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炉料落点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65245发布日期:2018-11-07 20:24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一种计算炉料落点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高炉炼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计算炉料落点的方法。



背景技术:

高炉布料指生产过程中,炉料被连续装入高炉的布料设备后,会经过一段抛物线式的滑行,然后到达料面,最后炉料再经过自然滚动形成稳定的料面形状(如图1)。料面形状影响着高炉的煤气流分布与焦炭负荷,进而影响着高炉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所以,高炉布料是高炉冶炼工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布料是来控制料面形状,进而影响炉况是高炉操作的一个重要手段。

传统的炉料落点计算着眼于工艺计算和理论推导,虽然方法众多,但是它们共同的问题在于考虑的影响因素太多,且有些影响因素的具体数值难以确定,往往只是一个参考值或估计值,给计算的准确性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传统方法考虑的影响因素主要如下:炉料落入溜槽1的初始速度、炉料的质量对溜槽地面的压力、炉料与溜槽间的摩擦系数、溜槽悬挂位置、溜槽长度、溜槽倾动距离、溜槽横截面上底面半圆的半径、溜槽旋转速度、零料位深度、溜槽与中心线夹角,即布料角度、料线深度、炉喉半径和煤气流上升阻力。

此外,除了上述主要影响因素外,不同的传统计算方法还会加入不同的计算参数,但是参数多了,计算结果却难以保证。在实践应用中,这些计算方法造成的误差远远超过了高炉操作的承受范围。所以,高炉技术人员根本无法用此方法衡量炉料的准确落点,而基于此方法的数学模型也难以提供一个准确的计算结果。

目前,市场上有一种料面检测设备,利用激光探测料面形状,此设备已应用广泛,其主要功能是在开炉时检测原料在不同的布料条件下的料流轨迹,输出不同的布料角度和不同的料线深度对应不同的炉料落点数据,但是这些数据都是离散存在的,且这种设备一般只在开炉时检测一次。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炉料落点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计算炉料落点的方法,用于计算高炉布料时炉料的落点位置,以开炉时检测的原料料流轨迹数据为基础,利用双线性插值算法,计算在任意料线和任意角度条件下炉料的具体落点位置。

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利用开炉布料探测结果,得到原料料流轨迹数据;

第二步,设定原料料流轨迹数据的调整参数;

第三步,确定所计算落点对应的布料角度和料线深度(x0,y0),并将该落点记为P点;

第四步,假设P点附近的四点分别为Q11、Q12、Q21、Q22,并且Q11=(x1,y1)、Q12=(x1,y2)、Q21=(x2,y1)以及Q22=(x2,y2),其中x1、x2代表落点位置对应的布料角度,y1、y2代表落点位置对应的料线深度;

第五步,进一步假设Q11、Q12、Q21、Q22对应的调整参数为e11、e12、e21、e22。

第六步,在x方向进行线性插值,得到R1点和R2点,然后在y方向进行线性插值,由R1与R2计算P点,得到最终的计算结果。

进一步,所述第六步具体为:

x方向线性插值计算

R1=Q11+(Q21*e21-Q11*e11)*(x0-x1)/(x2-x1)

R2=Q11+(Q22*e22-Q12*e12)*(x0-x1)/(x2-x1)

y方向线性插值计算

P=R1+(R2-R1)*(y0-y1)/(y2-y1)。

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不仅简化了计算的输入参数,还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和可控性。本发明是分析料面形状的一种新的基础方法,也是评价高炉布料制度是否合理的有效手段。本发明可应用于离线计算,也可以应用于在线软件系统。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是高炉炉顶布料的示意图;

图2是料面探测仪检测料面形状的示意图;

图3是料流轨迹的坐标图;

图4是双线性插值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一种计算炉料落点的方法,用于计算高炉布料时炉料2的落点位置,以开炉时检测的原料料流轨迹数据为基础,利用双线性插值算法,计算在任意料线和任意角度条件下炉料的具体落点位置。

该方法具体包括:

第一步,利用开炉布料探测结果,得到原料的料流轨迹数据,类似表1。

表1 国内某高炉料流轨迹数据

表1是国内某高炉的原料料流轨迹数据(此数据由料面探测仪开炉时检测得到),其中,每一行数据代表炉料指定料线下、不同角度对应不同的落点,每一列数据代表炉料指定角度下、不同料线对应不同的落点。

第二步,设定原料料流轨迹数据的调整参数,类似表2,调整参数的具体数值由操作人员根据生产经验设定。

表2 原料料流轨迹数据的调整参数

第三步,通过人工或自动的手段,确定所计算落点对应的布料角度和料线深度(x0,y0),并将该落点记为P点。

具体地,若P点坐标超出合理范围,则返回计算错误信息。

第四步,假设P点附近的四点分别为Q11、Q12、Q21、Q22,并且Q11=(x1,y1)、Q12=(x1,y2)、Q21=(x2,y1)以及Q22=(x2,y2)。其中x1、x2代表落点位置对应的布料角度,y1、y2代表落点位置对应的料线深度。所以,可将上述内容其抽象为如图3。

第五步,进一步假设Q11、Q12、Q21、Q22对应的调整参数为e11、e12、e21、e22。

第六步,在x方向进行线性插值,得到R1点和R2点,然后在y方向进行线性插值,由R1与R2计算P点,得到最终的计算结果,如图4所示。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x方向线性插值计算

R1=Q11+(Q21*e21-Q11*e11)*(x0-x1)/(x2-x1)

R2=Q11+(Q22*e22-Q12*e12)*(x0-x1)/(x2-x1)

y方向线性插值计算

P=R1+(R2-R1)*(y0-y1)/(y2-y1)

同理,也可以先从y方向上进行线性插值,然后在x方向上进行线性插值。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