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片机系统的电源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5763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源控制电路,尤其涉及一种单片机系统的电源控制电路。

[

背景技术:
]

目前单片机系统广泛使用,相当一部分应用场景需要控制电路能够预测并控制断电时机,以便进行保存数据、提醒用户等必要操作。

单片机系统的电源控制电路一般采用机械控制或专用集成电路控制。机械控制通过机械开关(例如船型开关)直接控制电源通断,专用集成电路控制通过电源管理芯片或专用控制器芯片控制系统上、断电。机械控制功能单一,只能用于控制电源,不能被后级电路复用;专用集成电路控制电路复杂;成本高;需要占用I2C、SPI等系统接口资源。

体积敏感型的单片机系统无法放置多个按键开关去实现电源控制、用户按键、手动复位等功能,成本敏感型的单片机系统无法承受专用电源管理集成电路的高成本。

[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的单片机系统的电源控制电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片机系统的电源控制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电源输出端、复位芯片、按键、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和第五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和第五MOS管是NMOS管,第四MOS管是PMOS管;第四MOS管的源极接电源输入端,漏极接电源输出端;第二MOS管的漏极接第四MOS管的栅极,源极通过按键接地,并接复位芯片的检测端,栅极通过第二电阻接电源输入端;第五MOS管的漏极接第四MOS管的栅极,源极接第三MOS管的漏极,栅极通过第四电阻接电源输出端;第三MOS管的源极接地,栅极接第二MOS管的栅极;第四MOS管的栅极通过第三电阻接电源输入端。

以上所述的电源控制电路,包括第一MOS管和按键状态检测端,第一MOS管是NMOS管;第一MOS管的漏极接按键状态检测端,源极接地,栅极接第二MOS管的源极。

以上所述的电源控制电路,包括第二电容和第一电阻,第二电容与按键并接,第一电阻接在第二MOS管的源极与电源输入端之间。

以上所述的电源控制电路,包括断电控制端,断电控制端接第五MOS管的栅极。

以上所述的电源控制电路,包括二极管,二极管的阳极接第四MOS管的栅极,阴极接第二MOS管的漏极。

以上所述的电源控制电路,第二MOS管的栅极和第三MOS管的栅极接复位芯片的输出端;上电状态下,长按按键到设定时间时,复位芯片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第二MOS管和第三MOS管关断,进而第四MOS管和第五MOS管关断。

本发明的电源控制电路结构简单、体积较小、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单片机系统的电源控制电路的原理框图。

图1电路的端口说明:

Vsource:电源输入

Vload:电源输出

uP_Detect:后级电路通过uP_Detect检测系统按键SW1的状态,检测到uP_Detect为低电平时,表示按键处于释放状态,否则按键处于按下状态;

uP_Control:后级电路通过uP_Control控制后级电源Vload的状态,拉低uP_Control使后级电源Vload断电,拉高使后级电源Vload保持上电。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单片机系统的电源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电源输入端Vsource、电源输出端Vload、断电控制端uP_Control、系统按键SW1状态检测端uP_Detect、复位芯片U1、系统按键SW1、二极管D1、MOS管Q1、MOS管Q2、MOS管Q3、MOS管Q4和MOS管Q5,MOS管Q1、MOS管Q2、MOS管Q3和MOS管Q5是NMOS管,MOS管Q4是PMOS管。系统按键SW1是轻触开关,复位芯片U1是芯片STM6519。

MOS管Q4的源极接电源输入端Vsource,漏极接电源输出端Vload。

MOS管Q2的漏极通过二极管D1接MOS管Q4的栅极,二极管D1的阳极接MOS管Q4的栅极,阴极接MOS管Q2的漏极。

MOS管Q2的源极通过系统按键SW1接地,并接复位芯片U1的检测端nSR,栅极通过电阻R2接电源输入端Vsource。

MOS管Q5的漏极接MOS管Q4的栅极,源极接MOS管Q3的漏极,栅极通过电阻R4接电源输出端Vload。

MOS管Q3的源极接地,栅极接MOS管Q2的栅极。MOS管Q4的栅极通过电阻R3接电源输入端Vsource。

MOS管Q2的栅极和MOS管Q3的栅极接复位芯片U1的输出端nRST。

电容C2与系统按键SW1并接,电阻R1接在MOS管Q2的源极与电源输入端Vsource之间。

MOS管Q1的漏极接系统按键SW1状态检测端uP_Detect,源极接地,栅极接MOS管Q2的源极。

断电控制端uP_Control接MOS管Q5的栅极。

本发明实施例单片机系统的电源控制电路的工作过程如下:

上电流程:断电状态下,用户按下系统按键SW1触发上电流程。动作过程如下:断电状态下,MOS管Q2、MOS管Q4、MOS管Q5处于截止状态,MOS管Q1、MOS管Q3处于导通状态,按下系统按键SW1,MOS管Q2源极被下拉到地,使MOS管Q2导通。MOS管Q4的栅极转为低电平,MOS管Q4导通,使后级电源Vload上电。后级电源Vload上电后,拉高了MOS管Q5栅极的电平,使MOS管Q5导通。MOS管Q5导通下拉MOS管Q4栅极到地,保持MOS管Q4处于导通状态。此时无论系统按键SW1处于何种状态,MOS管Q4状态都不会改变,即后级电源Vload始终处于上电状态。整个过程用时极短(纳秒级),响应速度极快,实现断电状态短按上电并保持的功能。

用户按键流程:上电状态下,用户按下系统按键SW1触发用户按键流程,动作过程如下:上电状态下,MOS管Q1、MOS管Q3、MOS管Q4、MOS管Q5处于导通状态,MOS管Q2处于截止状态,按下系统按键SW1,MOS管Q1的栅极和MOS管Q2源极被下拉到地,使MOS管Q1截止、MOS管Q2导通,进而使MOS管Q4导通,由于MOS管Q4已经处于导通状态,所以此过程并不能影响后级电源Vload的状态,但MOS管Q1的截止将uP_Detect与地断开直到按键释放,后级电路通过检测uP_Detect的电平状态即可检测按键状态,实现上电状态时系统按键SW1作为用户按键的功能;

正常断电流程:上电状态下,系统后级电路拉低uP_Control的电平,触发正常断电流程。动作过程如下:上电状态下,MOS管Q1、MOS管Q3、MOS管Q4、MOS管Q5处于导通状态,MOS管Q2处于截止状态,系统按键SW1处于释放状态,后级电路拉低uP_Control的电平,使MOS管Q5截止,MOS管Q4的栅极电平被拉高,使MOS管Q4截止,后级电源Vload立即断电,实现后级电路控制断电的功能;

强制断电流程:上电状态下,持续按下系统按键SW1特定时长(最短持续时间由芯片U1的型号决定),触发强制断电流程。动作过程如下:上电状态下,MOS管Q1、MOS管Q3、MOS管Q4、MOS管Q5处于导通状态,MOS管Q2处于截止状态,持续按下系统按键SW1,MOS管Q2导通,STM6519的检测端nSR被持续拉低,当时长达到设定值时,STM6519输出端nRST输出低电平,MOS管Q2、MOS管Q3的栅极同时被拉低,使MOS管Q2、MOS管Q3截止,进而使MOS管Q4、MOS管Q5截止,后级电源Vload断电,实现上电状态长按强制断电功能;

按键去抖动流程:由于系统按键SW1按下是直接接地,按键按下后的短时异常释放被视为按键抖动,将触发按键去抖动流程,动作过程如下:当系统按键SW1处于按下状态时,如果异常释放,C2通过R1进行充电,MOS管Q1栅极电压逐渐上升,在达到导通阈值电压之前,如果异常释放消除,MOS管Q1栅极立即被拉低,此过程中MOS管Q1始终保持截止状态,后级电路不会检测到按键的异常释放,实现按键去抖动的功能。

本发明以上实施例使用轻触开关作为系统按键,使用低导通电阻P沟道MOSFET作为电源控制开关,使用ST公司复位芯片STM6519检测按键长按,使用多个N沟道MOSFET和电阻通过特定的连接方式组成控制逻辑电路,实现断电状态短按上电、上电状态长按断电、上电状态用户按键、后级电路控制电源断电等功能。在按键位置并接电容器可实现按键去抖动功能。当STM6519的检测端nSR(第3引脚)检测到特定时长(最短持续时间由STM6519子型号决定)的连续低电平信号时,立即将输出端nRST(第1引脚)下拉到地,并持续直到检测端nSR的低电平撤销,利用此特性,可使用STM6519检测按键长按,并在长按时间达到设定值时断开系统电源。

本发明以上实施例使用轻触开关、复位芯片和简单外围电路即可实现电源上电、用户按键、强制断电,后级单片机系统可检测按键状态,根据运行状态自主决定电源保持或断电,成本低、体积小、功能齐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