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驱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47597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驱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透明显示器(英文名称:Transparent Display)作为一种新型显示设备备受用户关注,同样也是当前平板显示器领域的热点之一。通过透明显示装置,用户在观看显示装置上所显示图像的同时,还可以观看透明显示装置后方的物体,因此透明显示装置极大的扩展了显示应用的范围和场景。目前,透明显示装置已在展示柜、橱窗等许多场景中得到了应用。

目前,透明显示技术主要是通过在现有提升显示器件结构的透过率来达到透明显示的目的。而液晶显示器(英文全称: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的结构决定了其器件的整体透过较低。具体的,LCD的双层偏光片(英文全称:Polarizer,简称:POL)以及彩色滤光片(英文全称:Color Filter)会极大降低了显示器件的整体透过率,所以通常LCD的透过率小于15%,透明效果不佳。相比LCD有机电激发光显示(简称: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不但工艺制程相对简单,而且OLED其具有良好的透过率,所以OLED是目前透明显示装置重点研究方向。其中,OLED包括:有源矩阵源矩阵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英文全称: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AMOLED)和被动式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英文全称:Pass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PMOLED)。

此外,为了进一步的实现人机互动,提高用户体验,现有技术中还提出了触控式显示面板,而内嵌式触控(英文名称:In-Cell Touch)显示面板更是触控显示技术发展的主流。目前,内嵌式触摸(In cell touch)技术已经成功应用到LCD显示器上,但由于技术和良率的限制,目前嵌式触控显示技术尚未在OLED中广泛应用。

综上,如何内嵌式触控技术高效整合于透明OLED显示器中已成为新一代显示器的发展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驱动方法,用于将内嵌式触控技术高效整合于透明PMOLED显示面板中。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依次设置于透明基板上的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像素定义结构;所述第一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像素定义结构在所述透明基板上定义出多个像素区域和多个触控电极区域,所述相邻触控电极区域之间包括至少一个像素区域;

设置于所述像素定义结构上的挡墙、设置于所述像素区域的有机电致发光层、设置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层上且位于所述像素区域的第二电极;其中,所述第二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

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触控电极和位于所述触控电极区域且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触控电极;

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均为透明电极,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极为阳极,所述第二电极为阴极;或者;所述第一电极为阴极,所述第二电极为阳极;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触控驱动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触控感应电极;或者;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触控感应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触控驱动电极。

可选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同层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同层设置。

可选的,沿与所述挡墙轴向垂直的方向,所述挡墙的截面为第一底边大于第二底边的梯形,所述第二底边为所述梯形的底边中与所述像素定义结构相接触的底边。

可选的,所述挡墙由负性光刻胶材料制作形成。

可选的,所述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与触控电极区域相邻的像素区域内的块状电极;所述块状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同层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触控驱动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触控感应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位置的宽度为第一宽度;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相对位置的宽度为第二宽度;所述第一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宽度。

可选的,所述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交叠区域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上的银材料层。

可选的,所述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保护层;

所述保护层覆盖于所述银材料层上。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

依次在透明基板上形成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像素定义结构;所述第一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像素定义结构在所述透明基板上定义出多个像素区域和多个触控电极区域,所述相邻触控电极区域之间包括至少一个像素区域;

在所述像素定义结构上制作形成挡墙;

在像素区域内形成有机电致发光层;

在所述像素区域的有机电致发光层上形成多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

形成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触控电极以及在所述触控电极区域形成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均采用透明电极材料制作,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通过同一次构图工艺制作形成。

可选的,所述在所述像素定义结构上制作形成挡墙,包括:

在形成有像素定义结构的透明基板上形成负性光刻胶膜层;

在所述负性光刻胶膜层上方设置掩膜板并对所述像素定义结构对应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的负性光刻胶进行曝光;

对曝光后的负性光刻胶膜层进行显影形成所述挡墙。

可选的,所述在所述像素区域的有机电致发光层上形成多个第二电极以及所述在所述触控电极区域形成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包括:

在形成有挡墙的透明基板上蒸镀电极材料膜层形成多个所述第二电极和多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形成有挡墙的透明基板上蒸镀电极材料膜层形成多个所述第二电极和多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同时在与触控电极区域相邻的像素区域内形成块状电极。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交叠区域制作银材料层。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制作覆盖所述银材料层的保护层。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在触控显示过程中,将一帧时间划分为显示阶段和触控阶段;在显示阶段向所述阳极电极输入显示阳极驱动信号、向所述阴极电极输入显示阴极驱动信号;在触控阶段向触控驱动电极输出触控驱动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设置于透明基板上的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极和多个像素定义结构,设置于透明基板上的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极和多个像素定义结构,其中,像素定义结构在透明基板上定义出多个延伸的像素区域和多个触控电极区域,相邻触控电极区域之间包括至少一个像素区域,设置于像素定义结构上的挡墙、设置于像素区域和触控电极区域的有机电致发光层、设置于有机电致发光层上且位于像素区域的第二电极,第二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因此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具有交叠区域,进而可以通过驱动交叠区域的有机电致发光层进行发光并进行显示;此外,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触控电极和位于触控电极区域且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触控电极,因此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能够使显示面板进行触控感应;进一步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均为透明电极,因此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交叠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均可以作为透光区域,即,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作为透明显示面板,综上,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内嵌式触控技术整合于透明PMOLED显示面板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的适意性结构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的适意性结构图之二;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的适意性结构图之三;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PMOLED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和透光区域的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挡墙的适意性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挡墙的截面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块状电极区域的位置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块状电极的适应结构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感应电极的适应结构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驱动信号和触控驱动信号的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是在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参照图1所示,该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依次设置于透明基板10上的多个第一电极11和多个像素定义结构12;第一电极沿11第一方向延伸,像素定义结构12在透明基板10上定义出多个像素区域101和触控电极区域102,相邻触控电极区域102之间包括至少一个像素区域101。

第一电极11沿第一方向延伸是指第一电极11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此外,因为多个第一电极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所以多个第一电极在第一方向上平行设置。示例性的,如图1中所示第一电极可以为规则的条状电极,当然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将第一电极设计为不规则形状,例如:使第一电极不同位置处的宽度不同。但这都属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合理变通方案,因此均因属于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由像素定义结构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起的作用可知,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像素定义结构的作用是对透明基板进行区域划分,进而以便于在不同区域中设置相应的层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制造上述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像素区域101的宽度以及实际要求的触控感应电极密度来设置相邻触控电极区域102之间包含的像素区域101的数量。具体的,当要求触控感应电的密度越小、则相邻触控电极区域102之间包含的像素区域101的数量越多,当要求触控感应电的密度越大,则相邻触控电极区域102之间包含的像素区域101的数量越少。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相邻触控电极区域102之间包含的像素区域101的具体数量不进行限定。

示例性的,在透明基板10上制作第一电极11和像素定义结构12之前,还可以先在透明显示面板10上制作钝化层,从而对第一电极11和像素定义结构12起到缓冲平坦的作用。

进一步的,参照图2所示,图2为沿第一电极延伸方向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图,该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

设置于像素定义结构12上的挡墙13、设置于像素区域101和触控电极区域102的有机电致发光层14、设置于有机电致发光层14上且位于像素区域101的第二电极15。其中,第二电极15沿第二方向延伸。

再进一步的,参照图3所示,该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触控电极16和位于触控电极区域102且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触控电极17。

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以第一触控电极16与第一电极11位于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的同一层、第二触控17电极与第二电极15位于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的同一层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在制造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第一触控电极以及第二触控电极的位置进行设置。例如:将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一电极设异层设置。再例如:将第二触控电极与第二电极异层设置。

其中,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5、第一触控电极16、第二触控电极17均为透明电极,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以下对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的发明原理进行说明。

参照图4所示,图4为PMOLED显示面板的示意性结构图。其阴极41和阳极42分别向相互垂直的方向延伸,有机电致发光层43设置于阴极41和阳极42之间。进行显示时,阴极41逐行施加直流电压,阳极42同时施加灰阶电压,通过控制交叠区域有机电致发光层43两侧电压实现有机电致发光层发光亮度的控制,进而实现PMOLED的显示。

参照图5所示,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1沿第一方向延伸、像素区域101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电极15位于像素区域101内,因此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5的交叠区域即为上述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51,通过控制向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5施加的电压可以控制显示区域51的发光亮度。此外,除显示区域51以外的其他区域的有机电致发光层不进行发光,且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5、第一触控电极16、第二触控电极17均为透明电极,因此除显示区域51以外的其他区域为显示面板的透光区域5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设置于透明基板上的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极和多个像素定义结构,设置于透明基板上的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极和多个像素定义结构,其中,像素定义结构在透明基板上定义出多个延伸的像素区域和多个触控电极区域,相邻触控电极区域之间包括至少一个像素区域,设置于像素定义结构上的挡墙、设置于像素区域和触控电极区域的有机电致发光层、设置于有机电致发光层上且位于像素区域的第二电极,第二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因此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具有交叠区域,进而可以通过驱动交叠区域的有机电致发光层进行发光并进行显示;此外,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触控电极和位于触控电极区域且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触控电极,因此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能够使显示面板进行触控感应;进一步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均为透明电极,因此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交叠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均可以作为透光区域,即,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作为透明显示面板,综上,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内嵌式触控技术整合于透明PMOLED显示面板中。

可选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极11为阳极,第二电极15为阴极;或者;第一电极11为阴极,第二电极15为阳极;

第一触控电极16为触控驱动电极,第二触控电极17为触控感应电极;或者;第一触控电极16为触控感应电极,第二触控电极17为触控驱动电极。

根据上述PMOLED的驱动原理可知,若第一电极11为阳极且第二电极15为阴极,进行驱动时,向逐行第二电极15施加直流电压,向全部第一电极11施加灰阶电压;若第一电极11为阴极且第二电极15为阳极,进行驱动时,向逐行第一电极11施加直流电压,向全部第二电极15施加灰阶电压。即,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PMOLED的阳极、阴极之间的配置与显示驱动电极的具体结构无关,由施加在电极上的驱动信号确定。同样,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与PMOLED的触控感应电极、触控驱动电极的配置与触控驱动电极的具体结构无关,由施加在电极上的驱动信号确定。

优选的,参照图3所示,第一触控电极16与第一电极11同层设置。

即,第一触控电极16与第一电极11通过同一次构图工艺在同一层电极材料上制作形成。若使第一触控电极16与第一电极11异层设置则需要通过两次构图工艺分别制作第一触控电极16与第一电极11,而使第一触控电极16与第一电极11同层设置可以节省一次构图工艺,进而简化制造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的工艺流程。

优选的,参照图3所示,第二触控电极17与第二电极15同层设置。

同样,通过使第二触控电极17与第二电极15同层设置可以简化制造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的工艺流程。

进一步的,参照图6、7所示,其中图7为沿图6所示A-A’截线的截面图。沿与挡墙13轴向垂直的方向,挡墙13的截面为第一底边a大于第二底边b的梯形,第二底边b为梯形的底边中与像素定义结构相接触的底边。

即,挡墙的横截面为上底边大于下底边的梯形,通过使挡墙横截面为上底边大于下底边的倒梯形,可以在同层设置第二触控电极和第二电极时直接向显示面板上蒸镀点电极材料膜层,并通过挡墙将相邻的第二电极、相邻的触控感应电极和第二电极隔离开来,从而通过一次蒸镀即可制造出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结构,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以进一步简化上述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的制造工艺。

可选的,上述实施例中的挡墙由负性光刻胶材料制作形成。

进一步的,参照图8、9所示,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与触控电极区域102相邻的像素区域101内的块状电极18;块状电极18与第二电极15同层设置。

块状电极18与第二电极15以及第二触控电极17均被挡墙隔离,所以块状电极18浮接(英文名称:floating),此外,块状电极18与第一触控电极16正对,所以块状电极18与第一触控电极16形成平板电容器,进而利用平板电容器的自举原理将触控驱动过程中施加在第一触控电极16上的触控驱动信号(图9中以带箭头虚线表示)耦合至与块状电极18相邻的第二触控电极17,进一步实现触控驱动信号的释放。

优选的,参照图10所示,第二触控电极17与第一电极11相对位置的宽度c为第一宽度;第二触控电极17与第一触控电极16相对位置的宽度为第二宽度d;第一宽度c大于第二宽度d。

通过使第一宽度c大于第二宽度d,可以减小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正对面积,进而减小第一触控与第二触控电极形成平板电容器的正对面积,减小触控驱动电极与触控感应电极的寄生耦合电容,从而提升触控信号的强度和灵敏度。此外,当第二触控电极与第二电极同层设置时,上述设计还可以增加第二电极的宽度,进而保证第二电极的压降(英文名称:IR Drop)。

可选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5的交叠区域且位于第一电极11上的银材料层。

参照图5所示,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5的交叠区域5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在该区域设置位于第一电极11上的银材料层,因此可以通过银材料降低显示区域的透光率,进而提显示效果。

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保护层;

保护层覆盖于银材料层上。

通过设置于银材料上的保护层可以对银材料进行保护,进而提升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该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用于制作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具体的,参照图11所示,该方法包括:

S11、依次在透明基板上形成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像素定义结构。

第一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像素定义结构在透明基板上定义出多个像素区域和多个触控电极区域,相邻触控电极区域之间包括至少一个像素区域。

S12、在像素定义结构上制作形成挡墙。

S13、在像素区域内形成有机电致发光层。

具体的,可以通过蒸镀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在像素区域和触控电极区域形成有机电致发光层。当然也可以在蒸镀过程对触控电极区域进行遮挡,从而仅在像素区域形成有机电致发光层。

S14、在像素区域的有机电致发光层上形成多个第二电极。

其中,第二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

S15、形成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触控电极以及在触控电极区域形成多个第二触控电极。

其中,第二触控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均采用透明电极材料制作,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制造方法获得的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依次设置于透明基板上的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极和多个像素定义结构,设置于透明基板上的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极和多个像素定义结构,其中,像素定义结构在透明基板上定义出像素区域和多个触控电极区域,相邻触控电极区域之间包括至少一个像素区域,设置于像素定义结构上的挡墙、设置于像素区域和触控电极区域的有机电致发光层、设置于有机电致发光层上且位于像素区域的第二电极,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因此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具有交叠区域,进而可以通过驱动交叠区域的有机电致发光层进行发光并进行显示;此外,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触控电极和位于触控电极区域且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触控电极,因此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能够使显示面板进行触控感应;进一步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均采用透明电极材料制作,因此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交叠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均可以作为透光区域,即,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作为透明显示面板,综上,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内嵌式触控技术整合于透明PMOLED显示面板中。

可选的,第一电极与第一触控电极通过同一次构图工艺制作形成。

具体的,一次构图工艺通常包括曝光、显影、刻蚀、剥离等工序,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的构图工艺可以与现有任一种构图工艺相同,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以能够制作得到第一电极和第一触控电极为准。通过使第一电极与第一触控电极通过同一次构图工艺制作形成可以减少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的构图工艺次数,进而简化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的制造工艺。

可选的,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12具体可以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S121、在形成有像素定义结构的透明基板上形成负性光刻胶膜层。

S122、在负性光刻胶膜层上方设置掩膜板并对像素定义结构对应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的负性光刻胶进行曝光。

S123、对曝光后的负性光刻胶膜层进行显影形成挡墙。

由于在曝光过程中光线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散射,所以通过上述步骤获得的挡墙的横截面为上底边大于下底边的梯形。

可选的,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14在像素区域内制作第二电极以及步骤15中在触控电极区域制作第二触控电极具体可以为:

在形成有挡墙的透明基板上蒸镀电极材料膜层形成多个第二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

由于挡墙的横截面为上底边大于下底边的梯形,所以在蒸镀过程中挡墙能够自动将相邻的第二电极以及相邻的第二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隔离开,形成第二触控电极和第二电极。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一次蒸镀工艺即可形成第二触控电极和第二电极,省略了制作第二触控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构图工艺,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以简化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的制造工艺。

可选的,方法还包括:在形成有挡墙的透明基板上蒸镀电极材料膜层形成多个第二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的同时在与触控电极区域相邻的像素区域内形成块状电极。

即,在形成有挡墙的透明基板上蒸镀电极材料膜层形成第二电极、第二触控电极以及块状电极。

优选的,方法还包括: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交叠区域制作银材料层。

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交叠区域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本发明实施例在该区域设置覆盖第一电极的银材料层,因此可以通过银材料降低显示区域的透光率,进而提显示效果。

示例性的,方法还包括:制作覆盖银材料层的保护层。

通过设置于银材料上的保护层可以对银材料进行保护,进而提升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该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触控显示过程中,将一帧时间划分为显示阶段和触控阶段;

在显示阶段向阳极电极输入显示阳极驱动信号、向阴极电极输入显示阴极驱动信号;

在触控阶段向触控驱动电极输出触控驱动信号。

具体的,参照图12所示,图12为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的阳极、触驱动应电极以及触控感应电极的电压的波形图。在触控阶段,同步信号高电平,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的阳极输入接地电压值,触控驱动电极依次输入脉冲的触控驱动信号,触控感应电极感应输入触控驱动电极的触控驱动信号形成脉冲电压信号并通过检测触控感应电极上的脉冲电压信号感应判断是否具有触控炒作以及触控操作发生的位置。在显示阶段,同步信号低电平,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的阳极输入灰阶电压值,阴极均输入相同的直流电压,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均浮接,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通过控制阳极和阴极输入电压实现有机电致发光层发光,进而进行显示。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分时驱动的方式使得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显示驱动和触控驱动分开,进而避免可触控驱动信号和显示驱动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内嵌式透明触控显示面板的阳极、阴极、触控驱动电极以及触控感应电极之间均绝缘设置,所以本发明实施例中也可以同时进行显示驱动和触控驱动,但驱动信号和显示驱动信号之间会存在一定干扰。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优选采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分时驱动的方式进行驱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