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识别模组和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8453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指纹识别模组和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指纹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指纹识别模组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身份认证的准确性、安全性与实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身份认证方式,如密码、钥匙、身份证等,存在易忘、易泄露、易丢失、易伪造等问题,因此安全隐患较高。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可以克服传统身份认证的许多缺点,目前已经成为安全技术研究的热点。在各种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方法中,指纹识别技术是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由于其具有稳定性高、独特性、易采集、安全性高等特点,所以指纹是一种较理想的可用于身份认证的生物特征。

目前,指纹识别的常用方法是检测指纹的纹路,但却不能保证这个纹路是取自“活体”上的指纹。比如传统光学指纹识别模组可以识别橡胶假手指指纹或者照片指纹,电容式和超声波式也可以识别橡胶手指指纹。同时,这几种方法也无法识别“断指”,即无法识别切断的手指指纹。

另外,通过光学心率计可以识别“活体”,即利用光学技术检测心率。而光学心率计在检测电路上需要用到光源和接收单元两部分,识别指纹需要指纹识别模组。因此,为了提高指纹识别技术的可靠性,可以结合光学心率计进行指纹识别。相关技术中,在指纹识别模组上增加光源和接收单元。但由于指纹识别模组本身体积有限,增加光源和接收单元会使指纹识别模组体积增大,进而影响美观和用户的使用感受。而且光学心率计要求表面覆盖物必须有一定透光度,因此对指纹识别模组要求更高,结构会更复杂,影响指纹识别模组的成本和识别正确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指纹识别模组。该指纹识别模组能够检测指纹来源是否为活体,且结构复杂度低,利于提升产品良率,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移动终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指纹识别模组,包括:指纹识别芯片,所述指纹识别芯片的表面设置有一感应区域,所述感应区域用于采集用户输入的指纹数据;光学心率计,所述光学心率计包括:光源,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芯片内部或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芯片外部,用于在所述用户的手指接触所述感应区域时发光;光接收器,所述光接收器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芯片中,用于接收所述手指反射的光信号,并根据所述光信号检测所述用户的心率。

本实用新型的指纹识别模组,通过指纹识别芯片对指纹数据进行识别,并通过设置在指纹识别芯片中的光接收器检测得到用户的心率,进而能够判定指纹数据的来源是否为活体,由此,能够提高指纹识别的可靠性,保证了身份认证的安全性,且该指纹识别模组结构复杂度低,利于提升产品良率,降低成本。

另外,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指纹识别模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光源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多个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芯片内部,且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围绕所述感应区域的外侧设置;所述光接收器包括多个接收单元,所述多个接收单元围绕所述感应区域的外侧或内嵌在所述感应区域中。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还包括:封装结构,所述封装结构包绕所述指纹识别芯片设置。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还包括:覆盖物,所述覆盖物设置在所述封装结构的上表面,且所述覆盖物由透光材料构成。

在一些示例中,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芯片上表面的所述封装结构为透明材料构成。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覆盖物包括玻璃或蓝宝石。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多个接收单元集中分布在所述感应区域的中心区域,或者均匀分布在所述感应区域中。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指纹识别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能够在进行指纹识别的同时,判定指纹来源是否为活体,由此,能够提高指纹识别的可靠性,保证身份认证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指纹识别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指纹识别模组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指纹识别模组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指纹识别模组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指纹识别模组和移动终端。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指纹识别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指纹识别模组包括:指纹识别芯片110和光学心率计120。

其中,指纹识别芯片110的表面设置有一感应区域111,感应区域111用于采集用户输入的指纹数据。

光学心率计120包括光源121和光接收器122。

其中,光源121可以设置在指纹识别芯片110内部,也可以设置在指纹识别芯片110外部,用于在用户的手指接触感应区域111时发光。

光接收器122设置在指纹识别芯片110中,用于接收手指反射的光信号,并根据光信号检测用户的心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光源121包括多个发光单元1211,多个发光单元1211设置在指纹识别芯片110的内部,且多个发光单元1211围绕感应区域111的外侧设置,光接收器122包括多个接收单元122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接收单元1221可以围绕感应区域111的外侧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为了在进行指纹识别时,使用户的手指有效的接触光接收器122的接收单元1221所在区域,可以将多个接收单元1221内嵌在感应区域111中。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多个接收单元1221可以集中分布在感应区域111的中心区域;如图4所示,多个接收单元1221也可以均匀分布在感应区域111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接收单元1221均匀分布在感应区域111中,可以是每个接收单元1221以预设间隔分布。其中,预设间隔可以包括横向间隔和纵向间隔,即任意两个横向相邻的接收单元1221的横向间隔相等,任意两个纵向相邻的接收单元1221的纵向间隔相等。

具体而言,用户的手指接触到感应区域111上时,光源121发光,光线经手指折射后,被集成在指纹识别芯片110中的光接收器122接收,由于用户的心脏搏动会使血管中的血液发生波动,会干扰到光线的折射,光接收器122接收到的光信号会受到手指里血液波动的影响而产生波动。光接收器122对这些光信号进行采样,把光信号变成对应的数据信号,对数据信号进行处理计算,进而得到用户手指的血液波动频率,即心率。

进一步地,如果得到的心率在50~200次/分钟内,则可以判定指纹的来源为活体,即心率正常。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果用户输入的指纹数据匹配,且心率正常,则判定用户的身份认证成功。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被检测指纹来自非活体,则光接收器122接收到的光信号不会发生抖动,即对光信号处理计算后的结果为定值,不能反应心脏波动。

由此,在指纹识别模组中的指纹识别芯片110内集成光接收器122,甚至是光源121,不仅可以实现光学心率计的心率检测功能,而且不会增大指纹识别模组本身结构的复杂性,对指纹识别模组的体积要求也不高。

进一步地,当该指纹识别模组设置在移动终端中时,较容易实现,且不会给应终端的结构设计带来较大影响。进而能够使移动终端整体结构的复杂度低、生产测试时间较短,能够保证生产良率及生产成本。

其中,移动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便携式计算机或指纹锁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指纹识别模组还可以包括封装结构130和覆盖物140。

其中,封装结构130包绕指纹识别芯片110设置,覆盖物140设置在封装结构130的上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使用的是光感应的方式检测用户的心率,所以指纹识别模组的覆盖物140需要有一定的透光性,即覆盖物140由透光材料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覆盖物14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玻璃或蓝宝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包绕指纹识别芯片110设置的封装结构130可以是由透明材料构成的,例如透明的塑料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指纹识别模组,通过指纹识别芯片对指纹数据进行识别,并通过设置在指纹识别芯片中的光接收器得到用户的心率,进而能够判定指纹数据的来源是否为活体,由此,能够提高指纹识别的可靠性,保证了身份认证的安全性,且该指纹识别模组结构复杂度低,利于提升产品良率,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指纹识别模组。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便携式计算机或指纹锁等。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能够在进行指纹识别的同时,判定指纹来源是否为活体,由此,能够提高指纹识别的可靠性,保证身份认证的安全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其他构成和作用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为减少冗余,此处不做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横向”、“纵向”、“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