侧)预留的区域(后述的阵列基板11b中未与cf基板11a重叠而露出的部分)构成,其中后者为安装用于驱动液晶面板11的驱动器16和柔性基板17的安装区域。柔性基板17具有可挠性,并且将液晶面板11和作为外部信号源的控制电路基板18进行连接,可将控制电路基板18提供的各种信号传送给驱动器16等。驱动器16为内置驱动电路的lsi芯片,将控制电路基板18提供的输入信号处理后生成输出信号,并将该输出信号输出给后述的列控制电路部37a。并且,图2中,比cf基板11a小一圈的框状的点划线可表示为显示区域aa的外形,将该点划线外侧的区域作为非显示区域naa。

如图2及图7所示,液晶面板11具备一对基板11a、11b和,位于两个基板11a、11b中间且包含光学特性随着施加电场而发生变化的物质即液晶分子的液晶层(液晶)11c,两个基板11a、11b,在维持液晶层11c的厚度的间隙的状态下由未图示的密封部贴合。一对基板11a、11b中表面侧(正面侧)为cf基板(对向基板)11a,反向侧(背面侧)为阵列基板(元件基板、有源矩阵基板)11b。这些cf基板11a及阵列基板11b具备几乎透明的(具有高透光性)玻璃基板gs,在该玻璃基板gs上通过已知的光刻法等层叠形成各种膜。其中,如图2所示,cf基板11a的短边尺寸与阵列基板11b基本相同,长边尺寸比阵列基板11b小,并且,针对阵列基板11b对齐长边方向的一侧(图2中的上侧)端部的状态下进行贴合。因此,在阵列基板11b的长边方向上的另一侧(图2中的下侧)端部上,在规定范围内未与cf基板11a重叠,成为正反两个板面露出于外部的状态,这里预留上述驱动器16及柔性基板17的安装区域。两个基板11a、11b的内表面侧上以相邻于液晶层11c的形式分别形成有,用于配向液晶层11c所包含的液晶分子的配向膜(未图示)。此外,两个基板11a、11b的外表面侧分别贴附有偏光板(未图示)。

简单说明关于阵列基板11b及cf基板11a中的显示区域aa内的构成。阵列基板11b的内表面侧(液晶层11c侧、面对cf基板11a的面侧)的显示区域aa中,如图6及图7所示,作为开关元件的tft(thinfilmtransistor、显示元件)19及像素电极20被设置为按照矩阵状(matrix)排列多个,并且,在这些tft19及像素电极20的周围以围绕而成的形式配置有形成格子状的栅极配线21及源极配线22。换言之,格子状的栅极配线21及源极配线22的交叉部上配置有以矩阵状排列的tft19及显示电极20。栅极配线21被配置为沿x轴方向(行方向)延伸并沿y轴方向(列方向)间断性地排列多条,而源极配线22被配置为沿y轴方向延伸并沿x轴方向间断性地排列多条。栅极配线21和源极配线22分别连接于tft19的栅极19a和源极19b,像素电极20连接于tft19的漏极19c。向栅极配线21传送提供给tft19的栅极19a的扫描信号vscan,而向源极配线22传送提供给tft19的源极19b的数字信号vpix。由这些tft19、像素电极20、栅极配线21及源极配线22构成用于显示图像的电路的显示用电路的一部分。并且,后述说明tft19的详细构成。像素电极20在俯视时成为纵长方形(矩形状)。并且,阵列基板11b上设置有,通过提供公共电位(基准电位)与像素电极20之间形成电场的公共电极23。即,本实施方式中液晶面板11的工作模式为对ips(in-planeswitching)模式做进一步改进的ffs(fringefieldswitching)模式,在阵列基板11b侧上形成像素电极20及公共电极23,并且将这些像素电极20和公共电极23配置于不同层。像素电极20中,在俯视时形成有,针对x轴方向及y轴方向沿倾斜方向延伸的狭缝20a,且间断性的排列。根据在该狭缝20a与被配置在不同于像素电极20的层的公共电极23之间生成电位差的情况下,除了施加沿阵列基板11b的板面成分之外,还包含针对阵列基板11b的板面的法线方向的成分的边缘电场(斜电场),可使用该边缘电场适当地切换液晶层11c所包含的液晶分子的配向状态。

另一方面,cf基板11a的内表面侧(与液晶层11c层、阵列基板11b的相对面侧)的显示区域aa中,如图7所示被配置有彩色滤光片24,该彩色滤光片24以r(红色)、g(绿色)、b(蓝色)等各着色部在俯视时与阵列基板11b侧的各像素电极20重叠的方式多个排列成矩阵状。构成彩色滤光片24的各着色部之间形成有用于防止混色的大致格子状的遮光部(黑矩阵)25。遮光部25被配置为,在俯视时重叠于上述栅极配线21及源极配线22。彩色滤光片24及遮光部25的表面上设置有平坦化膜(保护膜、外涂膜(overcoatlayer))26。并且,该液晶面板11中r(红色)、g(绿色)、b(蓝色)三色的着色部及与这些相对的三个像素电极20的组合构成一个作为显示单位的显示像素。显示像素由r、g、b的3色的像素部px构成。各像素部px由像素电极20和与此相对设置的着色部的组合构成。这些各色的像素部px,在液晶面板11的板面上被配置为沿行方向(x轴方向)重复排列,从而构成像素部px群。该像素部px群被配置为沿列方向(y轴方向)排列多个。并且,上述遮光部25以分割彼此相邻的像素部px之间的形式配置。

接着,详细说明这里阵列基板11b的内表面侧上以已知的光刻法等层叠而形成的各种膜的具体层叠顺序等。阵列基板11b上主要设置有,液晶面板11所具备的功能中用于发挥显示图像的功能(显示功能)的构造物。具体为,如图7所示阵列基板11b中,从下层侧(玻璃基板gs侧、背面侧)依次层叠形成底涂膜27、半导体膜28、栅极绝缘膜(无机绝缘膜)29、第一金属膜(栅极金属膜)30、第一层间绝缘膜(无机绝缘膜)31、第二金属膜(源极金属膜)32、平坦化膜(有机绝缘膜)33、第一透明电极膜34、第二层间绝缘膜(无机绝缘膜)35、第二透明电极膜36。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第二层间绝缘膜35及第二透明电极膜36的上层侧形成有所述配向膜。

底涂膜27覆盖构成成为阵列基板11b的玻璃基板gs的整体的表面的整面状的图案,例如由氧化硅(sio2)、氮化硅(sinx)、氮氧化硅(sion)等构成。半导体膜28被层叠于底涂膜27的上层侧,并被图案化为分别配置于显示区域aa和非显示区域naa上。半导体膜28至少在显示区域aa中,对应后述的tft19的配置被图案化为岛状。半导体膜28由作为被多晶化的硅薄膜(多晶硅薄膜)中的一种的cg硅(continuousgrainsilicon、连续晶粒硅)薄膜构成。cg硅薄膜是,例如在非晶硅薄膜上添加金属材料后,以550℃以下左右的低温进行短时间热处理而形成,由此硅结晶的结晶的晶粒界面上具有连续性的原子排列。栅极绝缘膜29层叠于底涂膜27及半导体膜28的上层侧,并成为以横跨显示区域aa和非显示区域naa的形式的整面状图案,例如由氧化硅(sio2)构成。

第一金属膜30被层叠于栅极绝缘膜29的上层侧,并被图案化为分别配置于显示区域aa和非显示区域naa,例如由钛(ti)和铜(cu)的层叠膜形成。由该第一金属膜30构成所述栅极配线21及栅极电极19a等。第一层间绝缘膜31被层叠于栅级绝缘膜29及第一金属膜30的上层侧,并以横跨显示区域aa和非显示区域naa的形式整面状的图案,例如由氧化硅(sio2)构成。通过该第一层间绝缘膜31,在所述栅极配线21和源极配线22之间的交叉部间保持绝缘状态。第二金属膜32被层叠于第一层间绝缘膜31的上层侧,并被图案化为分别配置于显示区域aa和非显示区域naa上,例如由钛(ti)和铜(cu)的层叠膜形成。由该第二金属膜32构成所述源极配线22、源极电极19a及漏极电极19c等。平坦化膜33被层叠于第一层间绝缘膜31及第二金属膜32的上层侧,并成为以横跨显示区域aa和非显示区域naa的形式的整面状的图案,例如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pmma)等丙烯酸类树脂材料构成。平坦化膜33的厚度,相较于作为无机绝缘膜的其他绝缘膜29、31、35厚。因此,平坦化膜33可适当地平坦化阵列基板11b的液晶层11c侧的表面(配置有配向膜的表面)。

第一透明电极膜34被层叠于平坦化膜33的上层侧,并至少在显示区域aa上形成作为大致整面状的图案,例如由ito(indiumtinoxide)或zno(zincoxide)等透明电极材料构成。由该第一透明电极膜34构成大致整面状图案的公共电极23。第二层间绝缘膜35被层叠于平坦化膜33及第一透明电极膜34的上层侧,并成为以横跨显示区域aa和非显示区域naa的形式的整面状的图案,例如由氮化硅(sinx)构成。第二透明电极膜36被层叠于第二层间绝缘膜35的上层侧,并在显示区域aa中,对应tft19的配置被图案化为岛状,例如由ito(indiumtinoxide)或zno(zincoxide)等透明电极材料构成。由该第二透明电极膜36构成像素电极20。并且,通过阵列基板11b的制作过程中图案化,在栅极绝缘膜29、第一层间绝缘膜31、平坦化膜33以及第二层间绝缘膜35上,分别在规定的位置上形成接触孔ch1、ch2等开口。

如图7所示,被配置于阵列基板11b的显示区域aa中的tft19具备由半导体膜28构成的通道部19d、和针对通道部19d夹着栅极绝缘膜29以在上层侧重叠的形式配置的栅极电极19a、和针对栅极电极19a夹着第一层间绝缘膜31而被配置于上层侧的源极电极19b和漏极电极19c,是所谓顶栅极型(交错型)tft。其中,源极电极19b及漏极电极19c通过在栅极绝缘膜29及第一层间绝缘膜31上分别开口形成的接触孔ch1连接于通道部19c,由此在源极电极19b和漏极电极19c之间可迁移电子。构成通道部19d的半导体膜28由所述的cg硅薄膜构成。该cg硅薄膜的电子迁移率例如为200~300cm2/vs左右,相比非晶硅薄膜较高,通过将由该cg硅薄膜构成半导体膜28作为tft19的通道部19d,可将tft19小型化并将像素电极20的透射光量极大化,由此可实现高清化及低功耗化。tft19的漏极电极19c,通过在平坦化膜33及第二层间绝缘膜35上分别开口形成的接触孔ch2连接于由第二透明电极19b构成的像素电极20。由此,如果tft19的栅极19a通电,则电流通过通道部19d在源极19b和漏极19c之间流动并在像素电极20上施加规定的电压。并且,由第一透明电极膜34构成的公共电极23被配置为,以夹着第二层间绝缘膜35的形式在俯视时与像素电极20重叠。并且,如上所述,大致整面状的图案的公共电极23中,在俯视时与平坦化膜33及第二层间绝缘膜35的接触孔ch2重叠的位置上,形成有用于通过像素电极20的接触孔部分的开口。

接着,说明阵列基板11b的非显示区域naa内的构成。阵列基板11b的非显示区域naa中,如图3所示,针对显示区域aa相邻的位置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显示区域aa内的tft19的显示的单片电路部(显示驱动部)37。单片电路部37基于与显示区域aa内的tft19相同的半导体28在基板11b上一体形成,由此具有用于控制向tft19提供输出信号的控制电路及其电路元件。构成该控制电路的电路元件包括,例如使用作为通道部的半导体膜28的未图示的电路用tft(电路用薄膜晶体管)等。控制电路中包含使用第一金属膜30及第二金属膜32的未图示的电路用配线部等。单片电路部37中包含相邻于显示区域aa的短边部的列控制电路部(列显示驱动部、分离控制部)37a,和相邻于显示区域aa的长边部的行控制电路部(行显示驱动部、显示驱动部)37b。

如图3所示,列控制电路37a被配置于相邻显示区域aa的图3所示的下侧短边部的位置,换言之被配置于y轴方向上显示区域aa和驱动器16之间的位置,形成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横宽长方形范围。该列控制电路部37a通过形成在阵列基板11b上的未图示的连接配线连接于驱动器16。该列控制电路37a连接于由显示区域aa引出的多条源极配线22,并具备将来自驱动器16的输出信号所包含的复用数据信号vsig分离为各数据信号vpix,并将该分离出的数据信号vpix选择性分配给源极配线22的选择开关电路(rgb开关电路)。具体为,源极配线22被配置为在阵列基板11b的显示区域aa中沿x轴方向排列多条,并针对分别连接于构成r(红色)、g(绿色)、b(蓝色)各色的像素部px的tft19,驱动器16将提供给r、g、b各色的像素部px的三个数据信号vpix(vpixr、vpixg、vpixb)进行复用后的复用数据信号vsig、和用于从复用数据信号vsig中分离(选择)出三个数据信号vpixr、vpixg、vpixb的分离控制信号(选择控制信号)vsel输出给列控制电路部37a。并且,列控制电路部37a通过上述选择开关电路,基于驱动器16输出的分离控制信号vsel从复用数据信号vsig分离出三个数据信号vpixr、vpixg、vpixb,分配于r、g、b各色的像素部px所连接的各源极配线22上。相较于假设未进行复用数据信号而是直接把来自驱动器的数据信号提供给源极配线22的情况,根据该构成可将连接列控制电路部37a和驱动器16的连接线的数目减少到三分之一,可实现高清化。

如图3所示,行控制电路37b被设置为在x轴方向上以夹着显示区域aa的形式具备一对,沿y轴方向基本在显示区域aa的整个长度范围内延伸。该行控制电路部37b通过形成在阵列基板11b上的未图示的连接线连接于柔性基板17。该行控制电路部37b通过与从显示区域aa所引出的多条栅极配线21进行连接,向各栅极配线21提供来自控制电路基板18的信号。行控制电路部37b具有在规定时间内向各栅极配线21提供来自控制电路基板18的输出信号所包含的扫描信号vscan,以使依次扫描栅极配线21的扫描电路。具体为,行控制电路部37b通过由扫描电路依次提供的,在显示区域aa中如图3所述的y轴方向的上端位置的栅极配线21到下端位置的栅极配线21为止的扫描信号vscan,进行沿y轴方向(列方向)排列的多条栅极配线21(成为行的tft19群)的扫描。由于栅极配线21上分别连接有沿x轴方向(行方向)排列的多个tft19,向栅极配线21提供扫描信号vscan的情况下,连接于该栅极配线21的一行tft19群一并被选择并进行驱动。并且,根据行控制电路部37btft19的扫描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

然而,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11同时具有显示图像的显示功能、和基于显示的图像检测出用户所输入的位置信息的位置输入功能(位置检测功能),并为了发挥位置输入功能而内置(内嵌化)有触摸面板图案(位置输入装置、位置检测装置)tpp。触摸面板图案tpp是所谓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其检测方式也可以为互电容方式。该触摸面板图案tpp单独设置于基板11a上。详细为,如图4及图5所示,触摸面板图案tpp至少具有设置于cf基板11a中的外表面侧(与液晶层11c侧为相反侧、正侧、显示面侧)的检测电极(第一位置检测电极、接收电极)38、和设置于内表面侧(液晶层11c侧、反侧、与显示面为相反侧)的驱动电极(第二位置检测电极、发送电极)39。通过该触摸面板图案tpp,根据有无阻断检测电极38和驱动电极39之间形成的电场的物质(用户的手指等)所引起的静电电容差,可检测出有无位置输入(触摸操作)。构成触摸面板图案tpp的检测电极38及驱动电极39,被配置于cf基板11a的显示区域aa中。因此,液晶面板11中显示区域aa基本与可检测输入位置的触摸区域一致,非显示区域naa基本与不可检测输入位置的非触摸区域一致。短边方向(x轴方向)的两端部上分别设置有连接于驱动电极39,并用于向驱动电极39传送驱动信号vdri的位置检测配线部40。

如图4所示,作为cf基板11a中的非触摸区域的长边方向(y轴方向)上的一端(图4及图5中所示的下侧端部)的外表面侧上,连接有为了传送控制电路基板18和cf基板11a之间的信号的用于触摸面板的柔性基板41。用于触摸面板的柔性基板41被配置为在俯视时大致与连接于液晶面板11的用于显示的柔性基板17重叠。在控制电路基板18上设置有用于进行位置检测控制的触摸控制器(位置检测控制部)48(参照图13),上述用于触摸面板的柔性基板41将cf基板11a的检测电极38所输出的位置检测信号vdet传送给触摸控制器48。此外,cf基板11a的内表面的非触摸区域中,与用于触摸面板的柔性基板41重叠的部分上设置有一对cf基板侧接触部(信号供给部、对向基板侧信号供给部)42,该cf基板侧接触部(信号供给部、对向基板侧信号供给部)42连接于位置检测配线部40中连接驱动电极39的相反侧的端部。于此相对,阵列基板11b的内表面的非显示区域naa中,与cf基板侧接触部42重叠的部分上设置有一对针对cf基板侧接触部42导电连接的阵列基板侧接触部(元件基板侧信号供给部)43。阵列基板侧接触部43通过未图示的形成与阵列基板11b的内表面的连接线连接于驱动器16。因此,来自控制电路基板18的触摸控制器48的驱动信号vdri依次通过柔性基板17、驱动器16、阵列基板侧接触部43、cf基板侧接触部42及位置检测配线部40传送到驱动电极39中。并且,cf基板侧接触部42及阵列基板侧接触部43被配置为在俯视时大致与用于密封液晶面层11c的密封部(未图示)重叠,并且通过该密封部所含有的导电性颗粒实现相互导电连接。

如图4及图9所示,检测电极38在cf基板11a的外表面的显示区域aa中,在长边方向,即沿着y轴方向(第一方向、扫描方向)延伸的形式设置,表面形状被形成为纵长方形。与像素电极20或公共电极23等相同,检测电极38由使用ito(indiumtinoxide)或者zno(zincoxide)等透明电极材料的透明电极膜44形成。因此,检测电极38被配置于cf基板11a的显示区域aa中,但用户很难从视觉上识别出。检测电极38除了其长度尺寸比后述的悬浮电极45的长度尺寸大之外,更比显示区域aa的长边尺寸大,另一面的端部(图4所示的下侧端部)到达至非显示区域naa并连接于用于触摸面板的柔性基板41。检测电极38的线宽与显示像素(像素部px)的x轴方向上的尺寸等相比更大,且具有横跨多个显示像素(像素部px)之间的大小(参照图7)。具体为,检测电极38之线宽设为约数mm左右,远大于显示像素(像素部px)的x轴方向上的尺寸即约数百μm左右。

如图4及图9所示,检测电极38在cf基板11a的外表面的显示区域aa中,在短边方向,即沿着x轴方向(第二方向、与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隔开间隔而排列配置有多个(图4中为12条)。在x轴方向相邻的检测电极38之间的间隔分别相等,可以认为多个检测电极38是等间距排列。在cf基板11a的外表面的显示区域aa中,在俯视时的x轴方向上针对检测电极38以分别相邻的形式设置有多个悬浮电极45。多个悬浮电极45包含在x轴方向上以夹在相邻的检测电极38的形式配置的悬浮电极45、和针对x轴方向上被配置在最末端检测电极38,以在x轴方向上与端侧相邻的形式配置的悬浮电极45。每一悬浮电极45与各检测电极38之间物理性及电性上被隔离的浮岛状,至少与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检测电极38之间形成静电电容。因此多个悬浮电极45中,被配置为夹在x轴方向上相互相邻的检测电极38之间的悬浮电极45,与在x轴方向上左右相邻的两个检测电极38之间形成静电电容,而在x轴方向上位于最末端的悬浮电极45,则在x轴方向上与位于最末端的一个检测电极38之间形成静电电容。如此设置悬浮电极45,可将检测电极38的电容量扩大,便于实现提高位置检测灵敏度(s/n比例)。每一悬浮电极45被配置为针对后述的驱动电极39在俯视时重叠,与重叠的驱动电极39之间形成静电电容。悬浮电极45由与检测电极38相同的透明电极膜44构成,cf基板11a的外表面上被配置为与检测电极38同层。即,形成悬浮电极45及检测电极38时,在cf基板11a的外表面上成膜整面状的透明电极膜44之后,通过对其透明电极膜44进行图案化,而形成电性相互独立的悬浮电极45及检测电极38。通过该悬浮电极45,cf基板11a中与x轴方向上相邻的检测电极38之间的区域的透射率,与检测电极38配置区域的透射率相等,因此,用户很难从视觉上识别出检测电极38的存在。

如图9所示,针对检测电极38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悬浮电极45,由y轴方向上分割的多个分割悬浮电极45s构成,以此针对后述的多个驱动电极39逐一重叠。分割悬浮电极45s的平面形状为纵长方形,其长边尺寸(y轴方向的尺寸)比检测电极38的长边尺寸短,并且与后述的驱动电极39的宽度(y轴方向的尺寸)相等。并且,多个分割悬浮电极45s针对沿y轴方向排列的多个驱动电极39,在俯视时被逐一重叠配置。由此,每一个分割悬浮电极45s与重叠的每一个驱动电极39之间分别单独形成静电电容,不易受到未重叠的其他驱动电极39的电位影响。此外,构成一个悬浮电极45的分割悬浮电极45s的个数(悬浮电极45的分割数),与沿y轴方向排列的驱动电极39的个数相同。

如图5及图10所示,驱动电极39在cf基板11a的内表面的显示区域aa中,以沿着与检测电极38的延伸方向即y轴方向(第一方向)正交的x轴方向(第二方向)延伸的形式设置。驱动电极39被设为,其长度尺寸与显示区域aa的短边尺寸相等,而其线宽宽于检测电极38的线宽。驱动电极39被配置为,在cf基板11a的显示区域aa的内表面中沿着与其延伸方向正交的y轴方向(第一方向)排列多个。在y轴方向上相邻的驱动电极39之间的间隔分别相等,可认为多个驱动电极39是等间距排列。并且,驱动电极39在俯视时其一部分与检测电极38及悬浮电极45交叉,其交叉部位彼此隔着cf基板11a的玻璃基板gs形成对向状并且可在其间分别形成静电电容。该驱动电极39由相比构成检测电极38及悬浮电极45的透明电极膜44其导电性更佳的金属膜46构成,由此可实现配线电阻的降低。构成驱动电极39的金属膜46例如为由铝、钼、钛、钨、铜、银、金等金属材料构成。并且,由构成驱动电极39的金属膜46构成cf基板侧接触部42。

构成驱动电极39的金属膜46虽然导电性优异,但几乎不具有透光性,因此,导致用户视觉上识别出配置于cf基板11a的显示区域aa的驱动电极39。因此,如图8及图12所示,驱动电极39被配置为,由多条分割驱动电极(分割第二位置检测电极、单位驱动电极、分支驱动电极)39s构成,并且,在俯视时这些每一分割驱动电极39s与cf基板11a的遮光部25的一部分重叠。构成驱动电极39的多条分割驱动电极39s沿着x轴方向(第二方向)延伸,并且以层叠于遮光部25中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部分的上层侧(阵列基板11b侧、液晶层11c侧、玻璃基板gs侧的相反侧)的形式设置。由此,在用户的角度将驱动电极39配置为通过遮光部25隐藏的配置,从而不易产生在驱动电极39反射外界光之现象,并且不易产生驱动电极39被用户识别出的现象。分割驱动电极39s以在y轴方向(第一方向)空出间隔而排列多个的形式配置,其间隔与在y轴方向相邻的栅极配线21之间的间隔(y轴方向上的像素部px间的排列间距、像素电极20的长度尺寸)基本相等。每一分割驱动电极39s被配置为,在俯视时与栅极配线21重叠。并且,构成驱动电极39的分割驱动电极39s设为其线宽小于遮光部25在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部分的宽度尺寸,因此,即使,例如在cf基板11a的制造过程中图案化遮光部25或驱动电极39时产生相对性位置偏移的情况下,分割驱动电极39s与遮光部25重叠配置的概率较高。此外,分割驱动电极39s设为其线宽小于检测电极38的线宽。

如图5及图10所示,位置检测配线部40在cf基板11a的内表面的非显示区域naa中,一端部连接于驱动电极39的一端部,而另一端部连接于cf基板侧接触部42,且该位置检测配线部40以其大部分沿着与驱动电极39的延伸方向正交的y轴方向(第一方向)延伸的形式设置。具体为,位置检测配线部40由连接于驱动电极39的一端部的第一配线部40a、和自第一配线部40a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第二配线部40b、和自第二配线部40b到达至cf基板侧接触部42为止设为弯曲的平面形状构成的第三配线部40c构成。位置检测配线部40随着自驱动电极39向cf基板侧接触部42靠近而线宽逐渐变窄,第一配线部40a的线宽与驱动电极39的线宽基本相等,而第二配线部40b的线宽比第一配线部40a的线宽窄,还有第三配线部40c的线宽窄于第二配线部40b的线宽。位置检测配线部40的沿面距离为自作为连接对象的驱动电极39到达至cf基板侧接触部42为止。因此,连接于与cf基板侧接触部42相对较近的驱动电极39的位置检测配线部40的沿面距离相对较短,而连接于与cf基板侧接触部42相对较远的驱动电极39的位置检测配线部40的沿面距离相对较长。

位置检测配线部40由与驱动电极39相同的金属膜46构成,并且,cf基板11a的内表面中与驱动电极39配置于同层。由此,由于位置检测配线部40由金属膜46构成,其配线电阻十分低,因此,不易产生传送给驱动电极39的信号vdri衰弱等。由于位置检测配线部40由金属膜46构成,故而几乎不具有透光性,但是,由于配置于cf基板11a中的非显示区域naa,故而不易对显示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如图5及图10所示,位置检测配线部40以将驱动电极39自其延伸方向的两侧夹入的形式分别配置有多个。即,位置检测配线部40在非显示区域naa(非触摸区域)中,x轴方向隔着显示区域aa(触摸区域)而在左右两侧分别分开配置有多个。并且,这些位置检测配线部40在俯视时,以与设置于阵列基板11b的非显示区域naa的每一行控制电路部37b重叠的形式分别配置。由此,即使在每一行控制电路部37b产生噪声的情况下,可通过多个位置检测配线部40遮蔽噪声,因此,触摸面板图案tpp的位置检测性能不易劣化。位置检测配线部40中与一侧(例如图5所示的右侧)的行控制电路部37b重叠的一侧的位置检测配线部40连接于驱动电极39的延伸方向上的一端部,而与另一侧(例如图5所示的左侧)的行控制电路部37b重叠的另一侧的位置检测配线部40连接于驱动电极39的延伸方向上的另一端部。沿着y轴方向排列的多个驱动电极39被配置为,一端部连接于一侧的位置检测配线部40,另一端部连接于另一侧之位置检测配线部40,并且在y轴方向上交替地排列。更具体为,在y轴方向自cf基板侧接触部42侧数为奇数编号的驱动电极39连接于另一侧的位置检测配线部40,而偶数编号的驱动电极39连接于一侧的位置检测配线部40。

如图5及图10所示,在cf基板11a的内表面的非显示区域naa中设置有,以相对于各驱动电极39中与连接于位置检测配线部40侧的相反侧的端部,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形式设置有虚设配线部47。虚设配线部47被设为在y轴方向上的尺寸与驱动电极39的线宽(y轴方向上之尺寸)基本相等,且针对沿着x轴方向排列的多个驱动电极39中的每一个单独配置。具体为,虚设配线部47中包含,以针对连接于一侧的位置检测配线部40的驱动电极39中的另一端部相邻的形式配置的部分、和以针对连接于另一侧的位置检测配线部40的驱动电极39中的一端部相邻的形式配置的部分。虚设配线部47以夹在x轴方向相邻的驱动电极39,和在y轴方向相邻于距离cf基板侧接触部42较远的一侧的构成位置检测配线部40的第二配线部40b之间的形式配置。虚设配线部47被设为x轴方向的尺寸,小于将该虚设配线部47夹入的驱动电极39与第二配线部40b之间的间隔。因此,若将在y轴方向离cf基板侧接触部42较近的虚设配线部47与离cf基板侧接触部42较远的虚设配线部47进行比较,在x轴方向上的尺寸前者小于后者。该虚设配线部47由与驱动电极39及位置检测配线部40相同的金属膜46构成,且在cf基板11a的内表面中被配置为与驱动电极39及位置检测配线部40同层。并且,优选为虚设配线部47与相邻的第二配线部40b之间的间隔为包含在例如3μm~100μm的范围内。

而且,虚设配线部47在俯视时以与设置于阵列基板11b的非显示区域naa的行控制电路部37b重叠的形式配置。具体为,以针对连接于另一侧的位置检测配线部40的驱动电极39中的一端部相邻的形式配置的虚设配线部47,在俯视时与行控制电路部37b重叠,而针对连接于一侧的位置检测配线部40的驱动电极39中的另一端部相邻的形式配置的另一虚设配线部47,在俯视时与另一行控制电路部37b重叠。这些虚设配线部47(除离cf基板侧接触部42最远的部分之外),以填补驱动电极39中与连接于位置检测配线部40的侧为相反侧的端部、和相对于其于x轴方向相邻的位置检测配线部40的第二配线部40b之间所空出的间隙的形式配置。进一步,虚设配线部47连接于在x轴方向相邻的驱动电极39的端部、换言之,连接于驱动电极39中的连接于位置检测配线部40之侧为相反侧的端部。由此,即使在行控制电路部37b产生噪声的情况下,位置检测配线部40及虚设配线部47也可协同以高效率地遮蔽其噪声。而且,在制造过程中,在cf基板11a的内表面上形成构成驱动电极39、位置检测配线部40、cf基板侧接触部42、及虚设配线部47的金属膜46并对该金属膜46进行图案化的状态下,通过将构成导通检查装置的导通检查垫对cf基板侧接触部42与虚设配线部47并尝试通电,可检测是否在驱动电极39及位置检测配线部40产生断线等不良。即,可将虚设配线部47用于驱动电极39及位置检测配线部40的通电检查。并且,该虚设配线部47针对位置输入功能不特别发挥功能。

如图10及图11所示,位置检测配线部40被设为,第二配线部40b的线宽根据成为连接对象的驱动电极39而不同。具体为,位置检测配线部40被构成为,第一配线部40a及第三配线部40c的线宽不限于成为连接对象的驱动电极39而被设为基本相同,而关于第二配线部40b的线宽,被设为连接于距离cf基板侧接触部42越近的驱动电极39的第二配线部40b越窄、连接于距离cf基板侧接触部42越远的驱动电极39的第二配线部40b越宽。这里,连接于离cf基板侧接触部42较远的驱动电极39的位置检测配线部40,相较于连接于离cf基板侧接触部42较近的驱动电极39的位置检测配线部40,其沿面距离相对长,因此,配线电阻容易变高,但是,如上所述将第二配线部40b的线宽设为相对较宽,从而可将配线电阻抑制得较低。由此,可缓和连接于离cf基板侧接触部42较远的驱动电极39的位置检测配线部40和连接于离cf基板侧接触部42较近的驱动电极39的位置检测配线部40之间所产生的配线电阻之差,由此,位置检测性能不易劣化。并且,位置检测配线部40的第一配线部40a的y轴方向上的尺寸(线宽)被设为基本一致,但是,第一配线部40a的x轴方向上的尺寸为越是连接于靠近cf基板侧接触部42的驱动电极39则越小。

接着,对在cf基板11a的内表面侧(液晶层11c侧、与阵列基板11b的对向面侧)上通过已知的光刻法等而层叠形成的各种膜进行说明。如图7及图8所示,在cf基板11a自下层(玻璃基板gs、正侧)侧依次层叠形成有遮光部25及彩色滤光片24、金属膜46、平坦化膜26。此外,虽省略了其图示,但在平坦化膜26的上层侧层叠有所述配向膜。此外,虽在本实施形态中省略了其图示,但在平坦化膜26的上层侧设置有感光间隔物部,该感光间隔物部是以朝向阵列基板11b侧而贯通液晶层11c的形式突出的柱状,主要是可使显示区域aa的单元间隙保持不变。

如图7及图8所示,遮光部25在形成cf基板11a的玻璃基板gs的表面中以横跨显示区域aa和非显示区域naa的形式配置,通过例如使感光性树脂材料含有遮光材料(例如碳黑)而具有较高的遮光性。遮光部25中配置于显示区域aa的部分在俯视时图案化为格子状,而配置于非显示区域naa的部分在俯视时图案化为框形状(框状)。遮光部25中配置于显示区域aa的部分是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部分和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部分相互连接而成,利用这些部分划定像素部px。具体为,如图12所示,显示区域aa的遮光部25中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部分,在x轴方向空出相当于像素部px的短边尺寸的间隔(x轴方向上的排列间距)而间断地排列配置有多条,而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部分,在y轴方向空出相当于像素部px的长边尺寸的间隔(y轴方向上的排列间距)而间断地排列配置有多条。如图7及图8所示,彩色滤光片24配置于显示区域aa,并且针对后述的阵列基板11b侧的像素电极20的配置而图案化为岛状,使例如感光性树脂材料含有用于着色的颜料而成。具体为,彩色滤光片24在cf基板11a的显示区域aa中,由在俯视时与阵列基板11b侧的各像素电极20重叠的位置上呈矩阵状(matrix状)平面配置的多个着色部构成。各着色部在俯视时形成为纵方形(未图示)。彩色滤光片24被配置为,由分别呈现红色、绿色、蓝色的各着色部沿着行方向(x轴方向)交替地重复排列而构成着色部群并且其着色部群沿着列方向(y轴方向)排列多个。此外,在显示区域aa中相邻的着色部之间通过利用遮光部25的格子状的部分分隔而防止像素部px间之混色。金属膜46层叠于遮光部25的上层侧,通过设为横纹状的图案以使在显示区域aa中与遮光部25的呈格子状的部分中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部分重叠,由此,构成驱动电极39(图14)。金属膜46中配置于非显示区域naa的部分分别构成位置检测配线部40、cf基板侧接触部42及虚设配线部47。平坦化膜26层叠于遮光部25、彩色滤光片24、及金属膜46的上层侧,并且成为以横跨显示区域aa和非显示区域naa的形式设为整面状的图案,且由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pmma)等丙烯酸系树脂材料构成。平坦化膜26的膜厚比彩色滤光片24、遮光部25、及金属膜46大,可较佳地平坦化cf基板11a中的液晶层11c侧的面(配置有配向膜的面)。平坦化膜26以自阵列基板11b侧将由金属膜46构成的驱动电极39、位置检测配线部40、虚设配线部47覆盖的形式配置。

接着,利用图13及图14详细说明关于该液晶显示装置10中的显示及位置检测的控制。图13为液晶显示装置10中关于控制显示及位置检测的框图,图14为液晶显示装置10中关于控制显示及位置检测的时序图。关于显示及位置检测的控制的构成,如图13所示,在液晶显示装置10具备:主控制部49,主控制部49用于进行显示及位置检测的控制;驱动器16,驱动器16基于主控制部49所提供的视频信号和控制信号生成复用数据信号vsig及分离控制信号vsel;列控制电路部37a,列控制电路部37a基于驱动器16所提供的复用数据信号vsig及分离控制信号vsel生成与各色的像素部px相关联的数据信号vpix,并分配给对应的各源极配线22;行控制电路部37b,行控制电路部37b将基于主控制部49所提供的控制信号生成扫描信号vscan,并针对各栅极配线21以依次扫描的形式提供扫描信号vscan;触摸控制器48,触摸控制器48基于主控制部49所输出的控制信号而向构成触摸面板图案tpp的驱动电极39提供驱动信号vdri,以此驱动驱动电极39并且检测出检测电极38所输出的位置检测信号vdet。其中,主控制部49及触摸控制器48被设置于控制电路基板18上,通过柔性基板17及用于触摸面板的柔性基板41连接于液晶面板11。如上所述,驱动器16、列控制电路部37a及行控制电路部37b被设置于液晶面板11上。触摸控制器48具备时间控制部50,所述时间控制部50用于控制,向驱动电极39提供驱动信号vdri而驱动驱动电极39的时间,和检测出检测电极38所输出的位置检测信号vdet的时间。此外,主控制部49向阵列基板11b的公共电极32提供公共电位信号(基准电位信号)vcom。

接着,详细说明液晶显示装置10的显示的控制。如图14所示,将沿x轴方向排列的一行所构成的像素部px群全部选择并且驱动的期间作为一个显示期间,主控制部49进行显示的控制以使两次该显示期间构成一个单位驱动期间(时间dt1~时间dt19)。具体为,由主控制部49控制的行控制电路部37b进行控制,以使向显示区域aa中自扫描开始端数到第n行的栅极配线21(tft19群)提供扫描信号vscan的第一显示期间(时间dt1~时间dt10),和向其次的第n+1行栅极配线21提供扫描信号vscan的第二显示期间(时间dt10~时间dt19)构成一个单位驱动期间。行控制电路部37b进行控制,以使在一个显示期间中包含,将向栅极配线21提供的扫描信号vscan的信号电平设为高电平以使连接于该栅极配线21的tft19群被驱动的扫描写入期间(时间dt2~时间dt9、时间dt11~时间dt18),和向栅极配线21提供的扫描信号vscan的信号电平设为低电平以使停止tft19的驱动的停止期间(时间dt9~时间dt10、时间dt18~时间dt19)。该停止期间是不进行扫描信号vscan的写入的期间(非扫描写入期间)。

并且,如图14所示,主控制部49进行显示控制,以使在一个扫描写入期间中包含三个数据写入期间(时间dt3~时间dt4、时间dt5~时间dt6、时间dt7~时间dt8、时间dt12~时间dt13、时间dt14~时间dt15、时间dt16~时间dt17),该数据写入期间将数据信号vpix分时提供给对应三色的各像素部px的各tft19。具体为,由主控制部49控制的列控制电路部37a基于各色相关的分离控制信号vsel(vselr、vselg、vselb)将驱动器16所提供的复用数据信号vsig分离为各色相关的数据信号vpixr、vpixg、vpixb,并以红色数据信号vpixr、绿色数据信号vpixr、蓝色数据信号vpixr的顺序分时提供给连接于对应颜色的各像素部px的各源极配线22。提供给各源极配线22的各数据信号vpixr、vpixg、vpixb,被依次提供给个构成各色的显示部px的tft19,其中,只有连接于基于上述的扫描信号vscan被驱动的tft19群的各像素电极20被选择性的充电。并且,红色数据写入期间(时间dt3~时间dt4、时间dt12~时间dt13)、和绿色数据写入期间(时间dt5~时间dt6、时间dt14~时间dt15)、和蓝色数据写入期间(时间dt7~时间dt8、时间dt16~时间dt17)之间(时间dt4~时间dt5、时间dt6~时间dt7、时间dt8~时间dt12、时间dt13~时间dt14、时间dt15~时间dt16、时间dt17~时间dt19)为,分别是不进行数据信号vpixr、vpixg、vpixb的写入的期间(非数据写入期间)。

接着,详细说明液晶显示装置10的位置检测的控制。如图14所示,主控制部49进行位置检测控制,以使在显示期间所包含的扫描写入期间中,至少向驱动电极39提供驱动信号vdri而驱动驱动电极39。即,由主控制部49控制的触摸控制器48进行控制,以使扫描写入期间和向驱动电极39提供驱动信号vdri而驱动电极39被驱动的位置检测期间(时间pt1~时间pt2、时间pt3~时间pt4)在时间上重叠。本实施方式中,位置检测期间的全区与扫描写入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重叠。这样,相比现有技术中扫描写入期间中进行驱动信号vdri提供的情况,可使检测出检测电极38所输出的位置检测信号vdet的时间自由度高。由此,可将位置检测时间与随着显示而生成的噪音较少的时间进行同步,由此可提高位置检测灵敏度。并且,在扫描写入期间中,由于向驱动电极39提供驱动信号vdri而驱动了驱动电极39,因此,即使随着液晶面板11的高清化(例如分辨率为4k等)而显示期间变短且扫描写入期间外期间变短,可获得充分高的位置检测灵敏度,此外,即使随着液晶面板11的大型化而需要用于位置检测的期间变长,也可充分确保该期间。进一步,在现有技术中,原本是利用用于显示的公共电极进行位置检测,所以需要用于切换显示和位置检测的电路部,并将该电路部设置于阵列基板的非显示区域,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除公共电极23外,额外设置检测电极38用于进行位置检测,因此,不需要切换显示和位置检测的电路部。由此,可使非显示区域naa的宽度变窄,可实现窄边框。并且,位置检测期间中,通过触摸控制器48向驱动电极39提供的驱动信号vdri的信号电平为高电平,由此驱动驱动电极39,而在位置检测期间以外(非检测期间),驱动信号vdri的信号电平为低电平,由此停止驱动电极39的驱动。

更具体为,被主控制部49控制的触摸控制器48进行位置检测的控制,以使开始位置检测期间的时间pt1(时间pt3)在终止红色数据写入期间的时间dt4(时间dt13)和开始绿色数据写入期间的时间dt5(时间dt14)之间,终止位置检测期间的时间pt2(时间pt4)在终止蓝色数据写入期间的时间dt8(时间dt17)和开始停止期间的时间dt9(时间dt18)之间。即,位置检测期间是以横跨绿色和蓝色两个(多个)数据写入期间的形式进行。并且,触摸控制器48是,在位置检测期间中,在终止蓝色数据写入期间的时间dt8(时间dt17)和开始停止期间的时间dt9(时间dt18)之间,即,在数据写入期间终止而不能进行数据信号vpix的写入的非数据写入期间中,进行检测电极38所输出的位置检测信号vdet的检测(触摸传感)。具体为,触摸控制器48在向驱动电极39提供的驱动信号vdri的信号电平从高电平迁移至低电平之前的时间(在高电平终止的前一刻时间)上,进行检测电极38所输出的位置检测信号vdet的检测,通过对所检测出的位置检测信号vdet进行运算处理,获得该位置检测期间中的检测数据,由此进行输入位置的检测。并且,图14中以黑点表示检测位置检测信号vdet的时间。这里,数据写入期间中容易产生噪声,而在非数据写入期间中不容易产生噪声。因此,如上所述,通过在非数据写入期间中进行检测电极38所输出的位置检测信号vdet的检测,可不受数据写入期间中产生的噪声的影响而进行位置检测。由此,可提高位置检测灵敏度。

此外,触摸控制器48进行控制,以使在液晶面板11的画面在y轴方向被分割为与驱动电极39的宽度相同的多个区块的情况下,进行在各区块所包含的多(例如为30)行中包含的各tft19群的驱动的多个显示期间中,循环的向与其区块重叠的驱动电极39提供驱动信号vdri。

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10具备:tft(显示元件)19;像素电极20,其连接于tft19;公共电极23,其与像素电极20之间形成静电电容、至少设置有tft19的阵列基板11b;cf基板(对向基板)11a,其以与阵列基板11b对向设置的形式空出间隔而配置;检测电极38,其设置于cf基板11a并沿着其板面的方向(y轴方向)延伸;驱动电极39,且设置与cf基板11a并沿着板面且与检测电极38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x轴方向)延伸,并且在俯视时与检测电极38重叠并在其重叠的检测电极38之间形成静电电容;显示驱动部的驱动器16及行控制电路部37b,其作为向tft19提供扫描信号vscan及数据信号vpix而进行显示驱动;触摸控制器48,其至少在通过作为显示驱动部的行控制电路部37b向tft19提供扫描信号vscan而驱动tft19的扫描写入期间中,向驱动电极39提供驱动信号vdri而驱动驱动电极39,其中,触摸控制器48向驱动电极39提供驱动信号vdri并检测出检测电极38所输出的位置检测信号vdet,由此进行位置检测控制。

这样,作为显示驱动部的驱动器16及行控制电路部37b,以规定的时间向tft19提供扫描信号vscan及数据信号vpix,由此,对连接于tft19的像素电极20进行充电,在该像素电极20和公共电极23之间产生电位差,可显示图像。触摸控制器48通过向驱动电极39提供驱动信号vdri并检测出检测电极38所输出的位置检测信号vdet,可取得用户输入的位置信息,并进行输入位置的检测。这里,触摸控制器48至少在通过作为显示驱动部的行控制电路部37b向tft19提供扫描信号vscan而驱动tft19的扫描写入期间中,向驱动电极39提供驱动信号vdri而驱动驱动电极39,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在扫描写入期间外提供驱动信号的情况,检测出检测电极38所输出的位置检测信号vdet的时间自由度高。由此,可将位置检测时间与随着显示而产生的噪声少的时间进行同步,因此可提供位置检测灵敏度。

并且,在扫描写入期间中,向驱动电极39提供驱动信号vdri而驱动驱动电极39,因此,即使随着高清化而显示期间变短也可获得充分高的位置检测灵敏度,即使随着大型化而需要用于位置检测的期间变长也可充分确保该期间。进一步,在现有技术中,原本是利用用于显示的公共电极23进行位置检测,所以需要用于切换显示和位置检测的电路部,并将该电路部设置于阵列基板的非显示区域,但是如上所述,除公共电极23外,额外设置检测电极38用于进行位置检测,因此,不需要切换显示和位置检测的电路部。由此,可使非显示区域的宽度变窄,可便于实现窄边框。

此外,作为显示驱动部的驱动器16输出向多个tft19提供的将多个数据信号vpixr、vpixg、vpixb进行复用的复用数据信号vsig,并输出将复用数据信号vsig分离为多个数据信号vpixr、vpixg、vpixb的分离控制信号vsel,并且具备了列控制电路部(分离控制部)37a,该列控制电路部37a被输入作为显示驱动部的驱动器16所输出的复用数据信号vsig及分离控制信号vsel,并基于分离控制信号vsel自复用数据信号vsig分离出多个数据信号vpixr、vpixg、vpixb,分时提供给多个tft19,触摸控制器48是以横跨由列控制电路部37a所提供的多个数据信号vpixr、vpixg、vpixb被分时提供给多个tft19的多个数据写入期间的形式,向驱动电极39提供驱动信号而驱动驱动电极39,并在数据写入期间终止后检测出检测电极38所输出的位置检测信号vdet。这样,基于作为显示驱动部的驱动器16所输出的复用数据信号vsig及分离控制信号vsel,列控制电路部37a将从复用数据信号vsig分离出多个数据信号vpixr、vpixg、vpixb并向多个tft19分时提供而驱动多个tft19。这样,可减少连接作为显示驱动部的驱动器16和列控制电路部37a的配线。这里,通过列控制电路部37a向tft19提供数据信号vpix的数据写入期间中,容易产生噪声,但是,触摸控制器48是以横跨多个数据写入期间的形式向驱动电极39提供驱动信号vdri而驱动驱动驱动电极39,并在数据写入期间终止后检测出检测电极38所输出的位置检测信号vdet,因此,可不受数据写入期间所产生的噪声的影响,进行位置检测。这样,可提高位置检测灵敏度。

此外,tft19是被设置为沿着阵列基板11b的板面以阵列状排列多个,而作为显示驱动部的行控制电路部37b是针对阵列状排列的tft19以沿着行方向扫描的形式依次提供扫描信号vscan而驱动tft19,触摸控制器48在依次进行的扫描写入期间中分别向驱动电极39提供驱动信号vdri而驱动驱动电极39。这样,阵列状排列的tft19中,以沿着行方向进行扫描的形式依次被提供扫描信号vscan而被驱动,这些依次被进行的扫描写入期间中分别向驱动电极39提供驱动信号vdri而驱动驱动电极39,因此,可循环的检测出每一扫描写入期间中基于驱动信号vdri的位置检测信号vdet。这样,可提高位置检测灵敏度。

此外,像素电极20及公共电极23分别被设置于阵列基板11b中的cf基板11a侧的板面,而检测电极38被设置于cf基板11a中的一侧板面,并且驱动电极39被设置于cf基板11a的另一侧板面。这样,可便于适用于ffs(fringefieldswitching)模式或ips(in-planeswitching)模式。

<第二实施方式>

根据图15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变更了位置检测期间的时间。并且,不重复说明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造、作用及效果。

如图15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主控制部控制触摸控制器,以使以横跨显示期间所包含的扫描写入期间和停止期间的形式向驱动电极提供驱动信号vdri而驱动驱动电极,并且检测出停止期间中检测电极所输出的位置检测信号vdet。即,位置检测期间(时间pt5~时间pt6、时间pt7~时间pt8)是以横跨扫描写入期间和停止期间的形式进行。显示期间所包含的停止期间中,由于会停止tft驱动,因此不易产生噪音,通过使位置检测期间与该停止期间重叠,在位置检测使不易受到随着驱动而产生的噪声的影响,因此,可提高位置检测灵敏度。

具体为,由主控制部控制的触摸控制器进行位置检测的控制,以使开始位置检测期间的时间pt5(时间pt7)在终止绿色数据写入期间的时间dt6(时间dt115)和开始蓝色数据写入期间的时间dt7(时间dt116)之间,终止位置检测期间的时间pt6(时间pt8)在开始停止期间的时间dt9(时间dt118)和终止停止期间的时间dt10(时间dt19)之间。即,位置检测期间在显示期间中以横跨作为最后的数据写入期间的蓝色数据写入期间和停止期间的形式进行。并且,触摸控制器在位置检测期间中,在扫描写入期间终止后的停止期间,即,在不写入扫描信号vscan的非扫描写入期间(时间dt9~时间dt10、时间dt18~时间dt19)中进行检测电极所输出的位置检测信号vdet的检测。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作为显示驱动部的驱动器及行控制电路部进行的显示驱动,以使在显示期间中包含扫描写入期间、和tft驱动被停止的停止期间,触摸控制器以横跨扫描写入期间和停止期间的形式向驱动电极提供驱动信号vdri而驱动驱动电极,并且检测出停止期间中检测电极所输出的位置检测信号vdet。这样,在显示期间所包含的停止期间中被停止了tft驱动,因此,不易产生噪音。因此,触摸控制器以横跨扫描写入期间和停止期间的形式向驱动电极提供驱动信号vdri而驱动驱动电极,并且检测出停止期间中检测电极所输出的位置检测信号vdet,因此,在进行位置检测时不易受到噪声的影响,可提高位置检测灵敏度。

<第三实施方式>

根据图16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该第三实施方式中,变更了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一个扫描写入期间所对应的位置检测期间的次数。并且,不重复说明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造、作用及效果。

如图16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主控制部控制触摸控制器,以使显示期间所包含的扫描写入期间中向驱动电极两次提供驱动信号vdri而驱动驱动电极。即,位置检测期间(时间pt9~时间pt10、时间pt11~时间pt12、时间pt13~时间pt14、时间pt115~时间pt16)是在每一扫描写入期间中各包含两次。由此,可统计分析位置检测结果,可抑制由位置检测结果的偏差导致的位置检测灵敏度的恶化。

具体为,由主控制部控制的触摸控制器进行位置检测的控制,以使在一个扫描写入期间中开始第一个位置检测期间的时间pt9(时间pt13)在终止红色数据写入期间的时间dt4(时间dt113)和开始绿色数据写入期间的时间dt5(时间dt114)之间,终止第一个位置检测期间的时间pt10(时间pt14)在终止绿色数据写入期间的时间dt6(时间dt15)和开始蓝色数据写入期间的时间dt7(时间dt16)之间。进一步,触摸控制器进行位置检测的控制,以使在一个扫描写入期间中开始第二个位置检测期间的时间pt11(时间pt15)在终止绿色数据写入期间的时间dt6(时间dt115)和开始蓝色数据写入期间的时间dt7(时间dt116)之间,终止第二个位置检测期间的时间pt12(时间pt116)在终止蓝色写入期间的时间dt8(时间dt17)和开始停止时间dt9(时间dt18)之间。即,被控制为在一个扫描写入期间中包含两次位置检测期间,并且未横跨多个数据写入期间而是仅与一个数据写入期间重叠。并且,触摸控制器在位置检测期间中,在数据写入期间终止后不会写入数据信号vpixr、vpixg、vpixb的非数据写入期间(时间dt6~时间dt7、时间dt8~时间dt9、时间dt15~时间dt16、时间dt17~时间dt18)中进行检测电极所输出的位置检测信号vdet的检测。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触摸控制器是,在扫描写入期间中多次向驱动电极提供驱动信号vdri而驱动驱动电极。这样,可在一个扫描写入期间中可多次进行位置检测,可统计分析其位置检测结果。这样,可抑制由位置检测结果的偏差所导致的位置检测灵敏度的恶化。

<第四实施方式>

根据图17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该第四实施方式中,变更了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一个单位驱动期间所对应的位置检测期间的次数。并且,不重复说明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造、作用及效果。

如图17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主控制部控制触摸控制器,以使在连续的两个显示期间分别含有的两个扫描写入期间之中所选择一个扫描写入期间中向驱动电极提供两个驱动信号vdri而驱动驱动电极。即,位置检测期间(时间pt17~时间pt18)是对应一个单位驱动期间进行一次,在时间上与其中一个扫描写入期间重叠,而不与另一个扫描写入期间重叠。这里,液晶显示装置随着高清化其扫描写入期间变短,进一步,随着液晶显示装置的大型化其位置检测所需的期间变长。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不容易在各扫描写入期间中进行位置检测。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在连续的两个显示期间中仅选择其中一个所包含的扫描写入期间中进行位置检测,因此,即使在随着高清化而扫描写入期间变短,进一步随着大型化而位置检测所需的期间变长的情况下,可简单应对,因此可实现高清化及大型化。

具体为,由主控制部控制的触摸控制器进行位置检测的控制,以使开始位置检测期间的时间pt17在开始第二个显示期间所包含的扫描写入期间的时间dt11和开始红色数据写入期间的时间dt12之间,终止位置检测期间的时间pt18在开始停止期间的时间dt18和终止停止期间的时间dt19之间。即,位置检测期间是在第二个显示期间中以横跨三个数据写入期间的形式进行。并且,触摸控制器在位置检测期间中,扫描写入期间终止后的停止期间,即,在不能写入扫描信号vscan的非扫描写入期间(时间dt18~时间dt19)中检测出检测电极所输出的位置检测信号vdet。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tft被设置为沿着阵列基板的板面以矩阵状排列由多个,而作为显示驱动部的行控制电路部针对矩阵状排列的tft,以沿着行方向扫描的形式依次提供扫描信号vscan而驱动tft,触摸控制器是在连续的多个扫描写入期间中所选择的一个扫描写入期间中,向驱动电极提供驱动信号vdri而驱动驱动电极。这样,即使在除随着高清化而其扫描写入期间变短外,在随着大型化而位置检测所需的期间变长的情况下,可充分确保位置检测所需的期间。由此,可更适合实现高清化及大型化。

<第五实施方式>

根据图18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该第五实施方式中,变更了上述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的位置检测期间的时间。并且,不重复说明与上述的第四实施方式相同的构造、作用及效果。

如图18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主控制部控制触摸控制器,以使以横跨连续的两个显示期间分别含有的两个扫描写入期间的形式向驱动电极提供驱动信号vdri而驱动驱动电极。即,位置检测期间(时间pt19~时间pt20)是对应一个单位驱动期间进行一次,并在时间上与两个扫描写入期间都重叠。这里,液晶显示装置随着高清化其扫描写入期间变短,进一步,随着液晶显示装置的大型化其位置检测所需的期间变长。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不容易在各扫描写入期间中进行位置检测。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在连续的两个显示期间中以横跨连续的两个显示期间分别包含的两个扫描写入期间中进行位置检测,因此,即使在随着高清化而扫描写入期间变短,进一步随着大型化而位置检测所需的期间变长的情况下也可简单应对,因此可实现高清化及大型化。

具体为,由主控制部控制的触摸控制器进行位置检测的控制,以使开始位置检测期间的时间pt19在开始第一个显示期间所包含的扫描写入期间的时间dt2和开始红色数据写入期间的时间dt3之间,终止位置检测期间的时间pt20在终止第二个显示期间所包含的绿色数据写入期间时间dt15和开始蓝色数据写入期间的时间dt16之间。即,位置检测期间是以横跨第一个显示期间所包含的扫描写入期间(包含三个数据写入期间)及停止期间和,第二个显示期间所包含的扫描写入期间(包含两个数据写入期间)的形式进行。并且,触摸控制器在位置检测期间中,扫描写入期间终止后不能写入数据信号vpixr、vpixg、vpixb的非数据写入期间(时间dt15~时间dt16)中检测出检测电极所输出的位置检测信号vdet。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tft被设置为沿着阵列基板的板面以矩阵状排列由多个,而作为显示驱动部的行控制电路部针对矩阵状排列的tft,以沿着行方向扫描的形式依次提供扫描信号vscan而驱动tft,触摸控制器是以横跨连续的多个扫描写入期间的形式,向驱动电极提供驱动信号vdri而驱动驱动电极。这样,即使在除随着高清化而其扫描写入期间变短外,在随着大型化而位置检测所需的期间变长的情况下,可充分确保位置检测所需的期间。由此,可更适合实现高清化及大型化。

<第六实施方式>

根据图19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该第六实施方式中,变更了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液晶面板511的构造。并且,不重复说明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造、作用及效果。

如图19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511是,公共电极523未设置在阵列基板511b侧,而是设置于cf基板511a侧,液晶层511c所包含的液晶分子为垂直配向的所谓的va(verticalalignment)模式。具体为,cf基板511a上设置有彩色滤光片524、遮光部525、及针对驱动电极539被层叠于液晶层511c侧的公共电极523。通过平坦化膜51,同时保证了设置于cf基板511a的内表面侧上的驱动电极539和公共电极523的绝缘性。公共电极523被设为在cf基板511a的板面上基本覆盖全部区域的整面状。而阵列基板511b侧的像素电极520被构成为,其形成范围内不形成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狭缝20a(参考图8)。此外,阵列基板511b上不形成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所记载的第二层间绝缘膜35(参照图8),以像素电极520被层叠于平坦化膜533上的形式设置。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描述及图面中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如下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作为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改进例子,位置检测期间也可设定为横跨红色数据写入期间和绿色数据写入期间而进行,此外,位置检测期间也可设定为横跨红色、绿色、蓝色的全部数据写入期间而进行。

(2)作为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改进例子,位置检测期间也可设定为在三个数据写入期间中仅选择一个数据写入期间在时间上重叠。

(3)作为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改进例子,位置检测期间也可设定为横跨停止期间和绿色及蓝色两个数据写入期间而进行。此外,位置检测期间也可设定为横跨停止期间和红色、绿色、蓝色的全部数据写入期间而进行。

(4)作为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改进例子,如上述的第四实施方式,位置检测期间也可设定为仅在连续的两个显示期间中的任意一个显示期间中进行。

(5)作为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改进例子,也可设定为在一个显示期间中进行三次以上的位置检测期间。

(6)作为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改进例子,也可设定为在一个显示期间中进行的两次位置检测期间中,任意一个位置检测期间可以以横跨多个数据写入期间的形式进行。

(7)作为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改进例子,也可设定为在一个显示期间中进行的两次位置检测期间中,如第二实施方式,任意一个位置检测期间可以以横跨数据写入期间和停止期间的形式进行。

(8)作为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改进例子,如第四实施方式,也可设定为在连续的两个显示期间中,仅在其中一个显示期间中进行多个位置检测期间。

(9)作为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改进例子,如第五实施方式,也可设定为以横跨连续的两个显示期间的形式,在多个位置检测期间中进行任意一个。

(10)作为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改进例子,也可设定为仅在两个连续的显示期间中的前一个显示期间中进行位置检测期间。

(11)作为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的改进例子,也可以为以横跨两个连续的显示期间中的前一个显示期间中所包含的停止期间,和后一个显示期间所包含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写入期间的形式进行位置检测期间的设定,即,被设定为以不包含前一个显示期间的数据写入期间的形式进行位置检测期间。此外,也可设定为以横跨连续的两个显示期间中的前一个显示期间所包含的停止期间或者是数据写入期间以及停止期间,和后一个显示期间所包含的三个数据写入期间以及停止期间的形式,进行位置检测期间。此外,也可设定为以横跨连续的两个显示期间中的前一个显示期间所包含的一个或两个数据写入期间以及停止期间,和后一个显示期间所包含的一个或两个或三个数据写入期间或者是三个数据写入期间和停止期间的形式,进行位置检测期间。

(12)作为上述第六实施方式的改进例子,也可以以彩色滤光片覆盖遮光部及驱动电极的形式设置。此时,通过彩色滤光片确保了驱动电极和公共电极的绝缘性,因此,可省略cf基板的平坦化膜。

(13)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位置检测期间中,仅进行一次检测电极所输出的位置检测信号的检测(触摸传感)的情况,但是,也可在位置检测期间多次进行检测电极所述输出的位置检测信号的检测。

(14)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通过列控制电路部将复用数据信号分离为各色相关的多个数据信号并提供给各源极配线的情况,但是,也可以省略列控制电路部,直接将多个数据信号从驱动器提供给各源极配线。这种构成适合用于,作为tft半导体膜使用非晶硅或氧化物半导体的情况。

(15)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通过行控制电路部将扫描信号提供给各栅极配线的情况,但是,也可以省略行控制电路部,并在阵列基板上安装栅极驱动器,可通过该栅极驱动器向栅极配线提供扫描信号。此外,也可不设置这种栅极驱动器,而是通过驱动器将扫描信号提供给各栅极配线。

(16)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阵列基板侧上设置平坦化膜的构成,但是,也可省略阵列基板侧的平坦化膜。

(17)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显示期间中包含停止期间的显示驱动的例子,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显示期间中不包含停止期间的而进行显示驱动的例子。

(18)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具备ffs模式的液晶面板或者va模式的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但是,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具备ips(in-planeswitching)模式的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19)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构成中,可省略虚设配线部、单片电路部等。

(20)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触摸面板的触摸区域和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相互一致的构成,但是,二者无需完全一致,例如,也可设定为触摸面板图案的触摸区域是横跨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的全部区域和非显示区域的一部分(靠近显示区域的部分)的范围。

(21)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例子示出了将半导体膜设为cg硅薄膜(多晶硅薄膜)的情况,除此外,也可将氧化物半导体或非晶硅作为半导体膜的材料而使用。

(22)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例子示出了液晶面板的彩色滤光片为由红色、绿色及蓝色等三个颜色的构成,但是,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具备红色,绿色及蓝色的各着色部在加上黄色着色部而构成的四色构成的彩色滤光片。

(23)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具备外部光源的背光灯的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作为例子,但是,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利用外光进行显示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此时,可省略背光灯装置。此外,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半透射性液晶显示装置。

(24)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被分类为小型或中小型的便携式信息终端、移动电话(包括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包括平板型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便携式游戏机等各种电子设备中使用的液晶面板作为了例子,但是,本发明也可适用于被分类为中心或大型(超大型)的液晶面板。此时,液晶面板可适用于点啥接收装置、数字广告牌(数字标牌)、电子黑板等电子设备中。

(25)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一对基板之间夹着液晶层的构成的液晶面板作为了例子,但是,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在一对基板之间夹着除液晶材料以外的功能性有机分子的显示面板。

(26)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液晶面板的开关元件使用了tft,但是,也可适用于具备使用tft以外的开关元件(例如薄膜二极管(tfd))的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除具备显示彩色的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外,也可适用于具备显示黑白的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中。

(27)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显示面板例示了使用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但是本发明也可适用于使用其他种类的显示面板(pdp(等离子显示面板)、有机el面板、epd(电泳显示面板)等)的显示装置中。此时,可省略背光灯装置。

标号说明

10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

11a、511acf基板(对向基板)

11b、511b阵列基板

16驱动器(显示驱动部)

19tft(显示元件)

20、520像素电极

23、523公共电极

37a列控制电路部(分离控制部)

37b行控制电路部(显示驱动部)

38检测电极

39、539驱动电极

48触摸控制器(位置检测控制部)

49主控制部(显示驱动部、位置检测控制部)

vscan扫描信号

vdet位置检测信号

vdri驱动信号

vsel分离控制信号

vsig复用数据信号

vpix数据信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